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同范本

人民观后感

2024.02.06 人民观后感

人民观后感。

人民观后感 篇1

优秀基于勤奋和坚持的精神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组织摄制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电视系列片《人民的好儿女》。根据中共贵州省烟草专卖局机关委员会文件黔烟机党2012年1号文,关于组织学***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电视系列片《人民的好儿女》的通知,我**了该系列片,共48集,每集时长15分钟,真实的故事、感人的情节、朴实的语言,刻画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可敬、可亲、可信、可学的形象,集中反映了他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开拓创新的高尚品质和精神风貌。

作为贵州烟草复烤****的一名普通员工,我特别关注从厂里出来的优秀共产党员,看完后印象非常深刻。其中有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液压泵厂数控工段工段长李斌,辽宁省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齿轮压缩机车间副主任徐强,呼和浩特铁路局焊轨段高级技师郭晋龙,中国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第十工程公司高级技师窦铁成等。他们的起点很低,既没有高水平的文化,也没有天赋。

与千千万万初入工厂的年轻人一样,走上的是普通的工人岗位。然而,他们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一个企业的技术领导者,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我认为他们的优秀与他们的勤奋和坚持是分不开的。李斌、徐强技校毕业,郭晋龙高中文化,窦铁成初中刚毕业。然而,通过努力,李斌成为德国黑珠玛蒂克公司第一位中国下岗调试员。

1998年,李斌考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攻读工业自动化控制学士学位。勤奋学习使这位普通的产业工人实现了巨大跨越:从一名初级操作工成长为 “技术型、专家型工人”。

李斌和李斌班组共完成新产品开发23项,其中达到国际尖端水平的1项;完成国家级重点军工项目8项;完成国家农业机械联合收割机发展项目2项;国家最大规格斜轴泵1项;煤矿掘进机国产化1项;各种民用液压泵产品开发8项。

徐强从各个渠道积累了解决方案和操作技巧。向大师学习,向外国人学习操作,向机械加工实践学习。既学常规的办法,也学非常规的窍门。

久而久之,有了规律的东西,他终于总结出来了。这种偶然性的现象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使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他制作了轴齿轮上中心误差检查和标记杆、重齿对中工装、磨齿、滚齿、插齿模调高垫铁。

这些技术革新,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12年来,徐强为解决生产重点问题提出了50多条合理化建议。这些积累,为“徐强精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郭晋龙参加工作30多年来,刻苦勤奋,勇于挑战自我,他先后开展技术革新和新工艺设计19项,郭凭借“钢轨焊缝双频正火设备及工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成为中国铁路工人登上国家科技最高领奖台的第一人。

窦铁成虽然初中刚毕业,但30年来坚持岗位自学,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电力行业的高级技术人员。在高度流动分散艰苦的工作环境里,他自费万元购买了3大箱子技术书籍,几乎用去所有业余时间,记录了百万字的技术难点和学习心得笔记;为学习,他虚心求教,年近45岁的他,通过边看书便向年轻的工程师求教,用1个月时间掌握了auto cad的应用。凭着勤奋和执着,他始终走在企业电力建设新技术的前列,成为企业的“技术能手”。

勤奋、持之一恒是他们从平凡到优秀共产党员的共同特点,也是他们取得成功的条件之一。通过学习他们事迹,我深深受到鼓舞。当然,除了勤奋和坚持之外,他们不为高薪所动,甘于奉献、任劳任怨的精神,也是我需要学习的。

但没有勤奋和坚持的前提,谈什么都是空洞的。所以我认为要学好,首先要从他们的勤奋和毅力做起。

黄亮2012-2-16

人民观后感 篇2

贯穿全文的基本思想是:把正确区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文章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

但是,阶级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是根本不同的。这是一种相互适应、相互矛盾的局面。它不是对立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解决。毛泽东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他以赞成和支持社会主义建设、反对社会主义革命、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建设为界限,区分了两类性质不同的矛盾。他指出,这两种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他要求把敌我矛盾尽可能地转化为人民内部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服务。

毛泽东全面分析了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系统地论述了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的原则和政策。指出,要用民主的方法,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作为从政治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解决经济领域中的矛盾,应依据发展生产,统筹安排,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原则;科学文化上的问题,应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民族关系中的矛盾,应采取加强民族团结,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的方针;在与民主党派关系上,应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等。根据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阶级状况的估量,毛泽东适时地指出,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基本结束,共产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即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开战,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富强繁荣的国家。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论述,特别是对两种不同性质矛盾的看法,以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原则和方法,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史增添了新的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规章制度

马克思认为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的哲学范畴。一切事物都有对立统一的一面,矛盾促进事物不断发展。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新中国出现了许多矛盾。毛泽东立足中国国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文章。

毛泽东独特的见解和超前的预计,令人倾佩。

在我看来,要正确认是人民内部的矛盾,首先要了解人民和敌人的概念,那么什么是人民呢?毛泽东指出,人的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就中国而言,抗日战争时期,抗日的各阶级、各阶层、各社会团体都属于人民范围。日本帝国主义、汉奸和亲日派都是人民的敌人。

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即官僚资产阶级、地主阶级和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是人民的敌人。所有反对这些敌人的阶级、阶级和社会团体都属于人民。现阶段,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切支持、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团体,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抵制社会主义革命、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力量和社会团体,都是人民的敌人。毛泽东根据中国不同的历史阶段,对人民的概念作了不同的阐释,正确划分了人民与敌人的界限,这是独特的、新颖的。

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许多经济关系、利益关系需要调整,因此会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矛盾,比如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矛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矛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社会成员因收入分配方面的差别等等。就住房问题而言,众所周知,现今中国的房价高的令人瞠目结舌,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买一套房子要花几十万乃至上百万,这对于中国的普通百姓而言,房价如此之高,令人难以接受,因此,在中国,绝大部分百姓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房奴,一辈子都要为房子而奋斗着,一生都要背负沉重的债务。中国的房价如此之高,为什么?

我想这与房地产商故意哄抬房价、地方**的利益和一部分炒房人士分不开,国家三令五申要抑制房价,可是,结果呢,抑来抑去,房价不降反而不断**。住房问题已成为中国老百姓的三大民生问题之一,备受关注,成为人民内部矛盾的一个重要的矛盾,亟待**解决,处理好住房问题,政权才会巩固,社会才会稳定,处理不好,百姓会怨声载道,**声誉下降,引发其他矛盾的发生。

毛泽东在文章中指出,人民与**的矛盾,也是人民内部矛盾的矛盾。宪法指出,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权力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我们的人民**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是为人民服务的**,承担着组织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如今,在中国,腐败问题已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人民的矛盾日益暴露。人民要诚实守信,办实事。但是,很多**违背原则,无视人民利益,不符合人民要求,严重侵害人民。

在重庆打黑中,***的“保护伞”**落马,一个司法局局长兼党委书记,**上亿,生活作风腐化堕落,令人瞠目结舌。在中国,我不知道还有多少像中国共产党这样的人要加大反腐力度,还人民一公道。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和**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则,毛泽东从匈牙利事件出发,谈到了我国的人民民主,他指出,世界上只有具体的自由,具体的民主,没有抽象的自由,抽象的民主,同时,毛泽东又指出,民主只是一种手段,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与民主相对的是**,毛泽东指出,**的第一个作用就是压迫国家内部的反动阶级、反动派和反抗社会主义革命的剥削者,压迫那些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破坏者,就是为了解决国内敌我之间的矛盾。一般来说,国家采取**手段打击破坏社会建设的敌对分子,解决国内人民内部矛盾。08年的**拉萨“四一二”打砸抢烧事件和09年的新疆“七五”事件,实质上是**国家领土,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行为,严重干扰了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稳定,国家利用军队等**手段打击**国家的行为,打击**国家者,利用**手段解决国内敌我之间的矛盾****和**分子勾结西方国家,妄图**中国,中国**派出军队,用武力打击**分子,用**手段防止西方国家的颠覆活动。

民主与**密不可分。民主是民主的基础和前提,民主是民主的保证。

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是“团结——批评——团结”,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是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上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构想,将和谐社会的标准定义为“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目前,我国的改革和发展已进入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攻坚阶段,同以往相比,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社会矛盾也比较复杂和尖锐,正确处理内部矛盾,是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环境的保障。我认为,要从团结人民的愿望出发,通过批评或斗争,解决遇到的矛盾,使人民和社会达到团结、和谐,进而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并相继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篇文章,科学的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新学说,首次明确提出了两类性质不同的矛盾,深刻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经验,具有深远的意义。

人民观后感 篇3

读了一九五七年六月十九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毛主席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问题》后,引发了我诸多感慨,文中区分和处理了当代诸多矛盾,人们常以为有矛盾就是不好的事情,但并非如此,正确的认识、区分和处理矛盾才能使时代进步,一味的回避矛盾,矛盾不会消失只会在日后激发更大的矛盾,更难以得到解决,实际上在生活中任何事情都有对立的一面,矛盾推动着我们不断的'向前发展。

在改革时期,是促使矛盾的高发时期,我们会面临着诸多矛盾,例如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矛盾,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矛盾。

然而现在的中国也存在着许多矛盾,就拿城乡矛盾来说吧,中国对农民简直就是剥削,活比谁都多,比谁都辛苦却拿着比谁都少的钱,比比美国的农民,在美国农民就是有钱人还能到中国来旅游,而中国的农民想去趟城里都是件难事,每天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如果这个矛盾不能得以解决,日后必将激发更大的矛盾,因为乡村人口在中国占据了一大部分,虽然现在已得到一些改善,我觉得还是绝对不够的,只能目前安抚他们的情绪,随着时代的发展,贫富差距逐渐拉开,相对与大部分中产和农民,富人毕竟是少数。

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方法还是:

团结—批评—团结,妥善解决矛盾,最终我们还是会走上一条团结共同进步的道路。

人民观后感 篇4

翻开《人民英模的故事》,书中一个个伟大又熟悉的名字映入我的眼帘,有“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把敌人引向绝路”的狼牙山五壮士,有“为了新中国,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有“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怕死不当共产党”的刘胡兰,有“舍身堵枪眼”黄继光,有“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有“永远的白衣战土”叶欣……

人民的先烈们,他们就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国主义的真谛,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的动人乐章,铸就了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由此,使我想到了2008年5月12日那天的汶川大地震,一个突如其来的灾难,摧毁了人民的家园,夺走了人们的亲人,而作为老师的许莲芳那是正在上课。忽然,教学楼就像狂烈的风一样震动着,许莲芳身感不好,带领学生们急速逃离,可是当她得知还有一位同学因害怕躲到了桌子底下时,毫不犹豫地返回了教室,在她救出那个已经受惊的孩子时,楼房塌陷了。许莲芳老师壮烈牺牲了。她以自己的生命换来了这个孩子的未来。这些不算伟大,不算豪杰吗?

他们虽然离开了,而他们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人生、用于奉献的精神永远铭记于人们的心里。

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先锋;是祖国的骄傲;是我们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人民英模的故事读后感相关:

以上是网小编精心帮大家整理的人民英模的故事读后感精选3篇,供您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民观后感 篇5

“人民的小康”来源于紧紧依靠人民。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追梦圆梦,个体命运始终与国家发展休戚与共。下面是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的形势与政策课的第三章节人民的小康的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形势与政策课的第三章节人民的小康的读后感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五集专题片《人民的小康》,于昨晚(8月2日)在央视总台综合频道播出了第一集——《一诺千钧》。

本集清晰且详尽地梳理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反映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千年追求与百年奋斗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战略安排和庄严承诺。

大量真实的事例影像配合详尽多元的权威数据,《一诺千钧》以时间为经、以地域为纬,同时结合政治、经济、民主等领域,声情并茂地诠释了“小康”是中国人民的千年梦想,是全国人民百年奋斗的辉煌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每一个期盼的回应和满足。

2021年的中国,虽然每一个人都在享受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分享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喜悦,但是由于“小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所以很多人对于“小康”的认识并不一定系统、深入。

《人民的小康》立意于深入展现党中央带领人民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伟大壮举,便需要让观众首先知道“何为小康”,梳理出“小康”概念最完整的历史演进。

《一诺千钧》用影像的方式展示了现存版本最早的《诗经》注释文集《诗经·大雅·民劳》,其中写道:“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由此可见,“小康”发轫于历史深处,植根于民之向往。它并不是中国共产党自己虚构出的概念,而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是中华文化里的一个历史悠长的,对幸福生活的憧憬。然而,在过去数千年的漫长岁月里,“小康”却始终遥不可及。

“小康”历史演进中的第一个重要节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虽然早期共产党人没有明确提出“小康”这两个字,但是从本片所展示的李大钊以《社会主义释疑》为题的演讲,和毛泽东为《政治周报》撰写的发刊词中都可以看得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便是为人民谋幸福。这与中国百姓对“小康”的憧憬是一致的。

“小康”历史演进中的第二个重要节点,是邓小平点明了“小康之家”和西方现代化的区别所在,令“小康”成为符合中国发展实际的目标。“小康”迅速成为全国上下的热门词汇。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小康步伐越来越坚实,“小康”概念也演进得越来越成熟。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小康的标准不断提升、内涵不断拓展、要求不断提高。正如片中专家,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陈晋所说:“(小康)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承诺和接续奋斗的一个目标。”

至此,《一诺千钧》清晰且详尽地梳理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让观众对其有了系统的、全面的、深刻的认识。

当我们充分认识到“小康”,便会发现这个目标和通常的目标不同,是不能用单一的数据来衡量的。为了全面展现这一成就的伟大之处,《人民的小康》采用了数据和事例并重的方式。

“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第一条铁路”、“第一根无缝钢管”、“第一批国产载重汽车”、“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台履带式拖拉机”、“第一辆小轿车”……这些铿锵有力的文字配合着当年留下的影像,发出了一连串澎湃的历史脉动。

本集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从湖北省档案馆特藏库中拿出的那29本新旧程度不一的账本。农民沈怀德用这些账本记录了自己40年的细碎收支,从刚分家时的入不敷出,到家庭联产承包后的首次结余,再到2020年当年毛收入超过10万元,生动地反映了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惠民政策的细化和实施。账本,一个很不起眼的日常用品,被节目组挖掘出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见证时代的沧桑巨变。

中国共产党对“小康”的承诺,不仅兑现在了神州大地上,更兑现在了亿万人民的美好生活里。

“全面小康”的关键在于“全面”二字。正如片中所言:“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本集在最后快速地列举了数个事例,展示了在党中央顶层设计下,小康在政治、经济、民主等领域时不我待的实现过程。不过此处尚未全面展开,因为在随后的几集《脱贫攻坚》、《民生福祉》和《美好生活》里,将会对“全面”进行更多维度的诠释。而在最后一集《关键一步》中,我们还将看到实现全面小康后的未来中国,看到第二个百年目标伫立在前方,等待中国巨轮再启程。

形势与政策课的第三章节人民的小康的读后感

小康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小康社会是一代代中国人追求国家强盛、经济繁荣、社会公平、生活富足的美好理想。

自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以来,建设小康社会就成为中国人民一以贯之、接续奋斗的宏伟目标。

“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历史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也促进了各国共同发展繁荣,为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机遇,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全面小康是全体人民的小康,目的是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全面小康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是人民奋斗出来的小康,关键要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依靠人民干事创业。

全面小康是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小康,“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小康覆盖区域全面,发展更加平衡、更加协调,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全面小康是奋斗得来的小康、全面发展的小康、全体人民的小康、惠及世界的小康,也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起点上的小康。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书写了中华民族5000年发展史上的绚丽篇章,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大党的初心使命和价值坚守,展现了中国人民团结进取、拼搏奋进的不懈追求,在中国共产党奋斗史、新中国发展史、中华民族文明史上都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形势与政策课的第三章节人民的小康的读后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把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能使人民群众在保增长中得到实惠,又有利于实现保增长的目标。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经过30年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但是,仍有不少民生问题需要解决。今年南方部分地区的冰冻雨雪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灾后重建十分紧迫。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又给我国经济带来严重冲击,经济出现下滑,部分企业困难,财政增收减缓,就业压力增大。这些都会给群众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增加改善民生的压力。越是困难时候,越要高度关注民生。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具体体现,也是扩内需保增长的有效途径。把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保增长的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民群众在保增长中得到更多实惠。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当务之急是扩大内需。扩大内需不仅要扩大投资,也要扩大消费。进一步改善民生,将明显促进消费的扩大,带动经济增长。

中央高度重视改善民生,近年来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造福百姓。这次扩大内需促进增长,把改善民生放在了突出位置。4万亿元投资中,有一半多的投资涉及民生方面;具体安排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提高农民和城乡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改善民生又作出一系列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实实在在做好各项改善民生的工作,让人民群众共享保增长的成果,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要下大气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明年的就业形势将非常严峻,必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吸纳更多就业。加强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鼓励具备条件的返乡农民工进行创业,积极创造条件安排好其他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解决群众后顾之忧。保障城乡困难家庭基本生活。加快灾后重建,安排好灾区群众过冬生活。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加强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和生产安全工作。

今年即将过去,元旦、春节将至。灾区群众怎么样?困难群众怎么样?人民群众有哪些困难急需解决?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解决问题,把中央改善民生的政策落到实处,把党的温暖送进千家万户。

人民观后感 篇6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后来他根据原始记录加以整理,做了若干补充,于一九五七年六月十九日在《人民**》上发表。这篇文章的主要框架分为十二个小部分,分别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肃反问题,农业合作化问题,工商业者问题,知识分子问题,少数民族问题,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关于少数人**问题,坏事能否变成好事,关于节约,中国工业化的道路。贯穿全文的基本思想是:

正确区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文章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但是,阶级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是根本不同的。这是一种相互适应、相互矛盾的局面。它不是对立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解决。毛泽东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他以赞成和支持社会主义建设、反对社会主义革命、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建设为界限,区分了两类性质不同的矛盾。

他指出,这两种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他要求把敌我矛盾尽可能地转化为人民内部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服务。

毛泽东全面分析了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系统地论述了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的原则和政策。指出,要用民主的方法,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作为从政治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解决经济领域中的矛盾,应依据发展生产,统筹安排,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原则;科学文化上的问题,应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民族关系中的矛盾,应采取加强民族团结,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的方针;在与民主党派关系上,应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等。根据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阶级状况的估量,毛泽东适时地指出,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基本结束,共产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即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开战,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富强繁荣的国家。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论述,特别是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观点,以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方针和方法,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史增添了新的内容,对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规律,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马克思认为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的哲学范畴。一切事物都有对立统一的一面,矛盾促进事物不断发展。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新中国出现了许多矛盾。毛泽东立足中国国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文章。

毛泽东的独到见解和先进预言令人钦佩。

对人民概念的不同解独,对人民与敌人界限的正确划分,都是独特而新颖的。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许多经济关系、利益关系需要调整,因此会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矛盾,比如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矛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矛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社会成员因收入分配方面的差别等等。就住房问题而言,众所周知,现今中国的房价高的令人瞠目结舌,住房问题已成为中国老百姓的三大民生问题之一,备受关注,成为人民内部矛盾的一个重要的矛盾,亟待**解决,处理好住房问题,政权才会巩固,社会才会稳定,处理不好,百姓会怨声载道,**声誉下降,引发其他矛盾的发生。

毛泽东在文章中指出,人民与**的矛盾,也是人民内部矛盾的矛盾。宪法指出,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权力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我们的人民**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是为人民服务的**,承担着组织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如今,在中国,**腐败问题已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人民的矛盾日益显露,人民要求廉洁奉公、办实事的**,然而,**中不少**却逆道而为之,置人民的利益于不顾,与人民的要求格格不入,严重侵犯了人民。

****我们要加大反腐倡廉力度,把正义还给人民。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和**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则,毛泽东从匈牙利事件出发,谈到了我国的人民民主,他指出,世界上只有具体的自由,具体的民主,没有抽象的自由,抽象的民主,同时,毛泽东又指出,民主只是一种手段,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与民主相对的是**,毛泽东指出,**的第一个作用就是压迫国家内部的反动阶级、反动派和反抗社会主义革命的剥削者,压迫那些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破坏者,就是为了解决国内敌我之间的矛盾。一般来说,国家采取**手段打击破坏社会建设的敌对分子,解决国内人民内部矛盾。

民主与**密不可分。民主是民主的基础和前提,民主是民主的保证。

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是“团结——批评——团结”,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是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上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构想,将和谐社会的标准定义为“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目前,我国的改革和发展已进入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攻坚阶段,同以往相比,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社会矛盾也比较复杂和尖锐,正确处理内部矛盾,是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环境的保障。我认为,要从团结人民的愿望出发,通过批评或斗争,解决遇到的矛盾,使人民和社会达到团结、和谐,进而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并相继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篇文章,科学的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新学说,首次明确提出了两类性质不同的矛盾,深刻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经验,具有深远的意义。

人民观后感 篇7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叫《人民英模的故事》,这本书里面记载着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这本书里记载了很多为成立新中国成立做出贡献的人,比如说:李大钊、毛泽民、毛泽覃、闻一多、刘胡兰及其他许许多多英雄、巾帼英雄。 其中,令我映象深刻的就是一一永远的"江姐" 江竹筠!一次江竹筠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受尽了国民党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电刑等等酷刑,俗话说"十指连心"凶残的国民党将竹签钉进江竹筠的十指,国民党想从这为年轻的女共产党身上获得情报,可面对敌人的毒刑拷打,"江姐"坚贞不屈,她说了一句关于她的历史名句:"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许许多多的的道理,宁可牺牲自己,也不帮助敌人,面对难题我们要勇敢面对等太多名人身上的精神及品质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这本书记录了为建立新中国做出了贡献的人,他们身上的各种优点都值得让我们学习!

人民观后感 篇8

震撼人心发人深省

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具备良好的个人作风。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必须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牢记“两个务必”,坚持求真务实,始终走在改进作风的最前列。任何工作任何决策都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群众的客观需要出发,以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不搞浮夸虚报,不摆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

清正廉洁,襟怀坦白,追求高尚的人格品位。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为人民谋利益,不要对个人私利孜孜以求。不同别人比地位、比待遇、比享受,而是同别人比工作、比贡献、比实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带头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努力培养良好的生活情趣和高尚情操,努力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洁的人、一个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息的人、一个造福人民的人。

《人民的好儿女》中48位先进共产党员的感人事迹事迹,实在是感人肺腑、震撼人心。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共产党的伟大、力量和作风。从他们的事迹中,我们感受到了共产党员的无私情怀、坚韧不拔、淡泊名义、甘为孺子牛的情操。

王万青,甘肃省玛曲县人民医院原外科主任。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后,他正值壮年,来到了阿旺昌草原。为了牧民的健康,为了民族的团结,青春的血液洒在辽阔的草原上。

为多少人治好了病,他无法陈述。如今六十七岁的他还忙碌在草原巡医。当荣誉挂肩时,只有一句纯朴的话语,那就是“今生无悔”。

正因为有王万青一样优秀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才谱写出了多民族和睦共处、亲如一家的壮丽乐章。

宋德金,被誉为“矿山的保尔”,黑龙江龙煤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鸡西分公司东海煤矿安全培训教师。当时,他是通风区长,不顾人身安全,在处理一起瓦斯事故时,他把灾难留给了自己,视而不见。身残志不残。

针对90%的矿难都是矿工不懂安全知识所致的现实,为了矿工“高高兴兴上班,安安全全回家”,主动承担安全知识教育。九年时间,举办安全培训班161期。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都在妻子的帮助下准时到达。

矿工们尊称他为“送安全”。功夫不负有心人。近年来,该矿未发生矿难,为矿山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秦怡,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中国最美女性”的她,如今为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艺术委员会顾问。先后出演100多部电影。九十高龄的她,每天在女儿的陪伴下,早上6点起床,晚上11点就寝,日复一日地活跃在公益慈善事业、电影拍摄战线。

然这样一位女性,早年患肠癌,现在中午基本不吃东西,到了确实需要充饥时,只好吃上几块饼干;丈夫早早离开人世后,为了给患大病的儿子筹钱节衣缩食,在照顾42年的儿子去逝后,将积攒下来为儿子治病的二十万元无偿捐献给了灾区;儿子画作竞拍,被美国斯瓦辛格购买,所获款项2.5万美元如数捐赠;玉树地震再次捐款3万元。就是这样一位女性,面对顺境、逆境,镇定自若,坦然担当;就是这样一位女性,慈善事业,来者不拒,公益事业,身先士卒。

她的无私奉献精神感染着无数党员。她用普通人难以付诸行动这一不争的事实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美好生活。

赵世术,重庆市巫溪县田坝镇中鹿小学教师。1977年师范毕业,到偏僻乡村小学任教。为了减少家长们对孩子放学后过河需要的担心,他们主动承担起每天送学生过河上学回家的任务。

五年时间,每天三个小时,雷打不动,直到修上吊桥为止。不到三十岁,就患上风湿性关节炎。从最初拄着拐杖上学到后来妻子背着孩子上学。

到了手指不听使唤时,只好用绳子将手指与粉笔捆住板书。他用自己毕生的心血铸成了“大山的火把”,照亮了一双双希望的眼睛;温暖了一代代渴求的心房。

刘珪,某部队某分队分队长。还在就读高中的他,被“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消息所震惊,立志要成为一名军人。高中毕业后光荣参军,成为一位特战兵。

刀尖上的舞者,十三次遭遇险情,都以化险为夷而赢得喝彩。他们每次接受任务,都以高标准完成任务,说服了指导员,展现了中国特种部队的风采。用自己大无畏的精神,赢得了“特战尖兵”称号。

48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值得称赞,不能一一列举。他们之所以赢得社会的认可,是因为他们可以从小事做起,从最平凡的事情做起,立足于自己的职责。在前进道路上、人生征途中,即使遇到艰难险阻、刀山火海,也在所不惜,勇往直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每一个共产党员,在举起右手宣誓时,都会作出“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的庄严承诺。在建设文明富强国家的道路上,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多前进、多战斗。众人划桨开大船;众人拾柴火焰高。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人人都献出一份力,就一定能够使我们伟大的国家成为世人羡慕的乐园。

“人民的好儿女”,这是人民对优秀共产党员最好的评价。我祝愿你,我和他,每一个共产党员,在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的鼓舞下,立足本职,以最有效、最感人的事迹行动,展示共产党员的风采,为迎接党的实八大的胜利献上一份厚礼。

人民观后感 篇9

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一个正确的方法“团结——批评——团结”。即从团结的愿望出发,通过批评或斗争,解决矛盾,在新的基础上实现新的团结。这是解决内部矛盾的好办法。这样,在不损害团结的前提下,最终达到同化的目的。

二、几个大问题:1、肃反问题:肃反的作用就是清除反革命份子,或反革命思想,让中国革命更好地进行下去,为革命扫清道路做好铺垫。

这里的肃反并不是完美的。“我们的肃反工作,成绩是主要的,但是也有错误。过火的,漏掉的,都有。

我们的方针是:“有反必肃,有错必纠”。”我们不应该看重肃反过程犯的错,更应该看到的是它带来的结果。

肃反的工作也必须坚持,这样才可以不让反革命份子有机可乘。2。农业合作:从文章来看,合作有很大的优势。历史也证明,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农业的发展。只有当它开始的时候,有些人觉得很难否认。

但是大部分农民是被合作化带动了积极性。支持合作的绝大多数是贫农和中下农民,占农村人口的70%以上。针对农民不满的问题,国家也应做出适当的调整,以满足农民的合理要求。

三。工商界的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每个人,剥削者和工人都需要改造。毛认为,资本家也需要改造,他的理由是:

一方面,资产阶级分子已经成为公私合营企业的管理者,正处于从剥削者向个体劳动者转变的过程中;另一方面,他们对公私合营企业仍有固定的兴趣,即剥削的根源没有分离。他们与工人阶级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习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们应该体验、学习并不断改造自己,这对他们是有益的。

这应该是必要的,是大势所趋的发展方向,当然也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过程。四。知识分子问题:实际上,在这方面,主要是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当然也是人民内部的矛盾问题。

我们的目标是用好的方法改造知识分子,使他们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同时也是对我国青年的一种教化。5、少数民族问题:

这里的民族问题应该是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我们希望的最终结果是消除这两种极端主义,实现个民族团结互助、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6、在统筹兼顾、适当安排上,毛有个观点就是人多好办事,人多力量大。

统筹兼顾就是要比较好地顾及到所有的人民,也就是在处理粮食问题、灾荒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知识分子问题,各种爱国力量的统一战线问题、少数民族问题,以及其他各项问题,都要从对全体人民的统筹兼顾这个观点出发。7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这里要求的是一种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政策,一种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政策。

总的说来就是要让艺术、科学自由化,只是这个自由是相对的。在处理人民内部的错误思想时,只有采取讨论、批评、推理的方法,才能真正形成正确的意见,克服错误的意见,解决问题。长期共存、相互监督,就是资产阶级民主党派和小资产阶级民主党派、工人阶级民主党派能够长期共存。这是因为我们要团结一切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毛泽东认为,各民主党派都可以重视思想改革,争取与共产党长期共存,相互监督,以适应新社会的需要。8、在关于少数人闹事的问题上,文章分析了其原因还有怎么去对待这类问题和如何去解决问题。矛盾是对立统一。一切都有两面性。少数人闹事不是坏事。少数人闹事,我们可以吸取教训,克服官僚主义,教育干部群众。

总之,我们必须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我们不仅要看到事物的积极面,而且要看到事物的消极面。9号。关于节约:我们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但是中国仍然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国家,各种资源不应该浪费。

毛倡导的是全民节约,这一个观点到现在、未来都是适用的,这个是我国的一个优良传统。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每个人都必须发扬这一优良传统。10、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这是一个发展问题。毛泽东说,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关系。在发展我国经济,是我国变为工业国就必须处理好农业和轻工业、重工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向别人学习。对于帝国主义国家,我们也应该团结那里的人民,争取同那些国家和平共处,做生意,停止可能的战争。对于亚非国家和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我们应该巩固和发展与他们的团结。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论述,特别是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观点,以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方针和方法,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史增添了新的内容,对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规律,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以上就是我读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后的心得体会和一些笔记。

人民观后感 篇10

读了一九五七年六月十九日在《人民** 》上发表的毛主席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问题》后,引发了我诸多感慨,文中区分和处理了当代诸多矛盾,人们常以为有矛盾就是不好的事情,但并非如此,正确的认识、区分和处理矛盾才能使时代进步,一味的回避矛盾,矛盾不会消失只会在日后激发更大的矛盾,更难以得到解决,实际上在生活中任何事情都有对立的一面,矛盾推动着我们不断的向前发展。

在矛盾高发的改革时期,我们将面临许多矛盾,如地方利益与全局利益的矛盾、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矛盾。然而现在的中国也存在着许多矛盾,就拿城乡矛盾来说吧,中国对农民简直就是剥削,活比谁都多,比谁都辛苦却拿着比谁都少的钱,比比美国的农民,在美国农民就是有钱人还能到中国来旅游,而中国的农民想去趟城里都是件难事,每天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如果这个矛盾不能得以解决,日后必将激发更大的矛盾,因为乡村人口在中国占据了一大部分,虽然现在已得到一些改善,我觉得还是绝对不够的,只能目前安抚他们的情绪,随着时代的发展,贫富差距逐渐拉开,相对与大部分中产和农民,富人毕竟是少数。

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途径是团结、批评、团结和妥善解决矛盾。最后,我们将走上团结一致、共同进步的道路。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一)

“只有劳动才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不管是谁,归根结底,我们都应该提倡那些能用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平凡的世界》中不乏这样发人深省,给人启示的语句,这也正是我最近陶醉于其中的原因之一。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以

七、八十年代年改革初期为时代背景,反映了改革期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经历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转型,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陕北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塑造了孙少安和孙少平这些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难的人们,孙氏兄弟不甘于随波逐流,在沉重的生活中发掘自身价值,谱写出自强不息的命运旋律。

孙少平作者赋予其坚韧的奋斗者和精神家园守卫者。他拥有出身农门而不甘于农门的抗争意识,在小农意识的海洋中挣扎而出,到城市中主动挑战别样苦难磨练自己,在对自我思想的不断剖析中逐渐绘制出生活的蓝图,挖掘人生价值、体现自我。而作者的一句话也深刻印在我心中:

“痛苦啊,往往是人走向成熟的最好课程”

少平之所以能在苦难中成长,是因为他始终具有独立的自尊意识。正如众多读者给予他性格的阐述:“他视苦难是一种哲学,大的幸福源自通过的勇敢的碰撞所激发出的生命之光,没有痛苦的幸福是浅薄的,卑微的幸福。

”在孙少平给妹妹兰香的信中也有所体现:“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他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上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此外,贫苦的出身和周围的环境刺激,给予其外在的前进动力。

孙少安,孙少平的哥哥,书中的又一灵魂人物,“留守精神家园耕耘不平凡人生”是一位读者对其的开篇点评。在文中,孙少安以一个,好儿子、好丈夫、拥有发展头脑的留守农村的奋斗者形象展现给读者。少安是个有头脑的农民企业家。在最初的耕地划分中,他可以想到一个平稳的过渡。把农田按质量分类合并,然后他就可以耕种和发展砖厂。

少安是坚忍不拔的领头人,在砖窑有很大发展时,他决定贷款扩建机器制砖,不料因技师根本不懂技术,砖窑蒙受很大的损失,打击并未能击垮少安,只是使得他更加成熟,更加睿智。

书早已放下,然而其中一张张面孔涌入脑海,久久挥之不去,此时此刻又让我想起书中一句话:“生活不能等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与奋斗!”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二)

从任何现实的角度来看,少平和晓霞的爱情都是不现实的。一个是**的女儿,一个是老农的儿子,一个是漂亮的女大学生,一个是没上过大学招工的男人,后来,一个是省报的女记者,一个是黑煤人。可是,让千万读者唏嘘不已的却正是这两个看似极不相似的年轻人的“相遇、相知、相吸、相恋”……

相遇,是一切故事的基本条件,这只能靠缘分,或同学或同事的介绍或邂逅,无话可说。少平和晓霞是同一所学校不同班级的高中生,但他们的爷爷都来自双水村。

如果只是相遇,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人则是太多太多了,绝大多数也仅仅是相遇而已。而少平和晓霞则由于出身于一个村子,特别是通过润叶的关系,比别人多了一些交集,后来又一起参加故事比赛等等,逐步多了交流的机会,共同的追求和想法让他们互相了解,逐步相知。所以,如果说相遇靠缘分的话,相知则靠共同的语言和不断的交流,甚至主动。

只是世事纷繁,相遇的人做到相知已然很不容易,但要做到相吸则更多的靠个人的魅力和内在底蕴了。晓霞是个不做作的女孩。她并不因为家庭优越而感到优越。少平是一个没有伪装的年轻人。她并不因为家庭贫困而自卑。这个世界只有真实与真诚才是最强大,也最舒服的。

如果为了某种目的而把自己伪装起来,人前人后费力矫饰,甚至私下里毫无底线地为所欲为,表面却用欺骗的手段达到个人目的,或许可以得逞一时,甚至被人们所原谅,但最终惩罚的只会是自己的内心。少平和晓霞彼此相吸的正是对方身上所固有的正直、追求、坦荡和真诚。

做到彼此相吸是需要理性的,一旦过了这一关进入相恋的阶段,我们就会看到“女汉子田晓霞”的柔情万种,她会细心地想到维护少平的自尊,也会温柔地帮助少平添置新被褥,还会暖暖地留下“不要见怪,不要见外”的小纸条。而我们也会感受到进入相恋阶段的“理想主义者孙少平”的无比骄傲,他会自觉不自觉地为有晓霞这样的女朋友而在工友面前倍感有面子。

少平和晓霞的爱情无疑是幸福的,至少到目前为止。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却把相知相吸的顺序搞颠倒了,甚至索性直接省略了相知这一步。一旦相遇,往往只被外貌、职业、家境、或者小聪明所“吸引”,从“相遇”到一步跨到感性的“相吸”,少了理性的“相知”,才让我们的生活中看到了一幕又一幕的喜悲剧,甚或撕破脸抱怨自己眼瞎。

当然,也有更多的人会“听天由命”,一边不甘,一边自怨,一边默默终老。

只是,即使真如少平晓霞一般“相遇相知相吸相恋”,两个人就一定会美好如童话般地相依相伴一生吗?答案显然是“否”的。故事的结局是

晓霞为救人牺牲,少平勇敢地承担起自己认为应该承担的责任。虽然他们的爱情在“相恋”阶段就戛然而止了,但读者们都相信,他们的爱还在,并且会到永恒……

曾经听过一句令人心颤的话,“思念只是一种情愫”.是的,在很多现实人生的场景里,不管你在**,她总在那里;不管现实在**,梦想总在那里……

读《小**之死》有感

《小**之死》的作者是契诃夫,他用他那灵巧的笔尖带给了我一个懦弱、无能的小芝麻官形象。

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首先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忽然又紧张了起来,使文章变得严肃起来,后来主人公这种做法虽有些荒唐,荒唐的令人发笑,但作者就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强烈地讽刺了当时的社会,让人在笑这个小**的同时也能产生一些想法。

这个小**在将唾沫星不小心溅到等级高的**头上后战战兢兢,一心想道歉,但在再三道歉之后却误解了**的话,导致了最终被自己吓死。这个故事将威慑权威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小**的道歉也是文章中一个有趣的亮点。这是重复的,但总是给人一种不同的感觉。

因此,这个年轻人缺乏安全感,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严格等级制度,这使得他在这样的压迫下几乎崩溃。最后一颗小星星导致了他的死亡。

可见,在这种等级制度下,这个小个子没有自由和尊严,只能服从那些高阶的人。可是人自从生下来就有拥有自由和尊严的权利,可这个倒霉的小**生在那样一个年代,被这些等级高的**们夺去了这个权利,使他们这种人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被人轻视的”小人物”,也就导致了他们惧怕权威。作者就是借这种形象讽刺当时的制度、当时的社会,同时表达了对那些人的同情、担忧。

反复品味了几遍这本书,慢慢思考后我发现除了小**那自身的一点原因,一大部分原因是当时的社会官场的体制有问题,当然,小**那一点毛病也是被这种体制给”养”出来的。不难想象,当时除了这一个小**,还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小**”,可能今天这一个小**被吓死了,明天又有一个”小**”莫名其妙的被这种制度的某方面害死。同时,当时的官场上已经有了这种不好的现象,导致一部分新的”小**”被仅存的一部分比他们早当官的人给带坏,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使这种不良风气持续若干年,导致了社会的腐败。

现在在官场上,也有下级怕上级的现象,但并不严重,他最终自杀了。这是人的一个缺点,喜欢阿谀奉承。那些大**也喜欢下属多说自己的好话。谁不喜欢别人夸耀自己呢?

但牢记”人人平等”这一原则,小**的悲剧就不会重演。

读《寻找法律的印迹》有感

文:吴波【FAnWen.hAo86.coM 好工具范文网】

第一次见到《寻找法律的印迹》这本书是在网上。无意间看到了《寻找法律的印迹—从古埃及到美利坚》这本书,第一眼我就被这个书名吸引住了,便立刻买了回来。

书到手后,随手翻了翻,精致的封面、优美的插图深深吸引了我,细致阅读下去,本书颠覆了我以往看过的厚重的法律书籍的惯有模式,不再是法条解读式的照本宣科,它用通熟易懂的语句,结合四十多个历史典故,向我们展示了一句句法律术语、一项项法律程序和一条条法律原则。从古埃及到美利坚、从原始社会到近现代、从地中海到古罗马、从英美法系到大陆法系,本书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深入浅出渗透介绍了西方的法律文化,展现了法律不断演变进化的辉煌史,带给我极大的震撼,让我受益匪浅。

”只有俾格米人才有权利从这里摘香蕉!”这是本书的开篇章,也是作者向我们阐述的最古老、最原始的关于”权利”的故事,而现代法学的第一要义便是保障和发展”公民的权利”,让我们清晰的看到了世界各国关于宪法、财产法、商法、版权法和国际法的先声。

在书中,我们还看到了许多我们熟悉的事件,如震惊全球的辛普森”世纪之审”、轰动世界的”水门案件”、家喻户晓的”米兰达警告”等事件,作者向我们详细的解析了这些事件中的法律常识,这些著名的案件和事件,蕴涵着西方法治精神的精髓、法理学的要义、法律的信仰与原则。比如,自然法高于人定法,公民必须尊重法律的判决,罗马法的”共和”、”自由”、”法治”的伟大传统,恶法非法,公民有不自我归罪的权利和程序保障,国家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利等。而本书的剪材和编排,无不按照”自由”、”平等”、”公正”、”权利制约权力”、”自然法和神法高于人法”等这样一些核心的价值元素来进行。

人民观后感 篇11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老师”读后感(2篇)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老师”多么简短的一句话,但包含了多少东西,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在背后要付出多少心血,但我认为这样是值得的。

***在百忙之中还抽出时间到北京师范大学做讲座,可想而知,祖国对于教师这个行业的重视性。今年是教师节30周年。虽然时间不长,但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师重教、学以致用的优良传统。教师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行业之一。现在我加入了这个行业。我为此感到荣幸和自豪。虽然时间不长,但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却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

这堂课主要讲的是如何做一个好老师,这和我们学校提倡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是一样的。怎样做一个好老师?好老师的定义是什么?好老师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各有千秋,各显身手,但一定是学生喜欢的老师。

做一名好教师,要有理想信念,热爱这个岗位,要有国家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有道德情操,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学生时期属于强模仿阶段。教师家长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对待学生要因材施教,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性与个性,家庭教育也不一样,对于个别学***差点的学生要给予理解与帮助,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善于发现每一位孩子的长处与闪光点,让孩子在发展自己特长的同时,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

我想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所以我需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热爱和尊重学生,做他们的朋友,向学生学习,做学生道德的楷模。

人民观后感 篇1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读后感

班级:学号:

姓名: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2010/11/21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论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著作。由1957年2月2 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讲话修改和补充而成,同年6月19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全文阐述了12个问题,贯穿全文的基本思想是:

正确区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文章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但是,阶级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是根本不同的。这是一种相互适应、相互矛盾的局面。它不是对立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解决。

毛泽东全面分析了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系统地论述了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的原则和政策。指出,要用民主的方法,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作为从政治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解决经济领域中的矛盾,应依据发展生产,统筹安排,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原则;科学文化上的问题,应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民族关系中的矛盾,应采取加强民族团结,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的方针;在与民主党派关系上,应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等。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论述,特别是对两种不同性质矛盾的看法,以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原则和方法,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史增添了新的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规章制度。

这篇讲话在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的情况下,明确指出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并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提了出来,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正确方针的继续和发展。讲话公开发表前,反右派斗争已经开始,由于当时对右派分子向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进攻的形势作了过分严重的估计,在讲话稿的整理过程中加进了强调阶级斗争很激烈、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这些同原讲话精神不协调的论述。

现在我想就本文介绍的少数民族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虽不多,但居住面积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0%-60%。所以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一定要搞好。文中指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克服大汉族主义。

在具有地方民族主义的少数民族中,应同时克服地方民族主义。无论是大汉族主义,还是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各族人民的团结,这是人民内部的矛盾,必须克服。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关系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发生了骚乱,这证明我们的民族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我认为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分在我国西部。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西部地区还比较贫困落后,东部与中部地区差距较大。

从东部和中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看,1978年东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是西部地区的1.86倍和中部地区的1.56倍,2007年扩大到2.5倍

39倍和2.05倍。东中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1978年5%

31%、29.06%和20.63%变为59.

27%、23.36%和17.37%,东部地区比重上升,中西部地区比重下降。

这种地区间的不平衡发展,必然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如果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我国东部地区一样发达,人民生活富裕,我想他们一定会为此感谢党和祖国,他们怎么能起来反抗呢?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我们要采取更加得力的政策措施,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这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加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防的根本大计。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思路,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不能完全照搬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模式和思路。要有针对性,充分体现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传统和地域特色,全面贯彻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

首先,国家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入。国家投资主要用于交通、通信、能源、土地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市场一体化程度。利用西部丰富的资源条件,建立若干个战略能源(水电、火电、天然气)基地和现代工业原材料(各种矿产品、林产品、畜牧业产品)基地,提高西部地区在全国国民经济格局中的比例。

在具体项目的实施上,也可以尝试以国家投资为主的股份制开发方式,吸收外资和民间投资,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财力。这些大型基础产业的形成,就像一朵花引来千姿百态,将带动当地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为这些地区的快速工业化注入强大的活力。

第二,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更加开放和灵活的政策,鼓励地方和民间发展具有民族和地区特色的商品生产。针对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和环境资源的特点,东部沿海地区普遍采用的引进外资发展加工业的方式,不应在少数民族地区广泛推行。少数民族地区应在工商、财政、税收等方面出台一系列优惠措施,扶持地方民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各级政府应转变思路,将少数民族地区现有的农、林、牧、渔、猎、药等原始产业,逐步通过改造其原有的生产组织形式、提高生产效率、组织现代商品化生产,让少数民族彻底摆脱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加入到现代化工业大生产的行列中来。

第三,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景观、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传统,大力发展民族特色旅游。大力发展观光旅游业必须特别强调一个前提:就是千万不能以牺牲当地的自然环境为代价。

中央政府要支持少数民族地方政府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之一来发展。通过旅游项目规划、专业人才培养、国内外市场推广等措施,将步入快速有序发展的轨道。避免出现一哄而上、破坏自然环境、违背市场规律的客观要求、服务素质低下的现象,从而阻碍这一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将会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交流,对于巩固民族团结、弘扬民族文化具有不可小视的意义。

实施这些发展措施必须具备两个基本保障条件。一是各级少数民族地方政府,必须深刻领会中央对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战略的远大意义,在组织当地群众发展经济、建立市场秩序方面扎扎实实做好工作,不断推进;二是要为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培训大批的各类专业人才。这类实用人才的培训,似应采取“在当地培训、培训当地人、培训后在当地服务”的方针,在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时,整体提高少数民族人群的素质。

只要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在经济工作领域扎扎实实实施以上措施,就能彻底改变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暂时落后的现状,推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