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同范本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收藏10篇。

在教师进行新课程教学时,通常会准备教案和课件。然而,教案课件中包含的知识点需要精心设计。教案是构建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教学品牌的重要方式。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份易于理解的“有理数的乘法教案”学习材料,希望这些信息能够给你的工作带来启示!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篇1)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过程,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能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法。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精神,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应用法则正确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难点:两负数相乘,积的符号为正与两负数相加和的符号为负号容易混淆。

3.关键:积的符号的确定。

教具准备

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小学,我们学习了正有理数有零的乘法运算,引入负数后,怎样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呢?

五、新授

课本第28页图1.4-1,一只蜗牛沿直线L爬行,它现在的位置恰在L上的点O.

(1)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后它在什么位置?

(2)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后它在什么位置?

(3)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前它在什么位置?

(4)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前它在什么位置?

分析:以上4个问题涉及2组相反意义的量:向右和向左爬行,3分钟后与3分钟前,为了区分方向,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为区分时间,我们规定:现在前为负,现在后为正,那么(1)中2cm记作+2cm,3分后记作+3分。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篇2)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发展观察、探究、合情推理等能力,会进行有理数和乘法运算。

重点、难点:

1、重点:有理数乘法法则。

2、难点:有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确定有理数乘法积的符号。

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

1、由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正数的加减法可以扩充到有理数的加减法,那么乘法是可也可以扩充呢?

乘法是加法的特殊运算,例如5+5+5=5×3,那么请思考:

(-5)+(-5)+(-5)与(-5)×3是否有相同的结果呢?本节我们就探究这个问题。

3、在一条由西向东的笔直的马路上,取一点O,以向东的路程为正,则向西的路程为负,如果小玫从点O出发,以5千米的向西行走,那么经过3小时,她走了多远?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小学学过的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如果两个数的和为0,那么这两个数 互为相反数 。

2、由前面的问题3,根据小学学过的乘法意义,小玫向西一共走了 (5×3)千米,即(-5)×3=-(5×3)

3、学生活动:计算3×(-5)+3×5,注意运用简便运算

通过计算表明3×(-5)与3×5互为相反数,从而有

3×(-5)=-(3×5),由此看出,3×(-5)得负数,并且把绝对值3与5相乘。

类似的,(-5)×(-3)+(-5)×3=(-5)×[(-3)+3]=0

由此看出(-5)×(-3)得正数,并且把绝对值5与3相乘。

4、提出:从以上的运算中,你能总结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吗?

鼓励学生自己归纳,并用自己的语舞衫歌扇,并与同伴交流。

在学生猜测、归纳、交流的过程中及时引导、肯定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

(板书)有理数乘法法则: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计算

(-5)×(-4) 2×(-3.5) × (-0.75)×0

(1)学生根据乘法法则,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定四位同学到黑板演习。

(2)教师:要求学生明确算理,学生做练习时,教师巡视,及时引导。

2、计算下列各题

① (-4)×5×(-0.25) ② ×( )×(-2)

③ ×( )×0×( )

指定三名同学在黑板上做,使学生明确,做有理数的乘法时,要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求出积的绝对值。

教师提出问题:几个有理数相乘时,因数都不为0时,积是多少?

学生小结后,教师归纳:

几个不为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符号决定,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只要有一个因数为0,则积为0

练习:本P31练习

四、总结反思(学生先小结)

1、有理数乘法法则

2、有理数乘法的一般步骤是:

(1)确定积的符号; (2)把绝对值相乘。

五、作业:P39习题1.5 A组 1、2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绝对值运算法则,并初步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能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使学生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3.三个或三个以上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时,能正确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简化运算过程;

4.通过有理数乘法法则及运算律在乘法运算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5.本节课通过行程问题说明法则的合理性,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能够熟练进行运算。依据法则和运算律灵活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是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和乘方运算的基础。运算和加法运算一样,都包括符号判定与绝对值运算两个步骤。因数不包含0的乘法运算中积的符号取决于因数中所含负号的个数。当负号的个数为奇数时,积的符号为负号;当负号的个数为偶数时,积的符号为正数。积的绝对值是各个因数的绝对值的积。运用乘法交换律恰当的结合因数可以简化运算过程。

本节的难点是对法则的理解。法则中的“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只是针对两个因数相乘的情况而言的。乘法法则给出了判定积的符号和积的绝对值的方法。即两个因数符号相同,积的符号是正号;两个因数符号不同,积的符号是负号。积的绝对值是这两个因数的绝对值的积。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有理数乘法法则,实际上是一种规定。行程问题是为了了解这种规定的合理性。

2.两数相乘时,确定符号的依据是“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也就是小学学过的算术乘法.

3.基础较差的同学,要注意乘法求积的符号法则与加法求和的符号法则的区别。

4.几个数相乘,如果有一个因数为0,那么积就等于0.反之,如果积为0,那么,至少有一个因数为0.

5.小学学过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有理数乘法仍适用,需注意的是这里的字母a、b、c既可以是正有理数、0,也可以是负有理数。

6.如果因数是带分数,一般要将它化为假分数,以便于约分。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了解意义基础上,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并初步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通过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教材给出的行程问题,认识数学来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依据法则,熟练进行运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

课堂教学过程 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计算(-2)+(-2)+(-2).

2.有理数包括哪些数?小学学习四则运算是在有理数的什么范围中进行的?(非负数)

3.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关键问题是什么?和小学运算中最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符号问题)

4.根据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引出的新问题主要是负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确定符号问题,你能不能猜出在有理数乘法以及以后学习的除法中将引出的新内容以及关键问题是什么?(负数问题,符号的确定)

二、师生共同研究有理数乘法法则

问题1 水库的水位每小时上升3厘米,2小时上升了多少厘米?

解:3×2=6(厘米) ①

答:上升了6厘米.

问题2 水库的水位平均每小时下降3厘米,2小时上升多少厘米?

解:-3×2=-6(厘米) ②

答:上升-6厘米(即下降6厘米).

引导学生比较①,②得出:

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

这是一条很重要的结论,应用此结论,3×(-2)=?(-3)×(-2)=?(学生答)

把3×(-2)和①式对比,这里把一个因数“2”换成了它的相反数“-2”,所得的积应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即3×(-2)=-6.

把(-3)×(-2)和②式对比,这里把一个因数“2”换成了它的相反数“-2”,所得的积应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即(-3)×(-2)=6.

此外,(-3)×0=0.

综合上面各种情况,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的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继而教师强调指出:

“同号得正”中正数乘以正数得正数就是小学学习的乘法,有理数中中特别注意“负负得正”和“异号得负”.

用有理数乘法法则与小学学习的乘法相比,由于介入了负数,使乘法较小学当然复杂多了,但并不难,关键仍然是乘法的符号法则:“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符号一旦确定,就归结为小学的乘法了.

因此,在进行有理数乘法时,需要时时强调:先定符号后定值.

三、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1 计算:

例2 某一物体温度每小时上升a度,现在温度是0度.

(1)t小时后温度是多少?

(2)当a,t分别是下列各数时的结果:

①a=3,t=2;②a=-3,t=2;

②a=3,t=-2;④a=-3,t=-2;

教师引导学生检验一下(2)中各结果是否合乎实际.

课堂练习

1.口答:

(1)6×(-9); (2)(-6)×(-9); (3)(-6)×9; (4)(-6)×1;

(5)(-6)×(-1); (6) 6×(-1); (7)(-6)×0; (8)0×(-6);

2.口答:

(1)1×(-5); (2)(-1)×(-5); (3)+(-5);

(4)-(-5); (5)1×a; (6)(-1)×a.

这一组题做完后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个数乘以1都等于它本身;一个数乘以-1都等于它的相反数.+(-5)可以看成是1×(-5),-(-5)可以看成是(-1)×(-5).同时教师强调指出,a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或0;-a未必是负数,也可以是正数或0.

3.当a,b是下列各数值时,填写空格中计算的积与和:

4.填空:

(1)1×(-6)=______;(2)1+(-6)=_______;

(3)(-1)×6=________;(4)(-1)+6=______;

(5)(-1)×(-6)=______;(6)(-1)+(-6)=_____;

(9)|-7|×|-3|=_______;(10)(-7)×(-3)=______.

5.判断下列方程的解是正数还是负数或0:

(1)4x=-16; (2)-3x=18; (3)-9x=-36; (4)-5x=0.

四、小结

今天主要学习了有理数乘法法则,大家要牢记,两个负数相乘得正数,简单地说:“负负得正”.

五、作业

1.计算:

(1)(-16)×15; (2)(-9)×(-14); (3)(-36)×(-1);

(4)100×(-0.001); (5)-4.8×(-1.25); (6)-4.5×(-0.32).

2.计算:

3.填空(用“>”或“<”号连接):

(1)如果 a<0,b<0,那么 ab ________0;

(2)如果 a<0,b<0,那么ab _______0;

(3)如果a>0时,那么a ____________2a;

(4)如果a<0时,那么a __________2a.

探究活动

问题: 桌上放7只茶杯,杯口全部朝上,每次翻转其中的4只,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把它们翻成杯口全部朝下?

答案: “±1”将告诉你:不管你翻转多少次,总是无法使这7只杯口全部朝下.道理很简单,用“+1”表示杯口朝上,“-1”表示杯口朝下,问题就变成:“把7个+1每次改变其中4个的符号,若干次后能否都变成-1?”考虑这7个数的乘积,由于每次都改变4个数的符号,所以它们的乘积永远不变(为+1).而7个杯口全部朝下时,7个数的乘积等于-1,这是不可能的.

道理竟是如此简单,证明竟是如此巧妙,这要归功于“±1”语言.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篇4)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有理数乘法以及乘法运算律,熟练进行有理数乘除运算,发展观察,归纳等方面的能力,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归纳,总结有理数乘法,除法法则及乘法运算律的过程,会观察,选择适当的、较简便的方法进行有理数乘除运算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上进心,通过用乘除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教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除运算

二、难点: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除运算

预习导学

通过看课本§1.4的内容,归纳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以及乘法运算律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乘除法,同学们归纳,总结一下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以及乘法运算律

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

根据预习内容,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异号两数相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与任何自然数相乘,得____

2.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ab=_________

(2)乘法结合律:(ab)c=_______

(3)乘法分配律:(a+b)c=________

3.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__________

比较有理数的乘法,除法法则,发现_________可能转化为__________

三、课堂活动强化训练

某公司去年1~3月份平均每月亏损1.5万元,4~6月份平均每月盈利2万元,7~10月份平均每月盈利1.7万元,11~12月份平均每月亏损2.3万元,这个公司去年总的盈亏情况如何?

注:学生分组讨论练习,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引导、辅导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后,各小组进行交流,总结

四、延伸拓展,巩固内化

例2.(1)若ab=1,则a、b的关系为()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

0除以任何数都得0

②如果=-

1,那么a是非负数若若⑤(c≠0)⑥()⑦1的倒数等于本身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3)两个不为零的有理数相除,如果交换被除数与除数的关系,它们的商不变( )

A两数相等B两数互为相反数

C两数互为倒数D两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篇5)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能根据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进行有理的简单运算

2、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能力。

3、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有理数乘法

学习难点:法则推导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归纳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计算:

(1)(一2)十(一2)

(2)(一2)十(一2)十(一2)

(3)(一2)十(一2)十(一2)十(一2)

(4)(一2)十(一2)十(一2)十(一2)十(一2)

猜想下列各式的值:

(一2)×2(一2)×3

(一2)×4(一2)×5

二、探究新知

1、自学有理数乘法中不同的形式,完成教科书中29~30页的填空。

2、观察以上各式,结合对问题的研究,请同学们回答:

(1)正数乘以正数积为__________数,(2)正数乘以负数积为__________数,

(3)负数乘以正数积为__________数,(4)负数乘以负数积为__________数。

提出问题:一个数和零相乘如何解释呢?

《1.4.1有理数的乘法》同步练习含解析

1、若有理数a,b满足a+b

A、a,b都是正数

B、a,b都是负数

C、a,b中一个正数,一个负数,且正数的绝对值大于负数的绝对值

D、a,b中一个正数,一个负数,且负数的绝对值大于正数的绝对值

5、若a+b

A、a>0,b>0

B、a

C、a,b两数一正一负,且正数的绝对值大于负数的绝对值

D、a,b两数一正一负,且负数的绝对值大于正数的绝对值于0

《1.4.1.2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课时练习含答案

2、大于—3且小于4的所有整数的积为()

A、—12 B、12 C、0 D、—144

2、3.125×(—23)—3.125×77=3.125×(—23—77)=3.125×(—100)=—312.5,这个运算运用了()

A、加法结合律

B、乘法结合律

C、分配律

D、分配律的逆用

3、下列运算过程有错误的个数是()

①×2=3—4×2

②—4×(—7)×(—125)=—(4×125×7)

③9×15=×15=150—

④[3×(—25)]×(—2)=3×[(—25)×(—2)]=3×50

A、1 B、2 C、3 D、4

4、绝对值不大于2 015的所有整数的积是。

5、在—6,—5,—1,3,4,7中任取三个数相乘,所得的积最小是,最大是。

6、计算(—8)×(—2)+(—1)×(—8)—(—3)×(—8)的结果为。

7、计算(1—2)×(2—3)×(3—4)×…×(2 014—2 015)×(2 015—2 016)的结果是。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篇6)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有理数乘法以及乘法运算律,熟练进行有理数乘除运算,发展观察,归纳等方面的能力,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归纳,总结有理数乘法,除法法则及乘法运算律的过程,会观察,选择适当的、较简便的方法进行有理数乘除运算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上进心,通过用乘除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教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除运算

二、难点: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除运算

预习导学

通过看课本§1.4的内容,归纳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以及乘法运算律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乘除法,同学们归纳,总结一下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以及乘法运算律

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

根据预习内容,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异号两数相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与任何自然数相乘,得____

2.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ab=_________

(2)乘法结合律:(ab)c=_______

(3)乘法分配律:(a+b)c=________

3.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__________

比较有理数的乘法,除法法则,发现_________可能转化为__________

三、课堂活动强化训练

某公司去年1~3月份平均每月亏损1.5万元,4~6月份平均每月盈利2万元,7~10月份平均每月盈利1.7万元,11~12月份平均每月亏损2.3万元,这个公司去年总的盈亏情况如何?

注:学生分组讨论练习,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引导、辅导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后,各小组进行交流,总结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篇7)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有理数乘法法则探究的过程,学习两个有理数相乘的法则。

2、能力目标:通过推导两个有理数相乘法则的过程,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由特殊到一般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经历由几组算式推导有理数乘法的法则的过程

教学难点:如何观察给定的乘法算式,从哪几个角度概况算式的规律。

三、课前准备:

1、复习小学的乘法法则

2、出几道小学里已经做过的两数相乘的题目,并计算。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问题:根据课前准备,小学我们计算的两个数相乘都是正数乘正数或者正数乘零,现在我们知道有理数包括正数、负数和零三类,根据这种分类,你能说出两个有理数相乘会出现哪几种情况?(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各种类型)

预设:学生可能会把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当作一种情况,教师可引导为两种。

(二)观察归纳,学习法则(设计说明:法则的得出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分类探究(说明:3组探究重点是探究1)

探究1(师生共同活动)

问题1、观察下面熟识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JHt868.com

3×3=9

3×2=6

3×1=3

3×0=0

预设: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提示学生观察两个因数有什么变化规律,积有什么变化规律。

这样会得到规律:左边因数都是3,右边因数依次减1,而积依次减3。

问题2、根据这个规律,你能填写下面的结论吗?

3×(-1)=

3×(-2)=

3×(-3)=

问题3这组数据的规律,对其他组类似规律的数据也成立吗?自己根据这个规律构造一组数试一试。

问题4、以上两组数相乘属于正数乘正数、正数乘负数,你能类比加法法则,从符号与绝对值两方面再来观察他们存在什么规律吗?

归纳可得:(板书)正数乘正数,结果为正,绝对值相乘;正数乘负数,结果为负,绝对值相乘。

阶段性学习方法小结:回想探究1的结论,我们是怎样一步步得到的?

(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教师适当引导,得出主要环节:观察-猜想-归纳)

(说明:设计意图有两个,一是初一学生学法意识的形成,二是为探究2,3的.学习做好引导)

探究2(小组讨论)

根据刚才得到的规律,你能得出下面的结果吗?能据此总结出规律吗?

3×3=9

2×3=6

1×3=3

0×3=0

(-1)×3=

(-2)×3=

(-3)×3=

(选一组代表上讲台分析,得出结论)

归纳小结:

(负数乘正数,结果为负,绝对值相乘)

探究3(同桌交流)、

利用上面的规律填空,并说出其中的规律。

(-3)×3=

(-3)×2=

(-3)×1=

(-3)×0=

(-3)×(-1)=

(-3)×(-2)=

(-3)×(-3)=

由学生总结得出:负数乘负数,结果为正,绝对值相乘。

第二部分归纳总结、

问题1:总结上面所有的情况,你能试着说出有理数乘法的法则吗?

在师生共同交流下,得出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再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问题2:你认为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时,应按照怎样的步骤进行运算?可类比加法的运算方法。

(说明:向学生渗透分类讨论及类比思想,再次形成学法体系)

(三)、例题示范,学会应用

例1:计算(1)(-3)×9=(2)8×(-1)(3)(-3)×(-4)(4)6×0

例2:用正数、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高山,每登高1千米,气温变化量为-6℃,攀登3千米后,气温有什么变化?

五、归纳与总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存在?

六、作业:课本练习题1、2、3

板书设计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篇8)

本节课选自上海市二期课改新教材数学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五章:有理数5.6节有理数乘法的第一课时.

从以下四个方面: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向大家介绍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教材分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减法和除法是通过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来进行计算的,所以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有理数运算中的重点部分。本节内容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与今后学习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以及研究函数等内容密切相关。

有理数乘法分为2课时,第一课时着重研究有理数乘法的法则,使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探讨来接受乘法法则的合理性,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分类研究意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也为后面学习的乘方和混合运算打下了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学会运用法则准确运算。同时结合二期课改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会利用法则进行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能力。学习分析问题时分类研究、举例验证和抽象概括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法则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有理数法则的合理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生活实践的积极态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预备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很难把握学习内容的主要特征,往往对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有很大的困难,因此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理解和运用有理数的法则

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法中符号的法则

教材处理

本节结合课本中的行程问题的实例,配合多媒体的运用,把问题直观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直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学生的试验---观察---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探究过程获取运算法则的知识,这一过程能使学生更加体会到数学贴近生活,理论来自于实践,在探究中能感受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在法则的运用上利用课本上的练习达到熟练法则的目的,通过变式训练的配备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在课堂中适当安排学生遍题互测的环节,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氛围。

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动手、动脑的机会,为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好的环境,使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能力上的提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引入问题:结合小学的知识说出两个有理数乘法运算的情形?(正×正正×0 0×0正×负负×负)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探索新知,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和全面性。

新课讲解

一、探索规律演示课件:通过行程问题的实例,用时间、速度、位置三者之间的关系来为上诉几种情况的有理数相乘的例子编排实际的情形。结合课件的演示师生共同分类探究列出几种算式。增强探索法则的直观性,促进学生对法则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受到法则的合理而自然的接受,培养分类探究的意识和分析观察的能力。

二、概括归纳结合上面所得出的几种算式,观察每个式子中的两个因数及积的符号,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进一步感受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例题讲解及变式训练通过例题的示范,规范书写的形式,熟练法则的运用。通过变式训练(结合自己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提高学生对法则的应用水平和运算能力。

四、自主小结五、作业的安排板书设计5.6有理数的乘法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篇9)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1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有理数乘法》,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有理数的乘法是在引入了负有理数以及学过有理数的加法之后学习的。它与有理数加法运算一样,是建立在小学算术的基础上。因此,有理数乘法运算,在确定“积”的符号后,实质上是小学算术数的乘法运算,思维过程就是如何把中学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化归为小学算术数的乘法运算。它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实数运算、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以及函数知识的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增强学习代数的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在小学的学习中已经熟练掌握了两个正数之间、正数与零之间的乘法运算。

2、通过对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对负数参与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已经明确计算时要先确定和的符号,再确定和的绝对值的基本方法。

3、在学习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尝试了借助数轴来分析问题的方法。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及认知规律,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能熟练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分析、操作概括等活动,经历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化归及分类讨论思想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难点是: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探索和对法则的理解。

(五)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组织教学。同时鼓励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全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过程

基于上述思想,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知识的“再创造”,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对于引入课题,我采用回顾乘法的意义,要求学生把几个相同负数的连加,写成乘积的形式并口答,这时只引入异号两数相乘的情况,缺少两个负数相乘以及0与负数相乘这两种类型。接着提出问题:你能给出下列各式的结果吗?两个有理数相乘有几种情况?

回顾复习以前的相关知识,由学生所熟悉的正数乘法运算引入未知的负数参与的乘法运算,能够形成知识迁移,做好中学与小学知识的衔接,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以跃跃欲试的姿态投入到新的探索活动中就过来。

第二个环节:类比感知,归纳结论。

根据七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而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形成的特点,本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原则,我设计了:蜗牛问题,建立模型,探索规律,归纳法则这样四个层次,来逐步展开对课题的探究。这样可以更好的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可以减轻学生对法则的理解难度。

1、蜗牛问题

第一步,借助多媒体,出示“蜗牛问题”。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一只蜗牛在直线L上,沿着一定的方向,以每分钟2cm的速度爬行,要求学生根据多媒体演示,直观感受蜗牛最后所在的位置,然后回答4个问题,如果蜗牛一直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蜗牛一直向左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蜗牛一直向右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蜗牛一直向左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通过演示,学生很容易就能看出各种情况下蜗牛最后所在的位置,因此我打算指名学生回答,并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一定评价。本环节动画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但是学生的这种认识是直观的,感性的,需要一定的理性思维作支撑,因此,我进入下一个环节————建立模型。

2、建立模型在本环节中,我给与学生充分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并用课件向学生演示蜗牛在直线上的运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设置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可以看成是与以前学过的乘法一样,学生容易理解。第二个问题中,结合有理数加法时的讲法,向右为正,向左为负,很容易得出负数与正数相乘结果。第三个问题是关键,在这个问题中,对于时间规定了现在前为负,有了这个规定,就可以得出正数与负数相乘的结果。此难点一但突破,第四个算式学生通过类比,也就迎刃而解了。

这样设计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教学活动中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文字的叙述和算式的有机结合,使得乘法算式的得出自然合理,更有助于一般结论的归纳。课件动画效果可以使情境更生动,有助于学生思考问题得出结论,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接着我引导学生进入第三步:探索规律。

3、探索规律

通过对建立模型中4个问题的解答,学生对有理数乘法有了一定的认识,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有理数乘法的思考,填空:让学生清楚同号相乘,积的情况以及异号相乘,积的情况,并且明确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在上面的问题中只涉及到同号两数相乘与异号两数相乘,于是我又设置了想一想。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启发学生探索有理数中的特殊数“0”与其他数相乘的规律,以此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前面问题的解决,学生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已经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于是我进入第4个环节:法则归纳。让学生对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归纳,以填空形式引导学生对照实例自主完成。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积的符号的特点,师生共同归纳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4、归纳法则

你能概括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吗?归纳: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多强调)

由于学生刚接触负数,对负数的意义理解不深,计算时很容易算对绝对值的乘积而忽视了符号问题,或者,注意了符号而又忘记了把绝对值相乘,于是我设置了做一做及想一想,让学生能准确的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清楚运算时的几个步骤、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有理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再决定积的绝对值。通过这些层层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归纳结论。这些环节展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锻炼了学生概括表述能力、在探究归纳的过程中,也培养学生类比和分类讨论的思想,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并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

第三个环节:知识运用,加深理解。

1、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在知识运用,加深理解这一环节,为了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并为多个有理数的乘法及乘除法混合运算奠基,在选题时,例1安排了分数、小数、带分数及整数参与运算。在(2)中设计了整数与小数相乘、(4)设计了小数与带分数相乘,在学生解题的基础上,都分别总结了两种计算方法;并由学生总结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当因数是小数时,一般可化为分数再相乘;当因数是带分数时,一般要化为假分数再相乘。同时通过(1)的计算要让学生明白: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运用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只是计算工具,更主要的还是运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我设计了例2,每登高1km的气温变化量为—6℃,攀登3km后,气温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的解决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因此我打算让学生上黑板演板。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数学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两个例题的解决采取了师生互动方式,评价采取生生评价的方式,提高兴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

为了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思维潜能,我设置了变式训练,拓展思维这一环节、第四个环节:变式训练,拓展思维。

通过变式训练题,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与应用,使学生的学习巩固过程成为再深化、再创造的过程。第1题的6个计算是对法则进行巩固;第2题是对法则运用的巩固;第3个问题让学生给出乘积为—20的乘法运算的式子,很多学生会给出(—5)×4=—20或者4×(—5)= — 20等异号两数相乘的式子,但也有很多学生会给出三个或者三个以上数相乘的式子,此时,教师给予高度评价。这种开放性的试题,让不同学生的思维潜能得到展示,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数学理论。

接着在思考题中让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完成填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有效的理解本节课的难点。

最后利用摸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对竞争充满兴趣的心理特征,用抢答题的形式,使学生的眼、耳、脑、口得到充分的调动,并让学生在抢答中体验成功,享受快乐。

第五个环节:总结收获,畅谈体会。

在课堂临近尾声时,我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比较清晰的轮廓体系,也让学生形成善于反思、总结的学习习惯。

及时有效的回顾小结,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思想和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善于反思的好习惯。让学生品尝收获的喜悦,坚定今后学习数学的信心。

第六个环节:布置作业,巩固深化。

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我用小日记给学生提供一种表达数学思想和情感的方式,以体现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并使学生尝试用数学的眼睛观察事物,体验数学的价值。必做题和选做题,体现分层教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让学生巩固本节所学知识,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这样板书一目了然,直观形象,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观察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宗旨;遵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采用诱思探究教学法,通过课件和师生的双边活动,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创设、引导、渗透、归纳等活动随时搜集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调节,查漏补缺,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篇10)

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除法》,见课本p28.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本班学生已有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经验,多数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探索问题。由于学生已了解利用数轴表示加法运算过程,我们仍用数轴表示乘法运算过程。

三、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 能力与过程目标

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五、教学手段

制作幻灯片,采用多媒体的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六、教学方法

注意创设问题情景,选择“情景---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通过直观教学,借助多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自主参与,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探索式学法为主,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七、 教学过程

1、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接下来就应该学习有理数的乘除法.同学们先看下面的问题(出示蜗牛爬的动画幻灯片)

教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

2、 学生探索、归纳法则

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活动,进行乘法法则的探索。

(1)教师出示蜗牛在数轴上运动的问题,让学生理解。

蜗牛现在的位置在点o,规定向右的方向为正,向左的方向为负;现在时间后为正,现在时间前为负.

a.+ 2 ×(+3)

+2看作向右运动的速度,×(+3)看作运动3分钟后。

结果:3分钟后的位置

+2 ×(+3)=

b. -2 ×(+3)

-2看作向左运动的速度,×(+3)看作运动3分钟后。

结果:3分钟后的位置

-2 ×(+3)=

c. +2 ×(-3)

+2看作向右运动的速度,×(-3)看作运动3分钟前.

结果:3分钟前的位置

+2 ×(-3)=

d. (-2) ×(-3)

-2看作向左运动的速度,×(-3)看作运动3分钟前。

结果:3分钟前的位置

(-2) ×(-3)=

e.被乘数是零或乘数是零,结果是仍在原处。

思考:积的符号与两个因数的符号有什么关系?

积的绝对值与两个因数的绝对值又有什么样的关系?

(2)学生归纳法则

a.符号:在上述4个式子中,我们只看符号,有什么规律?

(+)×(+)=( ) 同号得

(-)×(+)=( ) 异号得

(+)×(-)=( ) 异号得

(-)×(-)=( ) 同号得

b.积的绝对值等于 。

c.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 。

(3)师生共同用文字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出示幻灯片)

3、 运用法则计算,巩固法则。

例1计算:

(1) (-5) ×(-3); (2) (-7)×4; (3) (-3)×9; (4)(-3) ×(- )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例1中(4)小题两因数的关系,得出:

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例2. 见课本p30页

4、 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巩固练习

(1)确定下列两个有理数积的符号:

(2)计算(口答):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3).判断下列方程的解是正数、负数还是0。

(1) 4x= -16 (2)-3x=18

(3)-9x=-36 (4)-5x=0

5、小结

(1)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如何进行两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把绝对值相乘,当有一个因数为零时,积为零。

6.作业布置

课本p30页练习1,2,3.

课后反思: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小学学习过的乘法以及初中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减法及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基本运算,它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延续,又是以后学习有理数除法等数学知识的铺垫,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经历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使学生体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设计上,强调自主学习,注重交流合作,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