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同范本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汇总七篇。

你是否了解如何避免在写读后感时犯一些常见的错误呢?或许我们都被这本书的内容深深触动着。为了记录这些心灵的启示,我们可以写一篇读后感。在此,我们已经为您准备好了一篇名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的文章,请您在使用时务必注意以下重要提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篇1)

一盏指路明灯

读完了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我不禁掩卷沉思。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在这本书中他将其教育教学中的实例,以平实精炼的语言,娓娓道来,辅以精辟的理论分析,内容基本涵盖了教育教学中的方方面面,既有对教师教育教学方面的指导,也有对教师提升自身素质的建议。大师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贯穿始终,让一线的教学把我当成了宝贝,受益匪浅。

书中的许多理论发人深省。它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进的道路。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 师之责

教师的责任是一盏指示灯,为教师的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p>

(一) 注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教师的职责之一:注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而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的过程就在于:教育者任何时候也不要忽略人的所有各个方面和特征的和谐……在一个全面发展的、有血有肉的人身上,体现出力量、能力、热情和需要的完满与和谐。

教育者在这种和谐中看到了道德、思想、公民、智力、创造力、劳动、审美、情感、身体等方面的改善。”他要求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养和美育等方面得到发展。他强调,忽视哪一方面都是不允许的,学生只有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才能达到全面发展的要求。

倘若学生只有智力方面的素养,而无品德的、体育的、劳动的和审美的等方面的素养,就既不能算完全发展,也就谈不上统一的、完整的、和谐的发展。

反思:我们的现代教育普遍存在着重“智育”,轻“它育”的现象。结果是课程结构过于单调,课程内容过于有限,教学模式过于统一,评价方法过于僵化,学生能力单一。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设置难度较大,但学生创新能力不强。我国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成绩优异,但实践能力落后于人。这与我国学校教育过分重视传统学习智能有很大关系。

今天,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肩负着发展学生智力的使命。然而,学生的潜力是多样的。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宗旨,符合新时期人才多元化价值取向的要求。

(二)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的职责之二: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个人才能,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学任务。及时发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及时了解每个人的兴趣,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大任务。”教师的共性教育不能排除个性教育,而且必须依赖于个性教育去充实、完善和提高。

感悟:那么在教学实践中,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个学生在智力领域都有自己的优势,学校里的每个人都是一个沃土。我们应该注意的不是哪个学生更聪明,而是哪个方面更聪明。

教师要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满足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引导和鼓励他们,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各种才能、才干、意图、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促进学生取得成功,从而树立自尊和自信,最终成为社会有用的物质。

(三) 关注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发展。

教师的职责之三:关注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可是多么遗憾,我们许多教师常常忘记了这一点!)怎样发展学生的智慧,加深他的智力---在我看来,这是整个学校教育的最尖锐而又尚未加以充分研究的问题之一。”他认为紧张的、愉快的脑力劳动在学校里应占据统治地位,智力积极性是学生精神生活发展的极为重要的因素。

因此,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

教育教学反思: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诸如:学生负担过重,学生感到越学越难,死记硬背,厌学情绪的产生,对学习的冷漠和无所事事,注意力不集中,“后进生”与“差生”的问题等等,主要原因是没有足够的智力的训练,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培养和发展,智力精神生活没有得到满足。

所以教师的教学方向就是: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才是应当在学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我们教师要依靠思考,也只有依靠思考,才能点燃学生的学习愿望,驾驭年轻的心灵,激发学生对书籍的不可遏止的向往,使思考、认识、发现、理解和求知的需要,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精神需要。

那么学习对学生来说就不再是不堪忍受的负担,由此也不会再产生许许多多的灾难。

(四) 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的职责之四: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要

发展儿童的思维和智力,克服负担过重现象,学生不至于出现越学越困难的现象,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发展智力,就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而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就需要学生在特定的学习阶段,应当达到一定的教养水平,应当掌握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掌握最重要的概括(规则、结论、公式、定律),并且牢固地掌握到永远不再忘记的程度。大师概括了10种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

他认为,我们的教师应该努力帮助学生实现并拥有这10种能力,这将为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感悟: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会学习,有利于解放学生,减轻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自主学习和不断学习的习惯。这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p>

二. 师之魂

师德修养是教师的灵魂,爱护学生是教师灵魂的核心。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要把爱学生作为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基本道德修养。如果不具备这一最起码的条件,那他(她)就根本不配成为一个教师,就必须让他(她)离开学校,免得误事误己。

首先,爱学生表现在教师对学生健康的关心,包括身体健康和科学使用大脑。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配合家长加强学生营养,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开展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拥有健康的身体。同时他还指出:

反对教师热衷于使用“高效率”、“高速度”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头脑当作无休无止地吸收信息的电子装置,在学生还没有具备掌握知识的工具的那些能力时,教师就源源不断的把新知识硬塞给学生。其结果是学生每天10至12个小时坐在那里读书、听讲、思考、记忆、回想、再现,为的是能回答教师的问题,---这真是一种无法胜任的、使人精疲力竭的劳动,它归根结底将会摧残学生的体力和智力,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冷淡的和漠不关心的态度,使得一个人只有学习,却没有智力生活。也有教师不应人为地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提高或降低思考的难度。

所以教师要注重能力和知识之间的关系的协调,发展学生的智力,让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教会学生科学用脑,充分享受智力精神生活带来的乐趣。

其次,学生之爱在于教师对学生的细心呵护,成就学生的自尊和自豪。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在教育中塑造一个真正的人,首先是教师要关心、体贴、细心地去触碰那些极易受到伤害和伤害的年轻人。

在学生精神领域,他们渴望体验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是事和现象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和驱动者。在他们手中,知识成为力量。这种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让学生体验到了一种无可比拟的人类的自尊感和自豪感,而这乃是通往学生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所以教师要爱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和自豪感,要保持审慎而细心的态度,要尊尊和激励学生,打开学生的创作的源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让学生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让他们的内心不造成痛苦和不幸,愉快幸福地生活。

在教育教学的启蒙中,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非常关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期待良好的道德行为得到别人的肯定,留下良好的印象,一旦的道认可和尊重,他们更容易产生积己的情绪,做得更好。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行为,给予学生高度的欣赏,使学生在教师的欣赏和肯定中获得自信,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存在。

事实证明,学生在得到老师的尊重后,往往会百折不挠地学习,把自尊、自信、自信、自豪的种子撒在自己的小心灵里,努力成为一个好人。

再次,爱学生还表现在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每个孩子的思维发展都有自己独特的路径,每个孩子的智力和智力都有自己的特点。没有任何一个正常的儿童是毫无能力、毫无天赋的。重要的是要使这种智慧和天赋成为学习成功的基础,而不是让孩子在比他的能力低的水平上学习。

那么,如何让每一个学习的学生都能做到自己能做到的呢?他建议,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应针对不同的困难设计几种方案:

要让最有才能的学生超出教学大纲的范围,要有耐心细心观察“差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生活,要促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思维的觉醒,独立地进行创造性智力活动,使学生从自己取得进步和学到知识中体验到自尊感。同时,在评分上要有份量和意义,不要急于给不及格的学生打分。尤其是对那些“差生”来说,不要轻易挫伤他们的自尊感和自信心。

教学感悟: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培养每一个学生的优秀智力,发挥每一个孩子的力量和可能性。我们教师要坚信“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材必有用”。

要以满腔的热情去注意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并以关切而又谨慎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的优缺点,要想尽办法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需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每一位学生的期望,尽力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其奋发向上的精神,让学生从心底说出“我能行”,“我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的”,促使每一个学生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三. 教师的素养

教师素养是教师工作的基本要求,关系到教是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具备以下几点基本素养。

(一)要有创新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所从事的工作具有创造性,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在学校里的真正的创造性劳动,首先是生动的、探究性的思考和研究。

不能把掌握知识看做是简单的“知识储备”,要教会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要使知识“活”起来,要教会学生观察和思考各种事实、事物、现象、劳动过程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联系。这就要求教师要机智灵活地运用教学方式和策略,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分阶段有序地进行教育教学创造性活动。如果教师想成为真正的能工巧匠,那就不要等待“别的女人替你生产你怀胎的孩子”,有些思想是要教师自己在阵痛中去生产出来的。

只有教师自己在其中倾注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感悟:我国现阶段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学生的创造品格,创新才能需要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来培养。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表现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孜孜求学,敢于标新立异,独出心裁,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富有个性色彩的业绩,才能使教学活动成为永葆常新、独一无二的创造性活动。

(二)要有深厚的知识底蕴。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

1,30:1,50:1。

教师为了使学生获得知识的亮光,获得学生的信任,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发掘学生的天资才干,探索科学的兴趣,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而这些知识既有教育科学知识、心理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也要有人文艺术知识等等。而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

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教师要有自己的书室——拥有数量为数可观的书籍可阅。只有持之以恒地读书,才能不断地补充教师知识的大海不致干涸,使教学富有生命力。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篇2)

杨文华读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29条“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对我深有启发。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内部激励的最微妙的工作之一。要使学生学起来有趣,必须调动头脑中的经验知识,新旧结合,才更利于“新芽的营养生长和机体内养分的充分供给”。

对于首次接触的新知,该放开孩子手脚,推荐给他们相关的书籍,教给有效的方法,引导他们先去自主了解,获取有关的“经验知识”,在学习新知时,再将储存的意识加以调动出来,再次感知,理解,针对事实现象进行更新和思考,做到注意力集中,从而轻松学习。但要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最主要的还是要教会学生学习,让他们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使学习成为一种思考活动,这样在听课时才能拢聚他们的注意力,有一种真正的情感体验,从而主动探索知识,提高课堂效率在学困生方面,以往,面对学生的“不会”,我经常会责怪学生:“都已经讲过了,你为什么还不会呀!

”但是看了第一页到第二页的一段话,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

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个学生此时能达到什么程度,如何使自己的智力进一步发展,这是教育技能得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读完这段话后,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给学困生更多的关心和爱,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与学生谈心,让他们体会到老师是真心帮助他进步,并通过谈心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制订出符合孩子自身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此外,我们应该反思学生在课堂上的恶作剧行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不应盲目地批评和批评学生,而应学会反省自己,从中寻找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建议中提到,教师应通过阅读、阅读和再阅读来提高教育质量。我们应该把读书视为第一精神需要,视为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苏霍姆林斯基明确表示,教育技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其实类似的观点在我国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这就是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原则,只是我们往往口头上无比的尊崇,而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却一再地践踏罢了。

学生是人,不是工厂里的产品。教者尊重学生不妨从尊重他们的现状做起,为每一位学生确定适合他自己的“临近发展区”,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自信地发挥出他的力量和潜力,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文化中有一个词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

而我们在学习时常常不考虑与人沟通并听取别人的观点,而无法超越自我的局限,或不能从错误中学习。这不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吗?我认为,其实,我们并不是不在学习,每天教学在第一线,每位教师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们只要多一些讨论,多一些表达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写,这不就是我们身为教师最好的学习方式吗?

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反思是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这正是反思的理论支点。

教师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出发,发现和分析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和讨论,探索改进教育教学的途径。这是充分发挥教师自主学习和自主教学改革主动性的有效途径。反思强调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解决”。

通过反思,教师自觉探索教育教学过程、学中教、中学教,这是教师自我完善的最佳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所以在未来,我会象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己多读书,读好书,读好书。

这本书谈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的时间来自**吗?”试想:

教师和所有人一样,必须做家务,教育孩子,这需要时间。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解决了时间问题。答案是:

读书,每天不停地读书,与书建立终身的友谊。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篇3)

最近一段时间,《教学艺术论》的老师介绍了我们看一本名叫《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书。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从作者的风格中读出了许多对教师有用的东西,我发现虽然教育形式在不断变化,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无疑对教育工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书中“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怎样学习别的老师的经验”、“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作者是用的是具体的例子而不是大而空的理论和说教来讲解每一条建议,所以再品读过程中,能够深深体现到建议的作用和意义。对于即将成为教师的我来说,它具有很强的认知功能。

值得我一次次地细读。

其中,给我印象很深的建议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因为我觉得身为一名新任教师,往往都会因为经验不足而觉得时间不够用,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但是无法及时完成,所以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读书,每天不停地读书,和书交一辈子的朋友。他认为:

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发自内心的对知识的需要和渴求!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去抱怨不够时间,而且工作很多。

而要学会利用一切时间来不断完善自己,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的效率,而且还让自己不断地在所处的领域甚至别的领域得到不断的进步,学习能力是一个教师不可缺少的能力。

其次,“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这条建议也对我帮助很大。因为“后进生”是每一个班级、集体里面都会有的,所以我觉得这条建议很有用。

其实我觉得,后进生产生的原因有很多,而不能够把原因全部定位在智力问题。对于身为准体育教师的我,我更加认为后进生产生的因素跟智力的关系并不是非常大。根据我在学校参加教练实习等活动的经验,对于在某一方面体育技能发展不好的学生来说,他们就算是后进生了,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学生是所有技能都不行的,所以善于观察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能力,合理分配适当的技能给予学习,这样是可以扬长补短发挥起所长的,因材施教是非常重要的。

后进生的原因也可能是自信心不足,所以恰当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循序渐进的原则是教育的一大重要原则,这个原则不仅能够为学生学习更加复杂的技术打好基础,而且对于体育教育来讲能够大大地增强学校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更好地促使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使他们有很大的进步。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诠释了教育的真谛。虽然他来自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但他对我们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教育问题很普遍。书中的许多经历值得我学习和思考。我要继续努力,不断进步,用我的实践和成绩,不断学习,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篇4)

还记得,这是我上班的第一年,叶书记给每个老师发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当时,忙于各种各样的事情,暂搁一边。暑假,偶然间拿起书架上的这本书,读完前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遗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感觉受益菲浅。

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在不断完善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同时,还应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谈谈其中印象深刻的叫条建议和自己的体会。

书中对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喜欢哪些事?提出了阅读这个建议,作者把阅读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他说:“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学好的发源地。

”我想到了上学器武校长在四楼多功能活动室所上的一节课《跳水》,在课堂上武校长多次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不知不觉中我在没有课本的时候,却已经通过孩子们的阅读把课文记下来了,尤其当孩子读到课文中那突发的危险情况时,那紧张的表情,深动的朗读,慢慢的使我的心也揪了起来,课后我还依然被这篇课文所吸引,使我深深感受到了阅读的魅力。

从事教师工作的能力是什么?我认为是这样。能力无非是知识和能力,比如各各学科的知识、处理事情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面对问题的能力等等。那么这些也是我在教学中所要面对的东西,需要摸索着去锻炼自己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提高,正式由于他们持之以恒的读书,不断的补充他们知识的大海。

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学生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成为10:1、30:

1、50:1。”这也使我看到了自身的差距,明白教育工作不能心急吃热豆腐,一名合格的教师都是经过不懈的努力和通过不断的教学,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而成长起来的。

这也使我更加坚定了在奔向合格教育工作者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最后谈一下自己总结出来的想法,原本以为教师这个职业是个很简单的职业,等到自己亲身经历了,才知道其中的苦也累,但也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面对着一张张天真的笑脸,学生的声声问好,我也为之动容。每个孩子的生命只有一次,他的教育只有一次。我希望我能给我的学生带来光明的未来。虽然未来的教学之路充满艰辛和挫折,但我会用爱心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用知识教育学生,这也是我的目标。

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通过自己的付出和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更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会更加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让我栽培的桃李遍布世界!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篇5)

几缕斜斜的阳光透过玻璃照射在窗台上,映射在我手中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上。春光是如此的明媚,我的心情不由得开朗起来。昨天那调皮捣蛋的学生被我一顿训斥,想必也该平静了吧,下周的研究课要上了,也该理理头绪了;哦,还有儿子的学习,该查查了。。。。。。

一想到这些,心中不免有些躁,我急忙调整自己的思绪,生活要每天去面对,事情每天都会产生。好心情坏心情每天都要过。其实,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谁都能生活在一个天堂里,每个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特定的痛苦,作为一个平凡而平凡的我,更别说了。

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是呀,“心境”本身就是一道风景。

何不让我们的心境盛开快乐之花。

身在教坛,笑拥春风。

脚踏大地,心安理得。

在忙碌的日子里,我们不妨放慢脚步,感受空气,享受花草的丰盛,让我们的感官活动,打开心门,让我们的心出来晒太阳。

在喧闹的日子里,大街上人来人往,商场人头攒动,**狂涨狂跌。。。。。我们不妨静下心来,静下心来:今天的作业做完了吗?被训的学生想通了吗?这节课该怎样教?。。。。。。。

是呀,教学杂事,烦事只有在静中才理得清。

是呀,教学突破,效率的提高,只有在静中才能把准脉。M.Jht868.com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文人居士陶渊明的境界,更是我们新时代教师的共识。教师要学会静,教师更需要静。只有静才能不乱,只有静才能平和,只有静才能享受生活,品味幸福。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篇6)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著,作为一部教育的经典著作,在本书中提到了一百条有益于提高教学水平,转变教学思路,开阔教师视野的建议。每一条都针对教学工作中的一个方面,或是用具体鲜活的事例论述,亦或用深入浅出的理论来分析。读罢全书,让我受益匪浅,也感触颇多。

结合我国的现状和我们所处的时代,书中的一些观点在今天看来可能有些不合时宜,但这根本掩盖不了书的光芒。作为一名以后要从事教师工作的师范生,我读完此书,心中也有很多关于做好教学工作的设想,关于教师责任的深思,也静静的在心中勾勒了理想的工作状态,给自己提了几点小小的要求。

一、关于教学

书中用数条建议从不同角度来讲怎么上好课,做好教学工作。苏霍姆林斯基在第一个建议中提到,我们应该为学生找到一个合识的学习方式。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基础,不同的接受知识和消化知识的能力。我们应该根据当前儿童的水平提出相应的要求,然后再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智力。

这个值得考虑。我们是否太注重所有孩子的同步发展?

第二,苏霍姆林斯基在第7条中提到,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知识是理解的目的,我们的教学是让学生掌握知识。但不要忽视知识是实践中的一种手段和工具。

目前,在三维教学目标中,有一个重要的过程目标和方法目标。我们应该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和获取知识的过程。这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如何让学生获得知识,简单的灌输、教材,肯定是不可取的。要把教材作为教学资源之一,利用教材进行教学,注意拓展其他资源。

结合学生的生活,每个学生都不会空头走进教室。他应该以生活为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

第三,教学评价,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个学生都渴望知道他在老师心目中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在第十三条建议中,作者还提出了评价要有分量,要多方面考虑。它不仅基于**的分数,而且结合平时的表现,给学生更准确、更有针对性的评价。

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要学会保护孩子好好学***望,不要使内在的学***消失。

在书中,作者多次提到阅读,提到读书。一方面,科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教师应通过阅读来适应时代和世界的变化,在教学资源中补充不断变化的观念和规律。在第八十七条提到,教师若要提高教育素养,首先要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知识,要有透彻的理解,还要在讲课是深入到学生的理智和心灵。

那么怎样才能使教师不仅懂得一点教学常识,而且深知本门学科的渊源呢?阅读,阅读,再阅读,教师的教育质量从此而来。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博览群书,要深入思考。

另一方面,学生也要读书。在第18和第98条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还谈到了让学生多读书,并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书供阅读。让学生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畅游,阅读有关现代前沿科学问题的科学著作和科普书籍,这也有助于在课堂上清晰地了解基础知识。

还要让学生阅读教学外的扩展知识,在头脑中产生对未知的兴趣,这样对新教材的学***中所讲的知识的兴趣就越高。只有通过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才能在此基础是进行深入的钻研。追求书中的思想之美,享受文化的丰富,使自己更加高尚。

三、关于思考

思考是人类最大的乐趣。学而不思则无用。思考在学习中占主导地位。苏霍姆林斯基在第六十二条建议中提出:

“学生来到学校学习,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如果学生想积极思考,教师应该用智慧为学生指明方向。学生心中有强烈的求知欲,教师点燃了学生求知欲的火焰。

教师只有把思维带给学生,用思维引导学生,用思维战胜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和指导者。如果我们想让学生在将来走出校门时成为受教育的人,我们就需要他们善于思考。面对各种社会现象,只有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才能有创新和创造,才能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

在今天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是否太渴望成功?急于脱口而出的回答,急于不假思索的回答,急于比谁快,速度却不满足。多用你的头脑,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思维是人类精神世界中最美丽的花朵。

通过思考,我们才能深知内心所想,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只有当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他们才能每天,日复一日,月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课桌后面无所事事。教师只有开展与课堂上所学的东西没有直接联系的丰富的思维活动,才能为在课堂的顺利学***基础。

四、关于教师

书中也有几条是致教师的,这几点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我也告诉自己要这样做,要做一个好教师。

第一,在第三十四条建议写的是给新手教师的几点建议,“在年级尚轻的时候,应当做些什么,才不至于在老之将至时而悔恨”。现如今,还没有工作,我内心里对这份职业有满腔的热情,渴望大展身手。我希望我能一直保有这份激情,不至于在一年年的工作中逐渐熄灭那份火焰。

作者也建议我们每月买三种书,一是关于所教学科的,要不断补充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二是关于学***的励志书籍,这类书可以用来在学***育学生,在生活上指导学生,在道德上引领学生,三是心理学的书籍,我们要深刻的了解学生们的心灵,用心理学的知识辅助教学。

二是教学反思,即写教学后记和教学日记。它可以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在日记中,我们可以回想课上的闪光点或不足之处,记录下来进行反思,可以作为以后课上的素材或改进之处。

把所观察和记录下来的情况加以深入思考,对教师的工作有很大帮助。教学反思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经之路。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才能进行创造性活动,***超的教育技巧。

第三,是教师要有一颗广博的爱心。在七十五条讲到,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要时刻记得,我们面对的孩子是是极易受到伤害的,心灵又是极其脆弱的。

我们要不断地关心学生的生活,关心学生的健康与幸福。我们要与学生建立友谊,用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思考、自己的信念和情操去鼓舞儿童。在第八十六条“致未来的教师”中也讲到教育工作中什么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是活生生的人。

每个孩子都是带着想好好学***望来上学的,他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这颗火焰教给我们,做教师的人。我们教师也要在心里像儿童对待我们那样,把无限的信任同样的给予他们,那样才会是一种富有人情的相互尊重的美妙的和谐。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篇7)

1、 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

2、 明确学生在学习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障碍;

三。采用个性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三、教师充分备课

(一)用一生去备课

书中提及一个教学案例,有一位听课教师询问这位讲课的历史老师可这节课需要多少时间,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每节课,我都要花一辈子的时间备课。

然而,直接准备,或现场准备,只花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通过这位历史的回答告诉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对自己所教授的学科用一生的努力去掌握,去理解,只有教师拥有丰厚的知识,才能自由应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状况。

(二)设计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以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为例,提出分层设计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类,给予不同的指导。这个方法的前提是必须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

借鉴以上的建议,如何对班上学生进行辅导,有了一点想法。

一。在这一阶段,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应设置符合自身能力的学习任务;

2。对于学习习惯差的学生,联系家长制定家庭学校学习习惯培养计划,并共同努力纠正不良学习习惯;

三。学习动机不足的学生可以通过激励机制激发兴趣;

四。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个人和个人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