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同范本

生命观后感

2024.04.05 生命观后感

生命观后感(集锦7篇)。

希望这份"生命观后感"能够让您对相关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请尽情享受我们网页所提供的内容。从影视作品中汲取知识,是当代青年成长的一种途径,我们经常被一些奇特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人类文明的发展史,观后感是一个促进我们学术成长的好练习。

生命观后感 篇1

凤州初中周宝季

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和兄弟都死在毒气室里,只有他和妹妹幸存下来。我曾经看过一部美剧,有讲述类似于他这样的生活,于是在书的前半部分,我读到不敢读下去。

我形容当时的心情是:压抑着悲悯着,哭不出来的压抑与窒息感。 我为自己的反应感到奇怪,对于这替古人担忧的举动感到难以理解,我停下了书的阅读,不断反思,最终看到了自己的恐惧,这毫无缘由的恐惧。

是我内心的恐惧是我无法流畅地阅读。我不知道这就是恐惧的原因,但我看到了非理性的懦弱,然后我调整自己,继续阅读。在做出改变之前,人们总是喜欢限制自己,限制自己的自由。

以为一切就应当如此,或者他们更愿意使这一切看起来更合理化,让自己可以为自己的“不上进”宽心。 但是自由处处都在,它不会是一种挤压感,就像空气一样,你以为满了,而是存在太多空隙。 于是,人和人的差别也就这样展现开来,是自主的靠向自由,然后改变,还是被自己的枷锁困住,寸步不前。

我以为弗兰克尔用他的智慧和超然拯救了自己。用形式打破了形式。我们看到了他的卓越和他为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精神财富。

弗兰克尔不仅超越了这种炼狱般的痛苦,而且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研究相结合,创造了意义的方法,为人们找到了再生的意义,留下了人性史上最辉煌的见证。

第一部分集中营生活

第一部分写的作者在纳粹集中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切地描绘了集中营非人的生活。在这种非人的生活中,作者看到了人性的丑陋与美丽,也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悲惨的命运让作者对幸福和美好充满了向往,在保持本心的过程中,作者体会到了爱的力量、爱的伟大、自由意志的力量,领悟出做人的最重要使命是负责,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实现自己,而是回答对生命的追问,不断超越自己。

第二部分意义**学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运用对比心理分析的方法揭示了什么是意义**以及意义**在哪些情况下起作用。作者对生命的意义有意个理解,即负责任,接受生命的质疑,有意义地度过生命。与精神分析相比,意义**是一种较少回顾和内省的方法。

意思**的重点是将来,也就是说,重点是病人将来要完成的工作和意义。

首先,我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人们可以适应任何情况。乍一看,这句话时不可思议的,但从笔者本人和遇难同胞在人性破坏集中营的经历来看,它离不开一定的哲理。

作者在**前,本也已是一位心理学家,还有一本书待完成;而他的同胞之前有的是店铺老板,有的是银行经理,有的是教师、医生总之从未想过自己会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并能够活下来;然而当他们真正身临其境的时候,才发现为了活下去,人真的是任何境遇都适应得了。这就说明:人的潜力是无限的。

我想每个看到这本书的人,当想象若自己在这样的集中营生活,肯定没有几个能够相信自己可以活下来,但是实际有人做到了。只要你想,你就可以做到。就像当初看《肖申克的救赎》一样,没有人相信安迪能够用一把小锤子凿出一条可以逃生的道路。

那么人为何什么都能适应呢?这就引出了弗兰克尔在这本书中最重要的一点:什么是生命的意义,什么是生活的一义。

弗兰克尔在行医时,经常问那些经受了极大痛苦的病人:“您为什么不自杀?”既然能够坐在弗兰克尔的诊所中看病,这些人当然是战胜了他们面对的人生困境,可以回答他的问题了。

有的人说完全是因为考虑到子女的问题使其没有步入死途;有的人说是因为自己还有某项才能没有发挥出来,选择了阻止死亡;还有的人则说是因为保存一个珍贵的回忆才使自己没有自杀。这就是了,集中营里的俘虏也有的最后坚持的活下来了(如作者),他们都认定了自己的生命有一定的意义,也许是为了未知生死的亲人,也许是为了追寻自己的事业而这中间的坚持及你所受的一切苦难,都是为实现生命的意义所付出的代价。

我又想起了书中的一个例子。一位年老的医师患了严重的忧郁症。他深爱的妻子两年前去世后,他一直无法克服失去妻子的挫败感。

弗兰克尔在想怎样帮助他的时候,避免直接告诉他任何话语,反而问他:“如果是您先离世,而尊夫人继续活着,那会是怎样的情境?”他说:

“喔!对她来说这是可怕的!她会遭受多大的痛苦啊!

”于是弗兰克尔回答他说:“现在她免除了这痛苦,那是因为您才使她免除的。所以您必须付代价,以继续活下去及哀悼来偿付您心爱的人免除痛苦的代价。

”他不发一语地紧紧握住弗兰克尔的手,然后平静地离开诊所。这充分表明,当痛苦找到意义时,它不会变成痛苦。

1991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和每月一读俱乐部将《生命的意义》列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十本书之一。这本书在世界范围内已发行数百万本。书的精华部分:

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对苦难价值的体验,以及超越自我的责任,似乎都与我们现在的文化格格不入。我们现在不再思考生命的意义,而是更愿意追求个人的幸福。弗兰克在书中写道:

“与欧洲文化不同,这正是美国文化的一个特征:每个人被不断催促着去追求幸福。但是,幸福是可遇不可求的。

幸福只会伴随着某些东西款款而来,一个人必须有一个‘变得幸福’的理由。”

弗兰克从他早年的经历和被关集中营时经受的非人折磨中学到了很多智慧:“人类生存在世,总是会向某个方向前进,这个方向也许指向了某个人,也许指向了某件物,但一个人的行动更多地是为了别人,而不是为了自己。也许是为了找到意义,也许是为了遇见某人。

一个人愈忘我——为了所爱之人、所爱之物燃烧自己——那个人才愈加是一个真正的人。” 人生而为人,其独特的一生就是为了追寻生命的意义。把私利放在一边,为了超越自我的某人某物而服务。

多“给予”,少“索取”。我们不仅在表达最基本的人性,我们还应该承认,追求幸福并不是人生的全部意义。

生命观后感 篇2

丹徒实验学校顾和娣

在我校的读书大潮中我选择了一本好书《名师课堂的生命高度》。我思考:在课堂上,学生的饭碗是什么?

是学习,是**、是回答问题…?但绝不仅是盛放知识的容器,而是接受、理解、消化课堂讲授的知识,但是有时候老师又忍不住,怕学生这点记不住,那点和这点知识会混淆,于是老师面面俱到的讲授,而又提醒学生听懂了吗,记住了吗?有时甚至等不及了,问题抛出后,学生回答不出来,回答不出想法,于是老师又忍不住了,于是他回到了源头,给学生讲了一次系统严谨的讲座。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讲话很刻苦,学生学习不主动。课后就忘了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正应了第二句话:

学生自己发现的,可以记得牢固,记得长久,老师硬塞给学生的,学生过后不一定记得住。所以说:老师不能抢学生的工作,不能承担顶替,永远为学生负责。

但我在课堂上也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不回答问题,不动手,不合作,上课要努力,学生学习效率不高怎么办?向书本寻求解答方法,是我的第一反应。

翻开了朱训林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名师课堂的生命高度》,这里荟萃了太多的名师,有名师太多的教学智慧和经典教学片断,竟然爱不释手了。本书共分六章:教育价值追求、普通课堂规划、课堂组织与管理、课堂教学艺术与课堂教学生活。

接下来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胸有成竹的做好课前准备

著名特级教师徐斌曾说,备课时没有全面考虑、精心设计,课堂就没有有效的引导和动态生成;课前没有自信,课堂就没有能力。新课标下的备课可以用“教师搭台,学生唱戏”来概括,“台”就是师生所共同拥有的教材,而“搭台”就是教师要通过教材这个媒介洞悉学生心理和时代精神,建构适合学生智力发展的问题情境,以便在课堂上有效的组织学生的“唱戏”。这也是前面所说的,老师不要抢了学生的饭碗,搭好了戏台,就要让学生来唱戏了,而不是忍不住,自己唱起了“独角戏”。

二、开放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

著名特级教师李希贵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特长,尊重自己的个性和特长,这意味着可意味孩子提供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让自己的精神生活自由呼吸。这就是为什么学生自己发现的,可以记得牢固,而教师塞给学生的,反而忘得快。现代教育的核心是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解放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由解放的精神。

三、活用实效的课堂规范

课堂是进行教学的场所,为了保重保证教学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并使其固定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积极、正向、有序的课堂规则能规范课堂行为,维持课堂秩序。

时代的气息氤氲,孕育着课堂的博大精深;丰润蕴藉灵动,诠释者“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温馨......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韵,我们有理由告诉自己:弱水三千,只取那瓢饮!

但这本书有很多章节。在第二章中,我只选择了三个部分来谈谈我的感受。读这本书的初衷是为了让我的课堂教学质量有一个飞跃,不是为了成为名师,更是为了让我在课堂上有成就感。这也是我阅读这本书的一个小小的私心吧。

爱尔兰诗人叶芝:“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让我们高举智慧的火种,做一个点灯的人吧!

点亮不同个性学生的心灵,点亮课堂世界人性的烟火,让真正优化的灵魂在教学生活的礼想天堂翱翔。

生命观后感 篇3

只要你怀有期望,你就能活着!

人体有它神奇的自愈能力,如果你总是沉浸在悲伤,痛苦,虚无的情绪当中,身体也会一直生病,即使你一日三餐,健康饮食,合理锻炼;而奥斯维辛集中营里的囚徒,为了生了希望,这强大的内心信念,即使面对厄运的困境,期睡眠不足,食物短缺,被毒打和施以暴行,也能顽强地活着。

一顿营养的美食能补充你身体能量的匮乏;

一场酣畅的睡眠能治愈你所有的疲惫;

一本书一句鼓励一句温暖的话语能疗愈你所有的创伤;

明白了这些,你就知道,我们能好好活着,精神意志的力量多么重要,如果精神出了问题,身体就开始出毛病。

苦难本身并没有意义,但超越苦难努力的过程,能让人生获得意义。生命有了意义,就有了希望,有了希望,人就能好好活着。

为什么囚徒在厄运般的困境中能顽强活下去,因为他们报这一种信念,那就是活着,活着才有希望,也许有一天能与家人重逢,一起吃一顿丰盛的饭菜,那将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呀!也许有一天活着出去,能见到心爱的妻子,再抱一抱她,那是多么美好的时刻。

而有一天,就那么一天真的到来了,监狱的大门没有人把守,他们怀着试探犹犹豫豫地走出去,监狱看守没有阻拦他们,反而嬉笑着给他们递香烟。他们战战兢兢不敢相信。

当他们走出集中营,他们获得了自由!他们是否就此过上幸福的生活?然而并非如此,实际是真正的问题才开始来临!

当他们回来家乡,期盼与家人团聚,然而,当他们推开熟悉的大门,屋内缺空无一人,家人们全被杀害。这时候才是真正的痛苦--- 就是希望破灭的时候。很多人因为这样的打击,出现疾病,或者颓废度日,或狂躁抑郁,最终都悲惨早早离世。为什么他们在炼狱般的监狱中活了下来,却在获得自由之后遭遇悲惨命运?

人生没有逆境,如果一定说有,那么就是你看待逆境的心态。我们没办法选择逆境,但是可以选择面对他的态度:即使你贫穷,你仍然可以拥有行动的自由,身体的自由,思想的自由;即使你是一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要加班,你仍然可以有那么些时间是属于你自己支配的,你的思想也是可以不受束缚的,疲惫的时候听一首歌,幻想那样的场镜,你依然可以获得自由的美好体验;

你说你单身,缺爱,又怎么会幸福。其实你永远拥有爱一个人的自由,只要是你真的愿意,爱可以不求回报,可以超越生死。爱可以抵御内心的孤独,救赎你的灵魂。让你活的充盈。

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就是爱与自由了。

爱,可以给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我们生命里的光。

自由,就是你无论处于怎样的境地,你依然有选择的自由,内心的自由,思想的自由。

想到这些,人生又有什么好惧怕的呢?

我以我心过活,在这个世界,我依然可以自由地生活,并且拥有快乐的心境。

你可以活成一座自由的孤岛;

也可以在世俗中获得成功,并且内心上保持自由和丰盈,永远不被世俗奴役;

也可以把世界当做一个巨大的乐园,过任何你想要的人生,只要你能承担你所遇到的一切;

生活不会只有苦难,我们的力量可以战胜它!

读完这些,我瞬间欢愉了起来,我任然可以在星空下舞蹈,在晨曦下感受希望,在黄昏的中感受到温暖与感动,在四季更替中欣赏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在冬夜喝茶听雪。在人群中与相遇的人们建立情感的连接,若爱--就爱,若不爱就释怀。情谊有很多种,情侣,知己,朋友,亦或熟悉的陌生人。每个人都是一扇窗,帮你打开认知世界,认知自己的大门。同时永远要记得我们可以是亲密的,又是独立的。我们有权可以拥有独立自由的内心世界。这是我们终极的幸福奥义。

人间值得,万物可爱!

愿你我都能跨越生命的暗流,超越苦难,获得意义,获得救赎,过一种有意义的人生,获得想要的世俗成功,也获得丰厚和幸福的人生体验。永远孤独,也永远自由!

生命观后感 篇4

生命的重要意义不在于最后的结果,而是过程,无论成功、失意、辉煌、落魄、绚烂、安静,都是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活着,就是生命的最大快乐,享受生命,把握每一,不虚度,不浪费,这就是生命的意义,也是人意义。含笑面对人生的总总,生活也会回馈我们一张笑脸。相信这个观点,并努力去做到这一点。我觉得这是人生的态度,也是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获取积极人生的唯一生存方法。

享受生命,爱惜生命,体验生命。生命的意义在于体验,在于从生到死的每一个过程里。从前我不知道生命是什么,但我读了这篇文章后,我知道它像什么了作者把生命比作河流,写出了它的汹涌澎湃,写出了它的幽静。它让河流的声音,当作生命里唯一的话语。作者把生命比作树,让树那无私奉献的贯穿了生命的灵魂,也写出了树对生命的渴望。我觉得作者写的很有道理。宇宙是个大生命,我们人类是大生命中很渺小很卑微的`一部分。当生命消融的时候,我不确定是快乐还是痛苦,但我肯定每个人感受到它(生命)消融的时候。

生命创造了快乐和痛苦,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要珍惜生命的每一次快乐和每一次痛苦生命本来是一趟没有意思的旅程,关键是你让它赋予意义。

生命观后感 篇5

终南山,这座历经千年历史的山脉,早已成为许多文人墨客笔下的对象。它的壮美乃至于神秘,一直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前来游览。但是,多少人能真正了解它的内涵呢?今年暑假,我和我的家人便决定来一次终南山的旅游之旅,而在这次旅行中,真正感受到的是终南山所代表的生命的卫士。

终南山被誉为华夏神山,除了名称华丽大气,别无他物。我们从脚下一步步向上攀登,那些古老的石头阶梯,给我们带来的是不可忽视的历史感。在我们攀登的过程中,除了见到各色各样的花卉景象之外,还能看到清澈见底的小溪,在这一刻,似乎自己的心也被净化了一样。一路上,我们都慢慢进入了神秘的气氛之中。

站在终南山的最高点,你会看到蜿蜒曲折的山脉,凝固的河流以及大片茂密的森林。在这一刻,你会自然而然地理解到,“天地人一体”的理念。终南山上很多的古迹也是此次旅行中的一个亮点,望幸桥以及南岳庙同样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这里保留了很多的祭祀仪式,站在这里感受到的文化气息,是很多旅游胜地所没有的。

从中山到岳麓,从泰山到终南,神仙的日行万里便是依托在这片土地之上。而这一切,都得益于终南山的母亲般一样的庇护和保护。在终南山上,可以看到很多的生态保护措施,野生动物不允许被任何人捕杀,树木也都的到了妥善的保护。这样的保护,让终南山从另一个角度上升高了人们对山的敬意,把它的地位提升到了一个生命的卫士的高度上。

回望自己的收获,不光是在这段旅行中感受到了终南山卫士的精神,同时,常规所说的旅行胜地之美也是刻骨铭心的。更难得的是,饱经人潮拥挤的景区,这里人来人往但却毫不拥挤。在这里,自己能获得一种真正的感受,是不需要靠跟风的蹂躏的。感受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山的气魄和脉搏,会让你由内而外地变得更加明亮。

终南山的生命卫士,不仅仅是它所象征的意义。在旅行中,每个人都可被这种感觉所渗透,所感染,从而真正走进了这片土地,走进了这个故事。故事并没有结束,更准确的说是,我们旅游中人的心扉被终南山所勾起,这种旅游的美好并没有彻底走出我们的身体,它还会在我们的心里慢慢生长、发芽。终南山是一株纯净的花,它开放、生长和死亡,记录下了整个华夏的历史,执着地守卫着生命。

生命观后感 篇6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看到封面上的《活出生命的意义》时,我开始觉得这将会是一本没完没了,又枯燥又无聊的书。可是这本书却颠覆了我的想象。

弗兰克尔,也就是这本书的作者。是二十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犹太人。二战纳粹时期,他和他的家人全都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哥哥,妻子,父母全都死于毒气室,全家只剩他和妹妹。当大部分人都对生活失去希望,自暴自弃时,弗兰克尔却在这地狱般的集中营里乐观的活了下来,也帮助了他身边的许多犹太人摆脱了轻生的想法。不仅如此,他出来以后还开创了意义治疗法,帮助了更多人找到再生的意义。

这本书里有一个句子,“为什么人类什么都能适应呢?”,这句话成为了整本书中最有意思的一个问题。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还记得书中他写道,我问那些曾经受过极度折磨或痛苦的人:“你当时为什么不自杀?”,虽然每个人给出的答案都大不相同,有的说,因为自己的女儿,不舍得让他们自己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有的说,有些美好的回忆让他们感受到了生活的幸福和美好,也就放弃了轻生的念头;还有的说,因为他们被人需要着,所以坚持了过来。虽然这些原因都不一样,可是活下来的人都明白了一件事,自己的生命是有意义的,在这个世界上他们被需要或者被怀念。

“人无论遭遇任何困境,都能适应得了。”这是我觉得最值得我们思考的一句话。起初我看到这句话感觉十分的不可思议,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么多犹太人被抓进去之前,他们有的是医生,有的是作家,有的是厨师……谁都没想过自己将会被关在一个如同地狱般的地方,一关就是几年。可是所有人都极其迅速地适应了这种生活,因为他们想活下去,他们也有活着的意义。

最后,我也希望在读完这本书后,受到作者的启发,我也能尽快准确的找到我的生命的意义,要明白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为了什么,对周围的人有什么帮助,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后再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要想着克服而不是放弃。虽然我们现在的生活比二战时期集中营里的犹太人好太多了,但是他们的精神是我们可以学习的。我也要像这本书的作者一样,找到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实现它,甚至帮助更多的人。

生命观后感 篇7

《死后的世界-生命不息》这本书是林老师送我的,因为之前读书会的时候我表达过年轻一代在面对身边人濒临死亡时迷茫、不知所措、不知该有怎样的情绪。我想林先生希望我能通过读书增强对死亡的理解和对生命的敬畏,然后珍惜现在,好好进步,不要让自己在临死的时候对自己的生命有太多的遗憾。下面是这本书的简介:

这是一本**死亡与濒死体验的智慧之书。作者(雷蒙德·穆迪)听到一位精神病学家讲述自己“死”而复生所经历的奇特事件,又在大学讲授柏拉图“灵魂不朽”专题时听很多学生讲起类似的故事,大感震惊,遂投入到对该现象的研究中。在这本书中,作者直接或间接地采访了150名有上述经历的人,总结出15个共同点,并首次提出了濒死体验(nde)的概念。

另外,作者还将其与人类历史上对于死后世界的重要哲学论述加以比较,并列举心理学、自然科学对该现象的解释,逻辑清晰,说理翔实,大大增加了本书的科学性与哲学内涵,引人深思。

其实,这本书对我来说很难理解,也许是因为我内心深处对死亡这个话题有着深深的抵触,正如作者所说。对作者所阐述的内容将信将疑,不过也确实让我对死亡这件事情有了一番新的思考和见解,我对生命有怀着深深的敬畏之情,我知道生老病死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活着其实是挺幸运的,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好好的爱、去珍惜、去努力,提高自己生命的高度,让自己在濒死之时不会有太多的悔恨。

我相信,读完这本书,你不仅会重新思考死亡,而且会珍惜现有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