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同范本

IT信息技术教案

2024.03.28 信息技术教案

IT信息技术教案十三篇。

合同范本网的编辑根据您的要求为您整理了以下相关信息:“IT信息技术教案”。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编写好教案是当代教育教学研究的必要手段。我们希望本文能够启示您并给您带来一些灵感!

IT信息技术教案 篇1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度;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联系生活,体验知识生成;及时巩固新知。

一、教学目标

1、使用信息技术,解决过去存在的、在各学科教学中难以实现的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等问题。

2、提高教师应用媒体的教学水平,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变革。

二、教学内容

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配备录音机、录像机、光盘等声像资料,配备适量的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收录机、录像机、计算机、白板及其他辅助器材,这对教学的现代化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而我们应用现代技术所编制的多媒体课件就能够很好地来体现新课程的一些理念,即应用现代技术能够促进我们的课改顺利进行,为我们的课改提供一个平台。在教学中,将教师讲授的内容与多媒体计算机的形象化处理相结合,使教师的讲授与多媒体的演示融为一体,将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活动

以《松鼠》教学课件为例来说明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影响。该课件为存储于服务器上集文本、声音、图像、录像、动画于一体,用HTML和Java语言编写的超媒体教学软件。课文朗诵配上松鼠的照片和生活习性,以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以GIF小动画作点缀,营造生动的画面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切换到讨论系统bbs、在线测试、E-mail帮助上。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索,课件提供了丰富完整的教学资源。运用网络自主探究知识和协作研究问题的能力,加速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同时也能解决个体差异的教学问题,即能满足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甚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在线测试,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及时地按要求调整学习,自由进退,自主构架,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需要的学习材料,实现真正的个别化教学,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

该多媒体课件用音乐陶冶学生情操,用动画激发学生兴趣,用图片激活学生情感,用动感文字引起学生注意,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且对情绪智商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即挖掘了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正面效应。

四、教学评价

1、能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扩展教育或学习空间,使教育摆脱学校为中心、课本为中心和教师为中心的束缚;

2、能突出学习信息单一化的局限,使学习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化,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形声并举,提高教材的表现力,进而使更加有趣简便和有效;

3、能有效进行个别化教学,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发挥主观能动性,养成自主性学习的习惯;

4.能改善学生认识事物过程的途径和方法,这主要在于现代媒体能以自己的技术优势表现信息,化小为大,化大为小,化静为动,化动为静,用新的时空观念展现事物或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有效地提示事物或事件的实质;

5、能充分开发学生的右脑潜能,使左右脑的潜能得到平衡的发展;

6.能克服教师自身条件的局限性,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进而促进教学深化改革,推动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综上所述,基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将彻底变革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无论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都不可能置它于不顾,而必须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渗透。

IT信息技术教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此次活动,是为了深入贯彻县教育局和进修学校关于深入推进信息技术走进课堂教学、提高三通二平台的使用效能的有关文件精神,提高我校参加第二批“辽宁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教师的培训质量,以期达到深入开展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的方向与途径,培养现代型优秀教师,提高“班班通”的应用水平,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目标。

1.促进师生信息意识的形成。信息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意识,信息技术是当代劳动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和技能。

2.促进课程结构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和反馈及时性等特点,改变现有课程结构的许多不合理性。

3.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帮助学生由依赖书本的学习转向学会利用资源的学习;由记忆学习转向意义构建式学习;使学生由依靠老师的学习转向自主学习;由按部就班的学习转向具有个性特征的跨越式学习;由局限于校内的学习转向超越校园围墙的学习。

4.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数字化的信息媒体由教师展示教学内容的工具、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并把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由课堂上的显形行为,逐渐转变为课堂内外教学设计中的隐性行为。

在10分钟之内,向参会教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情、目标与困难、解决教学困难的创新性思路与方法、根据教学思路与方法所确定的整合点、为整合点所选择的资源与软件、应用资源与软件开展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等,重点介绍如何应用教学资源和软件支撑整合点教学。

(二)展示课。

参会教师展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课例,重点展现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创新、给学习带来革命性变化方面的应用效果。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各方面技能如板书、口才、组织才能、教学环节的设计等。课堂展示详略得当、突出重点,信息技术应用是提高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兴趣、突破重难点的关键。

(1)参赛材料。每位参赛教师需准备活动课的教学设计(说课、展示课)、教学资源与软件(教学课件,图片、音视频、动画等素材,专题网站,工具软件等,、说课PPT。)

(3)课型及内容自己选定。说课集中进行。展示课由学校统一安排时间依次进行。

1、11月1在学校QQ群上发布“课程整合活动方案“。各年级段进行宣传发动。

2、11月7日各段各学科开始报名(参加第二批网上信息技术培训的教师必须参加)。

3、报名时间截止到11月8日。

第二阶段:网上学习阶段和课堂展示阶段(11月6日――12月13日)

1、11月6日――12月15日,参加培训教师认真做好网上学习与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

2、12月5日――12月13日,组织进行相关的说课、上课活动。

1、学校总结评比及针对性指导工作。

2、评出校级名师和网培先进个人。

IT信息技术教案 篇3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规律的融合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这个房间温度比较低,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大家来关心我们这两个期刊,作为期刊的具体编辑工作者,我非常感谢大家的光临,感谢大家对我们期刊的关心。

为了便于我们的专家和领导以及各方面的同志对我们的期刊进行指导,我把我们编辑的基本思路向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汇报。

我们期刊一共分九个学科:语数外、史地政、理化生。每个学科每期出一张光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年就有54张光盘,文科是双月出刊,理科的是单月出刊。

光盘期刊具有巨大的优势,但也有不可避免的缺点。实事求是地说,它的缺点就是不便于看,里边的东西隐藏的比较深,这是电脑的.毛病。比如这个页面和那个页面是什么关系,这里边还套着什么,总之,我们要点击很多次才能找到那个精彩的闪光的东西;而纸制品,我们坐在沙发上一翻,大概有什么东西就已经一清二楚。等到什么时候有功夫,我们在踏踏实实的看其中的某一篇。光盘就是在这点上不方便,我们在今后的编辑当中会改进它。我也希望我们的专家和我们的领导出点好的主意把这个问题解决掉。电脑不能马上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那些所需要的内容就好像“养深闺人未识”一样,不便于被发现。

我先说不好,然后再说我们有点“自鸣得意”的东西。因为我在清华同方搭的这个台上研究了两年,所以有点体会,请领导和专家给予批评。编辑的基本思路就是这个标题上的两句话:“紧密联系教师实际,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规律的融合。”我们各学科就是这么一个宗旨,这两句话是在素材库的建设当中,在项目校具体的指导工作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规律的融合”是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核心问题。“融合”是两个方面:首先,从信息技术方面来说,“融合”指的是信息技术跟各个学科的教学彻底的对上口,各得其所,这是一个方面;在项目校的指导和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老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就只考虑一种功能。其实信息技术有多种功能,它很直观、形象,它可以使课堂的交互、师生之间的交互行为产生革命性的突破和变革。它的功能可以跟各个学科融合起来。其次从各个学科方面来说,各个学科的教学规律必须在信息技术这样一个新的教学条件下体现的更好、更合理、更充分。这不是很容易做的事情,这是我们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核心问题,我们想象潘龙法教授说的那样把我们的期刊变成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工具,这方面我们不能说我们做的很好,我们只能说我们每个学科都有一些体会。

但是这件事情做起来很难,难度首先在教师。信息技术跟学科融合起来,首先教师的工作我们要做到,拿语文学科教师的情况来看,从目前来讲,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情况。有的积极探索、汲取信息技术,为教育信息化做出了很多的努力,这类老师也很不一样,有的是这样探讨的,有的是那样的,很不相同,都是在积极探索;还有相当一部分心存疑虑,始终不以为然,对这个事情不停挑毛病;还有一部分老师等你说好了再做,是一个观望的态度。两周以前,我们教育技术研究院办了一次教师培训,我参加了语文学科的讨论,从河北省保定地区来的一位老师和从山西省大同来的一位教师发表的看法都是挑毛病,后来我了解到两位都是当地的校长,为什么要来?其中一个说,我是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我学的是中文,后来我搞的是信息技术教育,我对这个信息技术教育很感兴趣,但是我

 

IT信息技术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教材选自__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活动七《走进可视化程序设计》VB。本节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说起,与程序世界的实例作类比,让学生通过举例和上机实践,理解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可视化编程包含的许多概念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本思想和方法的雏形,要在以后的章节中学会利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和方法进行编程,必须从理解和掌握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概念入手,而学习的方法是从VB提供的可视化编程环境和可视化编程组件开始,因为可视化编程的方法和步骤简单、易于上手。

学情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阅历,能够对各种生活现象加以分析和说明,已接触了许多应用软件,具备了应用软件的一些使用技能,对程序世界的很多现象也有了一定的感触。而可视化编程的方法涉及较少,所以,本节将以“VB”可视化编程基础开始学习,对一些概念将在学习过程中适时明确。

教学准备:

1、精选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任务,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布置制作“电子钟”应用程序任务。

2、硬件、软件符合学生学习需要,学习资源主要以教材为主。

3、策略准备:以VB编程的基本步骤为线索,通过对各阶段性问题的解决,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之喜悦,通过适当地为学生提供拓展性的内容,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让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有更大空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Visual Basic开发环境的使用。

2、了解可视化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

3、了解对象、属性、事件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概念。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经历可视化编程的基本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2、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共同探究问题,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

(三)能力目标

培养和提升学生利用VB编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VB可视化编程的方法。

2、VB可视化编程的几个基本概念。

3、理解事件与编写的程序代码。

(二)教学难点

理解事件与编写的程序代码。

教法、学法:

(一)教法

任务驱动、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方法。

(二)学法

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学习。

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从情境导入、新课学习、拓展提高、交流评价、课堂小结作业这五个部分进行。

情境导入

我们经常见到 “电子钟”程序,今天我们来学习用VB制作“电子钟”程序应用程序。

学生活动: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认真听课并思考。

设计意图: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请同学们回顾:

1.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2.“电子钟”程序需要对什么进行判断?涉及到程序设计的哪种软件?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联结新旧知识。

新课学习

布置制作“电子钟”程序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利用VB可视化编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可自主学习,参照教材第75-84页部分完成该任务。

(1)建立工程

(2)创建图形用户界面

(3)设置对象属性

(4)编写程序

(5)调试运行程序

(6)保存和编译程序

学生活动:听课、思考,探究、合作。

设计意图: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可视化编程的过程,也为学生将来自觉利用可视化编程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做好铺垫。

拓展提高

(1)学习较吃力的学生继续完成上面基本任务,可寻求同伴指导。

(2)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针对“电子钟”程序界面进行修饰完善,自主学习,添加相应控件。鼓励这些学生指导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完成任务,达到共同进步。

(3)思考:制作真正的“电子钟”程序还需要学习哪些知识?

学生活动:合作、自主学习,探究、实践。

设计意图:关注全体学生、体现分层教学思想。

交流评价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部分作品。

学生活动:展示、表达、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激励、诊断、促进学习。

课堂小结作业

(1)涉及哪些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概念?

(2)事件过程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

(3)如何设置和读取对象的属性值?如何调用对象的方法?

(4)简述VB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步骤。

学生活动:思考、回顾、回答。

设计意图:提升认识

全面阅读教材本节内容,并预习下节。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巩固、准备。

板书设计:

走进可视化程序设计

一、 认识可视化界面

VB界面、事件、对象、属性。

二、编程体验

IT信息技术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节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分册第7章第3节第1课任务1+2《计算机病毒的特性及种类》,具体讲解了计算机病毒的五个主要特性、计算机病毒的种类等相关知识,为下节课计算机感染病毒的症状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过渡: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了解学生的情况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经常会接触到计算机,也知道计算机病毒的存在,但是对于计算机病毒具体的特性还不是很清楚。学习了本节课知识,能提高学生在使用计算机时的防范意识。

(过渡: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基于此。)

三、教学目标

我设计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能够归纳出病毒有寄生性、爆发性、潜伏性等五种主要特性,能根据不同标准区分病毒的种类。

2、通过分析不同病毒实例,得出病毒特性的过程,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3、在分析、探究的过程中,能够认识到病毒带来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过渡:有人说一节没有重点难点的课就是一节没有效益的课,一节失败的课程。)

四、教学重难点

在设计课程之前,我研读教材,深入思考后,设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重点为计算机病毒的特性及种类,难点是计算机病毒的特性。

(过渡: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方法

在本课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有是小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阅读教材法等。

(过渡:教学方法的具体化就是教学过程,我试图通过我的教学过程,打造一个思维碰撞的课堂。)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会播放CIH病毒爆发的视频,让学生思考问题:案例中病毒的攻击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学生能给出交通系统失灵、单位混乱、工厂停工等的答案。接着我会解释:全世界至少有6000万台计算机同时遭受到CIH病毒的侵害,它能够破坏硬盘数据,引起系统崩溃。然后提出问题:那到底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呢?计算机病毒又有什么特性呢?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进入本课。

通过多媒体进行导入,加上问题的引导,能在课堂伊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开展本节课的教学。

(二)新课讲授

本课在新授部分主要包括两个部分:计算机病毒的特性和种类。

1、计算机病毒的特性

新课教学的'开始,我会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2分钟,并思考问题:

(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2)生物上的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上,那么计算机病毒能够独立存在吗?预设学生能给出计算机病毒是一组能够破坏计算机中的数据、自我复制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病毒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在计算机操作系统、可执行文件或数据文件中才能生存。然后我会进行总结:计算机病毒不能以一个单独程序出现在计算机系统中,需要通过依附在存储介质上才能生存,这就是计算机病毒的特性之一——寄生性。

接下来我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问题:把中了病毒的U盘插入计算机中会怎么样?学生能回答出计算机也会染上病毒,并且计算机会遭到破坏。然后我再讲解:病毒有很强的再生机制,且具有传染性。判断一个计算机程序是否为计算机病毒,主要的依据就是看它是否具有传染性;除此之外,计算机病毒具有破坏性,它会破坏文件、程序、硬盘,轻者会降低工作效率,严重的可能导致系统崩溃。

最后我会展示“黑色星期五”病毒和“圣诞节”病毒的介绍,提出问题:

(1)计算机中了病毒,是否会立马发作?

(2)它们的发作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学生通过思考给出答案之后,我会补充:计算机病毒具有潜伏性,有时会潜伏一段时间不发作;一般计算机病毒会在特定情况才爆发出来,所以计算机病毒具有爆发性。

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加上通过教师的引导,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同时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回答问题也能够锻炼学生提取信息、总结概括的能力。

2、计算机病毒的种类

接下来我会先讲解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对病毒进行分类。然后播放计算机中“救护车”病毒后的动画,提出问题:和CIH病毒相比,“救护车”病毒有什么特点?学生思考回答后,我会补充说明:像“救护车”一类的病毒称为良性病毒,它们会降低系统工作效率;像CIH病毒一类的病毒称为恶性病毒,一旦发作就会破坏计算机系统内的信息。

接着我会讲解计算机病毒根据不同标准还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然后布置任务,让学生以信息技术小组为单位,时间五分钟,结合教材讨论:

(1)从受感染的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类型分别可以分为什么?

(2)可执行文件型病毒和宏病毒分别感染什么类型的文件?预设学生给出:受感染的计算机系统:DOS型、Windows型、Windows NT型等;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类型:系统引导型病毒、可执行文件型病毒、宏病毒、混合型病毒、特洛伊木马型病毒和Internet语言病毒等,可执行文件型病毒可以感染。exe、。com等文件,而宏病毒可以感染。doc、。xls等文件的答案。

最后我会总结:不同类型计算机病毒的特征、感染方式、破坏程度都有所不同,采用恰当的方式防治病毒,能提高计算机使用的安全性。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氛围轻松和谐,非常有利于学生自由发挥各自特长。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掘学生的巨大潜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条件,在合作中学习也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双赢的快感。

(三)巩固提高

在巩固提高环节,我会让学生在因特网上查找有关防治系统引导型病毒、可执行文件型病毒、宏病毒等各类病毒的资料,并填写在教材“讨论交流”的表格的空白区域。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梳理本节课知识要点,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四)小结作业

在课堂小结环节,我会和学生以互动总结的方式总结,我会提问计算机病毒的特性和种类,学生回答寄生性等特性,根据破坏情况分为良性和恶性等种类。

我布置的作业是思考计算机感染病毒的症状有哪些?布置这样的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将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联合起来,达到课堂延伸的效果。

七、板书设计

我采用了导图式的板书,将琐碎的内容用流程图的形式展现出来,能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记忆更久。

以上就是我今天全部的说课内容,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大家!

IT信息技术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信息技术(三年级起点版)三年级上册第6课《认识键盘》

教学目标:

1.了解键盘的分区,掌握主键盘区字母键、数字键、符号键的名称和分布规律;

2.学会使用几个常用的控制键,能在“写字板”中输入字符;

3.通过认识键盘,感受成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计算机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使用主键区的几个控制键──enter、backspace、shift和capslock。

教学难点:

双字符键,shift和backspace。

教学准备:

课件,文档。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已经能够熟练地使用鼠标来控制计算机了,实际上,除了鼠标之外,键盘也是我们使用计算机的一个重要的输入设备。我们可以通过键盘将命令、数字和文字等输入到计算机中,因此,熟练地操作键盘,是使用计算机最基本的技能之一。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6课:认识键盘(板书)

二、演示观察,认识四区

(出示键盘分区图)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了键盘是我们最常用的输入设备,那么,大家观察一下老师出示的这幅键盘图,你能看出它由几部分组成的吗?

生:四个部分。

师:同学们很聪明,现在老师给出了它们的名称,你能把它们对号入座吗?

师指出相应键盘分区区域,让生分别在出示的主键盘区、光标控制区、小键盘区、功能键区名称中对应的作选择。(指名说)

生1:主键盘区;

生2:小键盘区;

生3:功能键区;

生4:光标控制区。

师让生在自己的键盘上找到四区,和同桌学生合作认识四区的位置和名称。

三、讲练结合,尝试自学,掌握重点键

1.主键盘区

(出示主键盘区图)

师让生看主键盘区的第一段文字,读读、划划、议议。

师:通过读这一段,你学懂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主键盘区主要由字母键、数字键和符号键组成;

生2:我了解了英文字母键有26个,数字键有10个,还有许多双字符键。

生3:(补充说)我知道双字符键共有21个;

生4:我学会了怎样输入双字符键上的“上一个字符”的方法。

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师作适当的表扬。

师:同学们在学习字符键时,有没有发现主键盘区的其他键?

生:发现了很多。

师:你们也想一起认识它们吗?

让生根据师指导步骤操作,(单击“开始”按钮,将指针依次指向“程序(p)”“附件”,单击“写字板”命令,打开“写字板”窗口。)

师让生分别输入自己姓名的汉语拼音,然后敲“回车键”、“退格键”、“大小写字母锁定键”、“shift键”,然后说说发现了什么。

小组交流,然后让各小组分别选一名代表汇报交流的结果。

组1:我们组发现敲“回车键”后光标就到了下一行。

组2:我们组在敲一下capslock键时发现键盘右上方的一个指示灯亮了,再敲又灭了。

生:(补充说)我发现灯亮后,我再输入我名字的拼音字母都是大写字母,而我再把灯灭了后,输入的字母又回到了小写的状态。

组3:我们组发现敲退格键删掉了刚输入的名字拼音的最后一个字母。

组4:我们组发现shift除了配合双字符键输入上面字符外,还可以输入大写字母。

生:(补充)我发现shift有两个,作用是一样的。

师让生根据汇报结果,让生练习操作:练习输入26个字母,先输入小写字母,再输入大写字母,看谁最先输入完。

2.光标控制区

(出示课件演示各个键的名称及功能)

让生根据师指导步骤操作打开一个课前准备好的文档,生操作各键,观察光标位置的变化,让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各键的作用。

师:试将光标移动到文档上的任意两个字符之间,分别敲删除键、退格键,看看这两个键的功能有何区别?

生操作。

师指名说。

生1:敲一下删除键,删除光标后面的一个字符。

生2:敲退格键,删除的是光标前面的一个字符。

3.小键盘区

(出示小键盘区图)

数字键位于小键盘区的左上角,与之对应的是右上角的“numlock”信号灯。

师让生动手操作小键盘,试检验一下数字锁定键有什么功能?

生动手实践操作。

师指名说。

生1:当我敲数字锁定键时,“numlock”信号灯亮了,我发现小键盘和我们用到的计算器的功能很相似。

生2:我也发现灯亮时输入的是数字,而灯灭的时候,我又发现小键盘上的2、4、6、8键和光标控制区中的方向键作用是一样的。

生3:我也发现灯灭时,小键盘上的0、.键也和光标上的、键的作用是一样的。

生4:我知道了当敲数字锁定键,灯亮时,小键盘区中的双字符键上面的字符能用,而敲一下数字锁定键,灯灭时,双字符键下面的字符能用。

四、感受成功,体验快乐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操作,你学会了什么?

2.学生小组讨论,总结所学的内容及学会的操作。

3.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还真不少。我们大家一起认识了一个新朋友──键盘(生齐说),了解了键盘的各部分名称及其功能,希望同学们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为以后更好地和这个新朋友交往打下坚实的基础。

反思:

这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比较成功,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具有建构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基础条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键盘是计算机最基本、最常用的输入设备,通过键盘接口与主机相连,用户通过敲键向计算机输入信息。本课学生学习的是标准的104键键盘,其中3个是windows专用键。学生已经学习了鼠标操作的能力,在第一课安排学生认识键盘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学生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下面的指法练习和画图等简单的学习。教材根据教学重难点安排了四个学习板块,分别是键盘分区,主键盘区,光标控制区和小键盘区。其中主键盘区是本课重点,掌握使用方法,初步识记字母键位。每个键区上的键位的认识和使用,不能够死记硬背,要让学生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和实践来掌握。

直观演示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迅速地认识事物,因此,教学认识键盘四区时,我做了一个课件,将键盘上的四区分别设为四种颜色,并用“找朋友”的方法,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熟知各区的名称。然后再让学生在自己的键盘上找到四区,加深了学生对键盘分区的认知力。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教学都要以学重教。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材和学情来确定。因此,教学主键区、光标控制区、小键盘区分别采用三种教学方法。

1.教学主键盘区

⑴教学字符键:因为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教材上叙述的也较为清楚,我采用“尝试自学”法来指导学生学习,具体流程为:尝试自学(让学生读读、划划、议议)──反馈交流(让学生汇报学懂了的什么?)。让学生觉得自学这段我能行!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与冲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⑵教学特殊控制键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知识不是一种告诉,而是一种自我尝试和自我建构。这部分内容,我采用了“发现法”教学生学习。学习流程为:尝试发现(让学生在打开的写字板中分别按这些键,说说你能发现什么)→汇报结果(要求学生汇报发现结果,集体交流)→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键位和使用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己发现、探索,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最后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成功带来的快乐。

2.教学光标控制区

这部分内容需要的文本页较多,且内容简单明了,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教学法教学。让学生先观察课件演示,然后再自主实践。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掌握和backspace键的功能区别,

3.教学小键盘

这部分内容十分简单,不是教学重点,教师要以略作介绍,学生对照教材自主实践加以练习即可。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过程,各环节逻辑而严密,生生都能参与探究;注重情感,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避免正面否定学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在这样一个生动愉悦的教学中,领悟键盘的认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IT信息技术教案 篇7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修饰表格》教学案例

学生已经学习了制作简单表格的基本方法,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表格文字的输入与修饰、表格边框的修饰、使用表格自动套用功能制作表格。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操作)也能完成教学任务,但对学生而言,他们只学会了计算机的操作,而对信息素养并没有得到提高。因此,本着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协作配合的精神,以综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的,笔者在教学时将本课中原来讲解制作文摘卡的例子改为制作课程表,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在课堂中主要起到引导作用。 一、教学内容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表格文字的修饰、设置表格边框的样式以及设置表格底纹的操作。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简单的对表格进行修饰的方法。 2.技能目标:(1)掌握表格修饰的几种操作方法;(2)能够用表格自动套用格式制作表格;(3)能够灵活地对几种操作方法进行综合运用。 3.情感目标:(1)通过师生协作和学生互相配合,培养学生合作团结的精神;(2)培养学生热爱美的情感,激发学生表现美的欲望,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三、教学对象的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表格,这为学生进一步对表格的修饰作好了充分准备,在此之前学生也学会如何在Word文档中输入及修饰文字的方法,同样也为修饰表格中的文字做好了准备。学生学习过如何在Word中给文字加边框的操作,这些都为今天的表格修饰做好了准备。 基于以上学生情况的分析,笔者对教学过程大胆采用让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教学思路进行设计。 四、媒体的选择 本课中笔者利用视频展示台展示学生带来的各式各样的课程表,同时也用简单的幻灯片制作一些简单的页面,以此来出示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学习任务,以便学生有目标的去学习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 1.学生讨论──导出教学目标 师:(利用视频展示台)请同学们将你们带来的课程表送给老师,说说谁的课程表最漂亮。漂亮在什么地方? (学生讨论)有的说某个同学课程表中的文字好看,也有的说某个同学的表格边框线漂亮,还有的说某个同学的表格底色好看,若是换成图片就更好看了等等。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出某个表格的某一点好看,没有完全是自己认为最漂亮的一个,那么,今天,就让我们用计算机做出一个自己认为最漂亮一个表格好吗? 生:好! 师:再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要想让表格最漂亮到底要对表格做那些修饰呢? (学生讨论)有的说要对文字,也有的说要对边框线,还有的说要对表格的底纹加以修饰。 师:(小结)利用幻灯片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怎样给表格中输入文字;(2)如何修饰表格内的文字;(3)如何修饰表格的边框线的样式。 (解析:通过学生讨论各自带来的课程表,进而加深对表格的认识,也明白本课的教学目标。由于采用讨论这一形式也能更好地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旧知──完成文字修饰 师:出示学习任务:首先输入标题“课程表”,然后将标题设为黑体一号;表格内的文字先输入然后修饰为加粗、四号楷体、绿色。 生:学生自主探究练习。(学生在以前Word文字修饰时已掌握了基本操作方法。) 师:进行个别学生指导。 生:请个别学生示范操作。 (解析:在文字修饰这部分,学生由于已掌握了基本的文字输入修饰的方法,所以,让学生带着任务直接去学习,这样使学生自主学习得到的体现,也有利于教师对个别学生加以指导,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 3.前后知识联系──完成表格边框和底纹设置 师:刚才同学们对表格中的文字修饰了一下,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WORD中如何对文字设置底纹和边框的? 生:(口答)可以利用格式菜单中的“边框和底纹”命令。 师:对,今天的'表格也要设置边框和底纹,又该怎么办呢? 师:请同学们分成四大组进行讨论,然后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操作。并完成如下任务:(1)表格的边框线的样式为:内框线为单实线、0.5磅、蓝色,外框线为三维效果、1.5磅黑色;(2)表格的底纹为浅青绿色。 生:以小组的形式加以讨论,然后操作。 师:请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示范小结。(其中也有采用“表格和边框”工具栏进行操作) (解析:本部分教学应是本节教学重难点,教师并没有完全示范操作,而是稍加提醒,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操作,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自主探究,最终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完成了教学目标,也更好地提高了学生探究意识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4.知识拓展──尽显学生风采 师:刚才都是我们手工对表格的修饰,有没有一种更快捷的办法让电脑自动对表格修饰呢? 生:(学生陷入深思之中)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表格菜单中还有什么命令?(教师适时的加以提醒) 生:(此时多数都积极动手操作实践了) 师:那就请同学们各显神通吧!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生:(此时学生都积极参与操作,都想拿到第一名) 师:(教师巡视,注意观察及个别指导) 师:(过一段时间,当发现有第一位学生运用“表格自动套用格式”做好时)好,我班焦斯汉同学已经做好了,就请他为我们示范讲解一下吧。 师:(结合学生操作和讲解情况加以总结) (解析:利用知识拓展形式来补充课堂知识,让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表现得更出色,同时,也更加激励全班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也要充分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5.放开手脚──充分彰显学生个性 师:刚才同学们都掌握了对表格的基本修饰方法了,现在老师这还有一个很粗糙的表格想请同学们把它修饰的更漂亮些,好吗? 生:好! 师:那就请各位同学大显身手吧,看看谁的表格最漂亮! 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练习师:注意对个别学生进行相关指导。 (解析:通过让学生帮老师解决问题的形式,将问题抛给学生,学生的积极性更高,同时也采用竞赛的形式,比一比谁的最漂亮,这就更好的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充分展现个性,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6.作品分析──填写报告 师:现在同学们都已经修饰好了表格,请同学们填写一份表格。 生:学生认真填写表格内容。 (解析:通过分析自己的作品,让学生在脑海里充分回忆所学过的知识点,加深对操作过程的印象,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 作品分析表(略) 7.本课总结 师:(结合某个同学的作品进行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对表格的一些简单修饰,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好,希望同学们能将此运用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去。 (解析:对全课的总结,首先是进一步理顺了本节的教学重难点,也充分肯定了学生学习成果,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评析 首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更好地提高了学生协作进取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其次,在教学评价上,也让学生进行了自评、互评,提高了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后,教师从原来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教师的主导地位得以充分的体现。

IT信息技术教案 篇8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以多媒体、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正在对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将引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关键词】整合;信息技术;物理课程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理念已慢慢渗入到基础教育的课堂中,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高效率,高速度实现课改目标的有效手段,它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课程的有机整体中,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从而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达到整体优化,以高效达成课程目标。

一、利用信息技术,演示物理学中奇特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环节,让学生更真切的了解物理现象,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物理现象是八年级物理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对物理学持久兴趣的主要教学内容,很多奇特的物理现象,如“冰冻状态小金鱼的复活”,“不同频率的声音”,“液氮下的几个实验”,“周游世界的小水滴”,“紫外线与溴氧层”……如果不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出来,普通中学的物理学实验室根本无法完成,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就会落不实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 模拟一些重要的,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一些物理实验,能够再现科学的真实性,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有机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学生日常生活中难得一见的物理现象演示出来,能够开括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好奇。通过这种物理现象演示,更好地是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的升华,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够更直接地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探究意识。

二、借助于网络技术,发挥学生自主探究性实验作用

新课程的理念中,注重对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培养,让学生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体验科学探究,亲历“科学家发现真理”的过程,并且把“过程与方法”作为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传统实验中,因客观性原因,物理实验室中一方面由于诸多实验室规章制度对学生操作诸多限制,怕发生意外和造成实验仪器的损失;另一方面由于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结果往往和物理理论不相符,甚至出现试验数据相反的情况,综其结果,限制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缩小了学生实验中发现问题的层面,使学生更多的按部就班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

借助于网络技术,利用多媒体软件教学,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虚拟实验室操作,则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传统电学实验课时,通常会告诉学生,电流表的接线柱不能接错、电压表不能超过量程、电池组不能短路等,并且很多实验限制学生自己操作,这些规定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在网络环境下,倡导学生自主探讨性实验,既可保护仪器又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能把很多传统实验做不到的效果一一再现。网络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全新全方位的开放性操作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了虚拟世界的真实体验。

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模拟实验、观察实验,并归纳、总结,抽象成所需知识的能力,从而学会自主学习,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物理知识,提高对问题的发现创新能力,培养他们建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

三、 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实现物理教学互动,扩大教师学生探究知识的层面

信息网络时代,网络提供了丰富的多元化知识库、资源库、信息库,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逐渐成为一个现代教育工作者必备素质。网络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易互动、针对性强等特点,通过这种交流共享,可以实现知识信息的最优化,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物理课堂教学中,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物理实验与网络整合的探究模式,在学生实验探囊取物研究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自己创建网页,将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的延伸拓展整合到网页上,通过教师对知识的分析、加工、整合,使教学内容变得更易于接受、兴趣性强、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理论与社会现实的结合,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解,从而检查学习效果,又能让学生关注社会上的一些实际问题,并提出建议,也把“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提升了物理课堂学习的品味。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就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网络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不但深化了物理学科教学、加大了学科信息容量,而且很好地提高了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效率。

四、挖掘信息技术潜在优势,优化课堂教学

(一)了解物理学科发展时事形势、把握教学动态:

我们通过Internet在官方权威网站上查看有关物理发展动态,可以做到在时事政策上紧跟形势,在物理学科教学时作出及时调整。物理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大量的习题是必要的,但订购的习题集往往又存在着题型偏旧、信息过时的缺点,这对于学生习题更新、掌握中考的习题形势是不利的。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这一信息资源,从网络栏目和其他一些重点中学网站试题库上下载最新的试卷、搜集物理相关试题,用来给学生作为测试题和平时练习。实际情况证明:这些题目题型新颖、信息准确,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增进学习交流、提高教学水平

网络的交互性给物理教师互相学习交流提供了机会。教师可以一方面利用电子邮件与有关专家进行交流,学习前沿的理论知识,获取名教师的经典教案;另一方面还可以参与网上的教师继续教育和参与一系列教育门户网站的教育论坛,我们可以与重点学校的名师专家探讨物理教育应培养怎样的人才,与各地的同行探讨物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物理教学改革的看法,通过网上学习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五、总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信息技术引进教育领域将给学生、教师、学校带来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契机。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参与意识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较理想,尤其是实验教学,学生的实验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欣喜之余,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不能迷信信息技术,不能将过去的“人灌”改为“电灌”, 不能将计算机模拟代替学生的自主实验,将学生的学习过程,思考、获得知识的过程完全用课件来代替,必须能够科学合理的安排。只有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和物理学的学科特点,才能够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真正实现整合,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

IT信息技术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掌握文本框的使用

2.学习幻灯片元素的复制和粘贴操作

教学重点、难点:文本框的使用是学习的重点,复制和粘贴操作是学习的难点

教具:Wps演示软件、多媒体电脑、一些有关水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电子报)大家看,这张图文并茂,知识丰富的.幻灯片,你们喜欢吗?让我们一起动手做一做!

二.资源幻灯片页面

1.建立新幻灯片页面,单击目录页,选择插入位置,单击“插入”菜单,选择“新幻灯片”命令,选择“空白”版式

2.使用文本框编辑页面

方法:插入文本框,拖动到合适的位置,在文本框中输入文字,设置字体和段落。

3.使用“插入”菜单中的“图片”命令,插入“全国水系图”,调整好位置。

4.给文本框添加边框,在文本框边缘上单击鼠标右键,单击“对象格式”弹出“设置对象格式”对话框,同时设置边框颜色,样式等。

一、制作中华母亲河幻灯片页面

同学们注意:这部分总共包含四个页面,前两幅和后两幅采用了相同的版式,因此只要做出其中的两幅页面,使用文本框的复制与粘贴操作,另外的两幅就很容易得到了。

1.制作长江幻灯片

用上面的方法先建立一张新幻灯片,插入文本框,输入文字,字体字号好大小

2.制作黄河幻灯片

使用文本框复制和粘贴的方法,得到“黄河”幻灯片的版式。

复制的方法:

1.手指按住”shift”键(不要松开),用鼠标左键分别单击三个文本框,同事选中三个文本框。

2.松开shift,单击“复制”按钮,文本框被复制到剪贴板中。

3.新建空白页面,然后单击“粘贴”按钮,就得到了和“长江”页完全相同的页面。

4.把“长江”改为“黄河”,大文本框里的内容改为黄河的说明文字。

四.用同样的方法制作“三峡”和雄伟的壶口瀑布”幻灯片

五.练一练:

1、自己设计制作以上幻灯片

六、作品欣赏

七、小结、质疑: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操作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还需要解决?

IT信息技术教案 篇10

信息技术基础教案是指为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供指导和支持的一份教学设计文档。它旨在通盘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技术能力,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下面将详细、具体且生动地介绍信息技术基础教案的编写要点。

首先,编写信息技术基础教案时,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和学习目标。教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设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能力水平。

其次,在信息技术基础教案中,教师需要明确所讲授的知识点和技能。对于不同学生,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有层次感,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避免信息量过大,导致学习困难。

第三,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信息技术基础教案中应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例如,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情景模拟、游戏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习过程更加有趣、生动。

第四,在信息技术基础教案中,教师还需要合理安排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教案应指导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并引导学生善于利用工具进行信息搜集、整理和表达,从而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第五,信息技术基础教案还需要考虑评估和反馈。教案应明确教学目标和评估标准,帮助教师定期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应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教案应能够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形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基础教案的编写要点包括了解学生背景、明确知识点与技能、设计多种教学活动、合理安排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考虑评估和反馈,并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只有做到这些,教案才能真正起到引导和支持学生在信息技术基础学习中的作用。

IT信息技术教案 篇1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基本的网页制作,能构造基本的网页网站

2、过程与方法:

学会相互学习,学会小组协作,懂得团体的重要,集体的荣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中学阶段的学生,对电脑都有一定的认识,之前也能熟悉运用一定软件,东莞的'学生,一般都能上网,多次浏览网页,对网站有一定的认识和自己的审美,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个网站,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等。

三、教学内容与分析

网页设计是学习电脑知识后运用的一个体现,能够构建设计网页,说明学生对于整个页面的布局,对于文字,图片的运用都有了较为深层次的认识,也能使用flash,gif等来润色了。

四、重点与难点

1、设计好一个网页布局

2、设计网页,对软件的运用,对网页内容的设计,如何导入的媒体元素。

五、具体安排

1、相关知识回顾

运用的相关软件,具体设计一个粗略的网页。

采用方式:讲授法,操作法等。

2、相关资料展示(根据具体情况,可省)

提供课件,相关软件,素材等。推荐网站,参考书籍等。

3、主题

给一定的时间(如一周时间)给学生制作,(可组队(五人以内)或单独参加。制作完成后递交,老师挑选好的作品,当堂让学生演示和讲解,对于各个作品,评出优点与不足(可以邮件形式发送给学生)。

4、小结

采用第二课堂的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思维。

六、教学总结

由作业的递交情况和递交的优秀率来了解学生对电脑知识的掌握程度,来开展之后的教学。

IT信息技术教案 篇1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的相关常识和信息与我们的生活、学习的关系

知道计算机的主要组成设备及其功能

了解计算机在生活学习中的应用情况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上机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主要组成设备及其功能

教学难点:计算机各部分功能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计算机主要组成设备方面的实物、视频短片、图片等

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实物、视频短片、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引入① 播放一段关于烽火狼烟的视频。

② 提问:烽火狼烟告诉我们什么?

③ 接着分析发生在身边的事,提问:同学们举手的动作传递着什么呢?学生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激趣,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课堂教学中

信息与我们的 学习和生活① 请同学们看书P1中的图1-1、图1-2、图1-3、图1-4

② 提问:每幅图能带给我们什么信息?

③ 评价学生看书

思考回答问题让学生感受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里,信息与我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 信息的记录方式与计算机朋友① 请同学们看书P2了解信息记录方式的变化 ② 请同学们观看信息记录变化的一段视频短片

③ 提问:通过看书和观看视频,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④ 评价① 学生通过看书和观看视频,了解信息记录方式的变化情况

② 学生回答问题,谈谈自己对信息记录方式变化感受让学生初步了解信息记录的相关知识

激趣,促使同学们想和计算机交朋友,让它成为我们生活和学习中的好朋友 计算机基本组成及其功能① 提问:请孩子们说说自己所见过的计算机的样子? ② 演示视频、图片、实物等介绍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③ 请学生看书P4图1-9试着填图 ④ 提问:试着说说计算机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⑤ 做游戏:《角色扮演》每4-5个孩子分别扮演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并相互讨论说说各自的作用①

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描述自己所见过的计算机的情况

② 学生观看演示,了解计算机的发展情况

③ 熟悉计算机的主要组成设备及功能

④ 学生回答问题

⑤学生参与游戏学生在自身知识建构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想法、看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对计算机相关知识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学习计算机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的相关知识巩固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及功能知识的掌握

计算机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过渡: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计算机的许多知识,现在让我们大家自己来说一说,我们可以用计算机做哪些事情?

①引导学生分类别回答题,从学习、应用、娱乐方面回答。评价

②视频或图片或实物演示计算机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情况。

③计算机有那么多的用处,它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好朋友呢? 评价

④ 引出使用计算机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⑤ 并用视频、图片或现场演示在计算机使用中的一些现象和表现。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观看学习,学生倾听,思考

试着回答使用计算机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学习计算机使用的注意事项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大胆的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知识,为学好计算机知识激发兴趣。

学生通过谈自己的体会,然后通过现场表演、视频、图片的演示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机使用规则的深刻印象,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促进作用。

小结:

① 计算机设备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

②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生倾听知识再现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

IT信息技术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说出眼的基本结构和视觉形成的过程

2、说出耳的基本结构和听觉形成的过程

3、说出人体皮肤的感觉

4、养成良好的用眼、用耳习惯

教学重点:

1、说出眼的基本结构和视觉形成的过程

2、调查近视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预防近视的对策

3、说出耳的基本结构和听觉形成的过程

4、说出人体皮肤的感觉功能

教学难点:

1、说出眼的基本结构和视觉形成的过程

2、说出耳的基本结构和听觉形成的过程

3、探究人体皮肤的感觉功能

教学方法:讨论法、引导探究法

以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为主,辅以教师的讲解、演示、指导。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创设情景,展示秀丽的山水风光图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入新课,眼睛对于人体来说非常重要。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美丽的眼睛,但是,你知道这双美丽的眼睛内部是什么样的吗?你又是怎样通过眼睛观察到外界事物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新课学习

师:每个人都有爱美之心,平时我们经常照照镜子。但是,当你们在照镜子的时候,你发现镜子中的眼睛具有什么特点吗?

生:外面有眼睑、睫毛,里面有眼球,还有肌肉等。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以上同学们所提到的眼睑、睫毛、泪器、眼肌等结构都是我们从外部观察到的眼睛的一些附属结构。而它的内部是一个球体,称为眼球,它是眼睛的最主要部分。那么眼球由哪几部分结构构成,每一部分又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

师:展示眼球模型。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实验的方法,观察这个模型,了解眼球的结构。同学们在观察的时候注意结合书中的插图,并按照书中实验的方法一步一步来完成。

生:通过观察拆卸和组装模型了解眼球的结构,并分析、讨论、交流。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细致,哪一组的同学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

各个组的同学纷纷踊跃登场,按照模型的顺序介绍眼睛的结构。(眼球分眼球壁和内容物两部分。眼球壁又分外膜、中膜和内膜三层。外膜包括前面的角膜和后面的巩膜。中膜包括前部的虹膜、稍后部的睫状体、后部的脉络膜。内膜是视网膜。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师:眼球到底是怎样形成物像的?视觉如何形成?

生:讨论,分析,交流

师:如果对于一个正常的眼球来说,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都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清晰的物像。但是,在生活中,由于有些人具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或不注意用眼卫生,遗传等因素造成了眼部的一些疾病,近视和远视就是最常见的两种类型。

课前我要求同学们调查你所接触的环境中患近视眼的情况,不知同学们调查的怎么样了,请各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师: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都认真地完成了老师交给的任务。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压力的增大,患近视的人数越来越多。那么,近视眼和远视眼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应该如何进行矫正呢?

( 选择一至两名患有近视或远视的同学谈感想)

生:讨论,交流

(第二课时)

1、教师演示:耳的结构(挂图或模型)

2、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观察挂图或模型,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记录下来。学生看书过程中,教师巡视,督促学生把问题记下来。

3、分组互助学习: 组内交流问题、解决问题,并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4、全班互助学习: 每小组依次提出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其他组的同学帮助解答。为了调动学生解答问题的积极性,可采取小组竞答的方式,答对1题小组加10分,看哪一个小组回答问题最多、准确率最高。同时为了鼓励小组提出问题,凡是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就加20

5、分组完成拼图游戏:教师分发"耳的结构"拼图,讲清游戏规则。按拼图的快慢顺序分别给小组加不同的分数。先拼起的小组优先观察"耳的结构"模型,看完后依次往后传。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适时创设"游戏"这一环节,会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同时可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

6、活动:进行听力测试

7、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并复习已学内容,并进行对比,找出规律,为学生学习、理解"听觉的形成"这一重点、难点打下基础。

复习以下知识:

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光线→眼→视觉神经→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然后让学生分组归纳总结出: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产生听觉

8、每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到黑板上用简短文字和箭头表示出听觉的形成过程。全体学生共同评出优胜者,并给优胜者所在的小组加分

师生交流:听觉的形成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产生听觉

9、皮肤的感觉功能:探究:手皮肤的触压觉

学生4人一组,尝试提出有关手皮肤感觉方面的问题,并进行探究

师:讨论:每个同学手皮肤的感觉敏感部位完全相同吗?

生:通过实验探究,亲身体会,交流看法

(一)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哪些方面的知识?有什么感想?今后如何去做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激发了学生珍惜健康的美好情感。

(四)自己评价 1、2、3、4 思维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