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同范本

革命影片观后感

革命影片观后感十三篇。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色影片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革命影片观后感 篇1

看得出来,电影《血战湘江》下了很大的功夫,和八一厂过去的战争电影风格区别不大,战争场面一丝不苟,相当认真。电影的主线非常清晰,就是毛主席在湘江战役中的不断抗争,最终湘江战役的惨败导致了领导层思想的改变,通过了毛主席提出的方案,在通道及时转兵,避免了第二次被包围。

这部电影中我感觉耿乐扮演的耿飚非常神似,不知道是不是他的后人。张一山扮演的李天佑实际上并不是很像,但是感觉张一山真的是卯足了劲在演。何健虽然台词写得很凶狠,但是实际上的何健还应该更加杀气腾腾,的确,正如电影里所说,他不仅杀了很多的革命者,还有他们的家属,例如毛主席的夫人杨开慧。白崇禧的篇幅虽然不少,但是并没有展示出他智慧的一面,在湘江战役中,白崇禧还是很好的把握了战役的`主动权,避免了与红军鹬蚌相争,让蒋介石渔翁得利。

周恩来演得相对来说很拘谨,与伟人风采有一定的差距,演员不是很放得开。蒋介石、杨开泰都塑造得比较表面化,应该有更深层次的剖析,例如在知道主力红军渡过湘江之后,蒋介石会有纵虎归山,后患无穷的感觉。电影虽然给的戏份有限,但是仍然需要深入挖掘角色的内心,才能打动观众。

这部电影和我预想的还是有差距的,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要塞入太多的元素,必然会导致整部电影内容不清晰。如果是拍摄成三个小时的电影,应该会更加合适。

革命影片观后感 篇2

《青年邓颖超》这部影片,以深情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邓颖超女士青年时期的思想觉醒与革命历程。影片以她的思想启蒙为主线,巧妙地穿插了她与周恩来先生之间深厚的革命情谊,共同勾勒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影片开篇,邓颖超的坚定眼神和对知识的渴望就深深吸引了我。她不仅是一个寻求个人思想解放的女性,更是一个怀揣着救国救民理想的青年。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她勇敢地走出家门,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和担当。

影片中,邓颖超带领妇女寻求解放的场景令人动容。她深知,只有妇女获得真正的自由和权利,国家才能真正走向繁荣富强。她不畏艰难,不惧险阻,坚定地走上了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她的`坚韧和勇气,不仅激励了身边的妇女同胞,也为我们这些后来者树立了榜样。

影片还展现了邓颖超与周恩来之间深厚的革命情谊。他们从相识到相知,再到携手并肩,共同为革命事业奋斗。他们的感情,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的爱情,更是对共同理想的坚守和追求。他们相互扶持,共同面对困难,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一段佳话。

整部影片,不仅让我们看到了邓颖超女士青年时期的奋斗历程,更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青年人的热情和激情。他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不惜付出一切代价,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

《青年邓颖超》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材。它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邓颖超女士的生平事迹和思想精神,也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革命影片观后感 篇3

昨天一大早,“重走长征路喜愿传中国”车队一行来到了位于广西兴安城内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凭吊在惨烈的湘江战役中英勇牺牲的3万多红军英烈。

队员们向目前全国最大的红军长征烈士群雕像敬献了花篮,花篮的挽联上写着:“在湘江战役中英勇牺牲的红军英烈永垂不朽!”表达广东人民对湘江战役中牺牲英烈的景仰之情。随后,队员们来到位于狮子山顶、由聂荣臻题文的突破湘江纪念碑前,庄严地宣誓:“重走长征,砺志自强;饮水思源,关爱老区;红军英烈,永垂不朽;长征精神,万古长青!”

此时,追寻父亲长征踪迹的老队员赖乃坚动情地说:“当年父亲提着脑袋参加革命,无怨无悔。湘江战役实在是太惨了。我父亲的几个最亲密战友当年就是战死在这里!都是同乡啊!就永远地长眠在这里……”说着赖老先生不禁潸然泪下。

离开湘江战役纪念碑园,车队启程溯漓江而上,来到漓江发源地、素有“华南第一峰”之称的.瑶山(即老山界)。

途中,在华江乡干部的陪同下,队员们看望了88岁的老红军刘华连。72年前,他还是16岁的孩子,部队发给他一条枪、三颗子弹、两颗手榴弹,他便匆匆投入了战斗。在黄沙河陷入敌人的埋伏圈后,部队伤亡惨重,刘华连当时用腿夹着两具尸体、用枪当桨划过河,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刘老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才重新回到家乡,发现自己早已被当作长征中牺牲的烈士。重走长征车队给刘老送上了1000元双喜慰问金,以感谢他对革命所作出的贡献。

革命影片观后感 篇4

辛亥革命,不只是一部影片,而是我们伟大的祖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一举推翻清朝政府、结束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的辛亥革命的整个过程。孙中山先生甘冒随时会被杀头危险,创建了兴中会。

孙中山先生向人们描述革命的终极目的是推翻封建专制政体,创建共和民国!“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这句话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里,革命的目的与此,人民的希望于此,这就是革命的真正意义所在!

辛亥革命前期,列强主义者纷纷开始了瓜分中国狂潮!“东亚病夫”的儿女同母亲一起忍受着千灾百难!然而,无能的清政府干着对外投降卖国,对内残酷镇压人民革命的腐败,祸国殃民!

在这黑暗时刻,“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的口号喊出来了!一拨又一拨的呼声响彻大江南北!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终于开始了!

武昌,武汉,南京。各地纷纷积极响应,一枪又一枪的“反君主专制”打响了!各地人纷纷加入革命,参加战斗!逼得清政府退位,“东亚病夫”站起来了!

辛亥革命,世界人所知,世界人惊叹,世界的东方,屹立起了东方的雄狮——中华人民共和国!

革命影片观后感 篇5

辛亥革命,对于我来说既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之所以说是熟悉的,因为在高中的历史学习中,辛亥革命是一重要内容,对它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可以说是滚瓜烂熟的。但又为何陌生呢?那是因为我对它的了解也仅仅停留在背景和意义这两方面,好像就没多大了解了。如今看完这部电影,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以及也了解了更多与之相关的人物和事件。这部电影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革命志士那无私的品质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

电影的开头是巾帼英雄秋瑾就义的场面。秋瑾脚带镣铐,昂首挺胸地向死亡走去,没有丝毫畏惧。最后她的一番话让我潸然。她说:“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死并非不足惧,亦并非不足惜,但牺牲之快、之烈,牺牲之价值,竟让我这一刻自心底,喜极而泣。”秋瑾女士她义无反顾的赴死,只为唤醒麻木的国人……

还有较之深刻的感受便是来自广州起义了。广州起义非常的壮烈,在这次由黄兴领导的起义中牺牲了许多壮士,其中较为世人所知的便是七十二烈士了。那些为革命不顾一切的壮士中有很多都是很年轻的,他们有的出身优越,但时代需要他们,他们便义不容辞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影片中,我看到了那些年轻的充满朝气的面孔,在革命的道路上奋勇向前,让我深受感动,同时,更为自己处于新时代而感到幸福。而现在我们的幸福是来之不易的,它是过去牺牲了的无数生命换取来的`,我们确实得好好珍惜啊!

提到辛亥革命,不得不说的便是孙中山先生了。在影片中,我了解到孙中山先生为了革命在海外奔波劳累,四处演说筹集款项,虽身在海外,对国内的事时刻关注。他以无私的精神推动革命的进程。虽然辛亥革命最终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革命存在局限性,但孙中山先生对中国命运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

《辛亥革命》这部电影真的很棒,让我们更好的走近历史,了解历史,铭记历史。

革命影片观后感 篇6

沉重的情绪溢于言表。以前那一部震撼的电影《南京》还历历在目,而这部《南京!南京!》给我的更深的感慨。两个突兀的感叹号!屈辱,愤怒,心痛,已无法倾诉我心底的声音。振聋发聩的影片将战争的丑陋在脑浆崩裂的那一刻毕现无疑。强暴,这种罪行,是人类的耻辱。

《南京南京》不可避免的点燃中华民族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刻骨仇恨。1937年,30万中国人被屠杀,国殇,电影《南京南京》重启了这段伤痛记忆,我们不能没有危机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想,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不二法门。

血淋淋的黑白色,听到的是寂静中的枪炮声!日本人进城了,中国的大部队开始逃跑,陆剑雄和他零零落落几个不甘投降的弟兄手挽手地组成一堵人墙,阻止逃兵的去路,他们不肯投降,一向在城里偷袭日军,直到一个个死去。日本人说:你们中国军人真是厉害,我们进入南京城后,四处都是冷枪,我们不的不把很多建筑物都炸平,但是没有一个人走出来!不屈与坚韧的因子一向存活在中华民族儿女的血性之中,极端环境下的反抗,是所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中国人用鲜血和牺牲构筑的中国精神。

历史能够宽恕,但不能遗忘。

对于那样一段历史,已经成为了整个民族的死结,不是谁想颠倒和抹杀就能颠倒和抹杀的,但想要记住同样不容。一种空洞的仇恨,没有能够附着的支点,这场屠杀已经离去了72年,当初幸存的人们也逐渐被时间带走,但我期望那些鲜血淋漓的伤口不要随之消亡,我们未必需要一部片子来激起某种仇恨,然后去手刃仇人。最好的方式,不是哭诉,不是煽动,而是展示,还原那些被遗忘或者被忽视的点滴细节,然后让看到的之后人叩问自己的心,至于会得到什么样的回响,伤痛不能被继承,更不能被强行灌输,只能靠自己去直面,哪怕你看到的是一部被复原的电影,只要它够真诚。

革命影片观后感 篇7

《唤醒者》是一部深情且震撼人心的电影,它带我回到了上世纪20年代初期,那个被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大连。影片以真实的历史背景为依托,通过主人公的热血故事,展现了那个时代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影片的主人公原本只是一名普通的爱国青年,他目睹了日本殖民统治下的种种不公和压迫,心中充满了愤慨和不满。然而,真正让他走上革命道路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出现和引领。这个过程,就像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唤醒,让他从内心深处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影片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真实感,无论是大连的街头巷尾,还是主人公与同伴们的互动,都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特别是那些描绘日本殖民统治下人民苦难生活的场景,更是让人心痛不已。这些画面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中国人民的苦难和无奈,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与幸福。

而影片中的革命精神更是让我深受感动。主人公和他的同伴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付出一切代价。他们坚定的信念、无私的奉献和顽强的拼搏精神,让我看到了真正的英雄本色。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唤醒了更多人的爱国意识和革命精神,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此外,影片还通过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出现和引领,才让更多的爱国青年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和方向。影片也提醒我们,在今天这个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我们仍然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继续为民族的复兴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唤醒者》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它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苦难和革命精神的力量,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与幸福。我相信,这部电影一定会成为一部经典的爱国主义教育片,激励更多的人为民族的复兴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革命影片观后感 篇8

《地道战》这部影片至今仍让人百看不厌。影片智能双全的高传宝,一片忠诚的老钟叔,还有那个汉奸汤司令以及那个穷凶及恶的日本山田队长,都在我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如片中的那些动听的音乐也如天籁,紧紧萦绕耳际,挥之不去。 1942年到1944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实施了三大策略:杀光、抢光、烧光。冀中人发由于军力不足,不能对抗敌人,就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创建地道战以后,敌人就往里面攻击,想方设法地破坏。但是聪明的冀中人民又想到了很多妙法来防备,敌人没有得逞,他们既怕又恨,但又对我们没办法。在地道里作战时,民兵队长高传宝利用人群来传播消息,使队长的意思能传播给人群。人们有了地道战,敌人的扫荡粉碎了,冀中人民取得了胜利。 地道战更是抗日战争的一个突破。移动、躲藏、攻击,传递信息都很便捷,使敌人摸不着头脑,疑心重重,就如玩心理游戏般,把敌人玩得团团转。

这实在不得不钦佩那时的中国人,创造出这么令人为之感叹的地道,真可谓是中国英雄儿女智慧的结晶啊!他们面对毫无人性的日本鬼子的攻击,却一次一次,又一次坚强地坚持下来。而支持他们的则是他们胸口的一把熊熊大火,一份爱国的情感,把国家的荣誉放在了个人的利益之上,不畏惧死亡,坚持到最后一刻,有的`则死在了战场,但他们明白: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 我们胜利了!振奋人心的歌儿又响了起来,那催人奋起的旋律,那慷慨激昂的节奏让我感慨万千。顿时,我觉得我自己作为一名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而感到自豪、骄傲。 六十多年后的今天,回望六十年前的峥嵘岁月里,高家庄的地道,已经成为历史的永远,沉睡在历史的红色地道里,但其彰显着的地道的祖国抗日优秀儿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中华民族的伟大凝聚力,中华民族的无上智慧,却依然的让我们肃然起敬。初一:水晶贝露

革命影片观后感 篇9

电影的故事讲述的是1945年春,董存瑞在因种种原因的困扰下,终于参加了当地抗日自卫队,同年参加了八路军。在队伍中,董存瑞和他的伙伴都不满20岁,但却有着惊人的胆识和勇敢的魄力,在战斗中他屡次立功,让连长和队友刮目相看。

电影故事的高潮发生在1948年5月25日,进攻隆化县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的6连负责拔除敌人核心阵地——隆化中学。临出发前,身为爆破组组长的董存瑞,代表大家表决心:“我就是死后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学的外壕里去,让大家踩着我们把隆化拿下来!”他带领战友接连炸毁了敌人3个炮楼5个地堡。在打开隆化中学东北角的外围工事之后,敌人隐藏在围墙外干河道上桥形暗堡的机枪突然开火,部队遭受严重伤亡,突击受阻,而派去爆破的战友又一个个在中途倒下。

董存瑞在面对敌人碉堡的凶猛火力,董存瑞再次请战,在战友的掩护下冲到桥底。此时,他的左腿被敌人的机枪打断,暗堡的底部离干涸的河床还有段高度,河道两侧护堤陡滑,他两次安放的炸药因没有木托都滑了下来。此时,冲锋号已经吹响,拖延一分钟就会有更多的战友牺牲。董存瑞毅然用身体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索。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桥形暗堡被炸毁,红旗插进了隆化中学。董存瑞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看完电影时,我的心中感慨万千。一个年仅19岁的青年,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为战斗奉献出宝贵的生命。想想董存瑞,在进革命队伍、入党等过程中遭受了重重困难,但他还是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使自己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当他在炸暗堡时,那种为革命事业奉献、为祖国和人民付出的勇气深深的打动了我。

董存瑞比我大5岁,没上念过几本书,没受过良好的教育,却又一颗为祖国无悔献躯的赤字忠心,他虽然年仅19岁。但在我心中,也是在很多人心中,是我们所敬仰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他彰显了中国革命烈士的伟大精神,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从这部电影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一个人就应该向董存瑞那样,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它的宽度和厚度,有些人碌碌终生,若干年后,被世界遗忘;但董存瑞,年仅19岁,没念过书,没上过学,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榜样!

董存瑞——一个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共产党员。董存瑞——一个顶天立地的革命战士!

革命影片观后感 篇10

《青年邓颖超》这部影片以深情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青年邓颖超在动荡岁月中的思想觉醒与奋斗历程。影片不仅聚焦于她个人的成长轨迹,更将她与周恩来之间由革命友情升华至革命伴侣的深情厚意巧妙融合,使得整个故事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充满了人性的温度。

影片开篇便引人入胜,青年邓颖超的形象跃然银幕之上。她聪慧、坚韧,对于时代的变迁和人民的苦难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她深知,要真正解救民族,必须唤醒民众,尤其是那些被束缚在封建礼教中的女性。因此,她积极投身妇女解放运动,努力为女性争取平等的权利和地位。

影片中,邓颖超与周恩来的情感线索贯穿始终。两人共同经历了革命的洗礼,从最初的相识、相知,到后来的相互扶持、并肩作战,再到最后的携手共度人生,他们的情感历程既是个人命运的交织,也是革命理想的共鸣。他们的爱情,是革命的助推器,也是彼此心灵的慰藉。

影片在展现邓颖超和周恩来的情感历程时,并没有过分渲染,而是以一种平实、自然的方式呈现。这种处理方式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可信,也更容易引发观众的共鸣。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之间的情感是建立在共同理想和目标的基础之上的,是纯粹的、高尚的。

除了情感线索外,影片还深入探讨了邓颖超在妇女解放运动中的贡献和成就。她不仅积极倡导女性参与革命,还亲自组织妇女团体,为女性争取权益。在她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觉醒,开始为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影片的结尾部分,邓颖超站在历史的舞台上,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展望未来的前景。她的眼中充满了坚定和信心,她知道,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就一定能够实现民族的复兴和人民的幸福。这种精神风貌不仅令人敬佩,也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和力量。

《青年邓颖超》以青年邓颖超的思想启蒙为主线,通过她与周恩来的情感历程和她在妇女解放运动中的贡献,展现了一个时代女性的风采和力量。同时,影片也传递了一种坚定的信念和追求,那就是为了民族的复兴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革命影片观后感 篇11

《唤醒者》是一部触动人心的电影,它让我穿越时空,回到了上世纪20年代初期那个被日本殖民统治的黑暗时期,在大连这片土地上,见证了一个普通爱国青年如何被中国共产党唤醒,最终走上革命道路的热血历程。

影片的开头,就让人感受到了日本殖民统治下的残酷和压迫。主人公,一个充满热血的青年,目睹了同胞们的苦难,心中充满了对不公不义的愤怒。然而,他最初并不知道该如何去改变这一切,直到中国共产党的出现。

中国共产党的出现,像是给主人公指明了一条道路。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唤醒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和革命意识。在党组织的引领下,主人公开始参与到各种革命活动中,他用自己的行动,为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影片中的每一个场景,都让人印象深刻。从大连的`街头巷尾,到革命同志们的集会讨论,再到与日本殖民者的激烈斗争,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真实感。特别是那些描绘主人公内心挣扎和成长的片段,更是让人感同身受。

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也是一部心灵的觉醒史。他从一个单纯的爱国青年,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他学会了如何团结同志,如何面对困难,如何为了信仰而战斗。他的成长,不仅仅是个人的成长,更是整个民族和国家的成长。

影片还通过主人公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引领和支持,才有了更多像主人公这样的爱国青年,他们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不惜付出一切代价。这种坚定的信仰和无私的奉献,让我深受感动。

观看《唤醒者》后,我深感自己生活在一个和平与幸福的年代,是多么地幸运。然而,这种和平与幸福,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我们去珍惜和维护的。同时,影片也让我明白了,每一个时代都需要有像主人公这样的“唤醒者”,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信仰,引领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革命影片观后感 篇12

电影《辛亥革命》截取了封建中国在1911年至1912年初那一时段发生的历史事件,从“血染黄花岗”到“武昌城首义”,从“阳夏保卫战”再到“创建共和制”,由表及里的历史重现了辛亥革命的过程,书写了一群热血青年用自己的生命叩击愚昧的封建国体,用自己的热血呼唤青春中国的壮举。通过观看这部电影,使我们重新审视那段历史,100年前发生的'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一个重要里程碑,辛亥革命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认真深思。

曾担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的章开沅说,盘点辛亥革命,要看三个100年,即辛亥革命之前的100年,辛亥革命以来的100年,以及放眼今后的100年。“百年锐于千载”,这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成立以前那100年世界历史的精辟概括,而对于同盟会成立以后这100年的世界历史,这句话也同样适用。因为20世纪的“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等等,其变化的幅度之大、速度之快,()更远远超越了19世纪那100年。只有透过这前后两个100年世界历史的发展变化,才能更为深刻地理解辛亥革命。

“前面的两个100年都是前人做的事业,而未来的100年是我们的事情。”章开沅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是摒弃肤浅的科技决定主义,实现精神的回归。当前人类面临诸多共同问题,资源浪费耗竭、生态环境毁坏日益突出,不是科技决定论所能解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更需要精神的力量。

为此,章开沅大声疾呼,要大力弘扬和传承精神力量,包括百年来形成的辛亥精神、延安精神、人文精神等等。

革命影片观后感 篇13

最近我观看了红色经典电影《地道战》,我深深地被这部老片子吸引住了。

《地道战》讲述的是:1942年到1944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对中国人民实施了“杀光、抢光、烧光”三光政策。冀中八路军和老百姓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创造了一种智慧的斗争方式,地道战。

高家庄的群众在党支部书记老忠叔、民兵队长高传宝的领导下,因地制宜,把地窖改造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的地道。通过开展地道战,打败了邪恶的日本鬼子。

让我非常难忘的是,一天深夜,村里的老钟叔发现了鬼子山田队长偷袭高家庄,他不惧生命危险,一路小跑,来到村中的老槐树下,解开绳索,拉响了报警的大钟,村民们迅速转移了,而老钟叔倒在了鬼子的枪口下,这位老党员用自己的`鲜血换来了村民们的平安。后来,高传宝活捉了山田,他揪着山田的衣领说:“你抬起头来看一看,这是什么?这是人民!只有人民才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这部影片讲述了中国人民一段苦难的历史和不屈顽强抗争的英雄事迹,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只要在正确思想的领导下,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再凶残的敌人也会走向灭亡,侵略者是没有好下场的。中国人要珍惜今天的和平,更不能忘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