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同范本

为政读后感

2024.02.11 为政读后感

为政读后感(收藏十四篇)。

什么是读后感?读后感是指在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将自己的感想和收获写下来的文字。通过阅读完作者的作品,我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感悟。读后感是对阅读过程中感动和震撼的总结和提炼。为了方便您,我整理了以下信息:“为政读后感”。以下判断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为政读后感 篇1

××近日,我又重温了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受益良多,既为作者忠谏和智谏的精神所感动,又为文中对为政之道的哲理性分析所折服,这是一篇警世妙文。魏征已远去,但其阐述的一些为政的要义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特别是贯穿于劝谏始终的“德”字,如果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用来警戒和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将有很大的裨益。

德性不仅是修身的基础,也是政之的基础。共产党人除了认真遵守法律法规和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外,还必须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立德修身为政,如此,我们的人格才会日臻完美,我们的事业才能蒸蒸日上。

一要修忠诚之德。魏征能够做到长期忠谏和苦谏,源于他对皇帝和国家的忠诚,虽然愚忠不可取,但其精神还是值得称道的。我们党员干部要维护党的形象,做好党的工作;用爱心对待群众,多做有益于人民的事情。以执着心对待事业,爱岗敬业。

二是要修爱民之德。古人云:“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共产党执政者德的核心理念就是为人民服务,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用实实在在的亲民、为民、富民行动换取人民的拥护。

三要修团结之德。我们应该把团结看作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标准、一种形象、一种文化。“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做到团结和谐,关键的是以真心待人、以真情暖人。

四要修公正之德。“魏征说:“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党员领导干部要以公正树威,使功者赏、过者罚,使君子皆至、小人皆退。

五要修奉献之德。对人民、对事业,我们党员干部要恪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理念,以平常心对待个人升迁去留,以进取心对待党的事业,坚持不图名、不争誉、不居功、不贪利;精心谋事,潜心做事。

六要修勤奋之德。“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一个人大凡到一个新的职位,开始都雄心壮志,能做到勤奋敬业,但时间一久,懈怠之心常生。

唯专心致志始见成效。当前,“美而富、和而强”的目标已经确定,关键是我们要立即行动起来,善始善终,以夸父追日的精神不断追赶目标。

七要修务实之德。虚名有损于实学,不可不戒。我们共产党人要把忠诚、爱民、奉献、勤奋、公正落实到实实在在的行动上,以务实的态度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

切不可为“应景工程”、“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浪费宝贵的人力和物力。

八要修谦学之德。“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一个优秀的领导干部要求是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只有具备既博又专的知识和能力,才能胜任工作。

学习的动力在于谦虚和缺乏知己。这就需要我们“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保持谦虚的美德,加强学习。

九要修节俭之德。“戒奢以俭”、“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是在劝谏要戒奢华,也是在说要崇尚节俭。既要增加发展人才,又要勤俭节约节约;强化行政成本意识,尽可能力用有限的财力促进发展,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

十要修清廉之德。德与廉高度一致,二者不可分,古往今来,因为没有守住清廉而毁的人给予我们太多的教训。要保持清正廉洁要做到慎初、慎微,切不能搞“下不为例”;勿以恶小而为之,规避“温水煮青蛙”的悲哀。

为政读后感 篇2

曾经有一位热爱历史的朋友问我:“中国大多数君主提倡‘以道德教化人民’的儒家思想,但无论哪个朝代,都有相应的法律。你认为这矛盾吗?”

我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给他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一只羊被拴在柱子上,脚下是一片荒芜的沙地,那他必然会奋力反抗直至死亡;如果将羊放在一片丰腴的草场上而不加约束,这只羊依旧会走失或被狼吃掉。但如果将二者结合,将一只拴在柱子上的羊放在一片丰腴到草场上,那么羊会健康地活下去。

对于统治者而言,拴柱就如同法治,大片的草场如同德治。若是一味地以严刑峻法管理、约束百姓的方方面面,结果必然是遭到人民的反抗。如夏桀商纣,还有被誉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都因严刑峻法的滥用导致亡国,而那些拥有适应本国法律,并能合理使用法治的国家或君主,最终都能青史留名。比如古巴比伦的汉拉谟比法典将人民禁止做的事刻在了石柱上的告诫人们的作用。并最终创造出灿烂的古巴比伦文化。一个国家的法治如同一块基石,没有法治,社会将毫无秩序,更不必说这个国家的兴衰与否。

而德治,也决非法治的一种附属品,而是处于与法治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儒家学派自创立以来,便提倡以德治国,以礼乐制度维护社会秩序,的确有一定的可取之处。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统一民众思想,并在晚年向民众颁发《罪己诏》,反省作为一位君王的过错,以德化民,开创一番伟业。唐太宗减轻人民负担,轻徭薄赋,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对少数民族地区大多采用较为亲和的态度,以诚感人,开创了“贞观之治”。德治是广大人民的意愿与诉求,当权者须以水载舟,取得人们的支持,才能保证一个国家的稳定。

同时,法治与德治必须在正确的方向上发展,一旦偏离了核心方向,很难有变更的机会。王莽篡汉后,建立新朝,实行托古改制,依照古代制度大力实施改革,结果不符合国家实情,被人民推翻。北宋的王安石变法,推行“青苗法”,被地方长官利用,人们苦不堪言,若不是苏轼等有识之士极力劝阻,将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而如今的中国进入新时代,修改宪法,使其更适应现在的国情,颁布《民典法》,为人民生活提供各方面标准,推进着中国复兴的巨轮驶向更加广阔的彼岸。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一个国家,只有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并朝正确方向发展,才能走向复兴与繁荣。(袁一鸣)

为政读后感 篇3

今天,我们在语文课上学习了《论语·为政》。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在琅琅的读书和背诵声中,我们逐渐懂得了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追溯了以道德教化作为治国原则的源头;懂得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修养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学习领会于不惑,安身立命于耳顺,融合为一于古稀,不断追寻探索,最终达到唯美境界。

仔细想来,我们正处于第一阶段,青春正当时,清风拂面来。毛泽东曾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向上的你我定会把握时光,紧握时机,拼搏努力,迎接更优秀的自己。

为政读后感 篇4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要用自己的行动回答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做事,一个是如何做人,而且决定人生成败的三分在做事,七分在做人。作为一名党员,要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

做一个正直的人,要注重个人修养,坚持人格尊严。良好的修养和高尚的人格体现在奉献、诚实、公正的实际行动中。做官是一时一事的事,做人才是一生一世的事。

做人是做官的前提和基础。好人未必是好官,但要当好官,必须先当好人。很难想象,一个思想和行为不端正的人,能成为一名好的领导干部,能真诚地为人民做好事。

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先进模范人物,之所以能得到老百姓衷心地拥护和爱戴,也主要是源自他们良好的为人和崇高的人格。

对怎样做、怎样做的人,最彻底、最深刻、最全面的分析是毛泽东同志。他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我们共产党人的做人主张,那就是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所谓“高尚的人”,就是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情操的人。

所谓“纯粹的人”,就是彻底地摆脱了动物本性,能够把自己的欲望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的人。所谓“有道德的人”,就是注重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的人。所谓“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就是光明磊落、公道正派、落落大方、襟怀坦荡,“不饮盗泉之水,不食嗟来之食”的人。

所谓“有益于人民的人”,就是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取,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

造成一些党员干部行为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讲,问题在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说堂堂正正做人是党员干部为官做事的前提的话,那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则是党员干部堂堂正正做人的根本。如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正确,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就不正确。正直也是空谈。

所以,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努力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真正从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钢铁长城。

首先,要解决好世界观问题。对于一个党员干部来说,世界观的转变是最根本的转变。我们共产党人的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我们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都是建立在这样的世界观基础之上的,如果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产生了怀疑和动摇,就不可能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革命意志就必然衰退,头脑就必然空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非无产阶级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占领我们的思想阵地,扰乱我们的做人准则。世界观的改造过程,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对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来说,都是终生的课题。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都要象郑培民同志那样,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思想改造到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做一个名符其实的共产党人。

其次,要解决好人生观问题。正确的人生观是在正确的世界观的指导下,不断深化对人生意义的认识,从而养成无私奉献精神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我们共产党人的人生观,体现在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上。

检验一名党员干部是否真正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的基本标准,就是看他是否真起码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有些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三心二意,甚至虚心假意,而对争名于朝、争利于市那一套却满腔热情,千辛万苦,在所不辞,问题就出现在人生观上。在他们看来,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奉献而在于索取,索取的越多,人生意义就越大,所以干起以权谋私的勾通当来贪得无厌,近乎于疯狂。

如果人生观不尽快改变,迟早会被毁掉的。

第三,要解决好价值观问题。一个党员干部,要堂堂正正地做人,除了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之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是以个人利益与国家、社会、集体利益相结合,并以国家、社会、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为基本原则的。

按照这样一个价值观的要求,当个人利益与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个人利益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国家、社会和集体利益。说到底就是一个公与私的问题,公与私的问题处理好了,价值观就端正了,“大公无私为圣人,公而忘私为贤人,先公后私为好人,有公有私为常人,先私后公为小人,损公肥私为罪人。”按这种划分,我们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都应是“圣人”或“贤人”,因为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我们不谋求任何个人权利。

如果认为这种要求太高还很难做到的话,起码也应做一个先公后私的“好人”,总不能去做那种先私后公的“小人”,更不能去做那种损公肥私的“罪人”。

每一位党员干部,必须按照“****”重要思想的要求,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发扬党员干部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保持一颗平常心,使自己的思想和言行,溶入到人民群众当中去。读本内很多事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必须引以为鉴,自觉做到立足本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经常保持一颗进取心,加强理论理论学习,吸纳各种知识,不断更新思想观念,锐意创新,适应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在工作中要处处为群众着想,从各地群众的利益出发。只有开拓进取,才能努力成为时代的先锋,成为群众喜爱的干部。

通过学习,使我清醒地看到,我们党员干部要真正保持正常心态,保持人生清廉,只有勤奋学习,加强党性修养,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抵挡不良风气的侵蚀;要自觉实践“****”的重要思想,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坚持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我们要时终严格要求,凡时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思想道德的纯洁。志当存高远,心常怀敬畏,做到廉有初,廉有终,永葆党员干部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本色。

廉贵在坚持。“事或见一利而丧万机,取一福而致百祸”本是得不偿失的蠢事,但生活中却有一些人总是喜欢做这种蠢事,为了蝇头小利而误了大好前程,图一时快乐潇洒而身败名裂。“君子”在见一利、取一福时要慎之又慎,只取分内之财,勿使贪欲横纵,以免造成因得一利、取一福而丧万机、致百祸的悲剧。

廉始于足下。家人对我说“你一定要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绝不能辜负组织和领导的信任”;我对自己说“‘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水之鱼,亡于诱饵’,一定要时刻坚守道德防线,时刻绷紧法纪之弦,自重、自醒、自警、自励,恪尽职守,兢兢业业,让领导和家人放心。”

廉洁其实很简单,快乐其实很简单,把廉洁当做人生重要的砝码,那么,人生的天平就不会倾斜,快乐就会永远与你相伴。

为政读后感 篇5

和第一篇学而篇比较起来,个人觉得第二篇为政读起来难度就大了很多。第一篇其实只要明白了学问指的是做人的道理,则每一句都可以理解它的用意。但是第二篇中,除了几个句子是真正正面谈到政治外,其他说的似乎都是与政治没有关系的东西。

为此,我也专门去查了政字的意思。在古文中,政也通正用,所以我就在想,这里是不是孔子还是在讲做人?讲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不过很快我认为这样解释是很牵强的。其实为政就是讲如何来当政,很明白不过。不过南怀谨先生的一句注释也值得我们注意:《论语》中讲的是为政,不是政治。孔子没有系统地去提出政治相关的概念。根据这句注释去理解为政篇的句子,似乎开始有了一些头绪。

为政一共二十四句。第一句讲的是为政的最高境界,然后用诗经的思无邪说明为政最需要解决的是思想问题,再后用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说明为政需要丰富的人生经历。接下来,用了好几句的篇幅讲孝,然后讲了一个为政者的修为问题,最后用一句话总结:为政者要有见义而为的大勇,要有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胸怀。这样一看,为政篇的思路就很清晰了。

当然,这个思路是南怀谨先生的《论语别裁》中间理出来的。我也曾试着去怀疑它,但是找不出比之更好的解释,所以我还是比较认可这个解释的。为政篇有好几句话都是讲孝的,似乎与为政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关系很大。我国古代都是以孝治天下,所以在这里讲孝是有它的意义的。这点在为政第二十一句中也得到了证实: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在这一句中,孔子就明确说到:推行孝就是为政。所以该篇中间出现了很多人问孝的情况,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此外,孔子还讲到了一个为政者的基本要求:要周而不比,即不要偏心眼;要不器,也就是说要全面发展;要温故而知新,要且学且思,还不能钻牛角尖,等等。

不过,虽然为政不能翻译成做一个正直的人,但是可以看出,这些为政的道理,放小了看,也都是做人的道理,这点在后面的章节中也有体现。所以我个人认为,《论语》总体讲的还是做人,还是学而篇说的学问。不管是讲为政也好,还是后面讲礼、仁也好,孔子的主张都是从自身做人入手,就像第一章所讲的君子固本,本立而道生。我想这也应该是学而篇作为开篇的原因吧。

整体来说,为政篇给我的启发不如学而篇多,可能是为政这个话题对我们这些一般人来说,没有如何做人更贴近。不过在专家的解释中,我还是体会到了《论语》文章布局的特点,对中间的一些话也还是有一些体会。我想,只要能学到一点东西,也是很好的事情。

为政读后感 篇6

《为政》篇包括24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论语为政读后感,我们来看看。

儒家经典论语为政读后感一和第一篇“学而”篇比较起来,个人觉得第二篇“为政”读起来难度就大了很多。第一篇其实只要明白了“学问”指的是做人的道理,则每一句都可以理解它的用意。但是第二篇中,除了几个句子是真正正面谈到政治外,其他说的似乎都是与政治没有关系的东西。

为此,我也专门去查了“政”字的意思。在古文中,“政”也通“正”用,所以我就在想,这里是不是孔子还是在讲做人?讲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

不过很快我认为这样解释是很牵强的。其实为政就是讲如何来当政,很明白不过。不过,南怀谨先生的话也值得我们注意:

《论语》中讲的是“为政”,不是“政治”。孔子没有系统地去提出政治相关的概念。根据这句注释去理解“为政”篇的句子,似乎开始有了一些头绪。

“为政”一共二十四句。第一句讲的是为政的最高境界,然后用诗经的“思无邪”说明为政最需要解决的是思想问题,再后用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说明为政需要丰富的人生经历。接下来,用了好几句的篇幅讲“孝”,然后讲了一个为政者的修为问题,最后用一句话总结:

为政者“要有见义而为的大勇,要有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胸怀”。这样一看,为政篇的思路就很清晰了。

当然,这个思路是南怀谨先生的《论语别裁》中间理出来的。我试过怀疑,但找不到更好的解释,所以我同意。 “为政”篇有好几句话都是讲“孝”的,似乎与为政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关系很大。

我国古代都是以孝治天下,所以在这里讲“孝”是有它的意义的。这点在“为政”第二十一句中也得到了证实: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在这一句中,孔子就明确说到:推行孝就是为政。所以该篇中间出现了很多人问孝的情况,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此外,孔子还讲到了一个为政者的基本要求:要周而不比,即不要偏心眼;要不器,也就是说要全面发展;要温故而知新,要且学且思,还不能钻牛角尖,等等。

不过,虽然为政不能翻译成“做一个正直的人”,但是可以看出,这些为政的道理,放小了看,也都是做人的道理,这点在后面的章节中也有体现。所以我个人认为,《论语》总体讲的还是做人,还是“学而”篇说的“学问”。不管是讲“为政”也好,还是后面讲“礼”、“仁”也好,孔子的主张都是从自身做人入手,就像第一章所讲的“君子固本,本立而道生”。

我想这也应该是“学而”篇作为开篇的原因吧。

整体来说,为政篇给我的启发不如学而篇多,可能是“为政”这个话题对我们这些一般人来说,没有“如何做人”更贴近。不过在专家的解释中,我还是体会到了《论语》文章布局的特点,对中间的一些话也还是有一些体会。我想,只要能学到一点东西,也是很好的事情。

儒家经典论语为政读后感二《论语》为政篇,是学而篇的一个延续,学***要有美德,学***中,美德之用也是无法或缺的。如开篇第一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才会使自己像北极星一样,别的星辰都围绕它。它表明了美德的重要性,这也表明政之家也需要许多美德来达到这一效果。

围绕德这个主题,《论语》为政篇讲到何为孝,讲君子不器,讲信之重要性,德是为政之源,使看似散乱的为政篇,主题鲜明,条理清晰。

在德的主题下,又穿插了学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谈论学***言,很难和为政相联系,但是无论做什么,都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都是学习、实践、思考,再学习、再实践,在思考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是学与思的结合,只有如此才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从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就可得知,只要懂得学与思的结合就没有愚蠢的人。孔子言传身教,以自身所感教育学生,学与思的结合受益终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习,三十岁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不致迷惑,五十岁能领悟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七十岁能随心所欲,有任何念头不会越出规矩。

因此德是做人之先,成事之基,学与思是达到成事目的的必经之路。

儒家经典论语为政读后感三前不久,我读了《论语》这本书,我之所以读它,是因为它与《百家姓》、《孙子兵法》……书一起来到了我的手边。

《论语》这本书分有20篇,其中,学而篇、为政篇、里仁篇、公冶长篇等比较有名。有时候,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的孔子。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

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和评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一致,但有必要读一读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甚至觉得学而实***亦说乎。由此可见学***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矗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依然睿智而有意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

能者为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有很多人要联系。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势,值得学习。

就说我们班上的吧。在这个近50人的班集里,有篮球运动员、画家、书法家和象棋大师。有的是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

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年纪不大的小女孩当了爱因斯坦的老师;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我也知道一个无耻的笑话问:有一个人有很高的官职,但没有很高的学问,他喜欢假装理解。他又一次去喝婚酒,看见桌上有许多水果。他不懂石榴,也不放下架子问人,就装作行家啃皮。

只觉得又苦又涩,就对伙计说:“这馍馍还没煮熟,你得再煮煮。”就是这种不懂装懂的人,才会遭到别人的冷嘲热讽。

为政读后感 篇7

众所周知,论语每篇的标题是以文章的前二个字来命名的,当然除去子曰,因为,这两字出现的频率太高。

为政篇,初步看去,好像比较乱,好像并不是在说为政,而是在讲孝,讲君子,将信用。其实,都是在围绕为政这个主题展开的,第一句是主旨,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接着,孔子从思无邪,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孝无违、孝敬,从君子不器,先行言后从之,周而不比,

以上这些说都是在围绕一个字展开德,德代表着礼,代表着孝,代表着君子。曾国藩曾说过,德者,若水之源,树之本;才若水之流,树之叶,大概是这个意思,大概也是受我们伟大孔子的思想影响。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这篇有两句关于谈论学习的经典名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能很多人会以为这两句出自学而篇,没想到却是在为政篇,乍看,我也是颇觉新鲜,过后,我觉得也很正常,无论从政,为学,都是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肯定要注意学与思的结合,这也就是为什么高学历的人才,有时候,某个专业的问题跟他所研究的专业无直接的相关性,但却能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玄妙之门也!

最后,有一点对现在为政者都颇具借鉴意义的是: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这段话我觉得现在有志于从政而又摸不着门道的人,可以用心慢慢去琢磨,去悟,在中国的政治里,这绝对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比马克思的资本论都更厉害。对于刚从大学毕业长期处于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而言,更是值得谨记!

当然,学而篇谈到与朋友交很重要的一点信用,其实,为政也一样,这不,孔子就说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就像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前提,所以,无论你是从政,还是为学,都是不可缺少的。

为政读后感 篇8

贞观政要》读后感

《贞观政要》是唐朝史学家吴兢所著作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它以记言为主,记录了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徵、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奏疏等,另外也记录了一些当时实行的经济、政治上的重大措施,读完此书,感触颇深。

唐太宗李世民能够开创贞观盛世,和“公”、“廉”这两个字是分不开的。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朕比见隋代遗老,咸称高颖善为相者,遂观其本传,可为公平正直,尤识治体。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废廖立、李严於南中,立闻亮卒,泣曰:

‘吾其左衽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卿等岂可不企慕及之?朕今每慕前代帝王之善者,卿等亦可慕宰相之贤者,若如是,则荣名高位,可以长守。”玄龄对曰:

“臣闻理国要道,在於公平正直,故《尚书》云:‘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

’又孔子称‘举直错诸枉,**服’。今圣虑所尚,诚足以极政教之源,尽至公之要,囊括区宇,化成天下。”太宗曰:

“此直朕之所怀,岂有与卿等言之而不行也?”这一节记载了唐太宗与臣下房玄龄的一段谈话。在此处,唐太宗以三国时的诸葛亮作为历代宰相中的楷模,认为诸葛亮为政公平正直,以精诚之心,行公道之政,无偏无党,对那些有功于国家的人,即便是和自己的关系不好,也要对其进行嘉奖,对于那些尸位素餐,无所作为,坏纪乱法者,就算是自己的亲信,一样严惩不贷。

正是因为诸葛亮为人诚恳,为人诚恳,为国尽忠,所以在他担任蜀国宰相期间,那些受到他惩罚的人对他没有怨言。

唐太宗对房玄龄提起诸葛亮的那种大公至正的为政精神时,更多用意是激励房玄龄向诸葛亮学习,做一代贤相,率先垂范,从而上行下效,而房玄龄也迅速领会用意,表明为政以德、公平选拔人才的态度。唐太宗和房玄龄君臣同心,齐心协力,知人善任,选贤任能,培养人才,不因喜好用人,公平对待每个人才,这才有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之治”。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与泉,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受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

卿等宜思此语,用为借鉴。这一节记录了唐太宗告诫属下大臣**贪财是得小利而找大弊,得不偿失,贪欲是罪恶的源泉要廉洁,他以鸟筑巢,鱼藏身为例子,鸟栖息在树林里面还嫌树木不够高,又在树梢上筑巢,鱼藏在泉水里面,还担心水不够深,又在洞窟下面做巢,但是他们最终还是被人们捕获,都是应为贪食诱饵的缘故,现在的臣子接受任命,身居高位,清廉无私,就不会有灾难,才能长久保持富贵。正是随着君臣上下,为政清廉,才出现了贞观时代。

放眼当下,部分的党员干部,接受党的教育培养多年,不思尽忠职守,服务国家与人民,而是在工作的岗位上,徇私枉法,任人唯亲,奢靡无度,贪腐堕落,更有甚者小官大贪,严重的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了满足自己一时的私欲,最终深陷囹圄,后悔莫及,使亲人蒙羞,令朋友痛苦。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各方面发展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逐步摆脱贫困步入小康走向富裕。但同时也应清醒的认识到中华民族要实现复兴,其路还很长,我们在选人用人上一定要“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要完成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需要有千千万万个智者、勇者、仁者、信者共同来开拓。所以身为党员干部的我们就一定要廉洁自律,公信以廉,时刻不忘我们是在为民执政。明朝郭允礼在《官箴》中说道: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畏吾能,而服吾公。公**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公正公平的社会可以营造文明的氛围,廉洁的**自然可以在人民心中树立威信。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为我们今天的党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我们共产党人要做到“权为民所用”,不仅要加强选人用人的制度建设、加强纪律建设,还要加强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机制建设。随着党内监督制度的不断完善,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可以提高自身修养,实践执政为民。

为政读后感 篇9

2018-03-27这篇《论语》讲了我们学习要灵活变通,不能死记硬背,那样会给我们增加负担,知道的东西就是知道,不知道的东西就不知道。

这才是真正的知道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讲的是学习书本知识,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只是一味的空想,而不读书,就会弄得精神疲惫。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有些同学只知道死学”。

它不会改变,最终会有很多你不明白的事情。

而有一部分同学只是思考,而不读书,学习起来就很吃力。

脑子里没有一点知识,也就很疲劳的。

所以,我们不要学习这两种人,把学与思结合在一起,就会使学习变轻松。

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讲的是我们如果研究错误的知识,是有危害的。

有的同学只是喜欢钻研,而不分钻研的对错。

只钻研错误的知识,会让你很纠结,分不清哪个是对哪个是错,对以后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危害,所以我们要钻研正确的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路。

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您了解孔子要仲由教他什么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才是真正的知”。

我们知道的问题要回答表明你是知道的,不知道的问题你要说不知道,如果别人问你问题,你心里不会,却在表面上应付,这样的人虽然用小聪明得到了别人的赏识,但是你内心却并不理解它真正的含义,下次别人还问你这个问题,你还是作应付回答时,你便了成连基本知识都不知道的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处处引以为戒,不要成为唯一一个能耍聪明的人。

我们要把思考和学习结合起来,要做一个实事求是的人,才能站在社会的立场上。

初一:忠厚辰实文章

为政读后感 篇10

为政:我读《论语》

柳林溪

在古代,想要成为一个利国利民的忠臣并不容易,而想成为百姓拥戴的一代明君更难,一个好臣子,一个好帝王,应具备哪些品质?又该如何正确处理好朝政呢?翻开《论语》,答案就在其中。

大臣刚上任时,要做到孔子说的“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才能“言寡尤,行寡悔”。上任以后,还需做到“事君能致其身”,竭尽所能辅佐君王。那么,如果“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该怎么办?《论语》中并没有给出答案,但我认为既然已经遵守礼制,尽心尽力辅佐了君王,同僚和君王自会看在眼里,奸佞小人的诬告也显得微不足道了。此外还需注意的是,君王每日批奏折、理朝政也会感到疲乏厌倦,劝说太频繁难免遭到厌恶,正如论语所说:“事君数,斯辱矣。”凡事都讲究适度,过,犹不及。成为忠臣的同时,保证自身的安全同样重要,应做到“邦有道不废,邦无道而免于刑。”即国家治理有道时不会被罢官,国家治理无道也能免于杀身之祸。

不过,君王要想臣子“事君以忠”,首先自己要做到“使臣以礼”。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人民才能有耻且格,只有为政以德,才能像北极星一样,让臣子、百姓居其所而拱之。汉初,社会经济衰弱,正是汉文帝重视农业,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以德化民,才形成了社会安定、百姓富足的局面。孔子说过,君主提拔好人、开导弱者,百姓就会更卖力;君主待人接物时能庄重自持,百姓就会更恭敬。鲁哀公曾问孔子:“何为则民服?”夫子答曰:“举直措措诸枉,则民服。”――推举正直之人管理奸佞小人,不听信谗言,就能受百姓爱戴。

不论是臣子还是君王,都要为政以德,心怀天下,才能造就国泰民安的盛世。

为政读后感 篇11

《为政》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

孔子在其中说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新,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这倒使我想起了《流星花园》里的一句台词“如果道歉有用,还要警察干什么。”

前者过于夸大品德的力量,后者过于扩大武力的作用

其实,我想“以刑罚之,以德束之”以刑罚来惩治做坏事的人,以品德教育来约束想做坏事的人才是上策。

刑罚对犯罪的人来说是具有威慑力的,如果杀人不用尝命,如果抢劫无需坐牢,那国家一片混乱,所以刑罚是很重要的,而且需要不断完善法制。

道德舆论也确实可以约束人的不当行为。但是教育威力大到可以仅靠此来维持社会秩序是不可行的。夜不闭户现在社会肯定是行不通的罗。

当然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一生中有大半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用现在的话说是桃李满天下,功业千秋,我以上只是和九泉下的孔子做个交流。哈哈!

为政读后感 篇12

在《论语为政篇》中孔子谈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君主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用法制禁令来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求得免于犯罪受罚,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以上可以看出孔子的治国方针是重道德而忽视刑罚,法制的作用,如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所说,他认为只要周君用道德来教化,诸侯就像众星围绕北极星一样来拱卫周朝,也就是垂拱而治。也可以看出孔子只想着维护周朝的封建统治而不重视百姓,像希腊雅典制定法律是用来维护公民的权利,而这的刑罚是用来维护封建统治,这就是东西方民主思想的不同。

孔子以德治国的理念在当今社会依然是重要的,一个名叫小悦悦的幼小生命,连续被两辆车碾过,旁边的路人竟然熟视无睹,任由其身受重伤,最终不治身亡。可见道德的重要性。然而越来越多的老人假摔骗钱,就需要公安部门必须依法严惩,拒不姑息,应当追究法律责任。只有提高了假摔骗钱的违法成本,才能让假摔者安分守己,保护本以薄弱的公众道德。

由此只有将道德和法律相结合,把法律作为约束行为的一个底线,提高道德水平,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为政读后感 篇13

《论语》为政篇,是学而篇的一个延续,学习之初要有美德,学习运用中,美德之用也是无法或缺的。如开篇第一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才会使自己像北极星一样,别的星辰都围绕它。就说明了,德的重要性,这也说明为政之人同样也需要有诸多的美德才可达到,此种效果。

围绕德这个主题,《论语》为政篇讲到何为孝,讲君子不器,讲信之重要性,德是为政之源,使看似散乱的为政篇,主题鲜明,条理清晰。

在德的主题下,又穿插了学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谈论学习的名言,很难和为政相联系,但是无论做什么,都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都是学习、实践、思考,再学习、再实践,在思考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学与思的结合,只有如此才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从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就可得知,只要懂得学与思的结合就没有愚蠢的人。孔子言传身教,以自身所感教育学生,学与思的结合受益终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习,三十岁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不致迷惑,五十岁能领悟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七十岁能随心所欲,有任何念头不会越出规矩。

因此德是做人之先,成事之基,学与思是达到成事目的的必经之路。

为政读后感 篇14

坚定信仰,实践理想

——读《为政守廉镜鉴》有感

根据第二军医大学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我认真的学习了《为政守廉镜鉴》这本书,感到深受教育和启发。

书中谈了听党话跟党走、察民情达民意、令在口慎用权、人在做天在看、重学习修德政、交益友纳良言、钱何值欲何多和善齐家严约束八大项内容。作为军校党员学员,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特别是党员。作为党的绝对领导下的军人和军队成员,老百姓都看我们,我们的影响是巨大而广泛的。

因此,我们价值观的体现,将通过我们的实际行为,直接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有些党员,不愿意再艰苦奋斗,开始了贪图享乐、以权谋私,不知不觉中犯了错误甚至堕落为腐败分子,而且整天求神问佛,人生观、价值观也随之发生扭曲和错位,一步步走向深渊。学习这些人的命运,就是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断反思自己的价值取向,不断反思自己的行动。

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应当经常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严于律己、克己奉公、多做贡献,把自身事业的发展和军队卫生的发展壮大结合起来,做一名有责任、有追求、有目标的二军大学员。

二是注意平时的生活交友。俗话说,我们出门都要依靠父母和朋友。古人云:

“君子之交淡如水,为政之道清似茶”,回味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在交友中,我们党员行为十分重要,要谨慎交友,与朋友交往要坚持原则,决不能为“铁哥们”丧失原则,不能因为朋友“义气”,削弱“正气”和“骨气”。我们应该坚守道德和法律的底线,跨越权力和友谊的鸿沟,不仅破坏友谊,而且伤害自己。

有的党员原本正直清廉,就是因为交错朋友,锒铛入狱。当我们交朋友时,我们必须看看我们是否真的有相同的价值取向和兴趣。否则,交到的朋友多半是是为了利用我们手中的权力而故意接近我们。

像管鲍之娇一样,是我们党员交友的楷模;如果发现朋友的作为不端,就应该及时“割席分坐”。作为党员,在交友方面我们始终要保持高度警惕,以原则为准绳,绝不因为所谓的“朋友”放弃党性。

三是控制对金钱的欲望。要牢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拿合理合法的收入,要经得起金钱的**,不该得的钱一分也别拿。

否则伸手必被捉。作为我国未来的医生,我们必须养成勤俭持家的习惯。现在医患关系非常紧张,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如果我们从医生那里寻找原因,我们对钱有强烈的欲望。

医生拿红包、拿回扣的现象,百姓深恶痛绝,屡禁不止。这固然有医疗制度上的问题,但也有医生把持不住对金钱的欲望的因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追求理想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我们医学生的理想应该是为我国的医学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而不是赚钱。作为党员,坚守好自己的工作岗位,恪尽职守,经得住金钱的**是必须的。尤其是思想绝不能松懈,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时时处处绷紧拒腐之弦。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史为镜,可以明事理;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作为第二军医大学的学员党员,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注意平时的生活交友,控制对金钱的欲望。

通过对《为政守廉镜鉴》的学习,我进一步增强了加强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对于党员应该有的思想觉悟和行为举止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和认识,既不能利用手中的职权谋取私利,同时也要监督亲朋好友不行贿**,对自己负责、对军队负责、对党负责。同时,要抓好自身工作,加强专业课学习和军事素质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第二军医大学的培养,更好地为军队卫生事业服务。

学员旅学员一队王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