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同范本

苦难辉煌观后感

苦难辉煌观后感。

经过多次修订栏目小编为您整理了这篇精选的“苦难辉煌观后感”,你是否正为写观后感而发愁呢?许多优秀的想法和见解都在源于观看电影时产生。可以写一篇观后感,将心得感悟记录其中,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感动,如果你正在寻求解决方案请不妨参考以下措施!

苦难辉煌观后感【篇1】

中国人民是如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苦难而走向辉煌的?中国共产党又是如何领导中国革命从奋斗、挫折、再奋斗的历程中闯出一条通往胜利之路的?坦率地说,对于这样一个极富历史感悟力的问题,长久以来我们相当一部分同志若明若暗。在中央党校学习的课余时间,仔细阅读了金一南教授所著的《苦难辉煌》一书,感慨良多,获益匪浅。该书钩沉稽古,发微抉隐,立论深邃辩证、朴实公允,史料小中见大、新中求实,文气深沉激越、豪迈雄强。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炽热的感情、精辟的分析,为我们再现了一幅20世纪20至30年代中国革命历经磨难挫折走向辉煌胜利的历史全景画。阅后掩卷长思,心绪不能自已。

实事求是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思想根基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党全部理论的思想精髓。书中写道:“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送来了组织指导,甚至送来了部分经费,但没有送来武装割据,没有送来农村包围城市,没有送来qian.g杆子里面出政权。”那么,“武装割据”从哪里来?“农村包围城市”从哪里来?“qian.g杆子里面出政权”从哪里来?不言自明,都是从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理论勇气和创新实践中来!对于开辟和领导正确革命道路的毛泽东同志,书中这样评价:“毛泽东不是先知先觉,却以最大的历史自觉来到转折点。没有句句是真理,只有步步实事求是。”

历史充分证明,前进和发展的道路从来不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而是处处有荆棘密布、时时有暗流涌动,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探索、去追求、去创造、去改变。如今,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化挑战为机遇、化机遇为更好更快的发展?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的结论是: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因为走了“自己的路”,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是因为走了“自己的路”,把中国建设成富裕、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然要靠走“自己的路”。

这些年,中国的崛起是一个十分热门的世界性话题。对中国当前的国力和未来的发展,夸大其词者有之,保守悲观者有之,欣赏赞叹者有之,恶意诋毁者有之。面对嘈杂的舆论,我们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从容和沉着,以“不盲从,不照搬”的清醒和冷静,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

人民群众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力量源泉

历史给中国共产党人的磨难,超过了所有其他政治团体和党派。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不足百人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是什么力量支撑着那支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中长征的疲弱不堪却斗志昂扬的队伍,背负起这个世界上最大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其中原委,最值得人们重视的,正是当时中国共产党雄厚的群众基础。“最需要热血”的长征史诗告诉我们:是沿途中群众不断的兵源补充,使战斗的火种能够传续二万五千里;是一路上人民不断的供给保障,使革命的洪流能够纵贯神州。有了群众的帮助,国民党反动派便有飞机大炮也徒劳;有了人民的支持,国民党反动派纵有千军万马也枉然。

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国民党反动派的失败,绝不是偶然的。与其说这是历史选择的结果,勿宁说这是人民选择的结果。因为人民是创造历史、推动历史、书写历史的真正主人。沿着历史的长河一路走来,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能够发展壮大,从各种政治力量中脱颖而出,体现了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能够纠正自身错误而不断进步,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领导核心,更是体现了人民的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唤醒了沉睡的东方巨龙,让炎黄子孙重新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树立了要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定信仰;是中国共产党让苦难深重的华夏儿女重新焕发出昔日上邦大国的胸襟与气度,乐观积极,豪迈大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路上阔步前行。古往今来的无数事实充分证明:“得民者昌,失民者亡”,“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

历史还昭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今天、明天乃至后天,我们依然面临着人民的选择!我们将以攻坚克难的勇气、续写辉煌的业绩、甘当公仆的情怀来继续赢得人民的选择。除此之外,别无他途。我们不仅需要有这种清醒,尤其需要有这种自觉。

理想信念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精神动力

金一南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写《苦难辉煌》,写那个时代,最终的目的就是写那代人的真正信仰。”他选择了党的历史上最艰难最曲折最彷徨的一段作为研究对象,力图从最深重的苦难和最耀眼的辉煌中汲取精神的养分,站在前人创造的精神高度上,为国家和民族“往哪里去”这一重大命题求解。

20世纪80年代,《纽约时报》记者索尔兹伯里在76岁高龄、怀揣心脏起搏器跋涉两万里,写就《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他在书中说,“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曾经通过《阿Q正传》等著作“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的鲁迅先生,当获悉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的消息后,向中共中央发出贺电:“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中国与人类的将来。”没有品尝过理想信念美酒的民族,精神永远是苦涩萎靡的。一批批革命先烈牺牲奉献、英勇奋斗,绘就出了一幅幅壮美鲜活、大气磅礴的历史画卷,演绎出了一部部气势恢宏、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为过去、现在、未来那些已经成为或希望成为民族脊梁的人们树立起崇高的信仰标杆。

坚定不移的信仰与艰苦奋斗的作风是表里相依、内在统一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的那样:“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正确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胸怀理想、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典范。正如书中所说,“你可以忘记工农红军纵横十一省区,征程两万五千里,一路硝烟,一路战火;可以忘记不尽的高山大河,狭道天险,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左跟右随,围追堵截;可以忘记革命内部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但有一点你将永难忘怀:那就是长征所展现的足以照射千秋万代的不死精神和非凡气概。”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国家,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古罗马曾是地跨欧亚非的强盛帝国,但随着腐化奢靡之风日盛,最终难逃民族分裂和崩溃的命运。遍阅《二十四史》,无论是王朝更迭,还是权门兴衰,随处可见因励精图治、克勤克俭而建功立业,因骄奢淫逸、享乐自怡而衰退败亡的事例。今天,当我们嗟叹美酒淹没宝座、金玉压倒豪舍、骄奢倾覆政权的时候,更应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足以兴国,逸豫足以亡身”的古训,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努力为党和人民干一番事业。

“历史是兴衰,也是命运。”《苦难辉煌》中那种空前复杂的历史变局,与我们今天面临的局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华民族崛起的起点,今天则是中华民族崛起进入的中期进程,前面将是新长征中最艰难的一段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已进入了加快发展的关键期和改革开放的攻坚期。中国绝不会在莺歌燕舞之中实现崛起。我们前面并没有一条洒满鲜花的道路,需要踏过一片片荆棘,迈过一道道门槛。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责任,依然是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高擎“唯一能与苍穹比阔”的信仰火炬,充盈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从辉煌走向更加辉煌。

行文至此,犹觉书不达意,信手写下《阅后题记》一首:阅尽沧桑风与浪,唱罢悲歌慨以慷。同侪后辈须努力,江山待我续辉煌。

苦难辉煌观后感【篇2】

中国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用生动的语言、精彩的故事、丰富的史料和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阐述中国共产党从苦难走向辉煌,让我为之震撼。

在1921年成立最初仅有57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短短的28年后居然能够建立一个新中国,党员的数量发展从1949年448万到2015年8875.8万人。在1927年共产党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曾经只剩800来人的军队,在22年后竟然能够百万雄师过大江,陆海空编战斗力覆盖全国每一个角落。

从1952年到2010年,中国人均GDP由50美元达到4200美元,国家GDP由300亿美元发展到将近6万亿美元。中国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使得今天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迅速提高,这样成功的典型前所未有,让世界惊叹,让历史增彩。

是什么让老一辈共产党人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依旧怀揣救国救民的思想?是什么让老一辈共产党人在缺衣少粮的困境下依然敢打敢拼、决不投降?是什么让老一辈共产党人在生死存亡紧要关头力挽狂澜,是什么让中国经济飞速增长,那就是中国精神的生根发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

虽然我们的物质生活提高了,看似苦难离我们远了,享受离我们近了,可如果我们的思想堕落了,没有了中国精神,没有了中国文化,战争的到来,回到苦难也许只是一夜间的事!曾经我们也很富有,由于长期封建专制统治所造成的封闭和愚昧,加上近代以来殖民地半殖民地处境的摧残和窒息,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品格几乎丢失殆尽。

为什么他们能在中国大地上肆意烧杀抢掠的。是他们看透了中国国家内耗、政府腐朽、社会涣散带来的软弱,同时也造成了集体的精神弱、意志弱、心理弱、斗志弱。人们在侵略、压迫和摧残面前表现麻木、散漫、冷漠甚至无为的绝望。

人与人之间贪婪,欺诈、骄奢、盲从、无信,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见利忘义,损害公共利益,丧失道德底线,以物质拥有论英雄,畸形的价值观,给自己造成的危难,给民族造成危机。

中国共产党人探明危机的出路,寻找中国精神,重建道德回归本源,激发个人潜能,铸造空前的凝聚力。当时艰苦的条件下没吃没喝,一穷二白,还在发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小米加步炝就能够打败国*党八百万军队,从而解放全中国。回顾中国近代历史,过去我们是东亚病夫,现在站起来了。

但今天,我们是物质站起来了,精神却正在垮下去。而很多媒体一直在不断的宣传过度享乐、超前消费、玩物丧志;令人啼笑皆非的雷人剧、宫斗剧、搞笑剧,很少在深入挖掘文化传承中去尽心尽力。

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的中国人利用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一个民族的崛起,首先是精神的崛起。大秦王朝的全国统一,大汉王朝的"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情,大唐王朝万邦来贺。

历史的发展表明,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不仅伴随经济的强盛,而且伴随文化的兴盛。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如果没有文化的支撑都不可能持久。今天要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样需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传统文化历来都是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不断进步走向繁荣的精神支柱和智慧源泉。

很多人认为传统文化是迂腐的,中国古人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范仲淹),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的爱国之心,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孟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千古绝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的'献身精神等。可是这些词句证明,学习传统文化是培养中国人浩然正气和报国情怀的需要。

在今天,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此类现象虽不占主流,却产生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以至于有人见义不敢为、见义难有为。只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学习和吸取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宝贵思想财富,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

铲除民族文化虚无主义的倾向。从整体上根本否定中国文化的现代价值,主张抛弃民族文化传统而全盘照搬西方现代文化。这种数典忘祖、蔑视传统、一味丑化民族文化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就会丧失文化的特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做一个新时代的政法干警,就是寻找中国精神,奉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苛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文化理念,追求国家的繁荣、昌盛、和谐、稳定;追求家庭的健康、尊严、荣誉、财富。守住国家乃至亲人的根本利益,具备正义的霸气,慈悲的勇气,养浩然之气。“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永远对党忠诚干净,勇于担当创新,撑起法纪的天空,为我们的党和国家,为我们的亲人,努力铸就中国法治辉煌。

苦难辉煌观后感【篇3】

强化三种坚持

前段时间,认真拜读了金一南教授所著的《苦难辉煌》一书。此书多角度、宽视野、全景再现了上世纪20至30年代中国共产党不断成长和奋斗,经历苦难挫折,最后走向辉煌胜利的史诗画卷,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苦难中挣扎、觉醒中抗争、自立中奋发的自强之路,更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是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中国共产党,正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努力迈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后来人,我们如何秉承先辈们的教诲,做好历史的传承者、创造者,我认为我们应该努力强化三种坚持:

一是坚持革命信仰。

革命信仰是共产党人的灵魂和方向。邓小平同志说过:“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历史给予中国共产党人的磨难,超过了其他所有政治团体和党派。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之路,是在敌我力量对比非常悬殊,处于白色势力四面包围之中开始的。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坚定的革命信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终于使革命的星星之火燃烧为燎原之势。在世情、国情、党情都已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我们更要秉承我党的优良传统,牢记入党誓言,坚定革命信仰,对党忠诚,对革命忠诚,自觉把个人发展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使革命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从辉煌走向更加辉煌。

二是坚持群众路线。

中国共产党正因为有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才能取得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可以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法宝之一。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推动历史、书写历史的真正主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政治本色,也是每一名党员应该始终遵循的政治信条。当前我党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使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牢记宗旨,以优良作风把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团结在一起,为实现伟大的目标和梦想而努力奋斗。

三是坚持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党全部理论的思想精髓。上世纪初期,全国上下的有志之士都在苦苦思索中国该向何处去。当时共产党的领导人审时度势,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革命之路,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使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历史的.经验证明,发展的道路从来不是光明坦途,而一定是充满坎坷。这就需要我们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边摸索边前进。如今,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把实事求是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才能保证革命取得最后的胜利。

苦难辉煌观后感【篇4】

以前,曾在电视“百家讲坛”栏目听过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的讲座,讲的是我党主要领导人,特别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在两万五千里长征前夕的思想斗争和长征的深远意义,独特的视角,新鲜的史料,生动的语言,金一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当认监委党办给各支部发下一摞图书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金一南著的《苦难辉煌》。

《苦难辉煌》是第一本把中共早期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解读的书,是第一本用战略思维、战略意识点评历史的书,是第一本可以作为大散文欣赏的历史图书。这本书一定要仔细阅读,慢慢琢磨。这不可能一蹴而就。一眼就有十行。因为字里行间的信息量太大,人物之间的关系复杂,历史事件纵横交错,是非曲直。

这本书的客观性让我油然生出一股敬意。以前读过的一些史书,往往给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以片面或单一的主观色彩。虽然读起来容易,但不一定符合历史的真理。金一南认为,历史的真相可能不清楚,没有办法用三色、六色、十二色甚至二十四色来形容。我们只能试图还原历史的真相。尽管真相可能残酷、令人费解或尴尬,但历史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

《苦难辉煌》这本书详细、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前后的历史画卷,描绘了众多我们敬仰或熟知的大人物,如毛泽东、陈毅、彭德怀、李立

3、 同时,张国焘和蒋介石也描写了许多至今仍不为人知的英雄人物。掩卷而思,不禁感叹:伟人其实也是凡人,没有神的智慧与力量,不会天生正确,他们也会犯错误,他们也会打败仗,他们也会发脾气,他们也会出尔反尔,他们也会拉帮结派,只是被太多的影视文学作品美化、提纯或剪切了,反倒给人一种距离感、模糊感、平面感;我更加感叹:

这些伟人的的确确又不是凡人,无数次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留下的是真正具有钢铁般意志和体魄的人,有人曾沿当年红军长征路线体验了一把,但是只能体验险恶的地理环境,却无论如何体验不了当年险恶的人文环境,头上数十架飞机轰炸,数十万敌人围追堵截,随时需要做出抉择,而这抉择随时可能导致全军覆没,生理与心理始终处于极限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牺牲者、落难者、逃亡者和反叛者占绝大多数,最后只有几千人坚持下去,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这本书使我更加关注这位历史伟人和和平的生活。

这本书里阐述的洋为中用的道理让我也颇有启发。白求恩也好,李德也好,这些外国人来到中国,真心实意地帮助中国革命,难免在不了解情况,甚至在根本就不理解情况的情况下,从他们原有的条件、环境,从他们原来接受的知识和受到的训练出发,发出一些对我们革命情况不尽适合的命令与指令来。关键是我们的态度,我们是学习他们的经验、发挥他们的长处,引导他们认识中国国情,还是把他们的经验奉若神明,把他们的话语当作指示,“一句顶一万句”?

如果不抓住这一点,就不能引导他们学习和了解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也不需要事实向他们证明他们的一些事情与中国的实际不符。因此,他们将限制他们本应发挥的作用。结合我们的认证认可工作不也是这个道理吗?像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样,认证认可也是“泊来品”,是洋玩意,需要洋为中用,无论是模式、程序,还是标准,甚至名词术语,不能照搬照抄,要结合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要结合中国人的心理、教育和接受程度,在深刻理解认证认可精髓的前提下,灵活运用,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丰富。

如果当初我们引入iso9000的时候,能够做到这一点,恐怕不会造成现在“滥”的局面。所以,我们在设计新制度的时候,如当前紧迫需要研究建立的碳评价制度,一定要融入中国的国情,无论是管理措施还是技术指标,直接拿来主义的懒汉做法要不得。如果我们成功了,我们将促进和发展国际认证和认可活动。

金一南撰写这本书的精神更加为我所感动。从网上资料获知,金教授曾当过工人,被赞为“天生就是个好工人”,他曾当过兵,被誉为“天生就是个好战士”,他现在是大学教授,又被叹为“天生就是个教书的料”。金教授自己也说,没有什么天经地义的事情,只要用心去做你想做的,尽力而为,热爱生活,做好工作;创新在于坚持,只要用别人的打牌和看电视来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主要在8个小时之外。

通过他的文字,我了解到这部巨著的几十万字,来自于他多年来积累的两百多万字的读书笔记,以及他多年来独立而细致的思考。因此,我认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要工做出成绩,不能半途而废;要工做出自己的风格,不能机械地照搬。人活一辈子要有热情、有想法,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见异思迁,不要说的多,干的少,不要做批评家和空想家,要做实干家。

人类有很多苦难,但不一定创造辉煌,只有凤凰涅盘式的苦难才能最终创造辉煌。我们希望饱受苦难的中华民族在富国强民道路上再创辉煌。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是如何艰苦奋斗,走向辉煌的?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中国革命,在斗争、挫折和再斗争中,开辟一条胜利之路?坦率地说,对于这样一个极富历史感悟力的问题,长久以来我们相当一部分同志若明若暗。

在中央党校学习的课余时间,仔细阅读了金一南教授所著的《苦难辉煌》一书,感慨良多,获益匪浅。该书钩沉稽古,发微抉隐,立论深邃辩证、朴实公允,史料小中见大、新中求实,文气深沉激越、豪迈雄强。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激情的情感和精辟的分析,向我们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中国革命史的全景,这场革命历经艰难曲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阅后掩卷长思,心绪不能自已。

实事求是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思想根基

实事求是实事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党一切理论的思想精髓。书中写道:“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送来了组织指导,甚至送来了部分经费,但没有送来武装割据,没有送来农村包围城市,没有送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那么,“武装割据”从哪里来?“农村包围城市”从哪里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从哪里来?

不言而喻,他们都来自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勇气和创新实践!对于开辟和领导正确革命道路的毛泽东同志,书中这样评价:“毛泽东不是先知先觉,却以最大的历史自觉来到转折点。

没有句句是真理,只有步步实事求是。”

历史充分证明,前进和发展的道路,从来不是一条铺满鲜花、荆棘丛生、暗流涌动的宽阔道路。它要求我们一步一步地探索、追求、创造和改变。现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把挑战转化为机遇,把机遇转化为更好更快的发展?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历史的结论是: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因为走了“自己的路”,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是因为走了“自己的路”,把中国建设成富裕、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然要靠走“自己的路”。

这些年,中国的崛起是一个十分热门的世界性话题。对中国当前的国力和未来的发展,夸大其词者有之,保守悲观者有之,欣赏赞叹者有之,恶意诋毁者有之。面对嘈杂的舆论,我们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从容和沉着,以“不盲从,不照搬”的清醒和冷静,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

人民群众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力量源泉

历史给中国共产党人带来的困难比任何其他政治团体和政党都多。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很少有人相信不足100人的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是什么力量支撑着那支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中长征的疲弱不堪却斗志昂扬的队伍,背负起这个世界上最大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

其中,最值得人们关注的原党委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群众基础。“最需要热血”的长征史诗告诉我们:是沿途中群众不断的兵源补充,使战斗的火种能够传续二万五千里;是一路上人民不断的供给保障,使革命的洪流能够纵贯神州。

在群众的帮助下,国民党反动派的飞机和大炮是徒劳的;在人民的支持下,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是徒劳的,马是徒劳的。

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国民党反动派的失败,绝不是偶然的。与其说这是历史选择的结果,勿宁说这是人民选择的结果。

因为人民是创造历史、推动历史、书写历史的真正主人。沿着历史的长河一路走来,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能够发展壮大,从各种政治力量中脱颖而出,体现了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能够纠正自身错误而不断进步,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领导核心,更是体现了人民的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唤醒了沉睡的东方巨龙,让炎黄子孙重新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树立了要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定信仰;是中国共产党让苦难深重的华夏儿女重新焕发出昔日上邦大国的胸襟与气度,乐观积极,豪迈大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路上阔步前行。

古往今来的无数事实充分证明:“得民者昌,失民者亡”,“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

历史还昭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今天、明天乃至后天,我们依然面临着人民的选择!

我们将以攻坚克难的勇气、续写辉煌的业绩、甘当公仆的情怀来继续赢得人民的选择。除此之外,别无他途。我们不仅需要有这种清醒,尤其需要有这种自觉。

理想信念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精神动力

金一南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写《苦难辉煌》,写那个时代,最终的目的就是写那代人的真正信仰。”他选择了党的历史上最艰难最曲折最彷徨的一段作为研究对象,力图从最深重的苦难和最耀眼的辉煌中汲取精神的养分,站在前人创造的精神高度上,为国家和民族“往哪里去”这一重大命题求解。

20世纪80年代,《纽约时报》记者索尔兹伯里在76岁高龄、怀揣心脏起搏器跋涉两万里,写就《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他在书中说,“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曾经通过《阿q正传》等著作“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的鲁迅先生,当获悉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的消息后,向中共中央发出贺电:“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中国与人类的将来。”没有品尝过理想信念美酒的民族,精神永远是苦涩萎靡的。

一批批革命先烈牺牲奉献、英勇奋斗,绘就出了一幅幅壮美鲜活、大气磅礴的历史画卷,演绎出了一部部气势恢宏、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为过去、现在、未来那些已经成为或希望成为民族脊梁的人们树立起崇高的信仰标杆。

坚定不移的信仰与艰苦奋斗的作风是表里相依、内在统一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的那样:“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正确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胸怀理想、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典范。正如书中所说,“你可以忘记工农红军纵横十一省区,征程两万五千里,一路硝烟,一路战火;可以忘记不尽的高山大河,狭道天险,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左跟右随,围追堵截;可以忘记革命内部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但有一点你将永难忘怀:

那就是长征所展现的足以照射千秋万代的不死精神和非凡气概。”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国家,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古罗马曾是地跨欧亚非的强盛帝国,但随着腐化奢靡之风日盛,最终难逃民族分裂和崩溃的命运。

遍阅《二十四史》,无论是王朝更迭,还是权门兴衰,随处可见因励精图治、克勤克俭而建功立业,因骄奢淫逸、享乐自怡而衰退败亡的事例。今天,当我们嗟叹美酒淹没宝座、金玉压倒豪舍、骄奢倾覆政权的时候,更应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足以兴国,逸豫足以亡身”的古训,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努力为党和人民干一番事业。

苦难辉煌观后感【篇5】

“不论我们如何艰难,也永远要记住《国际歌》中的一句话: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物质不灭。宇宙不灭”,“唯一能与苍穹比阔的是精神。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剧意味:播种,但不参加收获”……

读完金一南先生的《苦难辉煌》,书中的这些话语已深深扎入我的脑海,久久不能忘怀。

它向世人再现了一幅20世纪初期中国革命磨难挫折走向辉煌的历史全景画—硝烟弥漫,峥嵘岁月,舍生忘死,百折不挠,永不放弃,历经挫折和苦难,最终走向成功与辉煌,书中一个个鲜活的身影不时浮现在眼前,让我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在我心中一直有这样一个困惑:究竟是什么样的理想信念使得老一代革命家铸就了我们伟大的新中国。历史的延续和生命所创造的奇迹不是一两点所能总括完的。然而我还是想把心里的敬意和启发总结出来,路途有尽,悠思无穷。思考良久,唯独觉得用“担当精神”这几个字形容老一代革命家最贴切。他们不过是四万万中国人中的普通一员,因为秉承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赴汤蹈火的理想信念,最终铸就了新中国。这些伟大的人,他们的精神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财富。这其中就包括了担当精神。担当精神甚至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因为它本就是一种践行,一生走完才知有无。然而人不能由死至生的活,只能由死而生的思。

我所理解的担当精神,用三个方面来阐述:一是使命情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古以来,华夏儿女都有自强不息的铮铮铁骨。在危难时刻,老一代革命家挺身而出,自觉担负起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展现了空前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他们历尽苦难,我们获得辉煌。二是知行合一。像孩子一样有渴望去创造的理想,情感真挚,心地善良。不做作不违心,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伟人之所以能成就卓越,不止于知,更在与行。正是有了把国家的水深火热转化为不懈的力量之源,才产生了丰功伟绩。他们依靠着不屈不挠的坚韧、义无反顾的顽强。前赴后继的牺牲,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才是知行合一。三是持之以恒。在做决定之前要极其严谨,反复论证。下定决心之后,坚定好理想信念,执着于所做,专注于所做,有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不会因为前面的艰难险阻和风云变幻而放弃。

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可或缺担当精神,这应该是现今社会极具缺乏的精神品质。莫现乎隐,莫现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做过的事情,就应该有勇气去担当。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不如反求诸己。过去的革命成功了,今天的改革依然能够成功,因为我们的党和我们的军队是有担当精神的铁血队伍。

苦难辉煌观后感【篇6】

《苦难与辉煌》读后感

《苦难与辉煌》是一本揭示人生苦难和克服困难的文学作品。通过生动具体的叙事和细腻入微的描写,这本书让我深受启发和震撼。下面是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文章的开篇描述了主人公李晓龙的家庭境况,贫穷、落后以及冷漠的亲属关系。这种环境让我感到悲凉,但同时也让我对李晓龙的坚强和勇敢心存钦佩。他是一个乐观向上的人,他从不被环境所限,而是以自己的辉煌为目标。他努力学习并取得优异成绩,最终考入了一所名牌大学。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很多苦难和困难,但他没有放弃,他选择面对困难,并逐一击败他们。这种顽强的精神感染了我,让我坚信只要有恒心和努力,我们都能克服一切困难。

在大学的日子里,李晓龙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尤其是学业上的压力。他的学习成绩迅速下滑,他陷入了低谷。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他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他努力改变学习方法,并请教了老师和同学。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他终于走出了困境,重新恢复了优秀的成绩。这让我意识到,面对困难时,我们不能被打败,我们应该找到解决办法,坚持下去。

故事的高潮发生在李晓龙大学毕业之后,他决定进入农村支教。他到了一个贫困的山村,那里的条件简陋,教学资源匮乏。面对这些困难,李晓龙没有放弃,反而更加努力,他用自己的行动感染了学生和他们的家庭。他组织了义务的讲座,举办了文艺演出,改善了学生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有了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通过他的努力,学生们的成绩不断提高,他们的家庭状况也有了显著改变。这个故事让我明白,当我们有能力改变一些人的命运时,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去做,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通过阅读《苦难与辉煌》,我意识到生活中苦难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它们并不是终结,而是奋斗的起点。只有在面对困难时,我们才能真正展现出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只有经历过苦难,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成就的价值。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让我明白坚持不懈、永不放弃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总之,读完《苦难与辉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提醒我在生活中要勇敢面对困难,坚持追求自己的目标,并且没有任何困难可以阻止我们实现梦想。通过李晓龙的故事,我明白了生活中的苦难是宝贵的财富,只有经历过苦难,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辉煌的美好。我相信,只要我坚持努力,充满信心和勇气,我也能实现我的辉煌。

苦难辉煌观后感【篇7】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不断赶上时代的发展潮流。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正因为有无数的优秀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舍生忘死,踏着烈士的鲜血奋然前行,把个人的一切乃至生命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党和人民,我们才赢得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正因为集合着无数为着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殚精竭虑、夜以继日工作的优秀党员,在苦难中不懈奋斗,自主创新,缔造一个不屈民族的伟岸形象,赋予一个古老国家以现代的品质,才有今天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

只有探索这些历史,才能真正倾听生命的真谛,吸收进步的力量。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昔日的战场已经筋疲力尽,伟大时代的宏伟图景正在我们面前缓缓展开。历史是相对的,辨证的。

过去是相对于现在的历史,现在是相对于未来的历史。作为后来者,我们继续写历史。我们要接过先辈的指挥棒,走自己的道路,做历史的继承者和创造者。

金一南说:先有真人,后有真理。强烈的责任感,让我必须写出这些真实的人。

他们不爱钱,不做官吏,不怕死,只为这个事业,为心中的教条。今天一些人可能觉得事业和主义已经没有多少吸引力了,但当年的共产党人为了心中的主义,始终抱有不变的信仰,正是这样的信仰,让他们可以抛弃一切,只为中国的未来。在我看来,当代中国人最缺乏的就是这种信仰。国民党人失败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很好地发扬自己的信念,在困难和机遇面前犹豫不决,错过了良机。

共产党人珍惜一切来之不易的机会,为了自己的原则而放弃一切。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有钱了,却把这种信仰丢得越来越远了,大量的企业家们用污染中国环境而挣得的钱移**外,***结榨取人民的血汗钱,为了名和利抛弃家人,越来越少的人为整个国家和大多数人的生存和发展谋福利,而是为自己的利益不断损害国家和广大人民的利益。这又如康熙、乾隆年间,看似繁荣的外表下面,隐藏着深深的隐患,其实我并不担心,正是看到了中国近代的“苦难辉煌”,我知道,中国人骨子里是不会变的,现在的现象正是崛起前的黑暗,历史是不停前行的,历史是不断产生问题的,人类就是要不断解决问题,不断遇到新的问题,历史才会进步。

“历史是兴衰,也是命运。”《苦难辉煌》中那种空前复杂的历史变局,与我们今天面临的局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华民族崛起的起点。今天,是中华民族崛起的中期过程。这将是新长征中最困难的部分。

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已进入了加快发展的关键期和改革开放的攻坚期。中国绝不会在莺歌燕舞之中实现崛起。我们面前没有一条路鲜花盛开。我们需要跨过荆棘和门槛。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责任,依然是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高擎“唯一能与苍穹比阔”的信仰火炬,充盈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从辉煌走向更加辉煌。

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每天都过着健康向上的生活,因为我们出生在一个和平的时代,因为我们可以在和平中工作和生活。我们的大环境很好,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努力吧,未来是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