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同范本

颐和园观后感

2024.02.25 颐和园观后感

最新颐和园观后感12篇。

如果你还不太了解“颐和园观后感”,我建议你阅读这篇文章。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其实可以算作与作品的交流,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们会有新的感悟产生。让我们把心思都放在写一篇观后感上吧,写观后感也是一种提升作文水平的途径。写作品名的观后感格式有哪些呢?

颐和园观后感(篇1)

通过看《颐和园》,我充分感受到了现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古代园林的华丽雄伟,气势磅礴。

颐和园—北方皇家园林的杰出代表,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苑,前身清漪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园内山水秀美,建筑宏伟。在辽阔的昆明湖上,点缀着三个小岛,湖边建着漂亮的楼房。西、北湖边的清晏舫是中西结合、精巧华丽的园林水景建筑。后山后湖,林茂竹青,景色幽雅,到处是松林曲径,小桥流水,风格与前山迥然不同。

山脚下的苏州河弯弯曲曲,窄而宽,具有江南特色。后山还有一座仿西藏建筑,造型奇特。拥山抱水,绚丽多姿的颐和园,体现了我国造园艺术的高超水平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颐和园的亭台楼阁、长廊、殿堂、寺庙、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川、开阔湖泊融为一体,艺术和谐。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它是一部融合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巨大成就的杰作。它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着丰富多彩的声音。

2012年9月28日

颐和园观后感(篇2)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圆明园是清代着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1856年10月6日傍晚,侵略军闯入圆明园大宫门。此时,在出入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遇难不恐,奋力直前,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法联军洗劫两天后,向城内开进。

1860年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天三夜不灭,烟云笼罩北京城,久久不散。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被一齐付之一炬。事后据清室官员查奏,偌大的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门窗多有不齐,室内陈设、几案均尽遭劫掠。自此同时,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也遭到焚毁。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英国侵略军烧毁安佑宫时,因他们来得突然,主事太监又反锁着安佑宫的大门,所以,当时有太监、宫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烧死在安佑宫。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的暴行。

这一系列的行为说明了英法联军的贪婪和残忍,还显现出了那时候的官兵和皇帝的无能。我觉得那时候我们中国应该也和别的国家联手打败英法联军,这样就可以保住圆明园里的奇珍异宝。如果那时候我们和别的国家联手的话不仅能保住圆明园还可以保住中国的尊严,不过经过这一次圆明园的毁灭的教训,现在我们的国家已经变成了一个富强的国家。

我为圆明园的毁灭感到可惜,也对英法联军感到痛恨!

颐和园观后感(篇3)

这么多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的姿态是相同的。昆明湖东堤岸边有一只镀金铜牛,是颐和园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关于这只铜牛的铸造,还有一个传说故事:据传说,大禹每治好一处水患,便铸造一条铁牛沉入河底,认为牛识水性,可防河水泛滥。名师点评:这是一篇非常优秀的导游词,小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颐和园的景象,语言流畅,表达清晰,条理清楚。“人间仙境颐和园,绿柱红栏在长廊。碧绿无瑕昆明湖,金碧辉煌排云殿”,文章开篇就全面的概况了颐和园的全景,语言简洁但是表达完整。接着,小作者就带着游客们观赏颐和园周围的景观,“长廊”,“佛香阁”等的介绍充分说明了小作者这个导游做得很棒哦!“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眺望,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优美的语言描绘了颐和园的美景,美丽动人。“据传说,大禹每治好一处水患,便铸造一条铁牛沉入河底,认为牛识水性,可防河水泛滥”,作为导游,都会讲述景观背后的故事,小作者也做到了。(学乐中国特聘教师:许奕文老师)-11-26 10:23:00

颐和园观后感(篇4)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人们一步一步的走上台阶;书,是人类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让我们畅开大门获取知识;书,是人类知识的源泉,让人类一点一滴的获得知识。如果地球上没有书的存在,我们将不知道什么东西可以吃,什么东西不可以吃,最终人类就会渐渐灭绝。所以,我们更是离不开书。

近几天,我学习了这样一篇课文,题目叫《颐和园》。文章主要讲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观,作者是按游览顺序写的。先写长廊的美丽,然后是写万寿山的高,再写排云殿和佛香阁,接着写了昆明湖湖水的静,最后写了奇特的十七孔桥。

具体表现在:长廊有七百多米长的,分成二百七十三间。在长廊两旁分别画着几千幅美丽的画,画上有花、草、人物……有很多很多的画。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万寿山。佛香阁和排云殿发出灿烂的光芒。登上万寿山一看,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走过万寿山,又来到了昆明湖,昆明湖中心有一个小岛。走过昆明湖就来到了奇特的十七孔桥。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桥洞,非常壮观。

读了这篇课文,我觉得颐和园美丽更表现在它的景物。所以,我们不能随意破坏它,要好好保护。不可以在那里乱涂乱画,乱扔垃圾等一些不良行为,让颐和园的美丽世世代代永存。

颐和园观后感(篇5)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课文的名子叫做《颐和园》,课文主要讲了: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这一课主要为我们讲解了颐和园的美丽风景,同时也为我们讲了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等著名风景。

颐和园观后感(篇6)

都说颐和园风景如画,百闻不如一见,我也去了北京,参观了颐和园。

一进景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青翠的绿色,大树一棵接着一棵,一阵微风吹过,树叶宝宝都开始“沙沙沙”地说起话来,好像在埋怨天气怎么这么热。

接着往里走,忽然,一道光从我眼前闪过,非常刺眼,我就带着好奇心,看看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光。一看到园中央的小湖,就明白了,是太阳光照在湖面,反射出来的。湖水非常清澈,但并不是蓝色的,而是淡淡的绿色,可能是周围树的倒影把湖水“染”绿了。湖中间有一座桥,这座桥通往湖中心的小岛。这里的一切,都很诗情画意,美轮美奂。

然后我们走进了一条走廊,这条走廊两旁都是石凳,只有柱子把它们一个个分开了。走廊里很凉爽,每一个人都不出声,坐在石凳上,看着闪闪发光的湖水,听着鸟儿美妙的歌喉,惬意极了。

园中的所有景物都是神奇无比的,“会说话”的树叶宝宝,“能唱歌”的小鸟娃娃,“会弹琴”的湖水……

颐和园观后感(篇7)

北京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它是花了重金才建成的,号称“万园之园”。

没想到本学期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颐和园》。文中主要讲述了三个景点:长廊、万寿山、昆明湖。那么长廊的景色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吧: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长廊里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另一个景点就是万寿山。登上万寿山,就可以看见用琉璃瓦筑成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站在半山腰向下看,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映入眼帘。茂密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最值欣赏的要数昆明湖了。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岸上有好几座不同的石桥,两岸种着很多柳树。堤上有座石桥,名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石柱上都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小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一样的。

读了《颐和园》一课,使我体会到了:颐和园的雄伟壮观。我们要好好保护国家的历史文物。虽然我很想去那游览,但我还小,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学习、勤奋向上,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等我考上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我就一定去那欣赏一番。

颐和园观后感(篇8)

没想到本学期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颐和园》。文中主要讲述了三个景点:长廊、万寿山、昆明湖。那么长廊的景色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吧: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长廊里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另一个景点就是万寿山。登上万寿山,就可以看见用琉璃瓦筑成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站在半山腰向下看,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映入眼帘。茂密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最值欣赏的要数昆明湖了。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岸上有好几座不同的石桥,两岸种着很多柳树。堤上有座石桥,名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石柱上都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小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一样的。

读了《颐和园》一课,使我体会到了:颐和园的雄伟壮观。我们要好好保护国家的历史文物。虽然我很想去那游览,但我还小,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学习、勤奋向上,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等我考上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我就一定去那欣赏一番。

颐和园观后感(篇9)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我在教学《颐和园》一课文时,在情境表演中,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代替老师的分析讲解,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自己提出问题,并合作解决问题,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师:导游公司要接待外国贵宾游览颐和园,想从同学们中挑出一些优秀的导游,大家想报名参加吗?(学生个个喜出望外,跃跃欲试)

师:我们的课文就是“报名手册”,请大家把课文读一读。

(1) 你觉得哪个地方最美,把它独特的地方和小组同学一起读一读、说一说,并

谈谈你的感受。(2)小组中推选出一名最好的导游参加总决赛。

师:同学们,报名须知提出了报名的具体要求,请同学们分小组准备吧!

(学生们兴趣盎然地挑选自己喜欢的地方,在四人小组中有的朗读,有的讲解,有的提问,形式多样地进行自主选择性阅读,并合作解决其中所遇到的问题)

师:下面请大家做评委,听一听各小组推荐的优秀导游的介绍,评一评,谁是优秀的导游。

生1:长廊真美,有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每一间横槛上还有五彩的画。

生2:我觉得长廊很长,有七百多米长,分成了273间,一眼都望不到头,我真想去看看。

生3:那横槛上的画有人物、花草、风景,奇怪的是几千幅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那些画师真厉害。

生6:昆明湖的水又静又绿,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生7:是呀,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划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就像滑冰一样地滑过去,那水真静呀!

生8:我觉得十七孔桥上的石狮子很吸引我, 上百根石柱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更令人惊奇的是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在情境表演中,以学生的读代替老师的分析讲解,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合作探究的学习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在上台展示的过程中展示课件,那鲜艳的画面,配上清晰的解说,让学生如临其境,既真切地体会了景物的特点,如长廊的长、美、奇,昆明湖的静、绿等,又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同时又能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师:颐和园的风光真美,同学们,也把你们搜集的祖国历史遗产的风光图展示出来,让大家欣赏欣赏吧!(学生出示搜集的图片资料,互相欣赏讨论)

生1:我今天带来了北京北海公园白塔的图片给大家欣赏。

生2:看,我搜集了北京故宫的一组图片,看,多么地雄伟壮观呀!

生3:看,这个石佛多高啊,这就是四川的乐山大佛,有200多米高呢!

师:请你把这美丽的风光,学着的作者的方法写一写,把它介绍给大家。(学生选择喜欢的一幅风光图片自己练笔)

师:哪位导游愿意用你那甜美的.声音带领大家去欣赏这迷人的风光呢?(学生上台结合图画介绍那美丽的风光(师配乐))

师:我们欣赏了颐和园美丽的景色,也感受到了那优美的文句,更为我们祖国有这样的历史遗产而骄傲!

在这课外练笔环节中,有小组合作中的读和说为基础,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又以学生的说来吸引全体学生听,形式多样地将听、说、读写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体现了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这样将课文与课外内容结合,达到课文内容延伸的目的,让孩子们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同时让学生为祖国有这些历史遗产而骄傲,为祖国有这样的美景而自豪。

新课程给我们提供了崭新的平台,也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展示,自我发挥的空间。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是孩子的朋友,是学生语文实践活动中的指导者和协作者。角色的转变使课堂不再是单纯的师问生答,而是注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不再是单纯地传授语文知识,而是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的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让我们与新课程同行,让全新的新课程理念,渗透到每一节课堂教学,使我们的教学走进一种崭新的境界。

颐和园观后感(篇10)

国庆假期的一天,我和妈妈去北京玩,来到了皇家园林——颐和园,它建于1750年,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园林。听说那里的万寿山是水晶的采集之处,今天终于可以看到了。

一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澈的昆明湖,面积很大,一望无边,湖的中间有一座桥,这座桥的名字叫什么呢?走到桥边导游告诉我们说这是十七孔桥,我往两边一看,真的是有十七个孔,从中间一孔往两边数,还是相对称的,从远方望去就像一条玉带,有的人把它称为玉带桥。走过这座桥我们来到了坐船的地方,上了船我看到了雄伟的万寿山,威武的直立在那里,真是太壮观了,它的半山腰有一座三层的八角宝塔形的建筑,那就是佛香阁。

随后我们来到了长廊,它长728米,有1400副画,每幅画都不一样,还画有我国的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传说它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廊。

颐和园的景物还有很多,有机会请你们去游览吧!

颐和园观后感(篇11)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课文的名字叫做《颐和园》,课文主要讲了: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这一课主要为我们讲解了颐和园的美丽风景,同时也为我们讲了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等着名风景。

颐和园观后感(篇12)

颐和园是北京最大的公园,周围环境非常新鲜,很适合游玩。

到了山的顶端,看见昆明湖上有密密麻麻的船开来开去,一眼望过去,南湖岛像一个小圆圈站在湖中央,在通往南湖岛的路上,要经过一个长廊,这个长廊非常长,大约有1公里长,是我见过的最长的廊。到南湖岛,必须通过十七孔桥,十七孔桥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全长一百五十多米,是我国皇家园林中现存最长的桥,因有十七个桥洞得名。

南湖岛的顶端有个亭子,亭子下面就能看到颐和园全部景色,所以南湖岛是必须去游览的。

大家都听说过火烧圆明园吧!今天下午我们去了圆明园,八国联军把圆明园里的宝物抢走、烧掉,只留下了遗址和废虚,他们太可恶了!

长春园北部仿建有一区欧式园林,俗称“西阳楼”。

西阳楼景区被焚毁后,这些西式殿阁因以石材为主,故多有残存,经百年风雨仍然屹立。

这些残石有些都变异了,有的居然变成粉磨了,我真为他们感到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