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同范本

一年级口语教案

一年级口语教案9篇。

今天合同范本网小编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一年级口语教案”的内容,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请点击收藏按钮保存下来。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老师还没有写的话现在也来的及。编制好的教案可以为学生的知识掌握提供必要的保障。

一年级口语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学习字词句,使学生受到识字、写字、画画、说话的训练.

2、读读背诵,积累成语与诗句.

3、学写铅笔字.认识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4、口语交际训练,训练学生学会做客,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

重、难点

1、巩固所学的生字,并能用生字说话。

2、口语交际训练.

课时划分:两课时

20xx年5月22日第十四周星期五第一节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字词句,通过看文字画了解象形字的特点,感受字义

组合与事物之间的天然联系,最后在现实交际中完成连字成同、连

词成句的训练。

2、熟记成语,朗读诗歌。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成语卡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出示文字画。问:这上面画的是什么?

2、这些都是古代人写的字,有没有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点?

3、那么,随着时间的推进,象形字慢慢演变成我们学的字。能把这些象形字相应的汉字写出来吗?

4、评比,谁写得又正确又美观?

5、这么多的景物,你能将这些象形字变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并介绍给大家吗?四人一组分工合作,看谁画得最美,说得最好。四人相互商量.

7、评选最佳图画.同时将学生的画贴在黑板上。

8、指名上来说,评选最佳解说员.

二、教学第二题

1、出示挂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1)小蚂蚁为什么要在炎热的夏天就背过冬的粮食呢?

(2)为什么在窗户上钉栅栏呢?

(3)为什么人们要忙着修筑水坝呢?

2、他们都在预防以后的困难,提前作好准备,到时就不

会有什么危险了,我们可以用这四个成语概括图上的意思。

3、自读成语,读准字音。

4、说说你对这些成语的意思的理解.

5、齐读成语。

6、出示图:图上画了什么?渔夫是多么辛苦呀?

7、读诗,看看图,想想诗句的意思,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8、生互相交流。

9、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捕鱼的危险和对渔夫的同情。

10、指导背诵。

20xx年5月26日第十五周星期一第六节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学写铅笔字,认识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2、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复习,出示;同、向、扁.

说说这3个字的笔顺规则,并按规则每人写一个字。

(2)出示:日

问:这样全包围的字,该怎样写呢?笔顺规则是什么?

(3)师范写月。

3、练习。

(1)生练习书写日,体会所写的笔顺规则。

(2)以此规则类推到四、田上,请学生板书这两个字的笔顺。

(3)其他学生仿照练习。

(4)师巡视指导。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提出表扬。

(2)共同存在的问题给予提出,井指导学生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四题

1、出示挂图。问:图上画了什么?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到别人家做客,在门口该怎样做?见到主人该怎样说?

受到主人的招待该怎样说?跟主人告别时该怎样说?

4、你能连起来说说吗?

自由说、同座位互说、指名说。

5、自由组合来表演做客。

6、评选取最好的组合。

教学后记:学生学会怎样做一个好客人,怎样做一个好客的人。

一年级口语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按笔顺写字。

1、审题。

2、指导。

(1)看右边小图,问:你见过这幅画吗?能背诵有关的课文吗?出现的数字你认识吗?

(2)读生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3)认识基本笔画。指认笔画。

3、其余两组按什么步骤进行教学。

4、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学写铅笔字。

1、审题。

2、指导练习,描红仿影。

3、指导观察临写

(1)观察3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名上黑板临写。

(3)评价,纠正,提醒学生运笔时注意撇捺的写法。

(4)学生按要求临写,老师巡视。

三、教学第三题:学习字词句。

教学题1:你认识这几种动物吗?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

1、审题。

2、指导练习。

3、过渡:小动物很能干,它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能想出办法保护自己。

教学题2:你知道它们遇到困难时怎么保护自己吗?

1、审题。2、指导练习。

(1)读例句。

(2)问其他动物遇到危险怎么做?

(3)分组讨论。

(4)推荐代表说。

(5)同桌互读写的句子。

教学第3题:说说你遇到了危险,会想什么办法保护自己?

1、审题。

2、指导练习。

(1)分组讨论。

(2)交流讨论结果。

(3)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读读背背。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指名试读,正音,齐读。

(3)讲述课文意思。

(4)看图做游戏。

3、练习。

(1)边做游戏边念儿歌。

(2)自由练习背诵。

(3)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二题:口语交际--自我介绍。

1、课前准备。

2、审题。3、指导。

(1)指导看图,明确说话的一般要求。

(2)指导说话,练习。

指名依次回答五个问题,把话说完整,说清楚。

将1、2两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将3、4两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将四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自由练习说。

指名上台进行自我介绍。

同桌互相练说。

一年级口语教案 篇3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观察一幅描绘春天景色的图画,练习有顺序地说一段话。

教具:挂图

一、审题

指名说要求。

二、指导观察

1.(出示挂图)要求:按先上后下,先近后远的顺序说说图上远近的顺序说图上远处近处画了哪些景物?

2.指名说。

三、指导说话

1.指导学生说好开头第一句话。

2.将板书逐步变成填空题,指导学生分句练说。

3.让学生自己看图练说。

4.指导学生说一句结束语。

5.将整个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蘑菇该奖给谁》教学设计

一、观察图画,导入课文

出示课文的第三幅插图,请学生观察,图上都有谁?它们在干什么?在学生基本说出意思后,老师激趣:兔妈妈为什么要给小白兔一个最大的蘑菇呢?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吗?那就读一读《蘑菇该奖给谁》这一课吧。不过,你一看课题就会更奇怪了,蘑菇到底该奖给谁呢?兔妈妈做得对吗?也请小朋友在课文中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课文内容,寻找答案。

2.检查反馈。

(1)读准带点字的读音。

参加临走得意蘑菇

练习乌龟

(2)把自己认为读得好的地方朗读给大家听。

三、细读课文,悟情明理

1.过渡: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喜欢读兔妈妈与两只小兔子的对话。现在,我们就来重点读对话。

2.指导朗读第一次对话。

(1)指名读小黑兔妈妈的话。大家想一想:兔妈妈问这话时,心里会想什么?那么,她会是什么神态呢?说话的语气会怎样?谁能再来试试。

(2)指名读小黑兔的话。想一想:小黑兔为什么要抢着说?说话时是什么神态?谁能把得意的样子做给大家看看。当学生做出得意状时,请他读小黑兔的话。

(3)同学们再来看看小白兔的表现。让学生找出表示神态的词语:难为情。谁能来读小白兔的话,让大家来感受到难为情的意思?

(4)现在,我们来讨论讨论:为什么小黑兔很得意,而小白兔难为情?(小黑免得了冠军,小白兔落在最后。)

(5)分角色读第一次对话。

3.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

(1)兔妈妈没有马上作出奖励,而是再问了一句(师读兔妈妈的话)--你们今天都跟谁比赛啦?这一次,两只小兔子又分别作了回答。不过,与上次对话不同的是,这次课文中没有描写他们的神态。现在,老师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看看,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

(2)学生尝试后,进行交流:尽管没有提示语,但从他们的话语中,仍可以感受到小黑兔的得意和小白兔的难为情。再让学生说说:你是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的。(小黑兔:所有的--得意;小白兔:都--难为情。)

(3)指导朗读两只兔子的回答。

4.指导朗读第三次对话。

(1)听了两只小兔的这一次回答,兔妈妈很快作出了奖励。那么,兔妈妈把最大的蘑菇奖给了谁呢?指名读兔妈妈的这一段话。大家来看看,兔妈妈在说这话时,是什么心情?(激动)你能从哪几个词语上看出兔妈妈的激动心情的?(好孩子亲了亲挑出)现在,哪位同学再来读读,我们一起听听,看能否感受到。

(2)指名读小黑兔的话,看看这次小黑兔是什么神态?(不服气)小黑兔为什么不服气?老师也在为小黑兔报不平,得了冠军却没有得到奖励,最后一名却获了奖,这没道理。同学们说,对吗?让学生展开讨论。

(3)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题目上面的两幅图。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曾经看到的骏马奔跑的景象(有条件的学校可放一段草原奔腾的录像),以及乌龟们是怎么爬的。再比较一下他们的速度。之后,再观察一下小白兔和小黑兔是怎样参加比赛的(小白兔跑得满头大汗,而小黑兔却跑得轻松悠然)。现在,再来比较:今天两只小兔子谁跑得速度快?

(4)看来,兔妈妈奖励得一点没错。那么,兔妈妈的奖励单单是因为速度吗?指名读最后一段。原来,兔妈妈奖励小白兔是因为他敢和高手比呀!那同学们来研究一下:为什么兔妈妈更看重这一点呢?可让学生结合两只小兔子比赛的情况来讨论,引导他们得出:与高手比能激发人奋起直追,促使能力提高;与低手比常会使人消磨斗志,能力也会退步。而且,与高手比需要勇气和决心。

(5)啊,兔妈妈的奖励一点没错。不过,小黑兔还没有认识到,你能把道理说给它听吗?引导学生练习说话,同时加深课文的理解。

一年级口语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在生活实践中学习生字词,建立图象与词语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走上生活实践中学习使用语文的道路。

2.积累成语、儿歌。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出示挂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学生说一样词语,师就出示一组词语卡片。

3.反复抽卡片读音。

4.去掉拼音读词。

5.你们都学会了吗?下面教师考考大家,你们能把词卡贴在图上相应的地方吗?

6.指名上来贴,齐读词卡。

7.说说看,你的卧室摆放了哪些东西?

二、教学第二题

1.(出示挂图)你看到图上画了什么?

2.是呀,山野上长满了树木,绿叶一大片一大片的,我们就说--(出示卡片:漫山遍野,绿树成荫。

3.这么多的树都是经过很长时间,由一棵棵小树长成这样根深叶茂的大树的。

4.你能读出这种茂盛的感觉吗?指导有感情读词。

5.谁能用其中的一个成语造句?

6.学完了这四个成语,我们再来学学下面一首儿歌:自读儿歌。

7.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8.指导朗读、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

2.学写铅笔字,认识走之底的写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

1.你们喜欢体育比赛吗?是什么?你们喜欢哪些体育明星呢?

2.带来照片吗?我们班今天就来搞个小小体育窗的展览,把你们带来的照片贴在展览板上,再介绍一下。

3.谁来当当这次展览的主持人呢?

4.自己在下面可以准备一下,同座位可以相互说说,补充一下。

5.请班上能力强的一位学生上来当主持人,在他的穿针引线下,学生依次上来介绍,师生共同评议。

6.师总结。

二、教学第四题

1.指名读题。

2.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之处?

3.那么怎么写好走之儿呢?可发认真观察一下。

4.师讲解走之儿怎么写好。

5.师范写生字,生描红、仿写。

6.反馈检查。

一年级口语教案 篇5

二、指导思想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口语交际课的基本目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开放、有活力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三、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观察游戏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2、能把自己做过的游戏说出来,互相交流,学习询问。

3、养成“大胆”,“大方”,“大声”用普通话说话的习惯。

2、回家和爸爸妈妈多做一些其他有趣的游戏。

出示课件。

提问:同学们,电视里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呢?根据小朋友的回答一一板书游戏的名称。你们会玩这些游戏吗?

(设计意图口语交际的过程也是感情交流的过程,因此上课时首先要激起学生的情感,调动起学生的感情投入,使他们想说,愿意交流。特别是刚刚开始上口语交际课,激励学生愿说、爱说、敢说比会说、说好更为重要。他们想说什么就应该让他们说什么,不要给予过多的限制和苛求,否则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要激发、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到与别人的交流中去。)

二)、重放“贴鼻子”的镜头,请学生仔细观察,看谁能说说这个游戏怎么做呢?

指名学生回答,可以说自己刚才看到的,也可以说平时自己怎么玩的。

(设计意图落实一期目标,引导学生观察游戏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三)、重放“老鹰抓小鸡”的录像,提问:

1、“老鹰捉小鸡”有趣吗,怎样有趣谁能说一说?(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出游戏的趣味。)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游戏怎么有趣,对自己不熟悉的游戏也可以问问同学是怎么做的。再推选代表把一个最有趣的游戏介绍给全班。

(设计意图落实二期目标能把自己做过的游戏说一说相互学习、相互询问。)

3、老师今天也要教小朋友们一个新游戏,名字叫做“棒子、棒子、鸡”。

在这个游戏里,老师喊一个小朋友上来和老师一起玩游戏,其他小朋友一定要认真看,认真学习怎么玩哦!(规则:棒子赢老虎,老虎赢鸡,鸡赢虫,虫赢棒子)

4、谁能说说怎么玩呢?目的是让学生自己观察,

5、两个人一组玩这个游戏,记得要有礼貌呀!(课前安排好搭档,要求使用礼貌用语。)

(设计意图这个小游戏简单好学,很容易激起学生的游戏兴趣,久玩不厌。而且教师的亲自示范也有必要性。因为示范是“做出某种可供学习的典范”,也就是做个样子给别人看看。为什么说示范在口语交际教师指导过程当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呢?原因有两个:一是根据语文工具性特点,工具的掌握不是“教”会的,而是照着样子(示范)通过不断的实践逐渐掌握的。二是心理学研究表明,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在学习中,由于儿童知识、经验的贫乏,模仿就成了他们的心理需要。可以说,儿童的一切学习最初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虽说在学生的生活中口语交际几乎是无处不在,但自然状态下的口语交际还存在不少问题,离《课程标准》要求有较大的距离,如文明礼貌的缺失。那么,怎么说、怎么做才算是讲究文明礼貌了呢?讲解当然是一种办法,但实践证明最简便、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适时适当的示范。示范,教师可亲为,亦可利用电教媒体。)

6、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玩得开心吗?以后我们也要象今天一样养成良好习惯,即“三大”(大胆,大方,大声地说普通话)。

在这堂口语交际课中,注重情景的设置,把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通过录像,使学生很快就能真实地进入角色。学生可以灵活、随意地说出自己感兴趣的游戏内容。体现了“口语交际”课程的口语性特点。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一方要根据另一方(或多方)的反应作出相应的反应,而且听者和说者的地位又随着交流的.需要在不断转换,所以它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是包括听觉、视觉、感情、记忆、思维、评价、认识、创造等活动的动态实践过程。这就是口语交际的“交际性”特点。设计中没有过多地传授口语交际的知识,而是把信息的传递、情感的沟通置于口语交际的第一位;其次是安排学生多实践,学生通过看录像、玩游戏学生通过看录像、玩游戏,获得了交际能力;三,体态语(面部表情、首语、手势语等)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在述说游戏过程和游戏怎样有趣时,有的学生遇到了卡壳的现象,他们适时的使用了手势,很多学生都通过面部表情把他的快乐传递给了其他同学。教师相机给予肯定和鼓励。体态语配合着口头语,使说者大方自然,听者清晰明了,口语交际顺利进行。《标准》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如:在语言素质方面,看学生是否能基本做到语句通顺,把想表达的意思用普通话说出来;在综合素质方面,看学生是否能具备初步的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愿意交际,能根据交际对象的不同调整交际内容。至于评价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具体操作中,必须掌握“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少指责”的原则。因为:尊重+赏识=自信+发展。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一方面,除了专门的口语交际课,在平时的语文课堂和生活中,要加强训练,特别要增加趣味性的体态训练内容。教师可集中开展以下训练:

(1)听话时密切注意说话人的身体姿态、表情,始终保持专注的精神和入神的姿态。

(2)听话产生感情共鸣时,作适当的点头、微笑,表示接受、同意、赞赏。沉默不语,或更加专心致志,则表示同情、慰问、支持,尽量给说话者以精神上的慰藉。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仅仅依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引导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口语交际知识,积极主动地在平时的社会生活中进行实践。

一年级口语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学习字词句,使学生受到识字、写字、画画、说话的训练。

2、读读背诵,积累成语与诗句。

3、学写铅笔字,认识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4、口语交际训练学生学会做客,真善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巩固所学的生字,并能用生字说话。

2、口语交际训练。

课时划分设计: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字词句。通过看文字画了解象形字的特点,感受字义组合与事物之间的天然联系,最后在现实交际中完成连字成词、连词成句的训练。

2、熟记成语,朗读诗歌。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成语卡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出示文字画)

2、这些都是古代人写的字,有没有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3、对,所以这些字都是古代人写的象形字。

4、那么,随着时间的推进,象形字慢慢演变成我们学的字。能把这些象形字相应的汉字写出来吗?

5、评比,谁写得又正确又美观?

6、这么多的景物,你能将这些象形字变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并介绍给大家吗?四人一组分工合作,看谁画得最美,说得最好。四人相互商量。

7、评选最佳图画,同时将学生的画贴在黑板上。不光要画得好,还要说得好。学生在下面说,其余三人出谋划策。

8、指名上来说,评选最佳解说员。

二、教学第二题

1、(出示挂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1)小蚂蚁为什么要在炎热的夏天就背过冬的粮食呢?

(2)为什么在窗户上钉栅栏呢?

(3)为什么人们要忙着修筑水坝呢?

2、是呀,他们都在预防以后的困难,提前作好准备,到时就不会有什么危险了,我们可以用这四个成语概括图上的意思。

2、自读成语,读准字音。

3、说说你对这些成语的意思的理解。

4、齐读成语。

5、(出示图)图上画了什么?渔夫是多么辛苦呀?

6、读读诗,看看图,想想诗句的意思,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7、生互相交流。

8、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捕鱼的危险和对渔夫的同情。

10、指导背诵。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写出反义词。

早--()里--()出--()落--()深--()

粗--()人无()虑,必有()忧高兴--()

一年级口语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能力。

2、学习用普通话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

3、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4、激发学生想象、创编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表达的自信心。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课前准备:

学生喜欢的玩具或小物件、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一、激趣设疑,引发想象。

1、师出示挂图:小蚂蚁读树叶信,引导学生想象树叶信的内容。

2、学生边看图边想象信的内容,然后与同组同学交流。

3、全班同学集体交流。

设计说明

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创设想象与交流的空间,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矗

二、提供材料,创编故事。

1、师拿出百宝袋,每组同学派代表任意摸出三件物品。

2、学生根据小组内的三间物品,自己想象编故事。(5-10分钟)

3、同组内交流,评议,奖励小话筒。

4、全班交流评议。

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为学生提供了想象和交流的空间,在学生交流、评议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全面性。

三、合作创编,情景交流。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创编故事,分角色扮演。

2、全班展示。

让学生在共同创作与表演中进行口语交际,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合作意识。

一年级口语教案 篇8

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乐于表达,善于表达,学会聆听,学会在交流中分享。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地学习。

1蹦苡闷胀ɑ按蟮ǖ匕炎约嚎吹胶透惺艿降拇禾煊胪学交流,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2蹦苋险媲闾同学的讲话,懂得欣赏,学会评价。

让学生把看到和感受到的春天大胆与同学交流,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丽。

让学生在交流中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懂得欣赏,学会评价。

学生:收集展现春天的各种资料(图片、实物、诗文均可)。

1鄙谈收获。

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聪明的孩子们你们发现我们这个单元的课文大都跟什么季节有关?(春天。)你喜欢其中的哪些课文,能说说理由吗?

2币起话题。

师:是啊,春天,一个多么好的季节,给人们留下了多少美好的记忆啊!现在正逢春暖花开的时节,我想你们一定也有很多的感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春天真好”。

师:同学们刚才都很了不起,发现了我们这个单元有几篇课文与春天有关。会发现的孩子不光善于用眼睛观察,还善于用耳朵仔细地聆听,用鼻子细细地闻,用心好好地感受。现在我们就来跟伙伴们分享一下你听到、看到、闻到、感受到的春天。不过在分组前老师有个建议,在小组交流的时候认真倾听伙伴的发言,看看你能不能从他(她)的讲话中有所收获,看看谁是最会发现的小朋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组,可按听到、看到、闻到、感受到的依次分为“顺风耳组”、“金火眼组”、“心有灵犀组”,由小组长安排大家轮流交流。)

2奔体交流。

由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情况,其他同学评价、补充,老师相机点拨,形成多方交流。在交流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学会大胆表达,学会聆听,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

3苯樯芤幌履愀大家带来的春的礼物(把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或实物进行展示,与伙伴们分享)。

回家把你发现的春天和关于春天的故事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和他们一起分享春天的快乐吧!

[《春天真好》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口语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能区分前、后鼻音的字,写好不同结构的字,按偏旁和读音写出学过的字。

2.掌握部分量词的用法。

3.初步学会使用逗号和句号。

4.能看图写句子。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区分前、后鼻音。

2.会区分不同结构的字,按偏旁和读音写出学过的字。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明确要求

今天,我们学习练习6,要小朋友学会这样一些本领;能正确区分前后鼻音,会分出不同结构的字,按偏旁和读音写出学过的字。有信心学会吗?

二、教学第1题。

1、审题,先读后比。

2、电脑出示,自由读,边读边想,这些字的读音有什么不同?

3、师生讨论:前一个是平舌音,后一个是后鼻音。

4、各小组比赛读。

三、教学第2题。

1、读题,明白要求。

2、把6个字分别写到与它们相对应的结构旁,并说说什么字是什么结构。

3、在田字格里写字。重点指导意的书写。写上中下结构的字,起笔高一点,每部分写得扁一点,才能写得匀称。

四、教学第3题。

1、看题,明白要求。

2、指名认读偏旁,认读拼音,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3、想想哪些字的偏旁跟字的意思有联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部分量词的用法。

2.初步学会使用逗号和句号。

3.能看图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3题。

1、学生尝试做。然后校正。

2、指名读。

3、补充:连一连。

一只蝴蝶一片葡萄

一个桃树一颗瓜地

一棵西瓜一座山头

二、教学第4题。

1、明白题意。

2、自由读句子,想想该选哪个标点。

3、指名读句子,并说说选用标点的理由。

4、小结:有一天和早上只说了时间,话还没有说完,所以只能用上逗号。话说完了,成了一句完整的话,就该用上句号了。

三、教学第6题。

1、师读题,让学生说有几个要求?

(①看图②写完整句子③自己写一句。)

2、指导学生看图,用什么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说话。

3、写句子,反馈,纠正。

4、自己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