)
合同范本

小学数学设计教案

小学数学设计教案六篇。

我们给你提供了以下的“小学数学设计教案”,请将这篇文章收藏起来并分享给您的朋友们。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基本部分,每天老师都需要写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将教案课件提前准备充分,才能完成前期设计的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设计教案 篇1

小学数学乘法教案设计

【篇1: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

优秀教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47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2.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画一画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构乘法意义的过程。

3.感受相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表示的简洁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小棒20根。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秋天到了,同学们高高兴兴地去游乐园玩(出示教科书第46页情境图)。我们一起看一看游乐园里都有哪些好玩的项目,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二)感知相同数连加的特点,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1)运用多种方式,呈现生活情境中有每份数量相同的情况。

教师出示下图(课件)

教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

数——请同学们一架一架地数一数,每架小飞机上坐了几个人?

圈——请同学们将每架小飞机上的3个人圈起来。

(学生圈完后教师在课件的上图中将每个小飞机上的3人圈起来。)说——请同学们说一说,每架小飞机上坐的人数有什么特点?

(2)制造冲突,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算式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教师:想一想,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你能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吗?大家先在心中把这个算式默默地说一遍。

教师:都想好了吗?下面请两个同学一组,开展一个“你说我写’’的游戏,一个同学说算式,一个同学写算式。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观察,了解两个学生相互配合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反馈交流情况。教师:在“你说我写”的活动中,有的组两个人配合得非常好,也有的组出现了问题,说说你们在写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有的组写乱了。)

教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同伴一听就明白吗?(这是5个3相加。)

教师:这样一说,大家就都清楚了,我把算式写出来,看看是不是5个3相加。(板书如下:)3+3+3+3+3=15

(3)认识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的特征,为理解乘法的意义积累感性经验。教师:观察一下这个加法算式,你发现它有什么特点了吗?(加数相同,都是3。)

教师:你能说出一共有几个3相加吗?(板书如下。)3+3+3+3+3=15 5个3

(三)自主尝试,强化认识

教师出示下图(课件)。

教师:小火车里的同学们玩得也很高兴呢!请同学们自己数一数、圈一圈,说一说每节小火车里的人数有什么特点?(每节小火车里面都坐了6个人。)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在上图中将每个车厢的6个人圈起来。

教师:要求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怎样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你能用一句简单的话告诉大家,让大家一听就明白吗?(4个6相加。)

让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写出这个算式:6+6+6+6=24。

教师: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加数都相同。)

(四)加强体验,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1)借助现实情境,激发学习需求。

教师(出示下图):最刺激的要数过山车了!

教师: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这是几个几?

教师: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你能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吗?

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7个2连加的算式,如下。2+2+2+2+2+2+2=14 7个2

教师:谁能说说自己在写这个算式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2)借助想象,进一步激发学习需求。教师:同学们写7个2连加就感觉到麻烦了,想象一下,如果这列过山车再长一些,需要10个2相加呢?20个2相加呢??这时你又有什么感觉呢?你有什么需要吗?

(五)明确乘法的意义,学习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1)明确乘法的意义。

教师:7个2连加确实写起来比较麻烦,在数学上有一种更简便的表示方法,听听小精灵是怎样说的。

教师用课件播放小精灵的话,如下。

【篇2:二年级数学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版】

乘法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45-46例1。二、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学生的数学记事本。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乘法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为后面的知识做铺垫。学好这部分内容是十分重要的。学生的的基础参差不齐,也许有少部分学生已经接触过乘法,但是对于乘法的意义,他们是不理解的,同时也有很多学生对乘法是一无所知的,这就造成了教学的难度。(一)教学目标:

1.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的认识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

“乘法与加法的内在联系”。

2.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并且根据加法算式能改写成乘

法算式。

3.在学习活动中认识乘法,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本节课的特色:

1.通过快速地听算,不仅训练学生的听力,同时为新知制造一定的障碍,激起求知的欲望,从而主动地去探索。

2.一个教案两手准备。站在学生的起点,充分地预设,追求精彩地生成,让学生真正 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策略选择:

本节课从听算入手(因为我觉得摆图形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的作用并不是很大,所以我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创造),当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几个几连加”这句话表示加法算式的说法之后,要求学生写出100个4相加的加法算式时,就为学生的学习制造了一定的障碍,促使学生去动脑筋、去探索新的表示方法,接着更深一步学习并理解乘法的意义。最后把p44页的主题图作为练习的内容,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五.教学片段实录

师:同学们会用小棒摆物体吗?说一说你会用小棒摆什么物体?

【篇3:三年级笔算乘法教案】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

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针对本年级组提出的“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专题研究而设计的。设计的过程中力图体现出本专题的研究成果,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各种方法融入了教学当中。同时在本节课设计中,我也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形式上采用多种形式交替变换,注重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另外,我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也没有忽视素质教育,一方面注重各学科间的渗透和联系,另一方面注意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一座“通往数学王国的智慧桥”,引出复习题。

二、谈话导入:

新的一天开始了,神奇的数学王国里正在举行画画比赛,他们分 三人一小组进行合作,瞧,他们多团结,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

1、认真观察画面,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学生观察、反馈) 2、你能根据看到的内容提出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学生回答)3、引导学生提出例1中的问题: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每盒12枝。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先请学生估算:三盒彩笔大约是多少枝?)

4、师小结并提出问题: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常常除了估算之外,还要计

算出实际的数量,如果要知道准确的枝数,应该怎样计算呢? 5、出示小精灵的问题: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导入主要是让学生觉得我们是有必要上这节课,明确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最大的发挥)

三、探究新知

1、计算三个人一共有多少枝彩笔,应该怎样列式?

2、想一想:这道题与我们前面学习的乘法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有几种算法,把你的想法和小组成员分享。

4、学生讨论算法的同时,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算法,合理的算法

给予肯定,不恰当的及时进行引导。

5、学生汇报算法,可能出现:(课件出示以下两种可能)

(1)用加法:12+12+12=36(枝)

6、比较算法:第一种用加法计算,现在是3个12,加起来比较少,很快就能算出来,如果加的个数多了,就比较麻烦,比如8个12,9个12,甚至更多,这样计算起来就很慢了。第二种算法把一个因数分解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后,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把两个乘积相加。这种方法运用了前面学习的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不管因数是几都能算出来。只是在计算的时候要进行三步计算才能算出来。两种方法比较,显然是第二种比较方便。

7、提出疑问,引出乘法竖式计算:那大家想想,还有没有更加简便或计算更快的方法呢?

8、揭示课题:今天,数学王国的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内容: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不进位乘法)(设计意图:这里这样安排同桌、及小组合作是让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补充,使学生体会小组合作的作用,培养初步合作的意识,体会成功的快乐。)

四、介绍乘法竖式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74页,小组内相互交流交流数学王国里的小朋友是怎样给乘法算式列竖式的。(学生试着自学,并交流讨论乘法竖式的算理,教师巡视指导,遇到疑难时,可以给予引导)

2、学生反馈,当学生的回答符合算理时,适时出示竖式计算的过程。 1 2??因数 3 6??积

4、小结:在进行乘法的竖式计算时,把数位较多的因数写在上面,数位较少的写在下面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然后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相乘写在个位上,再与十位上的数相乘写在十位上。

(设计意图:师生一起说算理,使算法进一步明确,算理更加清淅。)

五、练习巩固

1、课件出示74页“做一做”3道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到黑板

板演后课件出示正确答案。

2、75页练习十六的1到4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再共同交流、讲评。

(1)说一说用乘法计算的理由是什么?

(2)要求用竖式计算后,同桌交换检查,如果出现不同意见,可向老师

提出,同时向学生调查,全部正确的人数。

(3)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有几种解答方法。

(4)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设计意图:这里设计从笔算再纠错的有梯度练习,并注意练习的针对性和趣味性,一方面是为了学生积极地巩固和扎实所学知识,另一方面是培

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计算能力能稳步提高,同时也渗透一些科学和品德方面的教育,注重学科的联系。)

六、课堂小结

1、回顾一下,今天我们到数学王国学到了什么知识? 2、说一说,在进行乘法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学生自己来谈收获,是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课堂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收获。另外再次强调了笔算时要注意的问题让学生记得更牢固。)

七、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不进位乘)1 2??因数 36??积

小学数学设计教案 篇2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对学生的课堂发展起着调整和控制作用,并最终决定和支配学生发展方向和程度。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与学的活动所需要实现的学生行为变化。这种行为变化以教学完成时学生应达到的学习水平为标志。目标的具体界定则应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接受能力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是对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的规划,它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因此,目标设计应以目标分析为前提,即教师从既定的终点目标出发追问自己,若要达到终点目标,学生必须具备哪些构成能力。

在进行教学目标定位时,不能过多追求过程的华丽,追求一节课的完美无缺,事实上,课堂教学本来就具有延续性,教师不仅要考虑本节课的成败,更需要考虑本节课的外延,考虑本节课所蕴含的潜能,也就是对整本教材,甚至整个小学阶段的教材的整体把握,从而使教学内容的核心价值得以体现。另外,教学目标的定位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新课程强调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者是统一的,在数学课堂上,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体现数学教学多方面的价值。为此教师在目标制定过程中要从三维目标入手,设计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目标。如《长方形的面积》(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①能借助透明方格胶片或带有方格的面积图, 说明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宽的理由。②对给予的长方形和实物, 能够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

注意教学反思,决定“我们是否达到”

在教学设计中,评价不应该只是一个独立的时间或过程,而应伴随教学活动的始终,即在实际活动中应尽量使用形成性评价。同时,评价最好能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对真实问题解决下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评价注重的是过程而不单单是教学的'结果。 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任职表现。这是评价过程中最基本的两个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当学生缺乏自信时,教师要通过鼓励给予学生力量,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当学生有独到的见解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当学生遇到困难,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当学生成功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案例3x+1等。要鼓励学生作出各种假设,对同一问题赋予更多的含义和理解,这能反映出学生观察问题的不同角度,展现出他们不同的认知风格。

教学设计要抓住重难点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它直接制约着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施,起着纲举目张的作用。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选择和使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指引、操作和调控等功能,从而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如果课堂教学没有明确目标,那就会导致很大的教学随意性。如果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选择上,过分注重知识目标,轻视能力目标,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会造成教学失去整体性。

如果教学目标太笼统、抽象,不够具体、明确,就会缺乏可操作性,不能有效发挥指导教学的作用。如果教学目标在制定时只重视“教”的目标,忽视“学”的目标,很难促使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质的变化。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在于教师讲得精彩而在于学生学得精彩。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对教学目标的确立,如果习惯于过去的老方法,习惯于照搬教学参考书,那就势必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愿望,是对完成教学活动、学习者应达到的行为状态的详细具体的描述。它是通过教学活动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从而在学生身上引起的素质和行为的变化。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就应考虑:在教学之前,学生能够做什么;在教学之后,学生的行为应该有什么变化。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以课程标准给出的课程目标和内容目标为依据,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在全面系统思考的基础上科学地制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要合理预设教学推进的最佳路径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课堂教学对一位教师最大的考验在于,面对来自于学生的纷繁复杂的反馈信息,教师是否能合理把握教学推进的最佳路径。在分析新手教师和优秀教师教学能力差异时,我们会发现,在教学展开伊始,不同水平教师的教学效果相差无几,但一旦学生积极介入进来后,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之间的差距暴露无遗。显然,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在厘清“学生们会有哪些不同的想法”后,合理预设教学推进的最佳路径十分重要,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究时空

学习是一个不断摸索、研究、推敲的过程,教师作为这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更应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使得学生可以充分地观察、猜测、实验、模拟、推断和验证。

对于乘法分配率,我们更应该考虑学生是如何理解这个数学运算的。他们是否真正经历了获得知识的过程?我设计了这样的片段:(去探究,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历一个自主探索的过程,促进了学生探索能力的提高,改善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要对难点逐步分解,慢慢深入

课堂教学是教师对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培养的方式,是教师向学生们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也是孩子们开发智慧、学习知识的重要环节,更是实现教学目的关键环节。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都有其重点与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关于重点、难点的教学方法众多,具体还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与教材内容而定。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将难点逐步地分解,教学难度应该要有梯度,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思考,逐步地引导学生们对难点主动探索,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们的潜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数学计算教学方法

重视口算教学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学实践,在进行口算教学时,要注意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好口算速度与正确率的关系:二是要正确处理好尖子与后进的关系。在低年级开始教学口算时,就要着重在讲算理算法,并辅以其他手段,到中高年级可利用《口算、心算、速算》等教辅小册子,坚持每天一练,定时定量竞赛,并且在进行口算训练时可开展评口算标兵活动,对口算能力强,正确率高或口算能力有明显进步的同学进行表彰,还可以建立互助组共同提高。

加强估算教学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但在实际运用时多数学生不估算。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体现估算的价值,不失时机地培养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技能,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并将估算运用于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在解决问题中把笔算估算有机结合来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正确率。如:一本书12元,全班48人每人买一本大约需要多少钱?教学是可先让学生进行估算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可以是10×50=500,认为500元左右;也可以是12×50=600,不到600元;还可以是10×48=480,肯定比480元多。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估算方法,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把多种算法进行优化,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掌握较理想的一种算法。又如:37×53,当学生计算出结果1961后,估算把37看成40,把53看成50,40×50=2000,所以37×53≈2000。通过估算比较说明笔算结果正确。

抓好练习训练

巩固练习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教学的理性回归雪要巩固练习,而且需要考虑学生个体的不同形式的练习。练习的设计既要顾及知识的积累,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习题让学生尝试算法的运用。通过练习、比较,发现错误,教师及时指导,矫正补缺,从而提高小学生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小学数学设计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浙江省编义务教材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第二小节《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第二教时(教材第45---46页)。

学习目标:

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并能正确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素养;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

学习难点:使学生能够在教学情境之中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设想:

《折扣》是《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第二教时,是在学生学习了把折扣、成数改写成百分数,以及“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巧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联系生活,加强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3、自主创新,改编教材,谋求师生的共同发展。

教学过程预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雅典奥运会吉祥物“雅典娜”和“费沃斯”,说说它们的名称,并猜测价格。(课件展示)

二、导入新课,感悟新知。

1、出示两家商店中这种吉祥物的不同价格,说说你会上哪一家店购买。

甲商店:120元乙商店:110元

2、出示两家商店不同的促销方式:

甲商店:底价抢购,八折起乙商店:六一特价,一律九折

4、这种吉祥物在这两家店的价格究竟各是多少,我们该怎样计算?

[指导学生列式计算:甲商店120×80%=96(元)

乙商店110×90%=99(元)]

5、小结:刚才这道题的的实质,就是求商品原价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6、试一试:

(1)某家具商店将一种原价320元的床垫八五折出售,这种床垫的现价是多少元?

电视机的促销价是多少元?

三、简单应用,加深体验。

情境展示:某儿童用品商店在儿童节期间对部分商品进行特价酬宾:

玩具机器人:原价220元,打四折;水杯:原价20元,打九五折;

故事书:原价120元,打八折;篮球:原价78元,六五折。

四、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种饮料,大瓶装每瓶1200毫升,10元一瓶;听装每听200毫升,2元一听。

现有三家商店出售这种饮料,并推出了不同的促销方式:

甲商店:买一大瓶,送一听;

乙商店:一律九折;

丙商店:满30元八折优惠。

问:

1、你喜欢上哪一家商店购买?说说你的想法。

购买方案。

(思考:购买方案的制订应视班级的具体情况而定。这道题具有比较开阔的思维空间,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挑战。要尽可能使学生感悟以下两点:1,可以在两家或两家以上商店组合购买;2,用同样多的钱买到更多的饮料。这样这道题就具备了一定的创新意义)

五、总结收获,课后延伸。

1、说说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结合学生回答小结本课内容)

2、出示课后延伸题:

础上增值二成。该袜厂2004年比2003年增值多少万元?

说说这两题涉及到了什么内容,回家后先独立完成,再请家长进行检查。

板书设计:

折扣应用题

甲商店:120元乙商店:110元

底价抢购,八折起中秋特价,一律九折

(表示现价是原价的80%)(表示现价是原价的90%)

120×80%=96(元)110×90%=99(元)

反思:

一、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关注他们的处境和感受。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中我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他们熟悉的“购物情境”导入学习,把简单、枯燥的.学习理性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促使学生思维活跃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也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二、注意到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实用性”是这节课的一个显著特点,无论是“折扣”还是“成数”,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客观存在,也正因为此我们才有学习和探讨的必要。因此,我结合班级和上课时的实际情况组织教材,尽可能使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并通过课后延伸等方式,启发学生将所学内容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充分的体验和感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深广的学习空间。

三、大胆改编教材,使课堂教学更具艺术性。在原教材中,这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包括“折扣”和“成数”两部分,我在教学中则选择了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折扣”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至于“成数”相对而言离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但却是学生家长所熟悉的,因此我把这一内容作为这堂课的课后延伸,让学生在回家以后通过自学以及与家长的交流和探讨自主掌握。从学生的反馈情况看,他们完全能够做到这一点。

当然,这堂课也有不足之处,对一些同学而言,这节课的难度较大,尤其是“合作探究”部分。虽然有小组成员间的互助互学,还是有部分同学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用新课程的理念教学旧教材,对于那些习惯了传统教学的学生而言也是一种挑战,这是值得教师重新思考的。

小学数学设计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众数,在理解众数的意义及作用的同时,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并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做出决策。

2、通过与先前统计知识(平均数、中位数)的对比,认识众数。

3、让学生参与统计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联系生活中理解众数,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意义及作用。

教学难点:

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三者的差别.并能在具体情境中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自己的评判.

教学过程:

一、在生活情境中体验,培养统计意识。

同学们,你们自己买过衣服吗?谁知道自己的衣服是什么型号的?你们买过“均码”的衣服吗?谁知道“均码”是什么意思?

“均码”的衣服所有人都能穿上吗?

【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众数。】

二、在数据整理中体验,训练统计能力。

我们学校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每年都会准备举行集体舞比赛,为了更好的参与比赛,我们班选出了15名舞姿比较好的候选人,身高如下:

文委挑选了一件均码的衣服,她们都能穿上吗?

1.41 1.41 1.41 1.44 1.45 1.47 1.48 1.49

1.51 1.51 1.51 1.51 1.52 1.54 1.54

但是根据需要我们要从中选出10名队员,利用你掌握的知识,你认为参赛队员的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庆六一这个现实的、有趣的,并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生活情境,给学生提供了感兴趣的话题,把学生带入了需要“统计”的最近发展区,会产生强烈的交流的欲望。】

独立完成各抒己见

认识众数会找众数

【到底哪种数据更好呢?我并不急于评价,而是让学生试一试,在合作交流中感悟到众数与平均数、中位数的区别。明确认识。突破难点。】

合作交流统一认识

归纳总结明确关系

三、在尝试填表中体验,学会统计描述。

下面大家看,这是老师从卫生保健张老师那里拿到的我们班同学的左眼视力情况统计:

4.8 4.9 5.0 4.9 5.3 5.2 4.7 5.2 4.9 4.8 5.0

5.2 5.3 5.0 4.8 5.0 4.5 5.0 5.0 4.6 4.7 4.8

5.0 5.2 5.0 4.7 5.1 4.9 5.0 5.0 4.8 4.9 5.1

5.0 4.5 5.0 4.6 5.1 5.1 4.9 5.0 5.2 5.0 5.0

(1)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左眼视力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人数

(2)这组数据中的中位数与众数各是多少?

(3)你认为用哪一个数据代表全班同学视力的平均水平比较合适?为什么?

(4)谁知道视力是多少就是近视了?那你觉得我们班同学的左眼视力情况如何?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对教材练习进行合理的改造,使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通过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理解众数、中位数的区别。对学生进行保护视力的教育。引导学生将之与分数相联系,求出近视的同学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使学生将各科知识穿成珠,结成网。】

(三)下面大家看这是什么?(出示刚刚考完的数学试卷)

老师从我们班和二班中各抽出了10张试卷,下面大家看这是这10张试卷的分数统计:

(1)班:98 98 89 94 95 95 97 91 92 93

(2)班:99 96 89 91 95 88 97 93 92 90

(1)这两组数据的众数各是多少?

(2)你有什么发现?(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3)这次考试,哪个班的成绩好一些呢?应该用哪个量来比较?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同时明确,究竟采用哪种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来确定。】

四、在数据分析中体验,尝试统计决策。每年这个时候都是大学生找工作的时候,现在甲乙两家公司同时招聘普通职员,下面是这两家公司全体员工工资情况,老师家有一位亲威今年正好大学毕业,他应该去哪家公司应聘呢?同学们能不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一帮他?

员工

总经理

副总经理

部门经理

普通职员

人数

1

2

5

32

月工资/元

8000

6000

4000

2000

【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的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一道开放性的习题,没有一个所谓的唯一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自己的选择,只要说的有道理就可以。真正体现“不同人学习不同的数学。”】

五、在归纳总结中体验,形成知识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设计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能正确找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探索的过程,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提升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位数、众数的概念。

【难点】正确找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求职情境,多媒体出示某公司员工的月工资表,提问:这个公司员工的收入水平怎样?

预设学生计算出月平均工资为2700元。

追问平均工资能否作为这个公司工资水平的代表。

预设学生根据绝大多数员工达不到平均工资得出平均工资不具有代表性。

教师说明本节课学习其他统计指标。引出课题。

(二)讲解新知

多媒体出示经理、职工C、职工D对工资的描述,提问:你能试着说明他们是如何看待工资的吗?

针对问题,组织前后桌四人一组,5分钟时间进行讨论。

学生思考、交流、探究,教师明确:月平均工资2700元,指所有员工工资的平均数是2700元,说明公司每月将支付工资总计2700×9=24300元;职员C的工资1900元,恰好居于所有员工工资的正中间,恰有4人的工资比他高,有4人的工资比他低,我们称它为中位数;9个员工中有3个人的工资为1800元,出现的次数最多,我们称它为众数。

提问:哪个数据描述该公司员工收入的集中趋势更合适?

明确此情境中中位数比平均数更具代表性。

追问:为什么收入的平均数比中位数高得多?观察数据明确平均数受到被极端值拉高。

(三)课堂练习

出示一组数据,请学生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选择合适的数据描述集中趋势。

(四)小结作业

小结:提问学生今天有什么收获。

作业:总结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自的特征。

小学数学设计教案 篇6

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华而不实,光注重热闹的课堂,这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的课堂应该是讲求实在、讲求有效。有效即有效益、效率高、效果好。学生既能学到并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又能达到教学目的,这才是我们追求的课堂。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计一个新颖的有趣的情景怎样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起来?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在思考也是不断在实践着的事情。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这点就更为重要。好说好动,精力分散是一年级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因此,一个好的开头往往就能把小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你的课堂中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总是想方设法去寻找、挖掘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题材,比如:现有的课件,教学参考以及任教过的老师的教学反思等,尽可能的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以此来达到有效。

二、从学生的学习方式谈有效

记得在教一年级的时候,很多孩子已经熟练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甚至20以内的进退位的加减,有的还能做100以内的呢。刚开学的时候遇到有些家长他们会很自豪的告诉我他的孩子学数学应该没问题的,因为孩子算题目很快。可是一段时间下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的,那些以为算的很快的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出现错误,考试成绩也不怎么理想的。

家长觉得很不能理解的,其实原因很简单,是他们误解了数学。数学并不是能做几道加减法就可以的,通过数学学习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课堂中更应注重的是学习方法的传授,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点优为重要,我们从一开始就给他们以准确的学习方法,教会他们怎样听课,怎样参与课堂,通过“提问、合作、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三、有效课堂的实现还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这么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这比什么都重要。孩子因为喜欢你,他们就会在你的课上表现的特别的`积极,不管你让他们做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很好的去完成,师生间有了默契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益。

2、教师与教材的关系:

我们每个教师对教材要有一个整体认识,把握好教材的体系、结构、内容、重点和难点。然后根据班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划好教材上知识的呈现方式。认真备好课,上好课。可是真的是说说容易做做难,往往是一节课上完总觉得有这样那样的遗憾,说到底还是我们没把握住教材的编写意图,特别是现在的新教材,大家都是在摸索,有时还会犯穿新鞋走老路的毛病,记得我在初讲两位数计算这节课的时候,看完参考我觉得这个内容和以前的老教材没啥区别的,只是把以前的表格式的两个条件一个问题改成了情景,由学生看完情景自己说条件然后根据条件提问题列式解答。

于是我就按照原来教学的那套方式来进行,结果班级我发现课堂气氛很沉闷,学生也不能按照我的要求去说条件问题,效果不灵,下课后我就反思了,怎么回事?上第二节课的时候我改变方式,不再提条件和问题了,每道题都让学生看文字闭着眼睛想情景然后根据眼前想象的情景来提问题,忽然我就发现课堂气氛活跃了,举手的学生也多了,效果比第一节课好得多。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把握教材,理清教材的知识点、重点、训练点和拓展点,最后理出一个更为合理更加贴近学生和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3、学生和教材的关系

让教材更加贴近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是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学要“以人为本”。要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就应该把握好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能忘了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他们都是有思想的,作为老师别老是高高在上的,有时需要我们放下架子,要装着不懂,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是主人。

四、从练习谈有效

练习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授还是复习课都离不开它,同时也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巧技能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的课堂练习的设计尽量做到:

1、少而精。

2、具备典型性。

3、能集中体现教学内容的精华。

4、题量适当、恰到好处。

5、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作业分层布置,尽可能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不同的作业要求,提升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一个学期的课堂实践有收获也有缺憾,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不断思考不断进取。我们教师只有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学习后反思,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再学习,相信我们大家都会有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