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同范本

长征电影观后感

长征电影观后感。

怎样写出易于阅读的作品后感?投入一部电影并放松自己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它使我们在感悟中逐渐进步。观后感是表达观众对影视作品印象的一种方式,如何写出易读的作品后感呢?下面是关于“长征电影观后感”的重要话题,栏目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这篇文章能为你提供一些参考,解决你的一些疑问!

长征电影观后感【篇1】

王浩文

长征,是每位共产党都会经历的长途,长征的核心就是中国第一任领导者――毛泽东。1938年,蒋介石为了推翻毛泽东的主席地位,召集30万国民党军,300架轰炸机,近100个大炮,开始向共产党进攻。大战时,有人哀怨道:“他们有轰炸机,也有大炮,人也很多,而我们,没有轰炸机,大炮也只有几个,人只有6000多!”就是因为这场战争,共产党们不得不逃亡,听说毛主席隐居西安,共产党们就往西安那边前行。蒋介石也听说了,调动7000多人去追捕共产党。这时,共产党就开始了长征,在毛泽东的语言里称为伟大的战略性转移!共产党在长征的路上,真是说得上“前有封墙,后有追兵”。在长征路上,最著名的就是沪定桥之战,桥上无桥板,共产党需要抓住锁链过桥,可对面却有国民党的机枪架着,这里表现了共产党们艰苦前行,奋勇前进,夺桥取胜,最终夺下了沪定桥,他们是真正的共产党,也是中国的无名英雄!

这些无名英雄,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如今的“新中国!”

长征电影观后感【篇2】

赵世博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的《长征;七律》,还萦绕在耳旁。长征的故事,一次次出现在课本里,让我们记忆犹新。历史上还有几则关于长征的真实故事,如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这一幕幕浮现在脑海里,今天我又观看了《长征》这部电影,让我对长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由于“左”倾错误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了第五次“围剿”失败和中央根据地的失陷。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初期,由于李德等人的指挥失败,以及左倾教条主义领导人的逃跑主义错误,导致党受到了莫大的损失,使红军人数从8万人减到了3万人,这不经让我紧张起来,原本对抗国民党的人数就不够,现在又只剩下3万人,怎能打得过?不过接下来让我对共产党产生了敬佩之心,他们动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国民党,告诉我们,没有什么做不到的。

电影中有一段情节让我很感动,就是在红军前往乌河的时候,中途不幸遭到国民党飞机的袭击,毛主席的妻子原本可以和战友一起躲避空袭,可她却跑向被炸伤的战友,刚要扛起战友。就被飞机投下来的炸弹炸伤,这是多么强烈的舍己为人精神啊!要是其他国家领导人的妻子,肯定不会有这样的精神,她不愧是毛主席的妻子!

这部电影中还有许多历史人物,如彭德怀、周恩来、朱德等。他们都是国家功臣,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但是我也对千千万万个无名战士肃然起敬,因为“百尺高楼,始于地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会过上舒适的生活,向他们致敬!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长征电影观后感【篇3】

李宇帆

在这个双休日,老师让我们看了一部关于战争的电影名叫《长征》,这是一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一部影片,在这部影片中伟大的毛泽东主席,他带领着朱德、彭德怀、邓小平、刘伯承、周恩来等还有许多千千万万的红军战士们过江,在过江途中,敌人的炮火一直在不断的轰炸,敌人的战机也在天空中盘旋不断抛下炸弹,战士们不断的倒在敌人的炮火下,看着这些英勇的战士被炸得血肉模糊,我的心也跟着疼[流泪]。红三军团阻击阵地的战士们为了让大部队顺利过江,拼尽全力和敌人搏斗,受领导的指示,哪怕是剩下最后一个人也要坚守阵地。

红军战士们从八万大军一路伤亡到只有三万人的红军大军,战士们穿着破草鞋,为了突破敌人的封锁线,他们抬着担架,扶着受伤的同志日夜赶路,而且这一路上他们这些领导人的意见不一,还产生了分歧,毛泽东为了大家最终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同意立即北上与二六军团会合,如果强行与二路军团会合,等到达地点带着一堆残兵残将意义何在?最后,他们决定更改路线甩开蒋介石的人去往贵州,这也是中央政治局的决定。最终,他们占领了贵州遵义,1935年3月他们召开第五次总结报告,周恩来自我反醒总结围剿失败原因,并严重批评了李德同志,这次会议也确认了毛泽东在党内、军内的领导地位,并拥有指挥权,可以和蒋介石直接较量,毛泽东最后决定北上,他认为南下是没有出路的,这次决定也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胜利,当五星红旗飘扬的那一刻,也是胜利来临的那一刻,在黄河边,为了迎接胜利战士和百姓们锣鼓喧天。

看了这部电影,让我知道胜利是多么来之不易,多少战士牺牲了自己,才换来如今的国泰民安,我为祖国骄傲,为中华民族而骄傲。

长征电影观后感【篇4】

马诗睿

这个周末我看了一部爱国电影《长征》,当看完这部电影时,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面我来给大家讲述一下这部电影的主要讲的内容。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保存实力和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红军处境危险,当时的最高领导核心三人小组之一李德是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他不顾敌我双方力量的悬殊,让红军正面与敌死拼,毛泽东在没有兵权,没有领导地位的情况下,分析了当时的形式提出避实就虚的方法,得到大多数红军将士赞同。从此在毛泽东的指挥下,队伍不断壮大和加强。长征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其间红军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25000千里。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是什么精神信仰让红军在这万里长征中取得胜利的?是我们中国人的团结的精神,不怕苦的精神,热爱祖国的精神……不怕牺牲的精神。

今年学校组织春游,我们换上红军服,当了一次真正的红军,感受他们团结一心,为理想奋斗一生的高尚品德。

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时时刻刻牢记历史,做一个有着团结的精神的小学生,做一个有意志力的小学生。让我们热爱祖国,向红军学习,长大为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长征电影观后感【篇5】

张金灿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是毛主席在长征时所作的:《七律长征》。

在《长征》中,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因为蒋介石的围剿,被迫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震惊中外的长征。途中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最终在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的壮举。

《长征》中,最令人感动的便是红军爬雪山时:那里的雪花满天飞舞,北风呼呼的吹,像锋利的刀片刮在脸上。战士们只穿一件单薄的衣服。一路上,有不计其数的战士被冻死、被饿死,还有比我小好几岁的小孩子被活活冻死。途中没有一个人敢坐下来歇一会,因为他们知道一但坐下来,也许永远也起不来了。这些艰苦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课室的小学生们是无法体会到的。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学习,听从老师和父母的教导,专心听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在学习或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我们不能轻易低头放弃,要想想红军战士二万里长征中所遇到的困难,学习他们的顽强毅力!

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险,甚至可以牺牲自己性命换取人民幸福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