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同范本

感动中国观后感

感动中国观后感(精华6篇)。

小编细心挑选后发现“感动中国观后感”是一篇非常棒的文章。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作品的魅力恰恰在于能够让我们和它发生交流。想要表达思考后的内容,我们就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写观后感时一定要将自己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才具有感染力。这里有许多的精彩内容需要的朋友请来踩踩!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1

看完2008年中国人民评选颁奖典礼,我心中有一种感觉,心中有一种敬佩。

在展播的2008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有不少平凡的人做出了许多不平凡的事:

这不是归途,是千里之旅,雪中送炭;这不是邻居,是陌生人,互相帮助。他们用简单、善良和固执的行动告诉我们兄弟的意义。他们就是唐山十三农民兄弟。

2008年初,雪灾发生时,他们自发组织起来,冒着风雪来到灾区参加救灾。在5.12**时,他们又组队来到汶川抗震救灾,成为最早进入北川的志愿者之一当看到他们在除夕之夜奔赴灾区,在途中用**与家人问候的情景,当看到他们不断寻找四川灾区幸存者,为抢救儿童忙碌的身影,我深深地为他们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所感动。

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炬,拉起孩子们的小手,在最孤寂的悬崖上学习,18年的贫困、毅力和辛勤劳动沉淀成精神的沃土,让希望能够发芽。这是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彝族村教师李桂林、陆建芬。他们在艰难险阻的环境下,扎根于二坪村18年的贫困落后。他们在彝族村中播下了知识的种子,把文盲的二坪村变成了文化村。

当我看到他们爬上峡谷悬崖上的梯子去山上教书时,当我看到他们没有时间为山上的孩子们照顾孩子时,我的心里涌动着一种情感。我觉得他们是最好的人民教师。

当山崩地裂时,绿色的迷彩给人们带来了生命的希望。他举起了旗子,但他静静地倒了下来。在这场灾难的黑色背景下,他26岁的青春是最耀眼的光芒。他就是英雄武文斌。在抗震救灾的34个日子里,他总是找活干、抢活干,干完份内的事,就去帮着其他班排干,别人拦也拦不住。

/他的迷彩服总是又湿又干。武文斌对战友们说的一句话我们一定要多救人,才能对得起身上的这身军装。感动着每一位灾区群众。

武文斌是一位中国的军人,在他身上,我读懂了军人的使命,读懂了人间的大爱。他为灾区人民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位英雄感动了每一个中国人。当我看到他的妻子捧着他的遗像拍婚纱照的情景,当我看到多少与他素昧平生的人泪流满面的场面,当我看到他年老的父母撕声地呼喊永不归来的儿子时,我的泪水也悄然流下。

武文斌,英雄的名字,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在2008年读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后,我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韩惠民、经大忠、李隆和神七航天员留给人们太多太多的情感。他们用平凡创造了伟大!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2

张建华2013年2月19日晚上,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荧屏里绚烂的灯光和华丽的舞台在一幕幕的感人画面面前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现场我们每一个人都沉默了,都不忍打破这感人的氛围。他们的爱心、责任和奉献神深地感动了每一位观众。是他们点燃了爱的火炬,安慰了自己的心灵。《感动中国》,感动着每一位中国人甚至全世界。

每一次获奖感言都是那么的故舞人心和到位,我被他们平凡而伟大的故事所感动,他们是那么的故舞人心,如此的刺激着人们的神经。他们中间的大部分人是那样的普通,但他们用平凡的双手,高尚的心灵,成就了那样伟大的事迹,感动着我们。

我在想生活和生活的区别。今天,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来解释最准确的答案。人生漫漫数十载,有些人追求衣食无忧的生存,有些人追求有尊严有道义的活着,我想生存只是一种肉体的存在于寄托,而活着则是有感动,有爱心,有奋进,有责任,有博爱的存在。

我感动,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甘做人民公仆的活着。“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在核领域贡献了大半辈子,纵观朱老一生,他作风严谨、单薄名利,重要的试验,他几乎都会亲临现场指导,不解决问题不罢休。他获得的所有奖项都捐给了科学技术基金会。他的严谨作风和名利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草鞋书记杨善洲扎根山区,勤劳无私。他每天从早到晚忙个不停,雨季种树,旱季巡山防火。草鞋秘书白发苍翠荒山。他用鲜血诠释了一种精神,用生命支撑着一片绿荫。他是人民公仆,是时代楷模。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勤勤恳恳,无私的为人们奉献?这是责任,这是爱。中华民族历来乐于助人,舍己为人,这是一个优良的传统。这也是现代社会越来越缺乏的。

我感动,一种有孝心有追求的活着。百善孝为先,恪守普通女孩的孝道,稚嫩的她用柔弱的肩膀来承担家里的风雨。4000多个日日夜夜,照顾瘫痪的养母唤起了她生存的勇气。

放眼现在,不赡养老人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人大都家庭富裕,他们与柔弱的小女孩相比,相差甚远,真是让人汗颜。失去了双臂,他没有放弃人生,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他为自己的梦想和生活插上了一对翅膀。

他用自己的双脚谱写了生命的乐章。刘伟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的活着”,他选择了后者,并活的很精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新,有追求的活着。

别让自己的生命遗憾,向更精彩的明天奋进。

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无一不扣动着我们的心弦,充盈着我们的双眼,不论是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吴菊萍,还是烈火锻造的铁血将帅刘金国,抑或是坚守肝胆事业医者仁心的吴孟超。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对中国名人传统美德的完美诠释,他们行走在道德的序曲中。我们不能沉浸在移动的时间里。我们应该让自己给平凡的生活增添一丝亮光。

要尊老爱幼,孝顺父母,扶弱扶弱,专心工作。我们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先进人物学习。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同样需要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来感动职工,为此,应当积极学习《感动中国》人物中的优秀品质,见贤思齐,通过他们的事迹来检视自己,提升自己。

要学习《感动中国》人物“舍小顾大”的品质。学习他们“舍小家,顾大家”

的奉献精神。作为党员干部,要时终着眼大局、着眼集体,赢得职工的拥护和爱戴。

要学习《感动中国》人物“精益求精”的品质。科学带头人朱亚光不断地为国家的需要学习和创新,在各自的领域不断地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作为党员干部,要学习他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不断学习探索的精神。

新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集团和公司服务。

《感动中国》的每个人物,都有令我们感动的地方,他们身上都有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深刻体会,然后结合工作,更好地为公司服务。努力完成今年生产经营任务,保持公司平稳较快发展。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3

感动中国是我最喜欢的节目之一,而今年我也准时收看了“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

林俊德,是一位为国家、为核事业而奋战而付出一生的爆炸力学工程技术专家。在离开学校后在40多年中,他就在气温高达40℃的高温荒漠里作业,但他所做的一切对不是白费的!就在他的无数次不断的试爆后,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中国第一次核试验成功了!他是一个伟大而又不怕苦的人,但岁月不饶人,2012年5月4日,解放军总医院的检查结果证实林俊德罹患胆管癌晚期!但他坚决地拒绝接受手术。5月23日,他从北京转入西安唐都医院。入院的2天后,他就不顾医院医生的强烈反对,把电脑转到了病房里工作。

5月26日,病情突然恶化的林俊德被送入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坚决要求搬出重症监护室,转回普通病房还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我现在需要的是时间,在这里我无法工作,亲把我转会普通病房。”

5月29日。转回普通病房的林俊德出现完全肠梗阻,但他还是拒绝了医生们的建议,还坚决的说“我现在的时间不多了,我还有没做完的工作,你们让我继续”

5月31日。在工作了5小时后昏迷了,被医院众人抬上床休息。在晚上的8点15分,林俊德院士离开了人世…

林俊德院士,一位十分坚强、坚定而用信念而撑起生命尊严的烈士,还记的他说的话:“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那坚定而又简单的话语,塑造了一位军人为国家所付出了一生的永耀。让我们记得有这么一位坚决而又倔强的老人:林俊德院士。

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纵死终令汗竹香

张丽莉,是一位最平凡中学教师,但是一个不一般最美女教师,是一个用生命捍卫学生的最美女教师!2012年5月8日对大家来说是一个平凡的日子,但对于她来说,也可以说是最痛苦的,但也可一说是最幸福的。就在那天的放学时间,一架失控的大巴撞在了正停在校门口的校巴,校巴正对着的就是张丽莉和2学生。在那一瞬间,张丽莉老师原可以退一步自救的,但她没有,她坚决的跨出一步,推开了在自己面前的2位学生,但自己却留在了车底…就这小小的举动,令上亿人深为感动!但不幸的是,她的花样年华就此断送。

2012年5月8日张丽莉因被车轮碾轧,造成全身多处骨折,双腿高位截肢。

2012年5月12日张丽莉老师在上万人的拥护下、的鼓舞下,被用单价抬出了病房,不单只有为她鼓舞着,就在上高速时,上白台的士与私家车为她送行,祝愿她早日康复!转院后在的到医生们全力救治下在2012年5月15日最没教师张丽莉老师苏醒了!在苏醒后一就不忘自己的“宝贝们”

2012年5月15日3时10分,张丽莉被妥善安置在哈医大一院ICU隔离病房,进入正常的监护治疗状态。

2012年5月25日张丽莉老师因怕自己的“宝贝们”因自己而耽误了学业,就谢了封信给他们,信的内容我不多说,但有几句让我深深的感动了:“展雄风,恣奔腾,三班才子胜卧龙;夺金魁,勇无畏,三班佳人最珍贵;拼百天,赢明天,才子佳人创佳绩!”——还记得我们的百天誓言吗?很抱歉我食言了,,原本说好无论怎样我都会陪伴你们走到最后的,可如今我却只能遥想祝福了,原谅我的未信守承诺吧!

还是那句话,但我要重重的再说上一遍,让我们记住有一位这样的老师,一位舍生取义而又勇敢的美丽漂亮的女老师:张丽莉,让她的信念在我们心中扎下深根!让我们为她祈祷与祝福她能快乐幸福的走下去。记住她的一句话:“样他们从我身上感受温暖感受爱!”

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冰雪为容玉作胎

在我们的一生中,能经历无数个令人感动的人,小到帮老人家开门,大到舍生取义,或许檫身而过,或许就在眼前。在我没说的8个人中,有坚持的、有温暖的、但也有悲伤的,还有爱的,有无数种传达的方式与方法,只是…我们未能感受、与接受到他们的实质存在的爱与温暖,我们只能盲目的去报人家而忽视了爱与温暖。

其实,感动就在我们身边,爱就在我们身边,感动就在我们身边……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4

《郭小平感动中国观后感》

电视节目《郭小平感动中国》自播出以来,引起了激烈的社会反响。该节目让许多人看到了真正的感动,让更多人了解到以前可能从未了解过的一些人和故事。正是因为这样,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节目时,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这个节目以每一集一个地区为主题,选取了许多平凡而普通的人,通过他们的故事向人们展示了中国人坚强、勤劳、善良、无私的品质。例如,在第一集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叫杨得胜的残疾人,他在艰苦的生活中始终坚强,用自己的双手养活了一家四口。他虽然行动不便,但是健康的心态使他克服了种种困难,甚至可以靠着腿部的一个关节完成跳高。这样的感人故事不仅让人感到惋惜,更让人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和钦佩。

另外一集的主题是“文化扶贫”,让我们了解到了一位叫肖立根的教师。他在贵州的偏远山区教书,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是他坚定地认为文化可以改变命运。他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多次去亲自走访贫困学生家庭,为他们排忧解难。在他的认真付出下,很多学生都考上了重点大学,成为社会上的中流砥柱。这样的故事表达了很多的寓意,不仅仅是传达了教育的重要性,更让人看到了希望的重要价值。

在看完这个节目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韧劲和他们的善良。中国人不但有着强大的意志力和奋斗精神,更注重视他人为己而考虑,从而把自己的幸福与他人联系在了一起。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一句话:一个国家的幸福不仅需要财富,还需要人民的美德和品质。

虽然这个节目早已夺得了许多奖项,但对于我来说,它是一部让人不断感动的影视作品。每一集的内容都是平凡而又朴实的,但是却让人产生了深深的共鸣。通过这些感人的故事,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做人的道理,更了解到了社会的真相。我相信,这个节目未来还会更加优秀,更加动人,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国人的真正力量。

总而言之,这个节目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的善良和韧劲。在这个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像杨得胜、肖立根这样的普通人,他们虽然生活不容易,但是他们秉持着一颗坚定的信念,不断地奋斗着,用自己的行动和十年的光阴书写着“一步一个脚印”的人生。这也许就是中国的力量所在,这也是一个国家真正的富强之本。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5

我国第一家合资企业创始人伍淑清

001号“中国合伙人”

拉开中国招商引资大幕

在香港商界,伍淑清颇具传奇色彩:她创办的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家合资企业。因创建了注册编号为“001”的合资企业,刚过而立之年的伍淑清,得名“001小姐”。

伍淑清是香港最大的饮食集团——美心集团创始人伍沾德之女,生于1948年她即将年满71周岁,至今未婚,身边的人都称她为“伍小姐”;她还曾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三届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正是她摸着石头过河,开创了中外合资企业的先河,拉开了我国招商引资的大幕。

日前,在她赞助的香港中华基金中学校园内,年过七旬的“伍小姐”接受了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的专访,讲述自己和家族参与、助力国家发展的家国情。

北上“吃螃蟹”

华侨后代“伍小姐”

成为了第一批国家合伙人

伍淑清的父亲伍沾德是广东台山人,1947年毕业于当时的广州岭南大学,后移居香港。伍淑清8岁那年,伍沾德兄弟创立了美心公司,之后逐步发展成为香港最大的饮食集团,目前美心集团已占香港饮食业市场份额的10%以上。

少女时代的伍淑清读于香港的教会学校,严苛的管理令她养成了自律的习惯。她告诉记者,自己每天只休息四小时,其他时间几乎都在工作。这个“生物钟”已经保持了几十年。

从教会学校毕业后,伍淑清留学美国,23岁学成返港,她做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决定。“我跟妈妈讲,不用麻烦您再给我介绍男朋友了,我要利用人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1978年,伍淑清30岁。就在那一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航程,开始向世界敞开大门。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伍淑清,也是在那一年12月,第一次来到内地。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中美通航事宜开始提上日程。然而,中美通航面前摆着一个重大难题:长达几十个小时的飞行时长,中国当时没有能够提供专业航空食品的企业。

通航谈判中,美方明确提出,中美航线的配餐必须符合国际标准。可当时的首都机场,为航班提供配餐的是民航北京管理局下属的一个只有30多人的配餐间,盛放餐食的是保温桶、暖水瓶。伍淑清曾对媒体回忆,她第一次坐中国民航的班机时,食物是冰冷的,空姐提着开水壶走来走去给旅客冲茶,同机的香港人纷纷抱怨。

“后来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王匡找到我爸爸说,国家希望您到内地做航空食品。”伍淑清回忆,于是她来到内地,想亲眼看一看内地的发展。伍淑清坦言,当时的感觉是“很落后”,但同时,她也敏锐地看到了内地巨大的市场潜力,感觉到了有做事情的空间。

1979年这一年,对于伍淑清和她的父亲伍沾德来说,格外忙碌。由于1980年5月,是中美两国计划通航的日期,伍淑清和父亲多次往返京港两地,就合资创办航食公司进行谈判。当时除了美心集团之外,与中国民航局进行谈判的还有来自日本、欧洲和新加坡的企业。

伍淑清回忆,当时日方提出的要求是日本航空在首都机场的优先起降权,不管其他飞机上的乘客是什么人都要为其让路。最终,中国政府决定选择华侨出身的伍家作为合作对象。

义气自筹500万

先买设备,再签合同

“不是做买卖而是为了国家”

“那个时候,内地还没有外商投资方面的法律。”伍淑清回忆,当时很多合作细节都是从零谈起。他们就把香港的企业法、工商业法从英文翻译成中文,拿到北京去谈,最终签署了意向书。

然而,由于无先例可循,上级部门迟迟没有批复合同。伍淑清记忆犹新的一个细节是,时任中国民航局局长当时对他的父亲伍沾德说,“伍先生,因为中国没有审批中外合资企业的先例,审批还需时日。我们先握握手,一言为定。”听到这番话,伍沾德说:“我们都是中国人,都相信邓小平先生宣布的改革开放政策。”于是,双方握手为约。

1979年11月,距离中美通航只有不到半年的时间,伍沾德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先自己垫付500万港币购置设备开工,再等待批复合同。

“500万港币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可以在香港楼价最高的中环买下好几层写字楼。但是我们有相同的目标,都是为了国家好,也都相信改革开放一定会让国家有大发展,所以我们彼此信任,甘愿为此冒险。”伍淑清说,因为父亲是华侨的后代,所以希望看到国家强大,当时不是抱着做买卖的心态,而是为了给国家做贡献的情怀去做这件事。

伍淑清回忆,父亲做这个决定时,曾背负了不小的压力。“当时很多身边的人都劝他不要‘去北京做生意’,伯父也曾警告他‘有问题要自己承担责任’。”然而她的父亲,并未退缩。

筹到资金后,北京工厂随即开建,但挑战再度来临。航线对航空配餐要求严格,要达标就需要进口欧美设备。在当时,欧美仍对中国实施禁运,伍沾德就以个人名义,从美国购买设备,在香港订货付款,设备运到香港后,再想办法将运回内地。到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终于拿到审批许可时,工厂已经开始生产,伍淑清将这比喻为“先有蛋,后有鸡”。

001号合伙人

打卡改变员工旧思维

引进的不仅是资金更是理念

1980年4月,国家正式批准了成立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当年5月1日,北京航食挂牌成立,投资双方分别为:中国民航北京管理局出资300万元,占股51%;香港中国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出资288万元,占股49%。北京航食因享有“外资审字[1980]第一号”的批准文件编号,被誉为“001号合资企业”。

作为合资企业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北京航食在成立之后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回望过去,伍淑清认为:“当时引进的不仅是资金和技术,还包括整个企业合作的理念和模式。”

伍淑清曾对媒体回忆,当时他们与还习惯于计划经济思维的合作伙伴不断革新,从合资企业的法律条文、股份制概念、复式记账法、打卡管理制度等细节入手,一步步将001号合资公司塑造为行业领军企业。

“我们需要重新培训员工的概念,比如刚开始时,很多员工不愿意打卡,觉得这么做是不是瞧不起他们”,如今这些早已司空见惯的企业管理制度在改革开放伊始的中国,曾面对旧思维的挑战。伍淑清说,当时自己每两个星期都要去一次北京,落实各种各样的事情,而她的弟弟则直接在北京工作了9年的时间。

如今,北京航食占有北京首都国际机场70%的配餐市场,实现了38年连续盈利,累计纳税超过16亿元。

001号企业填补了行业空白。随后,以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形式出现的三资企业,在中国内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内地累计批准港资项目近40万个,实际使用港资9147.9亿美元。按实际使用外资统计,港资占内地累计吸收境外投资总额的51.7%。

伍淑清说,改革开放之初,港资帮助内地企业了解市场经济、培养人才,扮演了“辅导员”的角色。而目前,在港资份额占据内地引资“半壁江山”的情况下,其角色应适时转变为“服务提供商”,吸引更多外资进来,带领内地企业“走出去”。

她的爱国心

带孩子们来内地探访

她把精力投入香港青少年教育

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伍淑清,也开始从其他方面参与祖国建设,从1988年开始,伍淑清先后担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见证和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时刻。在香港回归前,伍淑清还曾担任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为香港回归做了许多工作。

1997年7月1日,49岁的伍淑清在香港见证了五星红旗升起。香港回归后,伍淑清参与了大量推进内地和香港的交流合作工作。如今,伍淑清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青少年的教育上,在她看来,香港的青少年要同时具备国家的概念和全球的视野,由她赞助的香港中华基金中学的学生,曾多次到内地进行交流学习。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6

他们生活艰苦,但仍坚持教学,他们上课风趣,让人一下就能学会。朱敏才说,把孩子们培养成很有用的,对国家很有用的人才,那我觉得就很了不起,他们爱国爱学生,为祖国效力是他们的心愿。他们长期吃青菜,有时都没吃。一次一位叫杨华真的小女孩,家里贫穷,却把白菜叶带给朱敏才夫妇,感动至极。

在执教第五所小学时,朱敏才因劳累过度患脑溢血送进医院抢救,脱离危险期,病倒后的他对学生仍是念念不忘,坚持抬起手,颤抖地写下:我想回去上课。仅仅一句话,我就震撼了,对教学的渴望,支持他的是一个坚定的信念,一个理想,他一直想当老师,毕业后义无返顾地和他的妻子一起为山区的贫困孩子教书。他们夫妇俩多么无私,多么可敬呀!

你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驻足,你们打开一扇窗,让孩子们发现新的世界。用自己的心血教育孩子,用自己所能为孩子们开辟前程。你们敬业你们无私,你们是我们的典范。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用自己后生光阴诠释师德灵魂,孙丽娜说:执教十年也是他最快乐的时光。无论再艰苦也扛了下来,在他们心中虽苦但是幸福。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