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同范本

建国观后感

2024.02.11 建国观后感

建国观后感(范文5篇)。

希望这篇“建国观后感”能够给您带来更多的收益,那么观后感应该如何写才能最合适呢?观影是一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看完作品后,我们常常会因为其中的情节而引发种种思绪。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写一篇观后感来分享自己的欣赏和思考。希望下面的这些资料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参考和灵感,愿它们对您有所帮助!

建国观后感 篇1

摘要:大型文献纪录片《旗帜3》,全面回顾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祖国的建设和创业,生动展现了我们党90年来的建国史、创业史、奋斗史,对于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必然性,认识中国实行国家工业化的原因,认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创建创业;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全面建立。从《旗帜3:建国创业》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和对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同时,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仅用7年时间就基本完成了。由于进展迅速,工作中存在着缺点和偏差。但是,从根本上讲,向社会主义前进的过程是符合客观需要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一、建国:从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我国社会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的政治制度;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在文化上发展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首先,解放整个中国的任务还没有完全完成。在广大的城乡地区,反动派和传统的黑恶势力正在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军事上,到1950年6月,完成了除**、台湾和少数岛屿以外的全国领土的解放,实现了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从未有过的统一;在政治上,普遍召开各级各届代表会议或人民代表会议,建立了在全国范围内从**到地方的各级人民政权,人民开始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

其次,要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切实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开辟新中国工业化道路。

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新中国废除了帝国主义国家根据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享有的一切特权,收回了外国列强在中国的兵营,驻扎在中国领土上的外国旅被迫撤退,收回了海关的权力,中国人民重新获得了国家的钥匙。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新中国同苏联订立《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建立了平等互助的新型中苏同盟关系。1950年当美国侵略者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的时候,中国**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策。经过近三年的艰苦战斗和谈判,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迫使美国代表签署了停战协定。

抗美援朝胜利,维护了朝鲜独立和中国安全,维护了世界和平,为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根据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执政党、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新形势,党和**教育干部党员必须经受住执政考验、接管城市考验和生活环境变化考验。1950年和1951年,全党开展整风整党运动,批判了自尊自爱等错误思想,对党员进行了八项标准教育。

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党政军机关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进行经济建设,首先要把我国从农业落后国家转变为工业先进国家,实现国家工业化。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民族工业化的实现可以分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两种类型。历史证明,前者在中国是不可能实现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优势,是中国这样的落后国家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最佳选择。

1953年12月,《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出了完整表述:“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一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家农业、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创业: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

新中国于1953年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其基本任务在于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一五”期间,在苏联的援助下,中国着重建设了一大批如鞍钢、长春一汽和沈飞等基础性的重点工程,为国家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坚实基础。

土改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采取积极领导的方针,教育、促进和帮助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中共**在1953年12月通过的《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总结互助合作运动的经验,开创了一条由互助组到初级社会主义合作社,再发展到高级社会主义合作社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过渡式农业合作化道路。通过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把社会改造和技术改造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手工业合作的过程中,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推进的方针。手工业合作的组织形是从手工业生产合作组织、手工业供销合作组织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组织。这些步骤是从供销开始,从小到大,从低到高,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生产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把民族资本工商业改造成社会主义企业,实行民族资产阶级的救赎政策。中国共产党总结了资本主义经济改组改造的经验,确定了通过国家资本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方针。新中国成立初期,着重发展的是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等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1954年初以来,公私合营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对于资产阶级,第一是用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有偿地,逐步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第二是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以必要的工作安排;第三是不剥削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而在这个改造事业中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以恰当的政治安排。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孙桂荣.论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规律的探索[j].商情,2011年50期.

[3]李春来.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构思的两大理论特征[j].传承,2011年10期.

[4]林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j].党史博览,2011年12期.

[5]褚键.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几点认识[j].党史博采:理论版,2011年1期.

建国观后感 篇2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建国方略读后感-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辛亥革命成功后,在一代枭雄袁世凯的胁迫下,孙中山仅仅做了3个月临时大总统就被迫让位,之前的建国构想都没有来得及付诸实践。于是从1917年开始,孙先生用两年时间,写下了《建国方略》这本书,对未来中国做了一个构想,至今已经整整一百年了。

在孙先生开始擘画这幅蓝图的那一年,袁世凯已死,北洋军阀在列强的支持下各自为政,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金瓯破碎,民不聊生。当时的外国记者看到这本《建国方略》都认为孙先生的设想是天方夜谭般的空想,毫无实现的可能。

然而一百年过去,孙先生当年的四个构想中有三个已经实现或基本实现了,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把空想变成了现实,中国成了人类历史上衰落文明重新复兴的唯一成功案例,即使再蔑视中国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奇迹。让我们来看看孙先生当年的四大构想吧:

一、未来中国会有16万公里的铁路,将沿海、内地、边疆相连。孙中山先生认为“国家之贫富,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计之”,国家要由弱变强,首要的就是要多修铁路,所以他设想的未来中国铁路里程超过16万公里。

从1881年到1911年清朝灭亡,当时中国的铁路只修了9千公里,也难怪外国人会认为16万公里是“空想”。不过今天我们已经营运的铁路里程达到了12万公里,其中还有2。5万是高铁,算上在建的,可以说这个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二、在北、中、南各建一个如“纽约港”一样的世界级大港,并以港口为中心发展三个沿海经济发达区域。

今天,在世界十大最繁忙港口中,中国占了7席,像北方的天津港、东边的上海港、南边的广州港都属于世界级大港,而今天沿海地区也的确像孙中山预想的那样,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发达区域。

三、开放包容,利用外资发展实体经济。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时期,都是开放包容的时期,像唐朝的广纳四夷就创造了辉煌盛世,经历过清朝闭关锁国那段愚昧时期的孙中山,主张积极的开放包容,利用外资发展本国实业,但同时也强调“发展之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主张开放的同时掌握主动权。孙中山的确是个具有远见卓识的伟人,中国后来在改开四十年中的飞速发展,正是践行了孙先生的这一伟大构想。

四、未来的百姓都怀抱“替众人来服务”的理念,责任感强、无私无畏。孙中山在他的设想中,重点强调了国民素质的培养,所谓“振兴之基础,全在于国民知识之发达”。他清楚地认识到,国民素质问题是一个国家的大事,国民素质的高低标志了一个国家的强弱,对国家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他认为未来的中国人将会是志向远大、人格高尚、无私无畏的。

然而这个构想如今却远未实现。一百年前,中国国民百分之九十是文盲,如今,高等教育已经开始普及,就此而言,国民知识水平已经有了革命性的提高。但就道德素质而言,则未必。今天的中国人以传统标准来衡量几乎都是知识分子,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知识分子的'要求是,“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立言、立功、立德”三不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这些要求实在是太高了,即使是不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也还有很多人做不到。

“素质”一词现在是很多人的口头禅,也是人们常常用来指责他人的工具。看到有人在公共场合高声打电话时,人们往往会一边在心里咒骂这个人素质差的同时却把一口浓痰吐在地上,所以国人对“素质”的认识并不清楚。我认为,梁晓声的几句话是对“素质”最准确的定义,他说:“素质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是不需要提醒的自觉,是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是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优良的素质来源于正确的三观,而正确的三观又源自内心的信仰,就此而言,如今的国人并不比一百年前的人们好到哪里去,甚至还有倒退。当年的人们普遍有信仰,内心有敬畏,所谓“抬头三尺有神明”,知道做坏事会招天打雷劈,因此行为会比较规矩,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有底线。祥林嫂是作为一个愚昧可悲的国人形象出现的,可她却是那个年代国人的典型形象,文化不高,但心中有信仰,时常怀着敬畏,无法想象这样的人会去干伤天害理的事。

如今文化水平提高了,道德素养却没跟上,原因就在于信仰的崩塌。因为没了信仰,或者是把钱当做了唯一信仰,在当今巨大贫富差距下,人们的内心就失去了宁静,陷入痛苦,而在一切向钱看的社会氛围下,这种痛苦是难以救赎的,人会变得焦虑烦躁,行为容易失去控制。身处贫困的人们更是会感到孤独与恐惧,这种窘困之下,非但不可能展现良好的道德风貌,还可能滋生犯罪。欲望和财富从来是人们痛苦和幸福的根源,人类历史证明,只有心灵深处牢固的信仰,才能抵御这种诱惑和困扰,才能拯救人的灵魂,因此重构国人的信仰,才是孙先生第四个构想的得以实现的前提,也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目睹“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一中国人心目中的盛世景象。

孙先生《建国方略》一百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我们已经在物质世界建设中创造了那么多举世瞩目的奇迹,但现实也告诉我们,精神世界的建设远比物质世界的建设来的艰难而漫长,用中山先生的话来说,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建国观后感 篇3

在前两年,我观看了《建国大业》这部电影,一幅幅感人至深、荡气回肠的画面仿佛还在我脑海中回荡。

《建国大业》简述了共产党与国民党在抗战胜利后,对如何建国,如何安抚深受战争创伤的百姓采取了不一样的政策,双方利益分歧巨大,导致了内战的全面爆发。共产党人重视各民主党派的力量,选择了民主建国,成立联合政府,并以分田地的方式关注了劳苦大众的利益。而已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人却选择了无视共产党人与其他民主党派的'存在,无视劳苦大众的利益,结果失败了。那么共产党为什么会成功,而国民党为什么会失利呢?

共产党之所以得天下,一是因为得民心,二是因为得人才。从电影中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必然性始终灌注在电影中,当时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产党阵营,相比之下,另一阵营的国民党,则十分混乱,各管各的。

国民党高级将领李宗仁率部围剿延安的时候,毛泽东讲了一句至今都叫人较好的名言:"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会以一个延安换回整个中国"。这正是当年共产党高级领导人以人为本的真实写照。死守延安,无疑会伤亡惨重,代价太大,不能做到对人的关爱胜过对地的关爱。毛泽东优先选择了对人的关爱,他的决策无疑是高明的。

看了这部影片,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民族危机,内外战争不断,人民出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以往一度辉煌耀眼的东方,那时却燃起的是熊熊的战火。

看着电影,想着历史,我的心中无限感慨。我悲哀自己是个热血少年却只能静静的坐在那里,观看着这一幕幕让人心酸,无奈的历史;自责自己身为新一代接班人却没有实力,没有能力去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一点点贡献和牺牲。寒窗苦读几年,立刻就考上初中。可是对于自己未来的道路却是一片迷茫,甚至不知将来要干嘛。

作为一名有梦想、有知识的小学生,我们应当好好学习,成为有用之才,将来报效祖国!

建国观后感 篇4

JHT868.Com

电影《建党伟业》所叙述的故事自1920XX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拉开的辛亥革命开始,至1921年6、7月间中国___正式成立时止,虽然这短短的十年时间里在历史的长河里或许只不过是一瞬间的功夫,然而这十年又是极其不平凡的的十年,在这十年里,许许多多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著名事件都发生在这十年,比如: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护法战争、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___成立,等等,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真正称得上是“风雷激荡”、“巨变迭起”。 和《建国大业》一样,该影片有海量的明星阵容演绎那段历史。影片最大的看点不是有众多的明星表演,而是这部影片用艺术的手段真实地再现了那段历史,影片真实地展现了一群年轻人在1920XX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课件下载_一起,他们在中华大地上共同缔造了一个全新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从成立之初的几十个党员,就连召开个会议都要东躲西藏的政党,谁又想到在28年后这个政党却成了新中国的执政党,从此这个政党带领全中国人民走向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天灾人祸,构建现在的安宁社会。

通过影片让我重温了那段历史,再一次形象地认识到在当时混乱的旧中国无论是封建王朝还是北洋政府,无论是国_党还是其他的民主党派,无论是议会制、总统制还是君主立宪制都救不了风雨飘摇的旧中国。在那个英雄辈出地年代有无数的有志青年,无课件下载_数地仁人志士在黑暗中探索思考着寻求救国的道路,当时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传到了中国,有志青年和仁人志士们最终发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也充分地印证了毛泽东曾说过的一句话: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光阴似箭,中国共产党已经90岁了,从当年的血雨腥风到现在的幸福安宁,这个党经历过无数次的成功失败和苦难,对于历史我们要正视他,范文网_无论对错、是非,我们都要反思如果没有这个政党,中国是很难想象的。虽然现在已经没有像那个年代一样的政治格局和战争了,但仍然有局部战争的威胁,我们必须要感谢中国共产党卓越的贡献,永远不能忘记中国共产党的恩情!

很感谢这部影片给我带来的激情!虽然我不是一名共产党员,也从来没有这个崇高的理想要加入哪个党派,一向都是崇尚自由的我从这场历史中重新汲取到精神力量的源泉,他们执着地信念唤醒了我一种久违了的青春的冲动,让我对信仰和坚持的责任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激励自己寻找青春的热情和动力,重新让我思考我的理想!当然时代不同了,校花网_理想也不同了,但是他们的那种热情和精神同样能激励我不断地为了我的理想前进。这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影片同样是一部青年励志手册,希望在这个年代里有更多的青年人能够来重温这段青春、激情、奋斗、献身的历史。

建国观后感 篇5

【内容简介】:

一,阅兵仪式的画面感震撼人心;

二,阅兵仪式的意义和影响重大;

三,青年学生要借阅兵仪式对自己的心灵来一次“大检阅”;

(全文约,阅读需4分钟左右。码字辛苦,大家要是喜欢我的作品,请关注梅畔琴声一下)

带着极大的兴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闭上眼睛遐想,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雄壮、威武、气派、豪迈……一幕幕波澜壮阔、浩浩荡荡的画面像电影一样在脑海里穿梭而过,太震撼人心,太催人奋进了!看了之后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心中有一个声音不断响起:祖国,我为你欢呼;祖国,我为你自豪!

海陆空方队,步步为营,朝气蓬勃,刚正不阿,昂首阔步,自信豪迈,接受了总书记的检阅。旌旗映日,声乐暄天,那坚定的眼神、整齐的步代、嘹亮的口号,向世人昭示着人民解放军的威武、庄严、自信。

七十年了,如滔滔长江水,一去不复返。我们的军队从以前的“小米加步枪”,到今天的海陆空多栖作战,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放眼望去,那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高尖端装备,“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让人叹为观止,心生震撼。

弹指一挥间,“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每一次大阅兵,都是对我们军事实力的检阅;每一次大阅兵,都是对我们民族团结的集结;每一次大阅兵,都是对我们爱国热情的号召。

落后就要挨打,强大才会被尊重。这已经被事实证明了无数次的真理,我们牢记在心,如茫在背。现在的我们,不是在炫耀,是在宣示:

中国有实力保护国家,也有能力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大国责任和人文关怀!时间也一再证明,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是对世界的威胁,而是积极、和平、公正的中坚力量。

更喜国庆大阅兵,三军过后尽开颜。作为一名青年学生,我备受鼓舞,深以为荣,祖国能取得今日举世瞩目的成就,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是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筚路蓝缕、夙兴夜寐、代代传承拼搏而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