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同范本

科教方案

2024.03.11 科教方案

科教方案(锦集十四篇)。

与“科教方案”有关的话题是本文要探讨的重点,欢迎阅读这篇文章希望你会喜欢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向自己奋斗目标拼搏的人,一定拥有计划,每当你的生活感到沮丧时。通常都需要为自己去写一份方案,只要定好目标,就可以去思考方案的内容,在写方案时就可以思路清晰。

科教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鸡泽县教学管理办法》,努力履行作为一个兼职教研员的工作职责,结合我学区教研实际情况,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提升我学区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为宗旨,以提高有效教学为落脚点,结合本身教学第一线英语教师的实际情况,带领我学区教师向四十分钟要效率,共同努力,打造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二、教研组现状分析

我学区专业英语教师力量薄弱,大多为兼课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语音和英语教学规律的训练,教学方式还是以灌输式为主,向生本课堂转换还需要一段路要走。

三、活动目的

我们应该改变学区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建立高效的课堂,倡导特色教学方法。构建生本课堂,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其自主学习。

四、活动内容

时间:五月二十日

方式:优秀教学设计评比

参与者:小寨校区全体英语教师

五、要求

教学设计必须为任教教材内容,教学法的选用,师生互动,教学环节的安排等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严谨网上**。

科教方案 篇2

彭集街道教育办公室

论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学的发展

观摩研讨活动实施方案

为充分发挥区域、学段教研优势,扩大校际之间课堂教学方法的借鉴交流,加强街道内中小学学科教师的密切联系,达到互相学习、优势互补,全面推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发展,经研究,决定举行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四模块”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 时间地点及参加人员:

二、 活动内容:

1观察课堂教学(第1节和第2节)

一所中心小学的场景:一所中心小学筹备工作的四个环节

后亭小学现场:后亭小学筹建4段

中心小学校址:中心小学筹建2段,大牛村小学1段

中学准备6节(语文、数学、英语各2节),与会教师自由选听2节。

注:因现场学校学生人数及教室面积不同,为合理分流听课人数,请参会教师按现场学校安排到相应班级听课,各现场具体作息时间另行通知。

2、研讨交流(第3、4节): 先由授课教师介绍备课思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然后听课教师代表发表听课感受,交流课改经验。最后,总结了今后课堂教学中应遵循的思路,以达到互学共修的目的。

三、活动保障

各现场单位要高度重视本次观摩研讨活动,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认真选拔优秀骨干教师执教示范课,同时做好的服务、引导、物资等相关工作。各现场单位要根据街道时间安排提前2天制定出具体的活动方案(含作息时间、教室分布图、执教教师授课班级、引导员、研讨交流教室安排等)报教育办公室。

四、活动总结

活动结束后,要求各单位对本次活动进行进一步研讨,对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教与学的模式提出各自的见解,供本单位学习交流研究。在此基础上,组织班级教学竞赛,提高学科教师的教学水平。

2012年10月12日

科教方案 篇3

一、学校目前垃圾种类和处理垃圾的方式情况分析

由于校园办公和学习的特殊性,产生的校园垃圾(餐厨垃圾除外)主要以废纸为主,来源于老师办公、备课、会议、废旧书报等和学生草稿演算废纸,以及教导处,总务处等部门采购物品废弃包装纸等。每学期末老师们有积累有大量旧的作业纸、试卷、一些会议材料等。

二、我校校园内垃圾的细分

一般来说,垃圾包括:可回收、餐厨垃圾、不可回收以及有害垃圾四大类。

1.可回收的垃圾又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等。

(1)废纸:主要包括报纸、期刊、图书、各种包装纸、纸盒等等,但是纸巾和厕所纸遇到水就会化掉了,所以是不可回收的'。

(2)塑料:主要包括各种塑料袋、塑料包装物、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矿泉水瓶等。

(3)金属:易拉罐、废弃电线等

2.餐厨垃圾

水果皮,果核,骨头,等容易腐烂的生活垃圾。

3.不可回收垃圾

可回收物以外的垃圾基本上都是废弃物。比如口香糖、树叶、烟头、建筑垃圾、油漆颜料、剩菜剩饭、粉笔头、面巾纸等。

4.有害垃圾

主要包括废电池、日光灯管、水银温度计、油漆筒、药品等。

(针对校园的具体情况,垃圾中以废纸为主,建议主要分为四类:①废纸②饮料瓶③不可回收垃圾④废电池、废玻璃。)

三、校园垃圾分类的意义

1.环境效益:回收x吨纸,能生产x吨纸,相当于节约木材4立方米或少砍伐树龄为20年的树木17棵,节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空间,同时还节省化工原料x千克,节省一半的造纸能源,节约造纸过程中240吨用水、300度用电,还能减少35%的环境污染。

2.经济效益:x元/斤,长积月累也是一笔收入。

3.教育效益:树立环保意识,养成垃圾分类处理的好习惯。回收的所得又可以用于爱心事业。

4.组织管理效益:师生共同做起,相互监督促进;提高资源利用;改进现有卫生管理体系,师生劳动。校园环境更整洁有序。

四、主要投入与设施

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建设,增设垃圾分类回收箱,并统一标识。各班设可回收垃圾箱(袋)、不可回收垃圾桶和餐厨垃圾桶,学校另设置有害垃圾桶一个。进一步落实末端处理措施和进行广泛宣传教育,扩大垃圾分类收集的范围,推广垃圾分类收集工作。

垃圾桶放置位置及数量“每班两桶一箱一袋”校前后门2个分类垃圾桶校园两个分类垃圾桶楼梯口有害垃圾桶1个

五、宣传与发动

1.国旗下讲话:号召动员大家行动起来,废纸回收项目启动,意义宣传,强调回收是措施,节约用纸才是根本。

2.撰写和下发《垃圾分类倡议书》。

3.各班班会课宣传。

4.黑板报:垃圾分类的意义与方法,收集指引,操作方法。

5.校园广播:各阶段反馈和成果。

6.小评论:让学生多开展讨论,让分类意识深入人心。

7.把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与日常行为规范、每月模范班评比有机结合,加强管理过程的监督、整改。

8.通过组织“小手牵大手”、“致家长一封信”等各类活动,全面开展“关爱地球,节约资源,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促进家庭、社区开展垃圾分类活动。

9.做好活动的记录工作。

10.认真做好处理各类垃圾的程序和方法的分期培训工作。

六、跟进管理

1.回收管理:每周清理一次,学校指定时间请收废品人员来校回收。

2.垃圾处理:将可回收垃圾卖到回收站,获得各班班费。将不可回收垃圾送到填埋场或者进行肥料处理。将有害垃圾送到专门的处理机构进行收集处理。

附件:处理各类垃圾的程序和方法:

1.纸板箱务必拆开,铺放平整。纸板箱内的各种包装纸和缓冲材料务必取出。纸板箱和报纸杂志应放在室内保管(放在阳台上保管容易被雨淋湿)。平时,需将报纸杂志整理成捆,保存在自己房间里。在接到回收通知时再将其送到指定的地方。

2.纸板箱、杂志、报纸需另外回收,不能作为生活垃圾。

3.食物残渣、剩菜剩饭、茶叶放入餐厨回收垃圾桶。

4.使用指定垃圾袋以外包装的垃圾是不会被回收的。

5.严禁将火柴、打火机、烟花、未灭的烟头等易燃易爆物品放入袋内。玻璃、剃须刀片、竹签等务必用硬纸包裹后才能放入垃圾袋中。

6.饮料瓶、易拉罐、牛奶盒放入指定垃圾箱(袋)

注意事项:

1.金属瓶盖属于生活垃圾,取下后放入生活垃圾袋里。

2.请将瓶子内的饮料倒掉,如瓶内有污物务必清洗后再放入垃圾袋中。

3.塑料饮料瓶的瓶盖和塑料标签属于塑料资源垃圾,需要另外分类。

4.严禁将废纸、竹签、烟灰等异物放入瓶罐内。

注意事项:

1.各种食物包装盒,包装袋,塑料瓶等务必清洁干净才能作为资源垃圾回收。

2.污损严重的需作为家庭垃圾处理。

3.牛奶、果汁等的纸盒包装不是塑料资源垃圾。

4.电池等有害垃圾需要放入学校指定的有害垃圾桶内,学校集中会定时集中处理。

科教方案 篇4

新一轮课程改革及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来,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等发生了显著变化,课堂教学面貌明显改观,但课堂教学的总体水平和教学质量还有待提高。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计划在科任学科开展教研课竞赛活动,构建“高效课堂”实践研究活动,初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模式。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的

1.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通过备课、试讲、评课、反思,再上课等一系列研究过程,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智慧,加强教师相互之间的交流和研讨,锻炼出一批求真务实的学科教学骨干。

2.促进教师自觉学习、自主钻研,加强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取长补短,以展示成果、总结经验、促进年轻教师成长为主要目的,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发展水平。

3.以促进教师践行新课程理论,研究新课程教法和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为目标,通过学习、观摩、实践、评议,力争使全体科任教师的素质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进而从整体上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二、活动时间

2015年10月21日-10月30日

报课时间:10月16日前

准备时间:10月12-16日

上课时间:10月21日-10月28日

三、活动地点

各班教室、功能教室

四、研究主题

深挖教材,有效落实教学目标

五、参加人员

全体科任教师

六、具体要求

1.结合学校教研主题,自主选取一课时的有代表性、有研究价值的教学内容,根据确立的教研主题,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智慧,积极主动地搜索相关的资料,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学方法,设计最高水平的教案。注:

教学设计含课题、执教人、学科、年级、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流程,教学流程的主要环节可以说明设计意图、板书设计。

2.学校将成立评委会:

组长:校长

副组长:教学校长

成员:骨干教师、部分科任教师

3.评比办法:

评估委员会对课堂教学结果进行现场评分,取平均值。

4.活动安排在第

一、二节课,科任教师全部参加听课活动。每位教师在课后整理课堂讲稿、教案、写反思,完成评估表并交给学校。

5根据评审结果,授予以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

七、评价标准:

参照《科任学科竞赛课课堂教学评价表》

2015.9

科教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以夯实“双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探索实施新课程。优化自己的课堂机构,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达到生动,活波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上学期学情分析

(一)班级学生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22人,女生7人,男生15人,学前基础不错,其中有三人思维不灵敏,接受能力差,家长 都是外来打工的,无时间照管孩子,因而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差。本班 优秀人数占7人、中等生13人、差生2人。

(二)1、基础知识

孩子们大约会认450个字,会写350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正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基础知识教学学得还比较扎实,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学生对字、词、句理解和掌握比较好。但几名差生的基础扎的还不牢。

2、基本技能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我把字词这一部分内容全部让学生回家预习,然后课堂上检查,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孩子们都能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有表达的自信心,都养成了正确的读书、写字的习惯。

(三)期末成绩分析

从上学期期末的成绩看,全班同学普遍对阅读和作文掌握的比较好,中差生丢分较多的还是在词句上,有的差生变一种问法,换一种出题方式就不会了,总的看期末语文成绩和以前每次成绩相比,有大幅度进步,值得欣慰。及格率是 95、4% ,优秀率是 68%,平均分是 85、1分。 其中有一个后来的学生李鑫渺不及格 。

三、本学期的奋斗目标

1、本学期及格率要坚持百分之百,平均分争取提高两个百分点,优秀率争取提高一个百分点。

2学困生转化目标

本学期一定很抓学困生的转化,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耐心辅导差生,对症下药,和家长沟通情况,发现闪光点进行及时表扬。对差生分析情况,本着缺啥补啥的情况,利用课堂、课余进行辅导。 使他们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勇气。差生的成绩再原有基础上,上浮两个百分点。

3.学科的能力培养目标

有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能背诵优秀的古诗文,能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看法。

4.学科思想目标

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5、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上好两操一课,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养成识字和积累词语的良好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朗读之声满校园。

四、教材分析

1、分析知识结构

本册教科书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它们依次是:春天里的发现;奉献与关爱;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培养优秀的品质;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走进科技的'世界。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为学生知识和能力、方法和习惯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这几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本册课文同上册一致,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加注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生字一律注本音,在文中的具体语句之中,有的要读轻声或者变调。

本册共有32篇课文。为体现与中年级的衔接,安排了4篇略读课文,它们是:《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充气雨衣》《玩具柜台前的孩子》《阿德的梦》。略读课文只编排了两项课后练习;有识字任务,没有写字要求。“语文园地”包括四~五个栏目,在上册教材四个栏目的基础上,新增了“宽带网”。“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构字特点、词语之间的联系以及表达方法和标点应用等知识。“日积月累”——引导学生在复习已经学过的字词的同时学习生字新词,感受和强化词语之间的搭配习惯,并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册教材的“日积月累”中增添了能突显中华文化的、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的成语韵语、对联、节气歌、古诗词等内容;它们使学生在复习字词的同时,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话题与本组专题有联系,在双向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了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习作能力的培养,从本册教科书开始,在“口语交际”中特别增设了“写一写”栏目,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写话训练。“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宽带网”——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引导学生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以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

2、分析单元重点、难点

语文:

一单元:春天的发现

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悟读文。

难点:感受春天,发现春天的美。

二单元:奉献与关爱

重点:识字与写字,感悟读文。

难点:懂得关爱别人,帮助别人。

三单元 爱祖国 爱家乡

重点:识字与写字,感悟读文。

难点:了解祖国的辽阔和广大

四单元 用心思考 勇与创造

重点:识字与写字,感悟读文。

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单元 热爱生活 了解自然

重点:识字与写字,感悟读文。

难点: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积累丰富的语言

六单元 培养优秀的品质

重点:识字与写字,感悟读文。

难点:感悟做人的道理

七单元 要正确看问题 善于思考

重点:识字与写字,感悟读文。

难点:要正确的认识自己

八单元 走进科技的世界

重点:识字与写字,感悟读文。

难点:感悟语言,探索发现

3、分析学段目标和要求

语文:能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初步感受汉字的行体美。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背诵优秀古诗文50篇。能用笔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五、工作完成措施

本学期在完成语数教学任务之外,熟背古诗50,积累名言警句50条,积累成语150条,班级书法比赛12次,绘画比赛12次,朗读比赛、古诗文背诵比赛各4次。

1. 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用新课改的全新理念来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使自己和新课改共成长共提高。

2.更新完善自己现有的知识的水平,在工作中,不仅要学习自己所教学科的有关知识,还要学习其他学科的的更多知识,不断的丰富自己,提高自己。

3.努力上好每一 节课,备课时,我要尽可能去多搜集资料,拓宽自己与学生的知识范围。备课时,还要考虑优差生的区别,怎样才能让好学生吸取更多的知识,使他门在各方面不断的有长进。还要帮助差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让他们在 不同的层次上 有所提高。我根据学生实际选择不同的备课方法,为课堂上的教学工作做铺垫。

4.教学工作,是老师和学生拉近距离的 一项工作,在课堂上我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产生乐与求知,乐于探究的学习欲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充分运用三种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安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发展。

5.注意优差生兼备,课堂上要注意培养那些优生,也注意培养那些差生,优生引导

他们多读,多积累多观察,多创作,差生一定要在“双基”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吸取一些比较宽广的知识,这样全班同学都会在愿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再登一个新台阶。

6、让孩子们带着梦想走进课堂,当他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的时候,能够梦想成真,那就是我们教育的成功了。

科教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纸的发明和改进、华佗和张仲景的成就,

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纸的发明对人类文明史做出哪些贡献?"

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秦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

(四)教材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2)地动仪

2、难点:涉及到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而初一学生没有学习物理,对于利用物体惯性来对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难以理解,因此是本课的难点。

3、解决办法

(1)这一课的重点问题学生比较熟悉,可学生熟悉的只是一些零碎的知识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形成完整的概念。

(2)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幻灯、挂图等帮助学生理解有关内容。

(3)地动仪的构造原理和一些专门的科技名词,以教师讲述为主,但必须做到概念准确。

(4)用归纳法,让学生多做、多读、多讲,最后在教师的帮助下,概括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一起读本课的引言,然后教师概述)我们已经学过的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方面的情况,这个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正是文化大发展的有利条件。从18、19课,我们都来学习秦汉时期的文化。

2、讲授新课

(提问)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板书)(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板书)1、从竹简到纸的发明

前面我们讲过甲骨文。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写在竹木简、帛上。帛是丝织品,比竹木简轻得多,可又太贵了。使学生了解纸的发明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接着出示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1)纸是怎样发明的?

2)纸的出现对人类有哪些贡献?

(板书)2、蔡伦改进造纸术

公元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后来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接着又让学生思考第2个思考题:造纸术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请同学们回答后教师归纳):造纸术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到世界各地,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板书)(二)、《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有很多数学成就在当时世界上是先进的。并且传到了十几个国家被当作教科书。

(板书)(三)、地动仪

请同学们思考:在发生地震时,我们怎样才能感知?

东汉科学家张衡又发明了地动仪。

(板书)(四)、华佗和张仲景

首先向学生点出:中国医药学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独具特色,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秦汉时期,中国有很多医学家,其中成就最突出、影响的是张仲景和华佗。

华佗:麻沸散--世界最早的麻醉药剂,五禽戏

医圣张仲景(东汉)著有《伤寒杂病论》,在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课堂小结

秦汉时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使得这一时期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化成为可能,这是秦汉人民留给后人的一笔珍贵遗产,也是我国对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

科教方案 篇7

一、活动背景

由于农村幼儿垃圾分类意识薄弱,乱扔垃圾现象频出,为树立幼儿的环保意识,以保护环境为目的,培养“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意识,根据本园实际情况,特制订垃圾分类实施方案。

二、活动目的

本实践活动通过幼儿亲身去参与到垃圾分类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提升幼儿们对垃圾分类这一实际问题的重视;宣传分类垃圾的具体做法,引导幼儿们正确地进行垃圾分类,保护环境;最后以标记垃圾桶等方式提醒幼儿们时刻注意垃圾分类回收问题。从而热爱周围环境,进而达到热爱大自然的目的。

三、活动主题

学会垃圾分类,争做环保卫士

四、活动时间及地点

20xx年7月30-8月3日;校园内

五、活动对象

xx幼儿园全体幼儿

六、活动参与人员及职责

1、德育主任:负责幼儿园垃圾分类工作在幼儿园实施的总体筹划部署。

2、各班班主任:负责班会、演讲比赛的进行与垃圾分类知识的渗透。

3、主持人:大一班班主任。

4、评委:园长、副园长及主任老师。

5、后勤教师:协助各项工作的有效运行。

七、活动流程

(一)准备阶段(7月30日-8月1日)

1、幼儿园制定“保护地球,从垃圾分类做起”宣传手册下发给幼儿,通过宣传垃圾分类唤起幼儿们对垃圾分类这一实际问题的重视。

(1)幼儿园印发垃圾分类宣传手册。

(2)各班下发垃圾分类宣传手册。

(3)幼儿研读手册,了解垃圾分类的要点。

(4)对垃圾分类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组织各班班主任进行主题班会。

2、班主任开展“垃圾分类小能手”主题班会,并播放垃圾分类视频,让幼儿们知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1)班主任播放视频,幼儿观看,了解垃圾的产生及危害。

(2)幼儿讨论:常见的垃圾有哪些?垃圾的种类有哪些?如何进行分类?

(3)幼儿对垃圾分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之后,进行知识储备,为演讲比赛做准备。

(二)实施阶段(8月2日-8月3日)

1、全园范围内进行“垃圾分类我最棒”演讲,使幼儿们了解生活中有哪些垃圾,知道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标准。

(1)各班在本班内抽签决定演讲顺序。

(2)各班在班级内角逐出演讲比赛前5名,进入全园演讲比赛。

(3)德育主任讲话阐述进行垃圾分类的意义。

(4)比赛选手赛前抽签。

(5)主持人讲话进行选手介绍。

(6)后勤老师负责播放音乐。

(7)评委打分,比赛结束。

(8)主持人进行活动总结。

2、幼儿园发动全体幼儿进行“清洁小行家”实践活动,检验准备活动阶段的效果,通过对校园内的垃圾回收和分类,并在日常生活中让垃圾分类逐渐成为一种习惯。

(1)班主任带领本班幼儿进行本班担当区的垃圾回收。

(2)各班幼儿将自己捡到的垃圾进行分类。

(3)班主任带领全班幼儿进行“分类小专家”经验分享会,请各小组派代表轮流上讲台汇报各自小组的垃圾分类方法,在讨论中巩固垃圾分类的知识。

(4)班主任总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5)各班下发垃圾分类活动宣誓书。

八、活动延伸

1、各班班主任高度重视“垃圾分类”教育教学,将环保意识融入到教育教学当中,把“垃圾分类”纳入到平时幼儿的学习中。并布置“居家小能手”课后作业,将垃圾分类的视频上传班级群。

2、教师进行各领域教学互相渗透,在艺术领域编制“垃圾分类童谣”,绘制垃圾分类宣传海报等。

3、各班幼儿根据活动主题,绘制“垃圾分类我先行”手抄报,布置班级文化墙,在潜移默化中向幼儿们渗透垃圾分类,了解可回收垃圾、生活垃圾和有害垃圾都包括哪些,从而引导幼儿重视环境保护。

九、具体要求

1、前期动员,形成氛围:幼儿园宣传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讲话、课间小结的形式将垃圾分类的理念传达给幼儿。

2、形成计划,及时反馈:每个学期做好班级“垃圾分类”计划、总结,在活动过程中反馈垃圾分类的效果,如出现问题及时调。

3、隐性教育,日益熏陶:利用每期的幼儿园主题墙进行宣传,开辟相关“垃圾分类”板块。

4、资料收集,整理共享:幼儿园、家长内外联动,丰富垃圾分类资源库。

5、增加实践,展示成果:鼓励幼儿在校内外进行垃圾分类,以图片、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

十、注意事项

1、活动过程中注意要解释说明清楚每一个活动环节的要求、规则等等。

2、活动中注意加强互动,多让幼儿参与,关于环保问题几乎没有特别固定的标准答案,所以要注意听幼儿们的回答,对其中的闪光点要及时发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3、活动结束时,注意指导幼儿们把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贯彻到生活小事当中。

4、将垃圾分类作为幼儿园常态化工作,在各个方面渗透给幼儿,将环保观念与行为相结合。

此次主题活动的开展,不仅强化了幼儿们的垃圾分类理念,让每位幼儿意识到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更通过家园合作,将分类理念延伸到了每个家庭,带动幼儿身体力行践行垃圾分类要求,让绿色环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科教方案 篇8

高青县田镇义和完全小学

一、指导思想

在县教研室和学区中心小学的组织指导下,立足于本校实际,充分利用学校有限的资源,发挥学校在教研中的作用。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与教师的成长需求,在学校统一的教研计划安排下,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把教研随时随地渗透到自己真正的教学过程中,突出学校在教研中的主体地位,最终解决我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使教研活动促进我校教师的教学个性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二、基本目标

1通过教研活动,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智慧。建立共同提高、同伴互助的常态教研机制,确保教研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效,并可持续发展下去,让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2通过教研活动,注重培养教师对教学行为的反思意识,提高教学反思能力。为提高课堂效率,建立和谐的课堂提供平台,让教育理念在相互撞击中得到创新,促进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在相互学习中得到锻炼,教师的专业水平在相互研讨中得到发展。

3、通过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及优秀教师作用,切实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4、通过教研活动,建立和健全教研培训活动制度,确保活动内容高效有序、扎实稳妥地开展,做到每次活动有准备、有记载、有汇报、有效果。

5通过教研活动,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促进教师能得心应手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模式,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研究,使网络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教育手段在教研活动中产生积极影响。

三、组织领导

为保证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学校建立了校长负责、校长直接负责、学科组具体负责的教育管理模式。积极构建分级管理、分步实施、全员参与的教研管理机制。

组长:郑雪峰

副组长:彭飞成先锋

工作室:教导处办公室

成员:教研组长及全体教师

四、教研的内容:

1、开展校本培训活动。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改革及相关理论;组织教师课堂教学记录和专家评审指导,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

2、开展“说讲评”活动。组织开展学校公开课、教研组研究型班、新教师教学通课。

三。开展单项技能竞赛。本学期,我们将在各学科组的课堂教学中开展各人技能竞赛活动。

4、开展教师教学经验谈活动。即教师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结合教学实践谈自己的教学经验,使教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5、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继续做好市级和省级项目研究。

五、教研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经验交流、问题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为基本形式的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师优质课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研讨--实践--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 集中学习(每周一次,集中学习时间,分学科)

学校以教师学习为中心,采取邀请专家讲课、课改音像资料、校长讲课等方式,教师做笔记。这是指导教师行为的有效途径。

(2) 自学与反思(贯穿教师一生和教学实践)

根据学校教办颁发的《专业学习大纲》,教师进行自学,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行动实践;交流、反思、实践来达到更新教育观念,提升专业化水平的目的,这是促进教师自主发挥和提高的主要方式。

(三)随堂听课点拨(业务校长及教导处成员不定期深入课堂听课)

其主要途径是专业校长和教研室成员通过倾听、评价、个别交流和集中评价,使教师的个性不断发展。

(四)科研课题引导

争取以省市项目为载体,通过专题讨论、报告或项目实验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5) 观摩学习(学校将多方筹措资金,有计划地派出骨干教师到各地观摩考察)

观察与考察对于拓展教师的视野,学习他人的优势,发现自己与外界相比的不足,具有积极的意义。作为教学和研究的一种形式,关键问题是突出观察性学习的准备,针对性和后续性。

(6) 集体备课(以教研组为单位,结合学科教学模式集体备课)

教研组教师轮流承担活动任务,首先由任务承担者独立解读教材、解读学生的前提下写出比较详尽的教学预案,再以说课的形式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教学构想,其他组员进行补充、删减、矫正,形成集体备课的初稿。这样,承办方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调整和修改,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7) 网络教研(利用网络资源促进教师自主学习)

利用网络资源,鼓励教师积极从网上寻求学习资源,随时将学习研究的成果发布到自己博客上,丰富、共享培训资源、信息。

六、具体措施

1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和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教研不是学校关起门来搞教研,而是需要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和引领,借助专业引领,既可以克服学校在教研中眼光狭窄,资源短缺的弊端,又可以克服教研部门在教学研究中闭门造车,脱离实际的弊端。学校一是要请专家来校举办专题讲座,二是通过骨干教师的引领,三是教师走出去学习取经等方法来提升的教师综合素质。

2加强教学研究,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研究。从而使教师能够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为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打下基础。

3、加强教研活动的开展,有计划的开展“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教学指导、示范课、研究课”等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能力,提高教科研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教师要坚持每学期听评课活动,每学期听不少于15节课。

4落实项目主导作用,以教研促教学改革,以教改促课程改革。学科教研组根据本学科的教学重点、疑点、难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参与各级课题研究,学校组织人员对实验教师进行跟踪听课调查、研究与指导,随时和实验教师研讨交流。

5、进一步整合教研力量,充分发挥各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建设一支有活力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研队伍。积极推进校级教研,以旧带新,以旧促新,继续坚持教师结对活动。每位教学骨干重点跟踪一名教学教研有困难的教师,帮助他们进行教材、教法的研究,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及学生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6加强教学科研原始资料的分类归档,定期汇总。及时汇报教育科研的成功做法**,推广研究成果和功做经验。

7、 落实保障措施确保教学科研顺利开展

1.组织保障。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和教导主任为副组长、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教研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和推进学校的教研工作。做到责任明确,人人参与。

注重思想引领,加强组织领导、宏观调控和全程监督,为教研提供好服务,努力把教师的研究和工作凝聚到学校发展这条主线上来。

2.学习保障。学校要坚持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并形成制度。通过学习,教师要重视理性思维,学会理性思考教学问题,并指出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培训保障。学校要重视开展专门的校本培训,强化教师的专业素质,逐步发现和培养一批骨干教师,以此带动全体教师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校本培训的方式要灵活多样,根据学校实际,采取以自学为主、交流为主、业余学习为主、课题研究为主、立足岗位培训为主等途径,力求保证时间、保证质量、保证效果。

要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更多外出学习的机会,让教师从先进的教育信息中学习。

4.时间保障。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保证各学科教研组教研活动开展的时间,要确保每一位教师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开展组内教研活动,并为教师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研究环境。

5.物质保障。学校要保证教研工作的经费和设备设施投入,购买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报刊杂志和音像资料等,为教师读书学习、教学研究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要实现宽带接入,开放学校网络机房,让教师能够及时在网上查阅、浏览自己所需的学习数据,在自己的博客中发表博文,丰富教师的信息储备。

6.管理保障。学校要注重加强对教研工作的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将教研与教师评优选先、职称晋级、绩效工资挂钩,调动教师内在的动力,对教研工作成绩显著的个人要予以表彰和奖励。

科教方案 篇9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又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投入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编排

本册教科书分4个单元:(一)、这是我们的社区;(二)、我看家乡新变化;(三)、好大一个家;(四)、共同生活的世界。

三、教学重点

1、学会正确处理社区邻里之间的矛盾。

2、了解各行业的劳动情况,初步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良好品质。

3、知道家乡交通的发展变化,以及给人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4、知道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现代节日的社会公德意义。

四、教学难点

1、知道家乡行业的发展给家乡带来的变化。

2、体验交通条件的改善对人们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3、尊重、欣赏不同人种的不同文化。

五、具体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期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第一单元目标:了解社区设施的作用;知道社区居委会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社区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群众性自治组织;知道五好家庭的评比标准;懂得建设美好的社区是每一个人的义务和责任。

第二单元目标:了解家乡的变迁;了解家乡的人们所从事的主要行业,知道这些行业和家乡资源之间的关系;知道家乡交通设施的变迁以及对家乡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认识一些家乡的机构。

第三单元目标:知道我国共由56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懂得“民族团结则百业兴旺”。知道各族人民平等、团结,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了解民族的文化、节日、歌舞礼仪、建筑、人口、分布等。提高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知道我国五个较大的少数民族自治区,知道云南生活着我国的绝大部分民族,初步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度。

第四单元目标:认识全球黄、黑、白三大人种,并知道分布区域。了解不同人种中的杰出人物,了解不同种族在建筑、工艺品、语言文字、饮食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性与丰富性。知道一些传统节日的起源、现代节日的社会意义,了解各个民族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了解服装发展的简史,知道职业、礼仪、颜色与服装的关系。

六、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品德教学中的作用。

2、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

3、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4、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5、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6、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7、注重学生与家长的交流,取得家长的支持,使学生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8、社会带给学生的一些负面影响,使学生对某些道德观念有了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需结合社会实际,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会自我辨析、自我教育,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渗透基本的法律知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9、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科教方案 篇10

四年级上册品社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以体现与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行为与能力目标:

(1)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3、知识与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逐步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知道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是一个人的良好品德的体现,并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承担义务,了解家乡环境问题,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了解民风民俗及对人们的影响,抵制不良风气和迷信活动,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了解交通发展的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电视、网络等媒体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办一张报纸的基本方法,学会合作办小报,了解通信的发展,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常用的通信方法

三、教学措施:

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一.要变“目中无人”为有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形成。第二,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4、改革教学方式

教师要注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用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 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由于是大班额拆班来的,学生的思想行为各不相同,部分学生比较自私,团结协作精神差。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比较差,有些学生作业拖拉,字写得比较差。上课时,不爱动脑、动笔,需要不断督促。

二、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第四单元“通信与生活”

四年级下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下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以家乡的老街和老屋、家乡的地名、风味饮食作为基本事实,把爱护家乡文化遗产教育与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蕴含其中。第四单元以通信方式、通信的历史演变、未来通信的发展作为基本事实,将文明通信,从小关心国家大事,合理看电视等好习惯的培养蕴含在其中。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育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教学目标:

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3.注意了相关知识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4.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

四、教学措施:

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

6、加强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

1、《我们的合作》

2、《真正的友谊》

3、《为你高兴,与你分担》 5

国庆放假

《为你高兴,与你分担》 7

《面对欺负和威胁》 8

《我要攀登》 9

《抄袭害了谁》 10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11

《擦亮眼睛》 12

《逛商场》 13

《衣食的来源》 14

《塑料与我们的生活》 15

《从一滴水说起》 16

复习考查 17

复习考查 18

复习考查单元 次序

单元内容(教材篇目)

教学目的要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第一单元

我们在一起

1我们的合作 2真正的友谊

3、为你高兴 4面对欺负

1、让学生试着了解自己的邻居,和邻居小朋友和睦相处。

2、体验邻居的关爱,为邻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增强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学习用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邻里的矛盾

搜集关于邻里相处的法则法规第二单元 成长不烦恼

5、我要攀

6、抄写害谁 7我们在一起

8擦亮眼睛

1、能够认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正确面对不良生活方式的心态,初步掌握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改善环境的主题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小主人意识。

3、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教室这一具体环境,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兴趣,将创意与动手操作结合起来,在改造教室环境的活动中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同时注重审美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养成。

掌握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改善环境的主题意识和能力。

有一定的改善环境的主题意识和能力。

学做小向导、彩笔、课文录音《最美的微笑》第三单元 聪明的消费

9、商场

10衣食的来原

1、在劳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2、观察访问身边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感受劳动过程的情感体验。

让学“零距离”地、有意识地参与劳动

收集学生的劳动体验日记。第四单元 家乡哺育了我10、我的家乡在哪里

11、请到我的家乡来

12、可爱的家乡人

13、我们共同的家

1、了解家乡的变化,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认识家乡的自然景物和物产,从中体会家乡的可爱,进一步增进对家乡的热爱,内容设计主要以为“手拉手活动”的小伙伴做导游为主线,开展系列活动。

3、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4、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以为“手拉手活动”的小伙伴做导游为主线,开展系列活动。

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歌曲《爱我中华》、《大中国》

科教方案 篇11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三年的学校学习生活,学生在知识、能力、习惯养成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四年级学生兴趣广泛,喜欢做游戏,乐于参加活动,乐于动脑、动手,同学之间能团结合作。

三、四年级学生由《品德与生活》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对于知识的积累,社会实践能力,探究能力都有待提高。学生上课都能认真听讲,大胆发言,积极参加学习、讨论,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积极性高,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学生特别喜欢这门课,老师布置的作业能较好的完成,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家庭、学校、班级中部分学生能积极帮助父母、老师、同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自然、生命、家庭、社会具有责任感。

二、全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安排及特点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使用的是山东美术出版社的教材,本册教材共分四个单元《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会学习》《各行各业与生活》《多彩的节日》《我跟爸爸去上班》和我的实践活动《我跟爸爸去上班》。

第一单元有4课,包括《找找我们的家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发展中的家乡》《他们是家乡的骄傲》。

第二单元有4课,包括《多问为什么》、《遇到困难的时候》、《我的老师多》、《同样是学习》。

第三单元有3课,包括《小小一粒米》、《我家的电器》、《走进商场》 第四单元有3课,《贴春联》、《藏历年与泼水节》、《圣诞节与狂欢节》。

本册教材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时效性强,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使教育内容有的放矢。让学生能够从体验的过程中懂得道理。

2、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以学生生活为主线,选取了解家乡、学会学习、各行各业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节日习俗等内容。

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调查了解、参观访问、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探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运用多种课程资源自主学习的能力;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萌发热爱家乡之情;教育学生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感受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和世界各地的风俗民情,激发学生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情感以及向往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

本册教材的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变成实际行动,进而形成习惯。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生熟知的事例来说明问题;争取家长的配合,在家中做一些家庭成员应该参与的事情的决策,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道德,利用身边的典型事例来影响自己,进而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门课程以学习者为主体,是儿童学习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的课程。

1、在知识能力方面:通过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学习道德,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努力促使他们在自身的经验、体验中学习。结合新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将教材中涉及到的内容融入学校的管理和教育中,让学生掌握与人相处、独立行动、关心家人、帮助同学、增强自信等方面的能力。

2、在过程与方法上:教师是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的游戏设计者。本册教材充分的体现了学生在生活中学这一特点,所设计的课程内容均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我想将学习内容与学校的德育活动、少先队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就在身边,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能体现出来,不需要特殊记忆,只要养成习惯就可以了。

3、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本册教材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贴近学生”。学生在这册教材的学习中会从各种活动中得到快乐和喜悦,并能通过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课程中的感性活动,在他的内心产生影响,激发学生自我教育。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也可以让学生满足个体与他人交往的需要。通过学生参与学习,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发展智力,陶冶情操。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构想和具体措施

(一)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生活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对于今天的学生,从小就应该开始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其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首先,应确定稳定的学习小组,集体成员之间要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分组时即优、中、差兼搭组合、男女分开组合„„要定期或不定期的轮换组内角色,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担任组中的不同角色,如组织者、记录者、小组意见陈述者等等,特别是小组长要轮流当,人人平等,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有主人翁感、成就感,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所需要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协调能力,相互尊重的态度等,为小组合作交流顺利高效进行奠定基础。

其次,在提出问题时,必须首先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待考虑成熟有了交流的需要时,再展开讨论、交流。讨论交流时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个小组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发言,成员之间共同探讨,互相合作,主持的同学全面负责;记录的同学还要负责把各成员的发言进行归纳总结,并记录下来;发言的同学负责把全组的讨论结果和其他的小组进行交流。

(二)在《品德与社会》课中评价也十分重要。

评价主体主要是学生本人、同学、老师、家长构成;评价内容包括社会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和方法;评价方式有回顾、解答、谈话、操作等。

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材设计了“我的收获”板块,给师生进行评价提供借鉴和提示。教学中,不要求在每个主题活动中都要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评价,而是根据学习内容,交替采用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同学互评、老师评价等多种方式。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兴趣,引领他们获得进一步发展。

例如:在第一、二单元中为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我们在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上用“班级之最”的评选作为评价工具。将课堂学习、习惯养成、能力培养融入到“班级之最”中有:回答问题最积极、任务完成最棒、做好事最多、最爱劳动讲究卫生、进步最快、能力最强、班级荣誉感最强、最有爱心等。评选突出强调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的行为,并注重过程评价,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关怀,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现,让更多的学生体验成功。

(三)对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我将采取以下的方法:

1.在课前布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常识去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

2.在课堂上对于完成课前调查好的学生进行表扬,树立榜样。

3.在每节课中渗透深一层的问题,让学生尝试着不断思考,并且提示他们可以进行调查、让学生逐步养成调查的好习惯。

4.在小组活动中帮助学生分配工作,让他们尝试与他人合作学习,共同探索。5.定期结合各学科组织进行研究性活动,让学生在熟悉研究型学习活动后逐渐尝试独立学习。

五、全册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生我养我的地方》

1、《找找我们的家乡》

2、《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23、《发展中的家乡》

4、《他们是家乡的骄傲》 第二单元《我会学习》

1、《多问为什么》 1

2、《遇到困难的时候》

3、《我的老师多》 2

4、《同样是学习》 1第三单元《各行各业与生活》

1、《小小一粒米》

2、《我家的电器》

3、《走进商场》 第四单元《多彩的节日》

1、《贴春联》

2、《藏历年与泼水节》

3、《圣诞节与狂欢节》 我的实践活动

《我跟爸爸去上班》 1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1课时 课时 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课时

1

科教方案 篇12

作者:李九彬

**:《中国科技教育》2018年第09期

治理雾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对雾霾的认识是治理雾霾的前提。为中学生设计了一系列科普活动,包括准备、知识建构、实施、总结和反思五个阶段。它旨在传播有关霾的科学知识并推广pm2

5监测分析技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运用跨学科思维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活动实施

准备阶段(9月1日-9月30日)

制订活动计划,开展基础调查研究,与学校领导、学生和家长沟通,邀请专家,准备材料、设备和场地。

知识建设(9月15日-11月15日)

通过研究性学习课程、专家讲座和学生自主学习,开展雾霾相关知识和技术**方法的建设。① 在“少鹰计划”期间,科技参赞将讲解雾霾相关知识,包括大气科学、环境化学等。② 举办科普讲座,邀请地理、气象、科技活动专家指导学生学习科学方法。

③利用雏鹰计划实践时间和周末、节假日时间,在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实验室现场讲解雾霾(pm2.5)的监测技术和相关知识;在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园内,讲解空气质量观测的技术要领。

实施阶段(10月1日-5月30日)

学生组建研究小组,确定研究小课题,制订研究方案,在校内外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活动,做好过程性记录和阶段性总结。

科教方案 篇13

一、指导思想

中青年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课程改革试验的先锋,能在教书育人、教育科研、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起到引领和辐射作用。根据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和学校发展的需要,为加快我校“构建高效课堂”活动的发展,立足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在需求,对中青年教师中的优秀人才进行重点支持,培养一批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以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现特制阳罗小学“冠英”英语学科教师团队培养方案。

二、培养机制

㈠团队的组成

人数暂定。

㈡团队建设规划

1.团队工作目标

⑴通过系统的研修活动,建立一支比较稳定且逐步扩大,具有较高专业品格,较高专业技能,较高合作精神并得到学生认可、家长认可、同伴认可、领导认可的优秀教师团队,从而示范、引领全镇教师的成长。

⑵探索全新的教师团队成长与辐射教研于一体的教研活动方式,逐步形成“团队成长我成长”的成长研修文化,从而不断提高学科教研活动质量,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提供专业服务,促动教学工作和科研水平持续均衡发展。

⑶打造一支科研强队。在立足课堂中提高科研能力,积累科研成果,为打造科研特色学校及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基。

2.团队成员职责

⑴教育理论的学习

每位团队成员要制定学期学习计划,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学专著,坚持订、读一种专业杂志,定时阅读网站上的学习资源,记好读书笔记。每位团队成员能娴熟地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活动,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和博客,能通过网络带领广大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共享教育资源。

⑵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根据常规管理要求,每位团队成员不断地进行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的学习。结合自己教学体会和本校的教学实际,带领全体教师深入研究教材,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学期至少举行二节以上研究公开课。能对本区域内教学中的问题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一学期至少写五个有价值的教学反思。

⑶积极进行教育科研,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加强教育科研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学习,掌握基本的科研手段。每一位骨干教师要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选准课题进行研究,引领自己的教学活动(特别要围绕“高效课堂建设”)。每人都要承担实验课题,对课题目标进行分解,每学期研究一个问题,期末写出有价值的实验报告(或总结)。要带领广大教师注重小课题的研究,帮助他们针对教学中的问题开展力所能及的、有效服务教学的研究,提高他们的研究水平。

⑷注意总结提升

每学期每位团队成员要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撰写出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每位团队成员要自觉建立自己的成长档案,档案中要收集自己的学习体会、心得、研究成果,每一学期和学年都要进行总结,形成材料,随时补充和更新档案资料。档案袋存于教务处。

⑸规划好自己的成长计划

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在教学名师中寻找榜样,模仿学习、创造提高,加快自己的成长速度。要为自己的榜样建立追踪档案,可以以目录的形式对名师的研究课、文章、讲稿等进行整理。

3.运行过程

⑴建立档案,完成团队成员登记表(见附件);

⑵制定学习计划,建立自己的研究方向;

⑶每月一次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时交流自己的工作、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⑷每周撰写至少一次的学习体会、一次教学反思,一次与团队成员及团长的网上交流。

⑸在“高效”课堂研究中追求自己的发展,一学期设计出自己满意的学校展示;

⑹在自己的影响下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在某方面形成一定的特色;

⑺一学期中完成对不少于30课时听评课;

⑻一学年完成一个领域的研究,定期进行课题中期的集中研讨,了解科研的操作方法,有成果在区级及以上获奖或发表。

㈢团队成员的使用及奖励

1.使用

⑴骨干教师团队成员可参与学科的教研课题研究、教学资料的编写、先进教学经验的推广等活动;

⑵骨干教师团队成员每学期要展示一节公开课或开设学科知识讲座;

⑶帮助教师成长为教坛新秀。

2.奖励

⑴每学期根据活动安排组织教师团队成员外出参加观摩研讨活动;

⑵推荐参加各种教科研的评选;

⑶优先推荐参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竞赛,优先推荐评职评优。

三、管理措施

㈠实行动态管理

骨干教师团队成员实行动态考核管理机制。对培养对象建立科学评估、动态竞争的管理机制,建立培养人员的业绩档案,对培养人选的履行职责情况和成长情况,进行综合考核,采用“庸者下能者上”管理模式。

㈡骨干教师团队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将取消其相关资格。

⑴离开相应岗位,不再具有隶属关系的。

⑵不履行岗位职责,表现不合格的。

⑶违反其他有关规定,造成恶劣影响的。

⑷每学年中科研无任何建树的。

⑸无理由不参与活动2次者。

阳罗中心小学

20xx年x月x日

科教方案 篇14

物理学科“中考信息研讨 ”教研活动方案

时间:2011年4月30日

活动主题:如何实现高效复习

活动内容:如何全面复习物理

参加人:校领导、全体物理教师

活动流程:

1、姜东君老师作课《电路分析的有效方法》

2、组长评课研讨

3、王薇老师做《中考物理复习方法》的报告。

活动总结:陈校长作总结

附: 《电路分析的有效方法》教学设计

《中考物理复习方法》文稿

电路分析的有效方法

导入:同学们,又到了一年一度中考复习的冲刺阶段,掌握一种分析电学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每一个同学都梦寐以求的。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如何解决电路分析“难”的问题,大家有兴趣吗?

流程一:

展示电路图:给你1分钟时间看看谁能从这个图中得到最多的信息。(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分析方法)

你想看一下电路的基本连接吗?想一眼就确定“表”的归属吗?想一锤定音的确定“表”示数大小的变化吗?

老师将介绍一种用电表分析电路的新方法——移表法。(根据上图,我们除了介绍拆表的方法外,还要总结分析的顺序,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分析。简单介绍截点法)

去表的原则:电压表——连根“拔”掉

电流表——看成“直导线”

流程二:

根据老师介绍的去表原则,我们来看下面几幅图,是不是更容易分析了,请大家尝试“看图说话”,看看去表后要想得到更多的信息,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重点强化:1.

电路2的连接形式。滑动变阻器3的更换。表的属性)

流程三:

根据大家对“去表法”的理解,我们来猜一猜下面实物电路图中“表”的类型(强化去表在实物图中的重要作用,重点在于思维上的接受)

流程四:

根据刚才对大家“看图说话”的训练,大家对“去表法“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咱们来共同解决“实战中”经常会遇到的常见问题,体验一下”抢答“的快乐:(先看图分析,再给出试题)

流程五:

电能的计算问题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在数据表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需要一种有效的思维方式来总结已知条件。老师把这种思维戏称为“生发法”,就是要在现有的已知条件基础上,“生发”出更多的已知条件。

“生发法”的含义:断句阅读,够2个已知条件的,就利用“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的基本公式和变形公式求解得出相应的未知量,使之成为新的已知条件。

处理方法:先显示电路图,看图分析,掌握电路变化与元件之件的关系;然后从给定的文本部分,对应相应的物理量;能够在一个元件上对应相关的两个已知物理量时,产生新的已知量。

练习:小结:

“去表”分析诀:

“去表”看连接

“电源”起步走

“串并”一确定

“等分”心中有

若要细分析

“还表”定归属

“滑动”有变化

直接定电流

若问数大小

“欧姆”帮忙求

同学们,电气问题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但只要掌握了分析方法,你就有了控制变化的最高思想。在奇妙的物理世界里,没有什么是不能做的,只有无法想象的;只要能想到,定能做得到。希望今天的学习,能够成为大家解决电学问题的“金手指”,预祝你们,金榜题名!

中考物理复习方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很荣幸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复习高中物理高考的策略和方法。首先,我要感谢韩先生和王先生对我的信任。

中考物理复习是把物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加深理解,熟练运用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由于我教毕业班的时间比较短,谈不上什么经验,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我校物理复习的做法,共分三轮,即一轮梳理基础知识,二轮专题复习,三轮综合模拟训练。

第一轮复习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历来都是中考的重要内容,要求学生能在具体事实中,辨认出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同时考查学生对基本测量仪器的认识、掌握和使用,对物理概念、规律、公式、单位及物理常数的理解。这类问题绝大多数**于教材内容,这就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深刻理解。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四好——好课本、好插图、好实验、好练习

一精课本

(一)抓好“三基”: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方法

1对于基本概念,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说明什么样的物理问题?怎样测量有关的物理量?

(2) 理解和记忆物理概念、计算公式和物理量单位的定义。

(3) 弄清楚混淆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对基本规律的复习,学生需达到如下要求:

(1) 明确每一条规则的内容并用物理语言表达。

(2)明确各法律的条件和适用范围。

(3) 理清相关规律的数学表达式和各物理量单位的统一性。

(4) 我们应该注意法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5) 你应该知道如何运用这条法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基本方法——注意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及相应的科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材中,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经常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如:

速度、密度、压强、比热容等概念的形成过程,(欧姆定律、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动能(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等均应用了这种科学方法。)转换法: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的微观现象,要研究它们的运动规律,使之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这种方法叫做“ 转换法 ”。

如:在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换成测拉力的大小,**液体内部压强(我们将液体的压强转换成我们能看到的液柱高度差的变化) ,在**电热与电流、电阻关系时,我们将比较电热的多少转换成比较温度的高低。此外还有“类比法”、 “推理法”、“归纳法”、“观察法”、“放**”、“理想化模型法”等。

(二)把握主干形成网络

由于平时的教学是逐章逐节、点点滴滴地进行的,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往往不系统,对于物理中的重要概念和规律,只记住了其表达式或公式,而不理解它的内涵和外延,更不清楚知识的前后联系,这样在遇到一些复杂、综合的问题时就会束手无策。在复习中,打破章节界限,按照知识条进行分类,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由点到面的知识网络。例如,关于测量的知识,初中物理涉及长度、力、质量、液体体积、温度、电流、电压、电能等物理量的测量。

这些仪器使用前都要观察量程和分度值,都不能超量程使用,都有各自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由于仪器本身或人为因素会导致误差的产生,且有的可以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等。如果将复习中的所有测量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无疑会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再如电学:

学生往往害怕电路部分,特别是根据课题要求连接物理电路、故障电路和动态电路分析、电路计算等。究其原因,有的是串联、并联混淆不清;有些仪表测量什么样的物理量,张冠李;有的则是不注意电路的非正常部分,之所以会产生这些错误,归根结底就是不会分析电路,因此帮助学生分析电路是解决电学问题的关键。例如姜东君老师这节课通过对电路分析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去表法中通和断的思维方法,并将其应用拓展到对各个电路元件的分析上,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

又通过对表示数大小的确定,联系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欧姆定律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养成了有序、有理、有据、有话可说的分析习惯。总之在第一轮复习时,一定要注意学生发散思维,在同一个物理情境中或由一个知识点引发出来的所有知识点都做最大程度的挖掘。

二精插图:什么是物理?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即物讲理”或“识物树理”。

教材中的插图是高考的考点和热点,必须充分重视教材中的插图。具体做法是:在课本中的插图或**前,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说话,告诉学生这幅**在这节课中起什么作用?

提出有关图表的问题,并从图表中获取解决问题的信息,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三好实验: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多年来,高考试题的教学也受到高中生的中视。在实验**中,要求学生注意题目中提供的信息,明确**的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步骤、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

四精习题 :对于课本上的例题、练习题要重新研究一遍,重点习题要深入讨论,适当扩展延伸,提高试题的利用率和解题效益,力求 “四个多”——“多变”、“多析”、“多问”、“多解”。例如:

1体积相等的实心铁块和木块,都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 2质量相等的实心铁块和木块,都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 3质量相等的实心铁块和木块,投入水中静止时所受的浮力 4体积相等实心铁块和木块,投入足够多的水中静止时所受的浮力 5质量相等的实心铁块和木块,投入水银中静止时所受的浮力。使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物体的情况有更好的了解和应用。再如:

一灯泡标有“220v 40w”字样,问:(1) 220v 40w的含义是什么?(2)该灯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有多大?

(3)该灯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有多大? (4)1度电可供该灯工作几小时?(5)该灯工作8小时,消耗电能多少焦?

合多少度电?(6)当把该灯与“220v 60w”灯串联接入220v的电路中,两灯的实际功率为多大?哪个灯亮些?

(7)为了使该灯接入380伏的电路后能正常工作,应串联多大电阻?(8)上题中这个串联电阻的电功率应为多大?它1分钟产生的热量为多少?

……总之清习题时要注意灵活多变,有效地激发学生复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解决物理问题的应变能力。

第二轮主题审查侧重于知识的转移和应用

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年级组计划在新课程标准中制定绘图、实验、计算、专题等专题

(1) 绘图主题包括:力原理图、杆臂图、滑轮组绕线方法、光路图、电路图、电磁图。教师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选取典型例题,通过复习强调作题注意事项和作图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