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同范本

司马光砸缸的教案

2024.03.14 司马光教案

司马光砸缸的教案。

栏目小编为您从网络上精选了一篇“司马光砸缸的教案”的文章,此文值得您仔细品味。老师每一堂上一般都需要一份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写好教案,完整课堂教学不再是梦。

司马光砸缸的教案【篇1】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司马光(1011月17日-1086年)初字公实,更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司马池之子。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籍陕州夏县(今属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山西夏县人。其远祖可追溯到西晋皇族安平献王司马孚。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曾为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属翰林学士院),在藏书阁担任皇帝的顾问,官居四品,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司马光出生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七岁时,司马光“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中进士甲科,在华州(今河南郑县)担任地方官。初任奉礼郎、大理评事一类小官,后经枢密副使庞籍的推荐,入京为馆阁校勘,同知礼院,至和元年(1054),随庞籍到并州(今山西)为官,后改并州通判。嘉祐二年(1057)庞籍因事获罪,司马光引咎离开并州。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同知谏院。嘉祐六年(1061)迁起居舍人同知谏院。

司马光立志编撰《通志》,作为统治者的借鉴,治平三年(1066)撰成战国迄秦的《通志》八卷上觐宋英宗,英宗命设局续修,并供给费用,增补人员。宋神宗即位后,以其书“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赐书名《资治通鉴》,并亲为写序。此时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行新政,司马光竭力反对,与安石在帝前争论,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神宗命他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熙宁三年(1070),自请离京,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现陕西省西安市),次年退居洛阳,任西京留守御史台,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元丰七年(1084)成书。书成后,司马光官升为资政殿学士。

元丰八年(1085)宋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数月间罢黜新党,尽废新法,史称“元祐更化”。司马光执政一年半,即与世长辞,“京师人为之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者,盖以千万数”,灵柩送往夏县时,“民哭公甚哀,如哭其私亲。四方来会葬者盖数万人,家家挂象,饭食必祝”。死后,宋哲宗将他葬於高陵。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赐碑“忠清粹德”。

对司马光的为人,朱熹评论:公忠信孝友恭俭正直出于天性,其好学如饥渴之嗜饮食,于财利纷华如恶恶臭;诚心自然,天下信之。退居于洛,往来陕洛间,皆化其德,师其学,法其俭。有不善曰:君实得无知乎!博学无所不通。(《三朝名臣言行录》卷7)

司马光砸缸的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积累一些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启发学生遇到问题时,开动脑筋想办法,养成积极动脑的良好品格。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并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揭题走近人物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

2.司马光:我是古时候的宋朝人,姓司马,名光,比你们早出生几百年呢!

(1)听了他的自我介绍,你知道了什么?

(2)把写这个意思的句子读读。

(3)对司马光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3.司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来和我们见面,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他,和他交上朋友,可以从读懂课文开始。

二、初读观察人物

1.自读课文:边看插图边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多读几遍,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同桌交流会认的生字,挑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相互读读评评。

三、朗读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看图,这里谁是司马光?你是怎样认出他的?

2.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

△和同伴玩:出示: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砸缸救人(重点):出示第五自然段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你会做做动作吗?

(2)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

(3)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想说“砸”是什么意思?其余学生再作补充。

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砸这个动作做得再好些。

(4)司马光这样用力砸,想干什么?

①引入学习第3自然段,得出结论:这时候不救人,一件危险的事就要发生了。

②指导读出担心、焦急的语气。

(5)司马光举起石头砸缸时,心里怎么样?对照别的小朋友的表现,说说怎样做是“慌”了?

①结合学习第4自然段,了解哭的、叫的、喊的、跑的都是慌的表现。

②想象一下,他们慌张的时候会一边哭一边喊些什么?

③读出他们慌的样子来。

(6)继续探寻司马光心理,他不喊不叫不慌,砸缸之前在想什么呢?

(7)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的这口缸砸得好!

(8)了解结果,引读第6自然段。

(9)学着司马光的样子,把他遇事不慌、奋力救人的心情和样子读出来。

3.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4.从他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小朋友?想对他说什么话?

四、延伸走进人物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几百年后我们也一直记得他。课后你们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你会更加了解司马光。

板书设计:

没有慌

司马光────举石头砸缸救人

想办法

司马光砸缸的教案【篇3】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知道司马光吗?你们对他了解多少,能对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教师介绍:司马光是 900 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复姓司马,单名光,著有《资治通鉴》。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个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板书课题:司马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提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

(3)标出课文有几个小节。

4、教师检查读文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出示带点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

(3)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引读第一自然段。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2)指名读,想一想:他是谁?

(3)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4)读这一段第二句话,把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读清楚。(学生自由读。)

(此环节设计旨在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花园里有什么?(自由读)

(6)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水缸究竟有多大?缸里的水多不多?你从哪看出来的?你能把缸大水多读出来吗?(学生练读、评读。)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2)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的?什么叫“一不小心”?

(3)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着急吗?用着急的语气读读。

(学生练读、评读。)

4、学习第四、五自然段。(反馈、交流、讨论)

出示句子: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1)理解“都慌了”,指导读词。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2)引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教师板书:慌、叫、喊、跑、找。

(3)谁来学他们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

(4)表演读这句话。

(5)你能用“有的……有的……”来说话吗?

5、谁画了司马光怎么做的句子?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1)指导读词:“没有慌”“使劲”。

比较朗读句子:(学生读句子,比较异同。)

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板书:没有慌  举  使劲砸

(2)司马光为什么会这样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3)结果呢?

6、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指名读,小孩得救了,大家高兴吗?

(2)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7、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自由读,指名读)

四、总结全文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救人?

五、课后作业

1、朗读课文。

2、将司马光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司马光砸缸的教案【篇4】

1、小朋友,我们在汉语拼音王国里面,已经认识了19位字母朋友,它们是6个单韵母:ɑoeiuü,声母:ywbpmfdtnlɡkh,在读单韵母的时候声音应该高高的[/B],读声母的时候要又轻又短[/B],谁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来读一读?(指名学生读)

故藏羚羊,别名长角羊,羚羊,属牛科。主要分布在我国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区,现存种群数量7-10万只。藏羚羊是我国青藏高原的特有动物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和国际贸易公约》中严禁进行贸易活动的濒危野生动物。

它一般体长135厘米,身高80厘米,体重45-60千克。雄性藏羚羊角长而直,乌黑发亮,雌性无角。

2毖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或图片,进一步了解藏羚羊。

3碧崾舅担就买一个气球和大西瓜吧。气球挂起来显得喜庆,西瓜吃起来又甜又解渴。于是鸡妈妈和孩子们挑了一红色的气球和一个大西瓜,高高兴兴地回家去……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第一幅图,图是画的是什么?(一款盖子翻开来的手机,在短小的天线上配上一朵小红花,活生生地像个声母j,“机”与j的读音相似,手机的“机“发短音就是j。 )

(1)指导发音。(我们只要把“手机”的“机”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就是声母j。请小朋友们跟我读。)

(2)学生试读。(先抽几名学生读-再齐读几遍,教师相机指导读的时候要轻而短)

(1)观察第二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我们今天学习的声母q和“气球”的“气”相似,只要我们把“气球”的“气”读成一声,并且读得短一些,轻一些,就是声母q的读音。)

(4)比较bdpq的异同,用儿歌记住它们。(左上半圆qqq/左下半圆ddd/右上半圆ppp/右下半圆bbb)

(1)、看第三幅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请你想一想,我们刚才是怎么读j和q的?能不能自己把它读出来?试一试。

(2)学生试读后抽查。你是怎么把声母x读出来的?(只要把“西瓜”的“西”读得短一些,轻一些就是声母x了。)

(3)谁愿意来当小老师呢?

4、打乱顺序读拼音卡片,每个声母读三遍。齐读-小组读。(强调声母要读得再轻再短)

5、指导书写:

(1)写j时,先在中格和下格里写“竖左弯”,在靠近第二条线的地方写“点”,注意点要与竖左弯对齐。(示范--书空)

(3)写x的时候,注意笔顺,先写右斜,再写左斜,注意右斜和左斜彼此起笔对收笔,相互交叉在第二格的中间,相交的开口不要过大。(示范--书空)

(4)学生打开书描红,教师巡回检查。

2、学习jqx与ü相拼去点规则。

(假装接电话:喂,你好!请问你是谁?什么?你是拼音王国里的国王?你要告诉小朋友你们拼音王国里的规定: jqx不能与u相拼,他们与ü相拼组成音节的时候, ü上的两点要省略,好的好的,我一定转告给一年级二班的小朋友,谢谢你了,再见!)

q - ü →

x - ü →

刚才你们听到老师和拼音国王的电话了吗?请同学想想箭头后面应写成什么样的音节?教师补写板书:

4.用儿歌记住这一规定(写在小黑板上):小ü小ü有礼貌,见了j q x y就摘帽,摘了帽子不是u,还是ü ü ü。(补充:我们前面还学过ü与谁组成音节的时候也要去掉头上的两点啊?---y  把y带进儿歌里再读一遍)

做j q x与ü”手拉手,做朋友”的游戏(课前准备好j q x ü的头饰,注意ü上面的的两点做成活动的,可以灵活地取出来,也可以灵活到放进去)

5、但是在拼音王国里,n 、l两个,他们既能和u相拼,也能和ü,所以他们与u和ü组成音节分别是nu lu nü nü 。

前面老师讲的故事里,鸡妈妈高高兴兴地带着自己的8个孩子回家去,可是走到不远的地方,突然听见一只小鸡惊慌地喊到:“妈妈妈妈,不好了,不好了!”发生了什么事,读了儿歌你就知道了。

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后再睁开。现在我们来做“摘苹果”的游戏:丰收的季节来到了,快看!树上都挂满了新鲜的苹果呢!谁能把苹果上的拼音读正确,苹果就送给他,愿意吗?

三、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3个声母朋友“j、q、x”,我们不仅掌握了它们的音形,能正确书写,而且学会了“j、q、x”与“ü”相拼去点的规则,同学们学得不错,老师把掌声和大拇指送给每个小朋友,继续加油!

[jqx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司马光砸缸的教案【篇5】

1、小朋友,你知道司马光吗?你对他了解多少,能对大家说一说吗?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著有《资治通鉴》。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的课文。

1、播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⑵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

⑶标出课文有几小节。

4、师检查读文情况。

⑴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⑵出示带点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

⑶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1、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⑴引读第一小节。

⑵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⑶“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⑹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水缸究竟有多在?缸里的水多不多?你从哪看出来的?你能把缸大水多读出来吗?(生练读、评读)

3、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⑴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⑵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的?什么叫“一不小心”?

⑶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着急吗?用着急的语气读读。

⑴小朋友们都怎样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用“──”画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5、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⑶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⑷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6、学习课文第六小节。

⑴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

⑵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救人?

1、问答对唱:学生分两小队,他站两边,老师进行指挥。先由师唱“什么字竖心旁?谁猜对了谁就走”。唱完,每排第一名同学接着唱,对答老师“慌字是个竖心旁,我猜对了我就走”,回答完毕回到座位。

1、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找出规律。

2、师范写,学生观察,练写。

1、指名看图叙述故事。

2、同桌合作背诵。

3、自由背,喜欢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1、积累词汇:

⑴找出课文表示数量的词。谁再说说几个这样的词语?自由说。

⑵读读说说,看谁说的多?如:司―司机公司司仪……给“慌、假、别、吓、块”组词。分小组讨论、积累,再大组比赛,指定时间内,看哪组组词最多。

司马光砸缸的教案【篇6】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的能力。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出示司马光的图片)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位古时候的人,他的名字叫司马光。他是一位有名的人。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就是他小时侯的事。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认字,读通课文:

⑴ 借助拼音。

⑵ 问别人。

⑶ 联系上下文猜字。

⑷ 听别人读。

2、同桌互读正音:

3、指名读课文。其他小朋友认真听,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4、运用游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师:现在我们要把生字朋友从课文中请到我的生字卡片上,看大家还认不认识?

出示生字卡片,用摘字的游戏识字。

(方法:把字贴在黑板上认识哪个字就摘哪个字来读,其他学生跟读。)

让学生在小组里摘字,说说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些字的。

师:谁来说一说哪几个生字用换偏旁的方法来记住的?

师用开火车的游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5、把生字朋友送回课文的家中,全班齐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司马光干什么?用简短的话说一说。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出示了四种识字方法,这样既复习巩固了原有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的能力。同时为了让学生识起字来饶有兴趣,在教学中引入游戏。这样能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提高识字效率,巩固识字效果。)

6、四人一小组读课文,可以齐读、分段读、表演读。讲讲自己读懂了什么?

(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以自主阅读为主,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学习到、别两个生字:

1、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找一找两个字的相同点。

3、请写的'好的学生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

师:我们继续学习《司马光》。这节课我要先考考同学们,看看谁这些字都认识了。

师:(出示一幅花园的图)将认读字藏在花芯中,找一组学生摘花,读字,同桌组词。

1、看插图,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的图上的内容。(第3、4、5、6自然段)

出示这几段读一读,说一说发生什么事了?

2、读一读,让学生想一想假如自己在场会是什么心情?读出紧张的语气。

3、别的小朋友都怎样做的?看插图,说一说。

4、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读课文第5段,自己演一演。

1、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师小结:事情的发展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有起因、经过、结果。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出示:遇到困难怎么办?动动脑筋,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

3、重点指导那,其他字自学。

4、生描写,同桌互评。

司马光砸缸的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dtnl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dtnl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及四声。 3..培养学生看图和读书的能力。重点: 学会 dtnl的音、形。难点:练习 dtnl与 aeiu相拼的音节。教学准备:拼音卡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

出示拼音卡片b p m f,师问:你们还认识这四个声母朋友吗? 1、学生认读声母b p m f    2.认读音节

3、认读生字“爸、妈、我”

师:这节课,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四个新的声母朋友,出示课本第12页四幅情境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四课。

(2)教学d发音,记清形。

师示范发d的音:舌夹抵住上牙床,堵住气流,然后舌尖突然放开就能发出这个音。 学习顺口溜:鼓槌敲鼓ddd,左下半圆d-d-d

(3)教学d的书写:d占上中格,两笔写成,先写左半圆,再写竖。学生书空读写。  (4)d--b有什么区别? 2.学习t (l)看图,说话引出t

(出示第二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 学生交流:一条小鱼跳起来了。

(2)教学t发音,记清形。

师示范发t的音:舌夹抵住上牙床,堵住气流,然后舌尖突然放开就能发出这个音。 学习顺口溜:小鱼跳舞ttt

(4)f--t有什么区别? 3.学习n (1)(出示第三幅投影)图上画了什么?(一个门洞)         n的顺口溜:一扇小门n-n-n (2)示范发音:发n音时,用舌尖顶住上牙床,让气从鼻子里出来。 (3)教学n的书写

(4)m--n有什么区别?4.学习l (l)(出示第四幅投影)图上画了什么?(一根小棒) (2)示范发l音,发音时舌头顶住上牙床,让气从舌头边出来,叫舌边音。 学习顺口溜:一根小棒 l一l一l

(4)l--i有什么区别?5、 巩固练习   (1).认读声母d t n l   (2).说顺口溜猜字母三、出示音节,让学生练习拼读或直呼 (1)da de di du ta te ti tu(课本12页)

(2)加上声调读一读四、总结 我们学习了四个声母dtnl,它们发音时都用舌尖顶住上牙,口形像e一样半开。

[dtnl教学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司马光砸缸的教案【篇8】

教学目标

假等到等6个字。

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动作、神态。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会书写要求写的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机智的品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知道司马光吗?谁知道?给大家讲一讲好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

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板书课题:司马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边听、边思考。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③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订正。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引读第一小节。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2)指名读,想一想:他指的是谁?

(3)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缸里的水多不多?从课文中措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四段。

(1)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学生练读、评读)

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用──画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4.学习课文第五段。

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4)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5.学习课文第六段。

(1)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

(2)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四、总结全文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救人?

板书设计:

20.司马光

小朋友 司马光

慌了 没有慌

哭 叫 喊 跑 举 使劲砸

第二课时

一、巩固识字

1.问答对唱:学生分两小队,老师进行指挥。先由师唱什么字竖心旁?谁猜对了谁就走。唱完,每排第一名同学接着唱,对答老师慌字是个竖心旁,我猜对了我就走,回答完毕回到座位。

一口水缸、一块石头、一个小朋友。

二、指导写字

2.师范写,学生观察,练写。重点指导写好双耳旁。

评议。

三、背诵课文

1.指名看图叙述故事。

2.同桌合作背诵。

3.自由背,喜欢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4.指名背诵全文。

四、实践活动

1.积累词汇:

(1)找出课文表示数量的词。谁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自由说。

(公司用慌、假、别、吓、块、救口头组词。分小组讨论、积累,再大组比赛,指定时间内,看哪组组的词最多。

2.创新故事会:学生交流有关司马光的故事。

编辑短评:教案中的教学方法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便于教师借鉴和操作,有些教法和问题设计得巧妙,有利于拓展教师设计教学的思路。

司马光砸缸的教案【篇9】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司马光

2. 告诉学生“司马”是复姓,“光”是名。司马光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大文学家,大史学家。本课介绍的是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二、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边读边思考:文中共几小节,主要写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字词,整体感知文本

1.自由朗读,认识生字词。

2.学生带读,认准生字词。

3小组练习,记住生字词。

4.相互交流,提醒易错音

5,课文共四小节。写了司马光砸缸救人的事。

四、学习课文

学习第一、二最自然段

1、司马光为何要砸缸救人,这事还得提到事情的起因,有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来到了一个地方,出示第一小节。

2、自读第1节。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关键人物。

3、再指名说说假山、水缸的位置。

4、指导朗读。

1、玩着玩着,这时发生了什么事?自读第2节。

2、出示句子。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1)这时情况怎么样?谁来读?

(2)语汇议:是否读出了危险的语气。

(3)指导诗词:“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指导看图,“大水缸”,“装满了水”突现情况很紧急。

(4)指读,个别读,章读。

3、在这危险紧急关头,小朋友和司马光他们的表现和做法一样吗?用“—”画出他们各自有关句子。自读2~3节。

4、反馈、交流、讨论。

(1)出示句子: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①理解“都慌了”,指导读词。

②引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③谁来学他们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

④表演读这句话。

⑤且扩“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话吗?

(2)谁画了司马光怎么做的句子?

① 指导读词:“没有慌”、“使劲”。指导读句子,表演朗读。比较句子。

a. 他搬起一块大石头。

b. 他搬起一块石头。

指名读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司马光为什么要搬“大”石头?从这里你可以看出司马光怎么样?

a. 司马光杂那口缸。

b. 司马光使劲砸那口缸。

指名读句子。你觉得哪句话好?“使劲”写出了什么?表现了司马光怎么样?

② 司马光为什么会这样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③ 结果呢?小孩得救了,大家高兴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④ 如果这时大人赶来了,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聪明、勇敢

有几个成语是这样写的

3. 讲读第三段。

速度稍慢,第一句要有力,第二句要放松。

五。 总结课文

1.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说说司马光是个怎么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5、小结。

6、有感情朗读课文。

六、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别、那、吓、到、都、叫"。

2、自学笔顺,同步描红。

3、分享成功经验。

4、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书写。

板书设计:20.司马光

没有慌 —→ 搬石砸缸 —→ 缸破人出

遇事沉着 有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