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同范本

中国近代史观后感

中国近代史观后感范例。

您是否正在寻找优质的文章?我们向您推荐“中国近代史观后感”。希望这些信息能够解决您的问题。世界上的书籍犹如无数繁星,其中必然有一些经典作品经久不衰,不断被人传阅。这些作品的感悟会随着电影情节的推进而不断演变。观后感则是对文化差异和多元性的接纳与体验,写观后感时应充分联系实际情况,才能将自己的感受写得深刻而透彻。

中国近代史观后感(篇1)

2012年第一季度,按照上级的有关要求,本人结合个人在职教育课程对《中国近代史概论》一书进行了学习。全书共分为十章,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至2007年的十七大的召开,历时167年,综合概括了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走向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道路的艰难历程。通过对《中国近代史概论》的学习使本人对近代中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让本人深刻地意识到一个国家的强大与民族的独立与发展是息息相关,同时,作为伟大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1、 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的根源都是帝国主义的侵略

**近代中国从1840年第一次战争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根源是帝国主义的侵略。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导致其社会经济发展陷入萧条期,由此引发以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等为主要手段的侵略,而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更将中国推进半殖民地半封建迷社会的泥潭里。可以说,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的总根源来自于帝国主义侵略,当然,旧中国的封建社会本身也存在着以改良的禁锢体制和阶级冲突。

2、 从思想变革、武装运动到辛亥革命的重大变化

自1840年至1911年期间,为改变近代中国封建落后的现状,近代中国人民从资产阶级、农民武装组织纷纷奋起抗争,试图改变旧中国落后,民不聊生的现状。

从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1853年太平天国运动、1898年的康有为首的改良主义者掀起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戊戌变法)、1899年的义和团运动再到辛亥革命的掀起,每一次思想变革或是武装运动都是一次大的进步,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以历史意义重大的辛亥革命而言,它的意义有四点:一是推翻了清**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势力在中国的统治;二是结束封建帝制,建立**;三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四是促进了社会经济、思想、习俗的变化;第五,镇压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为亚洲各国人民革命斗争提供了榜样,推动了解放斗争的高潮。

但也有其局限性:一是没有提出完整的反帝反封建纲领;二是没有充分发挥和依靠群众;第三,没有一个强大的革命党能够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核心作用。

三、中国革命胜利

从1926年的北伐战争、1937年的抗日战争以及1927年至1937年、1945年至1949年的国共内战,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味着近代中国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革命的胜利在于:一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第二,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中国人民走上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的道路;三是离不开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的支持。

人说,历史可以使人明智。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史概论》,本人深刻认识到,一个国家不断强大,离不了自强不息、团结拼搏的精神,也少不了一个先进政党领导。在历史中学习如何纵观个人人生格局,避免以片面概括自我,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引,不断完善自我。

中国近代史观后感(篇2)

一直颇喜欢读些历史,也接触过一些讲述中国近代的史籍,无一不是大部头、大容量,时间一长也就没什么印象了。这次,我有幸读了蒋廷黻先生的小册子。读了十页左右的书,我第一感觉:历史可以比小说更好。

其实,这种感觉在读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和《中国大历史》的时候也有过,但这本小册子又有它自己的特点:

第一,以十万字记述中国近代百十年的历史从详录史实来说是不可能的,但作者一早在序里说明是“报告观感”,因此重的是分析因由、追溯流向、发表感慨。态度诚恳、文字浅近,一路读来,就象作者正坐在对面的摇椅里,一边抽着烟斗一边将种种人事纷纭娓娓道来。亲切熟悉,全无涩泽之感。

第二,作者即便不算是完全的近代史的亲历者,至少也亲历了一部分。同时,他自己的经历也颇具代表性:年轻时就读于私立学校,年轻时学习英语,年轻时留学欧美,回国学习。

蒋廷黻先生本人即受中西两方面的影响,很理解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理变化。同时,在他收集近代史资料为著书作准备的时候,许多历史人物还健在、资料还存在,蒋先生利用自己的身份,有机会取得不少珍贵的第一手史料。比如,为了掌握李鸿章1896年至1900年外交活动的史料,他走访了李鸿章的许多老部、老助理、老书记,一有机会,他就把这个话题介绍给资料的收集。

因为材料丰富,提供材料的又是熟友故交,蒋先生讲述起来,便少了些隔板猜物的空洞,多了些感同身受的真切。

第三,近代中国,“外交”是个关键词,书的前言里已经介绍,蒋氏书生从政,专攻的正是外交。在写起有关中外关系时,蒋廷黻先生有的不仅是书章中的真知,更有他多年外交经验中汲取的感悟。因此,对人物的心理分析和对情境的判断都是清晰、整洁的,这势的读者频频点头。

由此,我不禁想起了我们一路接受的历史教育。在印象中,历史就是死记硬背,死记硬背事件、文字和地点。之所以不得不背,其实是因为我们得到的解释是被生搬硬套上去的,因果不明确,源流不清楚,不得不背才能记得。历史,其实是一条河。没有什么东西会突然跳出来。几千年来对所有的人和事都做一个解释是很奇怪的。

第二个感想是搞政治的也可以是做学问的。这个感慨生发于了解蒋廷黻先生的生平之后。四十岁之前,蒋廷黻先生是书生一枚:

在美国学习历史后,先后任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历史与文科系主任、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40岁时,他就任国民党行政院行政院长,后被派往俄罗斯任大使。1944年任联合国赈灾善后署中国代表、国民党行政院赈灾善后署署长。1947年,任国民党驻联合国常任代表。

1957年,当选国民党中央研究院人文组院士。1961年冬,任国民党驻美大使。

按照我们的思想,知识分子从政似乎总是很遗憾的,但蒋先生有自己的原因。他是一位加入世贸组织的历史学家,主张用学习服务世界。据说故交李济曾问他:“廷黻,照你看是创造历史给你精神上的快乐多,还是写历史给你精神上的快乐多?

”他没有正面作答,而是以惯熟的“外交辞令”反问:“济之,现在到底知道司马迁的人多,还是知道张骞的人多?”

做学者的看起来好象比较自由纯粹,可以埋首书卷,将主张观点诉诸笔端,所谓著书立说。可是做学者的也有其被动性,不说别的,蒋廷黻先生的这本书今日出版亦有所删节,蒋先生对此大概也无可奈何了。

另一方面,搞政治的也有能伸张其主张的一面,蒋先生热衷于研究外交史,终于忍不住自己去从事了一把外交,想必他在任上是有努力实践过的。

再说了,如果我们的政治家们都有这样的学术底子,不能不说是国民的幸事,读书人未必都是好人,但书读得多也能寄望道理懂得多,于国于民都是积极有益的。

不过,大家也有糊涂的时候。自从孙中山先生出现以来,他的写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读了几页后,他情不自禁地翻到封面看是不是那本书。“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革命方略无疑的是我民族惟一复兴的路径”、“只要我们能谨守中山先生的遗教,我们必能找到光明的出路”……蒋先生想必是真心相信三民主义能救国,因此大呼特呼,但以写史的角度来看,“无疑”、“必能”这样斩钉截铁的表述总不免有失偏颇。

(综合一处:钱霄栋)

中国近代史观后感(篇3)

历史课上老师安排了本学期的一个课外任务,就是读一本有关中国近代史的书籍,原本抱着打算应付作业的态度草草了事,谁知却使我意外发现了一本好书,读过之后,掩卷沉思,获益良多。

一、从统治阶级说起

统治阶级的决策和措施,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方向和命运。

皇帝们对世界的了解越来越少。就如清皇帝,当英国入侵时,不去内房读旧日利玛窦等所绘世界地图,竟发问“英国地方在哪里?”在回答中西问题时,又问“其国和新疆有无陆路交通”?

再向邻国日本看去,原有土地不过是中国的一省,却能在国际上作一个头等的国家,这恐怕不是碰巧也不是其它的什么,我想最重要的是一国之君的治国之道,日本君主能够为了自己国家的富强而出谋划策,寻求富强之路,仿英国走上君主立宪制,到现在也还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大国。当时慈禧太后正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迎接她60岁生日。她沉迷于奢侈淫荡的生活。也许皇帝们认为在这种制度下,清朝已经非常富强。我们怎么能谈论改变体制?

对于外国的变革是不知或不以为然的,满清皇帝是以**自居,对于外来侵略者称呼用了一个很**的字“夷”,用现代化来讲就是看不起、蔑视外国人。可就是这样的满清皇帝,没有让清朝走向繁荣昌盛,更是让这帮“夷”一次一次的侵入,他们腐朽落后的思想,自大狂妄的思想,没有与世界接轨。

二、从闭关锁国说起

正确来说,闭关锁国是明末时就有了,只是没有那么严厉罢了。邓小平说过:“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落后就是闭关自守。

”那为什么中国人闭关自守?闭关锁国有什么“好处”呢?可谓“好处”“大”了。

分小点来说——

原因一:中国从此孤立起来,宛如“世外桃源”,清朝统治者认为中国地大物博,什么都不缺,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用不着任何西洋的出品,中国也不承认别国的平等。自己可以尽情享受生活,做着一国之君,生活充裕,何要开国门?

而且,皇帝认为,要保持历代王朝在东方世界的辉皇帝位,必须从根本上否定日益强大的西方世界。

原因二:关紧国门、禁海休船(禁止外国人到中国沿海或中国人到海外经商),可以防止国人与外国人交往,这样一来,就减少了接触机会,接触机会一减少,那么清人就乖乖的呆在自己生活的土地上,过着原来的生活,不会有骚乱。还有,也是在政治上避免有志之士海外联合反清,后来孙中山的海外建立兴中会就是一个例子。

原因三:再试着找找闭关自守的有利方面。如果外来思想文化不进来,思想的影响就会大大降低。中国人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东西来满足生活的需要。

但这是非常狭隘的想法,关起门来搞既是不可以也是不可能的。因此我认为,闭关自守近代化落后的直接导火线。当时的通商制度特别也能说明这一点——西洋的商人都限于广州一口,十三行还是中国**指定的十三家可以与外国人作买卖的,外国(尤其是英国),工业革命已开始,昔日的手工业都慢慢的变为机械制造,而中国的国策,十分不利于他们的商业发展,这就迫使他们打开我们的国门,而中国这方一直没有给他国使者一个满意的答复,于是他们只能用坚船利炮打开来了。

可为什么就想打开中国国门呢?简单而言,中国地大且确实物博,暂且不说有多少资源,就是粗略计算一下,中国一个人买一块布,那盈利可就非常惊人,一块肥猪肉在眼前,是谁都不想放过的。

我们往反的方向去想,如果中国一开始就实行开放政策,欢迎外国人的到来,欢迎西方文化的进来,凭借中国本来就有的5000多年的文化底蕴,在加上中国的古代科技(可以看出中国人的智慧)是处于领先地位的,据数据统计,当时我们的科技成果占世界的科技成果的50%。因此,如果采取这种有利政策,中国文化将迅速向全世界传播,外国思想将迅速在中国传播,从而促进中国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那么,受到冲击的就不是现代化。

三、从作战**(包括思想)说起

鸦片战争的失败,签订《中英条约》;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的失败,签订《辛丑条约》;还有许多战争的失败,使中国从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我们还是没有发现问题所在,或是难以解决(暂且不说)。表面上,他们吸取了西方先进技术的教训,引进了先进技术,但在具体的先实中,他们不仅表现在设备落后,还表现在思想观念淡漠。例如在鸦片战争时,名将杨芳认为英舰在水上浮行却几乎炮炮皆准,命中率反远高于在清军在陆上固定的炮台,其中定有某种邪术。

他相信女妇所用的秽物最能“以邪破邪”,故想出妙计,搜集许多妇女所用马桶载在竹排上,出防炮台。结果当然未能“破邪”,炮台为英军所破。当时有人赋诗曰:

“粪桶尚言施妙计,秽声传遍粤城中”。(摘自雷颐的《被延误的现代化——晚清变革的动力与空间》)再如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浙江慈溪守城军民击败英法联军,所依仗的居然是当年吴三桂埋藏地下沉睡200余年的大炮。雷颐先生就尖锐地指出,在中国传统知识谱系中,只有儒学经典的地位,而自然科学知识的地位极低,几乎不被看作一种“合法”的知识。

这就充分说明了中国的近代化根本没有自己控制的能力,只能依靠别人,在被打的情况下才近代化的,我们从《时局图》明显看到熊代表沙皇**,虎代表英国,狼代表德国,青蛙代表法国,鹰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正在瓜分中国,这就是悲惨近代化。

四、读后所感

这本书不仅确立了蒋廷黼在近代史领域的学术地位,而且因为反映了他那一代受西方高等教育和西方思潮影响,思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社会进步的学者,而因其了世界的关注。由此,也引发了我的深深思索:为什么中国近代化趋势总成泡影?

蒋廷黼也提到过,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问题只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的话我们的民族的前途就是光明的;不能的话,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答案是:能。但这是一个非常笼统的说法。我们要知道,我们在现代化道路上走国的是多么艰难曲折。中国的现代化并不容易。它是被打出来的现代化,是后来的现代化。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有很多社会原因。这里是最重要的。作文网:

五、综述

我觉得蒋先生的书给我们带来了中国近代史的新视角,对我们增强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有很大的帮助。我强烈建议你有时间读这本简明扼要的历史书。

中国近代史观后感(篇4)

寒假里,我读了《中国近代史》,作者是蒋廷黻,读的比较吃力。主要观点是:19世纪以前,中西方没有外交关系,原因有二。

1。中西相隔很远2。中国觉得外国人是蛮夷之邦。

但外国人认为,中国是很好的国家,竭力与中国订立邦交,可中国人仍觉得他们是应该向我们跪下的小人,英国人就这样在一开始就和中国关系变差了。而且,当时在中国的外商发现鸦片是利润较多的货物,在中国销售鸦片,但遭到许多中国人反对,更加恶化了中英关系,最后和英国打了起来,失败后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战败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鄙视西方。

有人想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也有人批评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不可能轻易消亡。洪秀全领导一些人组成的起义军很快攻下了许多城市,可是到后来,起义军变得骄傲自大,他们的领袖洪秀全天天打牌喝酒,最后失败了。

不过好几场对外战斗的失败,令更多的中国人知道中国科技水平早已十分落后,很多人向外国人购买先进的**,学***技术,受到推荐的李鸿章提出了许多维新方案,他希望中国步步向前进,但他做的不彻底,许多人不听他的话,很多建的厂都在和法国打仗时被毁了。

当时,李鸿章认为日本是中国的强敌,总有一天会进攻中国,于是他在高丽进攻日本,但由于战略失误,中国输给了日本。中日战争失败后,李鸿章曾尝试各种外交途径寻求他国援助,但均以失败告终。可是俄,法,德三国却在后来自愿援助我国,想从中获取一些代价。

**借给我们很多钱,自称是中国的朋友,帮助中国修建铁路,其实想占领华北。最后,中国许多地方被瓜分了。当时,孙中山从国内外来回奔走,倡导复兴计划。最后,他推翻了满清王朝,成为一个主要的共产党,赶走了不友好的外国人。

我读了这本书之后觉得应该人人平等,就像生活中一样,我们不能歧视有困难的那些人,而且做人要大气,不能为一点点小事而闹得越来越大,应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中国近代史观后感(篇5)

古代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强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自然少不了与其他各国的外交活动,而与周边各国的交往则由来已久。

中国传统的外交观念是由其地理位置和经济因素决定的。首先,由于中国自身的地理条件,中国北部有蒙古高原,西部有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南部有广阔的海洋。这些天然的屏障将中国与世界割裂开来,使其自身就成为一个独特的“世界”,很容易让古代中国人产生一种不正确的文化观即,中国就是世界的中心。

而从经济因素看,即生产方式角度,中国古代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再加之中国地大物博,从而产生了“天朝上国”思想。中国的这种对外表现是,当其他国家或地区开展对外关系时,中国不能一视同仁。在中国统治者看来,只有当其他国家以附庸国或大臣国的身份出现,并定期向中国进贡时,才能与中国这个中国的上王国建立关系。否则,一切都是免费的。

蒋廷黻先生的著作中提到,乾隆年间英国使团访华时,因拒绝向乾隆皇帝鞠躬而遭到中国拒绝。还有中国主动出访其他国家的外交形式。这一形式主要是由代表团携带大量珍稀首饰出访各国,奇珠要目的是提升国家威信。

比较有名的案例就是郑和七次下西洋。这些体现了中国古代朝贡体系的外交模式。

当时之所以建立并保持相对稳定的朝贡外交,是因为封建王朝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确实走在世界前列,具有开展朝贡外交的实力。那时的西方国家还处在黑暗的中世纪中,神权的统治让当时的西方诸国发展较为缓慢,无法与物产丰富的中国相抗衡。但是当鸦片战争的炮火回荡在中国大地上时,这个沉醉的国家刚刚苏醒了一点,中国开始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在西方列强的巨大压力下,中国的朝贡外交也走到了尽头。

中国近代外交转型是 “条约体系”取代“朝贡体系”的一个过程。对外谈判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的贫弱及其在国际关系中的屈辱地位,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活动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清政府第二次鸦片战争再次战败,英法联军轻易占领北京,中英、中法签订《北京条约》,沉重的打击和残酷的现实终于击碎了晚清统治者的天朝梦幻。

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统治者开始重新审视其传统的对外观念和外交。从1861年始,晚清中国开始实施条约外交,所谓条约外交就是指晚清政府在中西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外交方式,它它以履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为手段,目的是求得与列强的和解与平等,保全和局,以便开展自强运动,从而维护晚清摇摇欲坠的统治;同时,晚清统治者还希望借助条约来限制列强条约之外无止境的索求,维护中国尚未丢失的权益。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侵略者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紧闭的大门,强迫中国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和《虎门条约》。

随后,中美之间签订了《望厦条约》,中法之间签订了《黄浦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强迫中国签订了《天津条约》,1860年,又强迫中国签订了《北京条约》。接着,在1894-1895年的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战争中,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可以说,晚清中国是在各种条约交织的网下存在的,一张黑色的密网笼罩着它半个多世纪,。从晚清到民国,中国的外交活动明显呈现出五个特点:对外态度上,中国轻视西方列强,对西方列强深恶痛绝;对外谈判过程中,多数未能摆脱最初争端的最终结果:

在对外交涉时,很难摆脱内外双重困境——外部强敌入侵与内部不同政治派别相互倾轧;在外交活动情感上,在饱含屈辱的同时,也始终保持着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在外交进程的演进上,既被动因应,又在一定程度上借鉴西方先进的外交策略等而渐次成熟。中国近代外交的五大特点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上层统治阶级昏庸无能,致使富有远见卓识之精英人士无法施展拯救衰落国势之抱负;在中国传承数千年的农业文明更趋衰落,极大地限制了综合国力的提升,使中国远不能适应近代化发展诸多方面尤其是外交方面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文化上,为历代帝王及其御用官吏所改造的儒家文化在全社会占据主导地位,保守落后、因循守旧的气息充斥于社会各个角落,成为制约中国外交近代化进程的思想障碍;官僚行政系统的设置臃肿庞杂,其官吏大都人浮于事,缺乏锐意进取的改革或创新精神,外交近代化的步伐势必相当缓慢;怀旧意识与文明古国的思想包袱,在学习并借鉴西方文明的过程中承受着异常强大的阻力。

朝贡外交向条约外交的转变,充分反映了中国近代的衰落,世界中心也由东向西转变。康熙和乾隆都是中国政治家勤政的典范。然而,他们无法理解工业革命的意义,机器对文化的变革影响,也无法预测人们的时间、效率、效率、成本、价值、市场等观念在自然经济状态下的历史后果。所以,康乾盛世的逍遥太平一夜之间就成为了后人无限深情追念的记忆。

一个国家的外交形式深深体现了这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程度,按此来说的话,近代中国的条约外交产生的原因也就不言而喻了。

中国近代史观后感(篇6)

《中国近代史》自1970年面世后五次修订,销售数十万册,为欧美及东南亚等地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权威著作及最畅销的学术教科书,是一本极具深远影响的经典作品。 徐中约,生于上海,中国近代史研究权威学者。1946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54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任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历史系主任、名誉教授。

这部近代史自清朝立国起,下迄21世纪,缕述四百年来中国近代社会之巨变。然而,笔者明确指出,这一艰难的过程并不是大多数西方汉学家所说的,而是西方因素不断输入、中国被动应对的历史。作者拈出“政府的政策和制度”、“反对外来因素的民族或种族抗争”以及“在新的天地里寻求一条求生之道”三条线索,作为推动近代中国发展的三股最重要动力,并通过对近代中国内部社会动荡的描敹,向世界讲述了“一个古老的儒家帝国经无比艰难,蜕变为一个近代民族国家”的历史。

历史,给我的带来震撼的不仅仅是长征,还有辛亥革命,百万雄师过长江,五四运动等等。知史可以明得失。我们现在面临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从历史或教训中找到答案,这对我们未来的生活是非常有意义的。

学史使人明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的。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历了北伐、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四个阶段,终于在1949年推翻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949年,中国第一个民政协会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

虽然我们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但是局造就英雄。经过一番努力,中国英雄终于获得了今天的安宁!

中国近代史观后感(篇7)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的「近代」始于1600年的清始,至今有400多年,令我觉得「惊奇」:四百年的历史也称为「近代」。13 这也好,刚好承接黄仁宇的《万曆十五年》。

这套丛书涵盖了中国末代君主的兴衰,国民**统治下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中国共产党统治下的中国发展。把浩瀚的历史流畅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能够读到这套书是一种收获,值得推荐给你。

欢迎各方友好借阅。先分享自己的一些体会。晚朝时,“中国科技落后,贫穷;西方科技先进,船强”。

」以往觉得必然的,已经是无条件地接受的既定事实。但是,在满清乾隆时,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却是全球第一 (在曹仁超的投资者日记常有提及) 国力盛极一时。翻到450-45页,是1775年清帝国的全貌,显示了当时国家的实力。

但是,中国何以在晚清时落得如此屈辱的下场呢?**在这个关键时刻,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可以向西方学习,使自己的国家现代化,成为一个国际强国,而中国不能,也不断受到压迫。实在,中国不是一开始与西方接触就立即被彻底打败的。

外人初时并不知中国是如此不济的。他们只想做生意,没有侵佔的野心。后来,我了解到清庭瓜分中国的无能。

在这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正常人也能看到对手的力量和自己的威胁。我们有100多年的时间可以赶上,但我们白白错过了。这是我们要检讨的地方。

初期与西方接触,中国视之为藩属进贡之举。对传教士带来的文明技术不屑一顾。后来,经过几次失败,我们才明白,西方的“实力”需要“自强不息”。

但是,由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发动的自强运动还抱着「中学为体,西方为用」的自大心态,普遍士大夫们还抗拒西方的事物,再加上官僚体制的腐败……自强运动随着中日甲午战败而証实失败。后来,康有维、梁启超提出的百日变法也随着清朝的灭亡而失败。被人欺负了百多年还以泱泱大国自居,如瞎了眼般无视迫在眉睫的危机威胁。

一次又一次地被欺负,只是为了和平,而不是为了进步。今天我可以想像何以鲁迅先生要写《阿q正传》去唤醒中国人了。中国败不在于科技落后,是败于骄傲狂妄自大!

统一、主权独立的重要国际间的角力,利益竞争犹如黑帮般运作。有冲突就先“讲数”,“晒冷”显示实力,摆不平则动武。一些实力较弱的人会向实力较强的人靠拢,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换取生存空间。

当“大佬”施压,一切违反国家利益的政策也要执行。美国攻打伊拉克,日本及南韩就要出兵。1985年,如果美国希望日圆升值,日圆就会升值。

最近,西方国家面临的人民币升值压力越来越大。中国能够在自己认为合适的时间调整币值,令自己的经济持续发展,就是主权独立的好处之一。中国要长治久安也必须如此。

如果你看看二战后的中国,它真的有被列强瓜分的危险。当时日本投降了,苏联应该把东北还给中国。但却迟迟不肯撤军,令人怀疑其企图。

后来,当军队撤退时,它抢劫了东北部的工业工厂和矿山,并把价值20亿美元的设备作为“战利品”运到**。另一方面,人民**不断向美国求助,美国似乎成了美国的另一个附庸。毛泽东虽然打出了共产主义的旗号,但他并没有在苏共的指挥下崛起。

(见页554, 397) 建立了主权独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他的能耐。他建立了一个大致上统一的中国。令中国踏上长治久安的第一步;但同时也带领中国走了三十年的冤枉路。

建国初期,大跃进、人民公社等一系列运动给人民带来了更多的苦难和贫困。打着“为人民”的旗号给人民带来更多的苦难,无论动机多么善良,结果如何不合格,都要退位,向贤者屈服。

政治体制不完善,让无能的领导人继续执政,让人民受苦。这是中国需要突破的地方。中国需要实现政治现代化,建立完整的权力交接制度。

否则,每届领导人期届束都会出现不稳定因素,使人不敢长期投资,这不是好事。 共2页,当前第1页1

20xx-2019学年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出发点,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与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同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要加强教学研究与改革,深化教学方法与学习研究。

要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按照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自由教学法和自主化学。主要工作

1、 在教研组建设方面:1。深入学习理论,积极实施课程改革实践。、以七年级新教材为“切入点”,强化理论学***学实践。

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把先进的理念学习和学习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以学促研,以研促教,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2、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转变学生的学***,提高课堂效益,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抓好“五关”。(1)备课关。

要求教龄五年以下的教师备详案,提倡其他教师备详案。要求教师的教案能体现课改理念。(2)上课关。

(3)作业关。首先,要控制学生作业量,本着减轻学生负担的精神,努力做好作业批改工作。(4)考试关。

以确保给学生一个公正、公平的评价环境。(5)质量关。三。加强教研组的凝聚力,培养组内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做好新教师的教学工作。

二、常规教学方面:1加强教研组建设。兴教研之风,树教研氛围。

特别是要注重一年级新教材的教研活动。2、教研组要加强集体备课,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疑难问题,由备课组长牵头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定时间定内容,对下一阶段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把握重点突破难点.3、教研组活动要有计划、有措施、有内容,在实效上下工夫,要认真落实好组内的公开课教学。

4、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20节,青年教师不少于40节,兴“听课,评课”之风,大力提倡组内,校内听随堂课。5个。进一步开发完善教研组主页,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我们将继续本着团结一致,勤沟通,勤研究,重探索,重实效的原则,在总结上一学年经验教训的前提下,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

校内公开课活动计划表日期周次星期节次开课人员拟开课内容10月127四2王志忠生物圈10月137五4赵夕珍动物的行为12月114五4赵夕珍生态系统的调节12月2818四4朱光祥动物的生殖镇江新区大港中学生物教研组xx-920xx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20xx年秋季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化学生物教研组的工作计划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年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20xx年化学生物教研组计划20xx年化学生物教研组计划中学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20xx-2019高中英语教研组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xx—xx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组将进一步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把课程改革作为教学研究的中心工作,深入学***究新课程标准,积极、稳妥地实施和推进中学英语课程改革。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研工作,加强课程改革,紧紧地围绕新课程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加强课题研究,积极支持和开展校本研究,提高教研质量,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加强教学常规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我校英语教师的英语教研、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我校争创“三星”级高中而发挥我组的力量。二.主要工作及活动:

1.加强理论学习,推进新课程改革。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及课标解度,积极实践高中英语牛津教材,组织全组教师进一步学习、熟悉新教材的体系和特点,探索新教材的教学模式,组织好新教材的研究课活动,为全组教师提供交流、学***台和机会。2.加强课堂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强化落实教学常规和“礼嘉中学课堂教学十项要求”。做好集体备课和二备以及反思工作。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抓好上课、课后作业、辅导、评价等环节,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加强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的研究,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改进学***和学***。3.加强课题研究,提升教科研研究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组织教师有效开展本组的和全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研究、有活动、有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撰写教育教学**,并向报刊杂志和年会投稿。

制订好本组本学期的校公开课、示范课、汇报课计划,并组织好听课、评课等工作。三.具体安排:二月份:

制订好教研组工作计划、课题组工作计划和本学期公开课名单。三月份:1、组织理论学习。

2、高一英语教学研讨活动。3、组织好高三第一次模考、阅卷、评卷和总结等工作。四月份:

1、组织好高三英语口语测试。2、高三英语复***会。五月份:

1、组织好高三第二次模考、阅卷、评卷和总结等工作。2、协助开展好我校的区级公开课。六月份:

1、组织好高考的复***工作。2、收集课题活动材料。

2019学年春季学期小学语文组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认真学***课程改革精神,以贯彻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以研究课堂教学为重点,以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本学期教研组重点加强对教师评课的指导,使教师的评课规范化,系统化,定期举行主题教学沙龙和“会诊式行动研究”,促进新教师的成长,加快我镇小学语文教师队伍成长速度和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结合区里的活动安排,开展各项有意义的学生活动,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调动启发学生的内在学***。

二、工作目标1、以课改为中心,组织教师学***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深入课堂教学研究,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2、进一步加强语文教师队伍建设,让“语文研究小组”,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重视团队合作智慧、力量。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以老带新,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3、组织教师开展切实有效的说课沙龙、评课沙龙,提高教师说课能力,和评课能力,能够结合主题教研活动,对典型课例进行互动研讨,开展教例赏析活动。4、加强教研组集体备课,每周以段为单位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分析教材,赏析重点课文,进行文本细读,交流教学心得。让备课不再是走场,形式主义,而是真真实实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提高教师的素质服务。

5、根据上学期制定的语文常规活动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活动、过关活动,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在自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个性和谐发展。6、 加强学***调查、检测工作,及时分析,寻找得失,确保完成各项教学指标。

三、主要工作及具体措施(一)骨干教师示范、把关,当好“领头羊”。1、本学期,语文研究小组成员继续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重视团队合作智慧、力量。教研组将围绕“探索实效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这个主题,深入开展精读课文教学有效性研讨活动。

低段(1-2年级)则继续进行识字教学的有效性的**。分层、有序地开展教研活动,使教研活动更成熟、有效,切实提高我校语文老师的专业水平。2、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以老带新,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二)年轻教师取经、学习,争取出成绩。1、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成新教师迅速成长,1—5年教龄新教师每一学期上1堂模仿课和一堂校内研讨课。上模仿课的内容可以通过**名师的关盘、**或者教学实录等途径,根据个人教学需要,有选择性地进行局部模仿,从而使新教师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

2019年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范文1

一、指导思想高二的历史教学任务是要使学生在历史知识、历史学科能力和思想品德、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得到全面培养锻炼和发展,为高三年级的文科历史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为高校输送有学***和发展前途的合格高中毕业生打下良好基础。高考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更加强调考生对文科各学科整体知识的把握、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为解决问题而迁移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通识教育理念。

教师要认真学***究教材,转变教学观念,紧跟高考形势的发展,研究考试的变化,力争使高二的教学向高三教学的要求靠拢。按照《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认真完成高二阶段的单科复***。坚持学科教学为主,落实基础知识要到位,适当兼顾史地政三个学科的综合要求,培养提高学生学科内综合的能力。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落实基础,提高学科思维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水平。

二、教学依据和教材使用

全班共40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25人。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一般,多数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少部分学生由于反映要慢一些,学***死板,没有人进行辅导,加之缺乏学***动性,不能掌握学***容。能跟上课的学生,课上活泼,发言积极,上课专心听讲,完成作业认真,学***积极主动,课后也很自觉,当然与家长的监督分不开。

部分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较强,不管遇到什么题,只要读了两次,就能找到方法,有的方法还相当的简捷。有的学生只能接受老师教给的方法,稍有一点变动的问题就处理不了。个别学生是老师怎么教也不会。

二、教材分析本册的教学内容:(1)混合运算和应用题;(2)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3)量的计量;(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5)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本册的重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的一个重点,这一册进一步学***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小括号,继续学***两步应用题的学习,进一步学***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复杂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得意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继续培养学生检验应用题的解答的技巧和习惯。

第二单元整数和整数的四则运算,是在前三年半所学的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数的认数范围扩展到千亿位,总结十进制计数法,然后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加以概括总结,这样就为学***,分数打下较好的基础。第四单元量的计量是在前面已学的基础上把所学的计量单位加于系统整理,一方面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巩固,一方面使学生为学***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单名数做好准备。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的多位数。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