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同范本

生物教案

2024.02.03 生物教案

最新生物教案(收藏十五篇)。

生物教案 篇1

1 你今天早上吃的鸡蛋是怎样进入细胞中的?消化酶是从哪里来的呢?由于问题贴近生活,学生感兴趣,这样就会带着问题进入对新知的探究。

2.探究新知

引导学生先自学生物膜系统的有关知识。然后通过相应问题的分析、讨论,得出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这样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及分析与讨论,通过生生合作及师生互动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使重、难点得到了解决。

3.课堂小结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所以说一节课的小结决不是可有可无的。本节课不仅学习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还要对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总结。为以后物质的跨膜运输打下基础。

4.能力提升

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我精心设计了两种题型:选择题和填空题。既重视基础又重视提高,基础题侧重于学生对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主要针对中下等的学生;提高题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针对中上等的学生。这样既照顾了整体,又兼顾了部分优秀学生,很好的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生物教案 篇2

生物说课课件


一、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份关于生物的说课课件。生物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通过学习生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命在地球上的存在和演化。本次课件将主要涵盖生物的起源、生物分类以及生物多样性等内容,希望通过这次课件的学习,能够引起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并提高他们对生物知识的掌握。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了解生物起源的原理和理论,并理解地球环境对生命演化的影响;


2.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将物种进行分类;


3.认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能够描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特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生物起源、生物分类和生物多样性的原理和概念;


2.教学难点:生物起源和地球环境的关系、物种分类的方法和生物多样性的定义。


四、教学内容


1.生物起源与地球环境


生物的起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理论来解释生物的起源。我们将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和地球环境对生命演化的影响。学生将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来了解早期地球的环境,如原始生物的出现和环境的逐渐改变。通过学习,学生将理解生物起源与地球环境的密切关系。


2.生物分类


生物分类是将生物按照其共同的特征进行归类的过程。我们将介绍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现代生物分类系统的发展。学生将通过动物和植物的实例,学习如何进行生物分类。通过展示不同物种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遗传基因来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分类的方法。


3.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和物种之间的差异性。我们将介绍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学生将通过学习案例,了解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需要进行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图片和数据的展示,学生将直观地感受到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和变化。


五、教学方法


1.情境化教学法:通过展示生物实例和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生物的多样性和迷人之处。jHT868.COm


2.多媒体教学法:结合视频、图片和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呈现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通过PPT或其他多媒体软件,展示生物的起源、分类和多样性等内容。


2.实物展示:根据教学内容,准备生物标本、植物模型和图片等实物,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生物的多样性。


七、教学评价和作业


1.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回答问题、小组讨论和个人表演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2.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书面作业,如生物分类实践、生物多样性案例分析等,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反思


通过上述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我相信这份生物说课课件能够将学生引入生物的精彩世界。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多媒体展示,学生将更好地理解生物的起源、分类和多样性等核心概念。同时,我也会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不断改进和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小编感谢您的阅读!

生物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设计调查方案、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会做调查记录,同时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

描述部分所调查生物的特征

三、课前准备:

帮助学生分组,确定调查范围。了解要调查的生物状况,并查找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然后汇报到老师处,每小组长把组员的名单交到老师处。强调调查范围的'要求是生物种类较多,环境有较多变化的路线。不伤害动植物、不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等。应特别关注一些小生物。如树皮上、草丛中的小生物和天空中飞行的生物。纪律要求:

出入教室不可吵,不可影响其他班同学。

各小组提前十分钟回到教室,各小组要跟老师对好时间,要求本小组长组织好纪律。

并对个别小组作出表扬。总结本节课全班同学的表现。(问题:

教学后记:

初一(2)班没有说明细节,学生不明确调查的意义和方法,把抓昆虫等作为调查的主要目的,抓昆虫成为本班男生的主要任务。还应强调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真菌等其他生物。

初一(9)班事前说好了各种注意事项,强调了纪律,所以每个人都能完成好这次调查活动。

初一(班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该班学生较文静,气氛太沉闷

初一(3)班课堂纪律太乱,几位同学特意捣蛋,但小组间团队精神不错,调查到的种类较多,有些学生的知识面很广,认识植物种类多。

初一(5)班守纪律,调查生物最少19种,最多29种,证明每组都有认真调查的学生,学生积极性高,对老师的布置完成得很好。

初一(4)班户外活动时纪律管不好,很多男同学在玩蟾蜍等生物,男同学一堆,女同学一堆,纪律不好,但调查到最多的生物种类有40种,最少的也有25种,证明该班学生对生物有浓厚的兴趣,但事后发现很多生物不是真正看到的,是联想到和想到的,缺乏科学精神。

教学反思:

在户外活动前要多强调各种规章制度,考虑问题要面面俱到,,不然学生不了解活动的规则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

生物教案 篇4

课题: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内容的地位

本章是在前两章解决了“基因在哪里”和基因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后,紧接着来研究“基因是如何起作用的”,即基因的表达问题,该内容是本章及后继学习的基础。本节的主干知识是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这是一个微观的分子水平上的过程,学生缺乏直观经验,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动画和教具模拟这一过程,使这一内容直观化;侧枝内容是RNA的种类及遗传密码的概念、种类、特点等。不仅内容抽象复杂,而且涉及的物质种类也比较多,所以教学难度大。

大纲要求本内容为两课时,第一课时讲解遗传信息的转录,第二课时遗传信息的翻译.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二个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概述遗传信息的翻译。

(2)能力目标:

①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②通过指导学生设计并制作翻译过程的模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③培养学生识图、辩图和析图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体验基因表达过程的和谐美,基因表达原理的逻辑美、简约美。

②不同智能倾向的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③通过介绍科学史实,开阔学生视野,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探求真理的教育。认同与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遗传信息翻译的过程

教学难点:遗传信息翻译的过程

在学习翻译的概念、遗传密码、密码子表的`使用这部分内容时采用小组合作探究与教师引导式学习;针对翻译过程原理的复杂性,可以采用师生合作角色扮演式学习;整个课堂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本节课各种概念的理解和使用。

二、学情分析

我教的是高二理科班的学生;从知识准备情况来看,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时,学生已经具备了基因有关知识,但本节内容不仅抽象复杂,而且涉及的物质种类也比较多,因此学生往往会由于概念的繁多和原理的复杂而产生困惑。从能力方面来分析,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这两年来我们学校在进行问题探究发展教学模式的研究,我们的学生已初步具有了探究学习的能力,而且每个班都成立了比较固定的学习小组。由于该部分的知识比较抽象,需要学生具备相当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但要达到从分子水平上理解和掌握,需结合教材有关转录和翻译的图解、自制各种对比表格教具及flash动画演示、打比方的方式,化抽象为具体,直观教学。

三、教法分析

采用从整体到局部,先了解全貌再深究细节的程序;在策略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设置问题串,层层设疑,激发并保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教法上,采用直观教学法,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把抽象、复杂、微观的过程动态化、形象化、宏观化。这样有利于突出重点、分解难点,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感悟和理解,又能节省时间。充分教材中的图表,加强学生的识图、辩图和析图能力的培养;在学法指导上,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并小组合作用模型和角色扮演的来再现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四、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第一步

复习导入

点明课题:下面我们接着学习具体的翻译过程,也就是遗传信息的翻译。让学生根据下面提出的问题分组讨论mRNA上的碱基与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交流结果

学生回答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小组讨论

设计新情景,引入新内容的学习。

第二步:分析推测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那么,如何使用这个密码子表呢?

好,上面,我们已经得到密码子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探究翻译的过程。

小组讨论并交流结果

【学生查表】思考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这个题目

【学生讨论】归纳总结

通过阅读课文,进一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教师导学,进一步掌握知识要点。

第三步:

教具演示

现在我们来看翻译的过程(课本图4—6),flash演示翻译过程

使用自制的教具模型动手演示翻译过程

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灵活运用知识。

第四步:用生活经验的打比方翻译过程

第五步

角色扮演

引导学生看教材最后一图。让学生明白:一个mRNA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

学生表演

学生思考

教师导学,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

学生都想当演员,因此,选演员时,学生热情高涨,回答问题积极。很好地加强了对知识点的巩固和理解

让观众也参与进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这样学生会发现去掉一个碱基后表达的蛋白质会发生变化而且位置不同结果也不一样。若一个碱基被替换只有替换的位置变化。从而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学生讨论回答

通过这样的延伸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习惯、思维方法

第六步

板书设计

第七步

教学反思

结合板书,师生共同对本节课进行小结。

【学生讨论】回答

建构知识网络,让知识系统化。

生物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1、酶的发现

教材简单介绍酶的发现历史,从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设计的巧妙实验到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少数的酶是RNA,使学生对酶的研究历史中的一些重大发现有了一个大致了解。

2、酶的特性

酶的特性主要是通过安排了有关的学生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酶的三个特性,这样的编排方式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酶的高效性特点,是通过比较《实验五、肝脏内的过氧化氢酶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切入;酶的专一性的特点,是通过比较《实验六、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切入;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通过《实验七、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选做)》切入。

本节内容的最后,安排了课外读“造福人类的酶工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本节基础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在改变人类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教法建议

1、使学生在理解细胞水平上的新陈代谢概念及其本质是本节的重点与难点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这是在细胞水平上对新陈代谢的描述。其实学生已不是第一次接触新陈代谢的概念,在初中生物课和高中生物课绪论中,学习已接触到诸如同化作用、异化作用及其关系等与新陈代谢有关的知识,但那是在生物个体水平对新陈代谢下的定义。本章的新陈代谢内容是对以往知识的深化和展开,教学教师要有意识地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引导学生分析出生物体是如何自我更新的,合成与分解是如何进行的,及其二者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生命。

例如,为使学生理解"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这句话,教师可结合前一章细胞的物质基础与结构基础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分析活细胞中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如发生在线粒体内的糖的氧化放能的化学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的化学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的氨基酸缩合成多肽链的化学过程等,使学生对"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这句话有一个感性认识。

2、使学生理解酶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在本节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完成酶具有专一性的实验并实施有效的讨论是本节的难点。

生命体随时随刻发生着数量巨大的生物化学反应,同时又是一个稳定的,开放的系统。细胞中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不可能在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条件下进行,而必须在常温、常压、水溶液环境下能快速、有序地进行的,这就要尽可能地降低化学反应能阈,这是新陈代谢为什么离不开生物催化剂,即酶的原因。

酶的概念和酶的发现可结合一起在让学生讨论,这样可让学生充分体会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酶的特性这部分内容,可先组织学生依次完成实验,然后再由学生来讨论和总结。

在引导学生分析酶的特性时,引导学生与蛋白质的多样性联系起来,可使学生易于理解酶的催化作用的专一注必定意味着酶的多样性,而且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的多样性和酶的专一性催化关系密切。

3、使学生理解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需要适宜条件是本节的重点,如何组织学生完成影响酶活性因素的选做实验并分析、讨论实验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在组织学生操作、分析、讨论《实验七、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选做)》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两个坐标曲线图,让学生概括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

生物教案 篇6

2、举例说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

2、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

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2)查询报刊、网络、录像等,搜集一些有关生物学方面的新信息。

2、教师准备:

查询报刊、网络、录像等,搜集一些有关袁隆平与杂交水稻以及生物学方面的新信息。

出示袁隆平在20xx年颁奖仪式上的资料,让学生了解袁隆平在生物方面做出的巨大的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二、探究过程:

(一) 出示袁隆平在水稻田中工作的画面,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袁隆平杂交水稻》,然后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袁隆平的新型杂交水稻为我们人类带来了什么好处?

(2)我们应学习袁隆平在科学探索中的什么精神?

(3)袁隆平怎样研究出杂交水稻的?

教师提示:

1、阅读短文时,同学们要领悟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险究的基本步骤,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设计、方法等)、验证---得出结论。

2、阅读短文时,浓缩文字叙述,抓住关键的句子,用自己的语言如何概括出生物学的概念。

学生阅读,做标记,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教师巡回,与学生一起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并由“研究水稻的生长、发育等生命现象及前后几代水稻的生命活动规律”引出概念。

生物学概念比较抽象,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概念中关键的知识点:(1)生物学是科学,(2)研究的对象是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规律。在此基础上,就学生所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列举出来,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进一步理解这一概念。

(二)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衣服的原料,食物的;住房的材料等等,通过讨论,学生可以真实地体验到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离不开生物。

(三) 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些热点问题离不开生物学。

出示一些“人口剧增,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及癌症和艾滋病”的画面及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来进一步认识生物学的重要性。

课堂小结:通过(二)(三)部分的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总结出人类与生物学密切联系的结论。

师生讨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展视生物学方面的新动态。(1)纳米实验室和纳米照相机。(2)克隆羊。

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及相关资料说明,然后学生10人一组讨论:

1、纳米技术有什么用途?

2、如果克隆人真的出现,会带来什么正在及负面的效应?

同学间充分讨论,领司感受生物技术对人类的影响。每组请一名代表发言,对司性高的有独到见解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然后师共同归纳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生物学必将成为21世纪的领先科学。

生物教案 篇7

【知识目标】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能力目标】了解出临时装片制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情感目标】通过制作临时装片,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使用显微镜的技能,这时要满足他们观察微小细胞的愿望,引导他们进行主动探究学习,同时由于学生没有看到过细胞,因此在观察临时装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制作较好的临时装片。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1)、复习上节课内容,创设情境导入。

(4)、练习。

(5)、小结。

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2、教学手段:本节课以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为主,并采用复习、展示导入、教师演示与辅导为辅的教学手段。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与情境导入:

1、显微镜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

2、显微镜的使用分哪几个步骤?

(二)、制作临时装片。

擦:必须将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目的是避免杂质出现于视野中。

(2)制片:

撕:撕取少量的洋葱鳞茎叶内表皮,不要将叶肉一起带下来。

盖:盖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水滴边缘,然后将另一侧缓缓放下。。

(3)染色:

滴: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时适量:多了,会溢出来污染实验台;少了,染色不充分。

吸:吸水纸应有另一侧吸引,使稀碘液均匀扩散到盖玻片下。使染色充分。

3、学生观察自制的临时装片。

(3)叶绿体:含有叶绿素,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部位。

强调绘图要领:

真实;大小、位置、点线结构;名称标注齐全。

2、植物细胞的结构。

(六)、作业布置:

生物教案 篇8

《认识生物》一课的实践,导入新课用时一分钟左右,然后进入自主学习阅读文本阶段。共计用时二十分钟左右。通过我的观察,大多数学生只能读三遍,少数学生只能读两遍多一点。然后做练习题。做练习题这个过程两班情况差不多。从学生做题的情况来看,学生对文本仍然很陌生。对训练单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迅速的找到相应的句子位置,更不能直接解答。仍然要慢慢的从文本寻找。

从而浪费了大量时间。在作训练单的过程中有些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自己完成并且能够有充分的理由来证明自己的结论。如:恐龙化石为什么不是生物?学生能够回答出它不具备任何一种生命现象,没有一项生物的特征。不能吸收营养物质,不能生长繁殖,不能呼吸,不能排出体内废物。对外界刺激没有任何反应。所以说恐龙化石不是生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做到这一点已经充分证明了学生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这个知识点。在回答课后问题钟乳石在慢慢长大它是不是生物的问题时,班级产生了分歧:有的同学说是,有的同学说不是。

争论的焦点就是“钟乳石在慢慢长大”。针对这个问题我主要采取了“导”而不是讲,让学生看课本中的图。引导学生明白“钟乳石在慢慢长大”和动植物的长大区别是溶岩的堆积,不是靠吸收营养物质长大。整堂课绝大多数学生都动起来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自主学习中来。可以说效果远胜于原来的课堂教学。

生物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装片。

2、识别单细胞生物草履虫的细胞结构。

3、说明单细胞生物是依靠一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的。

(二)过程与方法

并可在课堂交流。

2、实验验证:设计实验,实施实验,验证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

3、得出结论: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实验过程中,养成实事求是和形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热爱生物学的情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1、本课教学内容针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年纪小,大脑兴奋中心容易疲劳,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断变换教学方式给予刺激和加强。而我教授的七年级19/20/21班,班级的学习氛围浓厚,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敢于讨论和发表自己的看法,也愿意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从在课前分组布置收集资料任务时,马上就表现出相应的热情。

2、通过之前的学习,该班学生已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即显微镜操作和临时装片的制作,具有小组合作的探究能力。

3、学生对单细胞生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学生对单细胞生物如何生活,以及其具体结构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三、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三节。以实验观察一个细胞的生物体生命活动为主线,以细胞的结构、生活以及是构成多细胞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等知识为基础,通过合作学习、实验验证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一个细胞的生物体可以独立生活,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的单位仍然是细胞,所以本节是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的归纳和总结──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通过这节课学习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如让学生分组收集其小组对草履虫有关生命活动感兴趣的资料,再对草履虫进行实际观察,设计草履虫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探究实验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描述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难点:

1、运用显微镜观察制作草履虫装片

2、探索观察草履虫的各项生命活动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的资料收集

在课前安排学生分学习组,利用网络和书籍收集,请每个小组针对自己所感兴趣的草履虫的生命活动查找资料,在课前将所收集的资料制作成PPT幻灯片。教师可以提示包括:

了解其身体结构、运动情况、如何取食、怎样进行生长繁殖等。

2、草履虫的生活环境:草履虫是生活在陆地还是水中?一般出现在哪里?它对环境生活的要求有什么?

通过课前资料的收集,一方面做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在动态之中进行自主性学习;另一方面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与知识面,拓展课本中的内涵;此外,在课堂的教学中这些知识可以作为学生设计实验的依据,同时也能在实验中让学生验证所收集到的资料的真实性,从中又可以做到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在其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还加强了小组合作能力。

(二)课堂流程设计

1、合作展示,激趣引入

1.1合作展示:在本节课之前呢,老师布置任务,希望大家利用书籍和网络,查找收集有关草履虫生命活动的资料,制作ppt传到老师的电脑里,通过学生分组收集资料自主学习,在课堂前花大约五分钟的时间,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小组收集的对草履虫相关生活感兴趣的资料,谈谈每个小组对草履虫的认识。学生在讲时,教师快速在黑板上板书他们收集的资料。

,从资料上认识到草履虫是一个具有生命体的生物,但是学生并未亲眼见到草履虫,它真的具有生命体的特点吗?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自然的过渡到新课题。

2、步步拓展,完成探究

为什么要选择草履虫作为我们观察的材料?原因是因为草履虫和好培养,可以利用稻草(由于草履虫在水稻田干涸时往往以包囊形式附着在稻草根部),加水培养出来(展示实物)。我们每位同学的实验桌上都放有草履虫的培养液,请学生用肉眼观察一下草履虫。你能看到他们吗?有的同学说什么也看不见,有的同学说看见一些白色的小点,总之草履虫体型很小,如果用肉眼很难看清他的生命活动,那么,要观察它,就需要借助──显微镜了,大家还记得显微镜是怎样操作的吗?

。第一步,取镜安放;第二步,对光,强调用低倍镜对光,视野雪白为止。

;第三步盖上盖玻片(是否用棉花);第四步是观察玻片。利用显微投影仪,观察他做的装片。根据其装片情况提问题。

教师预设问题:(草履虫跑得快我们能看到草履虫但是它的运动却很快,利用实验桌上的实验器材,想个什么办法呢?学生的回答用盐水,但是可能引起细胞失水;利用棉花纤维阻挡。强调棉花的量不能太多,否则不易观察。展示教师提前做的一张片子,进行示范。

,讨厌什么样的环境(害)思考,再依据之前所学的科学的探究方法──实验法(通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结合学案,完成上面的相应内容,讨论出方案的同学可以分享其实验方案。请学生上讲台讲解他们的.设计方案(互助合作学习,完善实验方案)。

教师设置几点疑问:第一:我们能不能盖上盖玻片?不能,所以注意不要让水滴打湿镜头。第二:观察应激性该用低倍镜还是高倍镜呢?低倍镜,看到的数量多,易于统计。

运动方式,结合教材现象记录在学案上。

3、归纳整理,总结交流

3.1请同学说说草履虫的运动是怎样完成的:草履虫的体表周围有许多的纤毛,草履虫是纤毛摆动着旋转运动的。

3.2请同学说说草履虫的观察到的细胞结构:能看到食物泡吗?草履虫身体里所有的食物泡一样大吗?说明了什么?

教师利用不同颜色的兵乓球代表食物、食物泡、食物残渣,利用草履虫模型,展示食物消化的过程:草履虫食物是微小的细菌和浮游生物,通过口沟纤毛摆动,细菌和微小浮游生物进入细胞内,形成食物泡。食物泡随着细胞质的流动逐渐消化和吸收。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胞肛排出体外。

3.3让学生谈谈你所观察到的应激性的实验结果:在清水和培养液中,草履虫选择待在培养液一边;当在培养液中加入食盐后,草履虫往清水一边移动,说明其可以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4同学们还观察到它的其他生命活动吗?可能会有学生会谈到他的分裂生殖。或者呼吸方式等。

通过上述教师引导性提问,让学生总结出:通过我们的实验观察,了解到草履虫虽然只有一个细胞,但是它一样可以运动,可以消化食物,排除食物残渣,也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有的同学还观察到草履虫通过细胞分裂产生下一代进行繁殖等特征,得出结论──单细胞生物也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所以我们说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有害的一面是:寄生于人体,危害人类健康。如疟原虫、痢疾内变形虫,造成赤潮,危害渔业(展示视频今年夏季在我国深圳东部地区的赤潮现象)。

,细胞是对大多数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但是在自然界中还是有一些特例,下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病毒,是如何生活的。

六、课后反思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质的运动、物质结构及变化、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而新课程标准的三大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具体的点滴的教学环节逐步实现。如本节课让学生收集资料自主合作学习,对单细胞生物生命活动的观察,体验到“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也可以独立进行生命活动”。

尽管我们提倡学生从自主的探究学习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但短短的课堂时间、简单的实验室设备和学生现有的科学素养都不可能完成对所有问题的探究活动。所以为了满足学生在短时期学到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学科结构的目的,在许多情况下探究学习的过程被简化。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就着重提出了“设计实验”这一环节中几个小而关键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既体现了探究式学习的理念,也降低了学习难度。

生物教案 篇10

生物教学课件


生物教学课件是一种现代化的教育工具,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辅助手段,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生物知识。这篇文章将详细介绍生物教学课件的重要性、设计原则、内容设置以及使用技巧,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这一工具进行教学。


一、生物教学课件的重要性


生物教学课件的使用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生物教学课件能够利用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元素,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课件中的动画和视频还可以模拟实验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实验操作和结果,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最重要的是,生物教学课件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实例、案例、习题等,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理清思路,提高学习效果。


二、生物教学课件的设计原则


设计生物教学课件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来提高其教学效果。课件的设计应符合生物学科的特点,注重实用性和学习导向。课件的内容要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便于学生掌握知识脉络。同时,课件的设计应注重可读性和可理解性,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图表。生物教学课件应注重创新和趣味性,通过设计一些互动环节或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参与和积极性。


三、生物教学课件的内容设置


生物教学课件的内容设置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来确定。一般来说,生物教学课件的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实验操作、实验原理和实验结果等方面。其中,基础知识部分主要包括生物分类、进化、遗传和生态等方面的内容。实验操作部分可以通过动画或视频模拟实验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步骤和操作技巧。实验原理和实验结果部分可以通过图表和案例来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和结果的意义。


四、生物教学课件的使用技巧


在使用生物教学课件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技巧。教师应提前熟悉课件内容,掌握每一页的要点和重点,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流畅性。教师在使用生物教学课件时应注意言简意赅,避免过多的解释和赘述,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呈现的内容。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件中的互动环节或问答环节,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教师还应注意生物教学课件的使用时机,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时间进行使用。


小编认为,生物教学课件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在生物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应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要,设计具有逻辑性、系统性和可读性的课件内容,运用生动、互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通过合理的使用技巧和方法,教师可以更好地利用生物教学课件进行生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生物教案 篇11

导入:

上节课我们探究了光照、湿度对鼠妇的影响。实际上除了上述两项外,鼠妇的生活还受温度 、空气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不仅鼠妇,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甚至导致生物死亡。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如:干旱缺水会导致农作物死亡;洪涝灾害也会导致农作物死亡,动物的生存离不开空气,长时间缺氧会使动物死亡;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生物死亡等。

大家说得很好。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的生存不但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这些其他生物就是我们上节课所提到的生物因素。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有关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教师可让学生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从而归纳出生物与生物之间捕食、竞争、合作关系以及寄生关系。如:捕食关系:植食性动物中的.兔以某些植物为食,肉食性动物中的狼又以兔为食物,大自然中的“弱肉强食”就是这种关系。竞争关系:水稻和稻田中的杂草之间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小家鼠和褐家鼠争夺居住空间和食物;合作关系:蚂蚁、蜜蜂等营群体生活的昆虫;生物界的寄生关系非常普遍,如:蛔虫、猪肉绦虫和血吸虫等寄生在人和其他动物体内 。

也可即兴表演,分小组扮演不同的生物来表示各种生物因素。第一小组:可以表演捕食关系由学生即兴发挥。第二小组:可以表演竞争关系。(牛、羊吃同一片草地中的草)第三组:可以表演合作关系。第四组可以表演寄生关系。各小组的同学可以利用自己的生物学知识发挥想像力。充分展示一些同学的表演天赋,使同学们对知识点印象深刻。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

最后,评出最佳演员给予表扬和奖励。

课堂小结: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有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两大类。这两大类因素对生物是同时共同起作用的,而不是单独地、孤立地起作用。

总之,生物的生存受到很多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生存因素共同构成了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三、巩固练习:

A 营养 B 温度 C 土壤 D 水分

A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B 做出假设

B制定和实施计划 D表达和交流

A 有光、无光 B 有光、无水 C 干燥、湿润 D 有空气、无空气

A 捕食关系 B 寄生关系 C 合作关系 D 竞争关系

四、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及目标检测题

生物教案 篇12

一、教学目标

第一节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第二节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3、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第三节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3、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的能力。

第四节1、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2、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3、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

第五节1、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这两种变异的原因。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

3、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4、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同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1、性状和相对性状概念的.理解,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2、基因怎样经过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3、让学生理解孟德尔遗传学理论,并能用遗传图解解释遗传现象。

4、认识性染色体与人的性别的关系。

5、让学生理解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三、教学策略

第一节1、由两句俗语引出遗传变异现象及概念。

2、学生谈谈自已和父母在外貌、行为方式和生理特征方面的相似之处并结合书P25图片,归纳总结性状的概念。

3、请同学举例: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总结相对性状的概念

4、强化对相对性状的理解,“两同”“一不同”。

5、思考:有没有绝对不会遗传怕变异呢?请同学举例并归纳总结:如果受环境影响而没有改变的性状是不会遗传下去的。

6、性状是生物的特征,这些特征由什么决定的?引出基因控制性状。

7、学生看书P26转基因超级鼠,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强调:显微注射器、大鼠生长激素基因、输卵管等知识点。

8、完成P27讨论1、2、3,得出基因控制性状的结论

9、引导学生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强调要注意其安全性。

第二节1、由孩子像父母引出思考:父母依靠什么途径把这些性状传递给孩子的?

2、学生看P29图找规律:教师提示从数量、染色体组合情况、着色后颜色的位置等方面着手

3、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情况说明什么问题

4、思考: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量是23对,那么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是否是23对呢?

5、学生自学“比耐登”的发现,老师引导总结规律。

6、学生完成P31填空

7、思考:为什么一对夫妇所生的几个孩子长相会不同?为什么通过DNA检测能做亲子鉴定?学生通过讨论加深了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的理解。

8、练习并小结。

第三节 1、如果一个父亲是双眼皮,控制的基因是AA,母亲是单眼皮aa,那么孩子的基因应该是Aa,他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呢?

1、学生看书了解孟德尔的实验过程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孟德尔,当看到第一代全是高茎时你会怎么思考?矮茎到哪儿去了呢?是吸收了,还是暂时没表现出来?你会不会继续种下去呢?

3、孟德尔是不是只研究了一种性状?为什么研究多种性状?

4、介绍孟德尔总结的遗传学规律,回到课前引入时的单、双眼皮的问题,学生分析

5、老师讲解遗传学图解的画法

6、用孟德尔的遗传学规律分析生活中的遗传问题

第四节 1、学生观察比较男、女染色体排序图,找出不同之处

2、老师介绍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3、思考:两幅图,哪个是男性的染色体图,哪个是女性的染色体图?图中哪个是X染色体哪个是Y染色体?

4、思考:就性染色体来说,在男性的精子和女性的卵细胞中,应该有几条性染色体?男性有几种精子?女性有几种卵细胞?

5、学生根据遗传学图解:分析并体会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

6、进一步介绍:性染色体上也有很多不同的基因,也是一小段NDA决定性别。

7、结合练习进一点了解有关性别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第五节 1、展示图片,同种生物的千差万别,引出变异的现象

2、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画出折线图:大家折线图中能分析得出什么结论

4、归纳总结: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并举例让学生分析

5、播放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6、分析书上三种育种实例的原理

7、练习;阅读资料: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生物教案 篇13

新课标苏教版美术小学五年级第十册教案第十四课时:我做的海洋生物

教学内容:课本第26-27页的我做的海洋生物。欣赏海洋生物,运用各种材料和手法表现奇异瑰丽的海洋生物。能抓住海洋生物的特征,巧妙联想并进行有个性的创作。

教学目的:

认知目标:

引导学生观察海洋生物的结构特征和形体变化,阐述自己对海洋生物,海洋环保的独特见解。

操作目标:展开想像的翅膀,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海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立体造型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感受海洋世界的美,增强海洋环保的.意识,在创作过程中体验乐趣,激发学生艺术的创造的热情,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废旧的材料,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多媒体课件播放《神秘的海洋》。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辽阔的海洋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动植物世界。欣赏千姿百态的海洋生物,引导学生观察海洋生物中不同形态,不同色彩的生物,开阔视野,激发兴趣。

二、讨论交流。

组织学生讨论看到的生物有何特征,以及它们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还可以讲讲这些海洋生物的逸闻趣事。

三、启发思维。

出示手工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制作及制作方法,启发思维,欣赏课本中的图片,进一步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发展思维。

小结一些基本的制作方法:组合拼接、粘、卷、切、挖等。

学生作业练习:

让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利用自己所带来的工具材料,通过剪、粘、揉、卷等方法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海洋生物,学生可以分组合作完成,鼓励大胆地想像。

四、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自主的评价为主,老师评价为辅,学生间的交流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拓宽思维,提高审美能力。

五、拓展主题。

海底世界不但美,而且是还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种类多达20万种以上,地球资源的80%以上都是在海洋里。

生物教案 篇14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有关生物课堂教学设计,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摘要: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我认为要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率,生物教师必须做到:一是依“标”扣“本”,结合实际,设计高质量的教学方案。二是做好观察、实验,加强直观教学,上出生物课堂教学的学科特色。三是恰当提问,巧用实例和数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四是引导学生进行同伴互助,合作教学,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五是启发中学生去应用。六是练习到位,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物科学 结合实际 观察 实验 合作教学

不论是从科学的发展,还是从实际需要看,我们都必须加强生物科学教育,尤其是必须加强中学生物科学教育。中学生物科学教育的主渠道是生物课堂教学。因此,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我认为要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率,生物教师必须做到:

一、依“标”扣“本”,结合实际,设计高质量的教学方案。

课程标准和课本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吃透教材,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生物课堂的目的和要求,要从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政治思想三方面综合考虑,不能顾此失彼。

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整个一课教学设计意图的体现。教学方案设计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时,一定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符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那种照抄书本或只摘录知识要点、照搬他人现成教案或沿用自己旧教案的做法是极不可取的。

高质量的生物课堂教学方案还必须包括教具准备、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等。高质量的教学方案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必要前提。

二、做好观察、实验,加强直观教学,上出生物课堂教学的学科特色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近期使用的各种版本

的中学生物教材,都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选编了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内容。如九年义务教育省编初中生物实验本第一册(下)就选编了观察与动手29项,学生分组实验4项。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动学生,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搞好教材中所选编的每项观察和实验的教学。通过这些观察和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养成他们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师在安排观察、实验内容的教学时要重视和设法克服教学内容、时间与自然季节不相符的困难。必须有计划地做好观察的实验教材的采集、培植、饲养和保存等工作,否则过了适宜的季节,也就错过了最佳的教学时机。

生物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地选择、组合和使用挂图、模型、投影、录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信息容量。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做好观察实验,加强直观教学,上出生物课堂教学的学科特色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首要途径。

三、恰当提问,巧用实例和数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具有启发性,鼓励学生提问和争论。

不论是讲解还是做观察实验,都要设计好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突出启发性,而不是告诉学生结论,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在讲新陈代谢时,教师作下列设问:(新陈代谢通过哪两方面的作用来实现?它包括哪两个方面的代谢?(3)新陈代谢的本质是什么?随着上述问题的逐步解决,学生自然主动地归纳出新陈代谢的概念。

生物学知识中实例和数据比比皆是。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用实例和数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就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恰当设问,巧用实例和数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手段。

四、引导学生进行同伴互助,合作教学,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适时而恰当的评价和鼓励,其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地发现问题、纠正失误,从而调节师生合作教学的节奏,使学生乐于配合。老师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要充分体现合理、公正、激励的原则,突出三个特点:方向性,即在充分肯定学生学习进步的同时,适时地提出学生的努力方向;可行性,即教师期望学生达成的目标明确、具体,便于学生付诸实践;激励性,即教师的评价期望对学生现有水平来说具有适度的挑战性,只有那种超出学生现有水平,但通过努力又可达到的期望才有吸引力,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实施合作教学,贵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充分地进行交流,这不仅是形式上的问题,也是深层心理上的和谐共振。为此,在教学时间的分配方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难易,首先要快慢适宜。使用快节奏时,学生的思路能跟上讲课的进度,达到师生“思维共振”;使用慢节奏时,保证学生对重点内容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讨论和演算,不至于使学生无事可做,注意力涣散。其次要动静相生。高明的电影导演,总是在闹场之后又会安排一个静场,以调节和平衡观众的情绪。那么我们在教学中也应重视动和静的巧妙搭配与转换。在学生答问、讨论之后,教师来一个总结,写板书,学生做笔记,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讨论问题的理解,把讨论问题条理化,把握问题的本质和关键。

五、启发中学生去应用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联系社会、生产实践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实际,它不仅可以解释一些现象,还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例如,讲“食物的热量价”时,我给学生搞了一顿午饭的营养配方。提供的热量大约1100千卡。本着一顿饭要有一定量的蛋白质,但脂肪含量要低的原则,在蛋白质中植物蛋白与动物蛋白各占一半,动物蛋白中肉蛋白和鱼蛋白各占一半,以达到各种氨基酸种类互补,保证八种必需氨基酸的摄入。同时食物中要有一定量的蔬菜,保证维生素的供给和充分发挥纤维素清扫肠道的作用。当我把食谱公布以后,群情振奋,学生们几乎欢呼起来。

此外,生物课的教学离不开教具,优化教具组合,辅助使用录像片、计算机软件等现代教学手段,也是提高课堂教学的重要方面,它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出现一个个高潮,造就一种气氛,使学生在欢乐中求学、求知、求会。

六、练习到位,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目前,不少学校已明确要求教师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不少于高效十分必要。

例如,在讲解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概念时,列举婴儿吮奶、寒冷使人打哆嗦、谈虎色变、望梅止渴等反射活动,请学生辨别等,其检测和巩固效果都非常好。练习到位,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刘恩山主编.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王盛业.黄栎主编.继续教育教学与研究.第二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

生物教案 篇15

难点: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时内部物质的转化。

设计思想:

采取观察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提前在课下进行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的.现象入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适当给以提示,最后由学生观察由教师完成课本上的有关实验,归纳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关于种子萌发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实验进行观察,并通过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及挂图来描述,最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关键的问题:一粒饱满的且胚完好的种子在得到充分的外界条件下是否一定能够萌发成幼苗?从而将话题引入种子的休眠和寿命的问题中。

教学过程:

(课前可提前一至两周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并随机的发给学生一些种子,让其根据自己的经验,让种子萌发。观察其萌发过程中的变化,并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记录。)

1、说明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作用是什么?

2、种子中含有哪些物质?

3、如果你是农民,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种子种在田里?

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总结,并引入课题:

种子里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这是种子能够发育成幼苗的内部条件。那么,是否种子具备了这些自身的内部条件就能萌发成幼苗呢?种子的萌发还需要什么条件,种子又是怎样萌发成幼苗的,这些内容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2、分析学生的实验,指出其中不科学或不准确的内容,如“学生很容易认为阳光也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

3、引导学生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并设计对比实验。

4、组织学生观察教师提前完成的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5、总结:

根据对实验的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除此之外,有些植物的种子萌发时还受到一些其他的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条件、酸碱性等。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实验时对种子萌发过程的观察记录。

2、出示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或课件,组织学生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