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同范本

八佰观后感

2024.04.17 八佰观后感

八佰观后感分享。

八佰观后感 篇1

壮烈是一碗酒,洒在一百零八条浩瀚的身躯上;壮烈是一汪泪,留在孟姜女踏着的万里长城上;壮烈是一束花,躺在一位烈士坟前,八佰壮士,四行仓库,一颗颗弹道,一个个烈士仍在脑海中浮现,四百官兵?八佰壮士!

1937年,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展开淞沪会战,当一只被冲散的湖北军沦落至此时,他们被冠以“逃兵”的耻辱暂收留至四行仓库内,羊拐瓜怂,小湖北只好在此留守,可等来的却是日本鬼子,将在四天之内铲平这里的这一可怕信息。

然而,诺大的苏州河北岸的上海仅有一座四行仓库抵挡日本法西斯的步伐。第一日,日军开始进攻四行仓库,副团长谢晋元通过昨晚一夜未眠的准备,炸死、歼灭敌军数人,日军原定三小时踏平四行仓库的计划失败,只得撤退,苏州河南岸响起了“日军三小时未攻下四行仓库”的声音,让许多洋人又重新看待这满目疮痍的中国。夜里,苏州河南岸灯火辉煌,而驻守在北岸的壮士,望向南岸,也望向家乡亲人……

可在这夜,日军侵略者沿水道进入仓库内,但是计划被及时发现。壮士们与敌人浴血拼杀,打退了敌人,度过第一个夜晚。第二日,日军更加嚣张,不仅公然违背国际条令,使用毒气弹,还用坦克等重型武器。这一仗不好打,壮士们拿着德式军械与日军进行抗争,拼命凿墙,炸毁一架架坦克,日军拿着防护盾,准备避开手榴弹,并深入其内部。

手榴弹一个个被炸开了,眼见此,壮士们欲身披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陈树生将自己所剩的财物交给队友后,跑向洞口处,已身中数弹说:“娘,孩儿不孝了!”纵身一跃,跳下去与敌人同归于尽,其他壮士也将自己名字报出后,跳了下去。一个个声音感动了苏州河南岸的人们,人们悲泣、落泪,发出“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的感叹,三个小时又结束了,日军又一次以失败撤退。

这天晚上,苏州河南岸的戏曲声吸引了北岸的壮士。一句句唱入了壮士们的心里,南岸天堂,北岸地狱;艰苦的一天再次结束了。第三天,一位位勇士冲桥,只为送取一根长长的电话线。刀子本是可以安安心心地跟着蓉姐开赌场,避开战争纷扰。可他通过这几天蜕变了,依然印下血手印冲桥,一步两步、十米、二十米……等到到桥头时已身中数枪,拼尽自己最后的力气,甩出电话线,自己也被一枪爆头倒了下去。副团长谢晋元拨通了电话,可得到回应却是“这场无力的战斗,只是一场作给国际的戏,一切只是为了博取国际同情所做的罢了”的答复。晋元听此,心中恼怒,却无能为力,同时南岸的市民也纷纷捐钱捐物,蓉姐捐出了一面青天白日旗,团长决定明早举行升旗仪式。可这场升旗仪式无疑会让日军恼火,可即使这样,一个“升!依然升!必须升!”的声音响起,早上一起便举行了升旗仪式。将士们身杆笔直,向旗敬礼。日军则更加猖狂,派出了战斗机,对旗旁的将士进行扫射,旗被枪弹扫倒了,可将士们用血肉之躯一遍遍护旗。旗在空中飘扬,横尸遍野,只为守护那面残破的旗帜。烈士们紧紧抱在一起,护着了那希望。

三个小时过去了,日军再次撤退,但那面旗帜也倒下了,晚上接到了撤军至苏州河南岸的命令。晋元不甘,却只得放弃驻扎四天的四行仓库。全体将士在夜晚向对岸冲,奋力冲!可狡猾的日军早已埋伏好,对壮士们进行扫射,一些勇士在后方托住,而另一些能冲进几个就代表这场苦仗没有白打,在仓库楼顶为壮士们歌唱。自己也一改之前怂样,坦然面对,置生死于度外,一个、两个、十个、20个……冲进了铁丝网之隔的苏州河南岸,晋元身中数枪,但依然指挥撤军,举着枪跪在地上,昏迷倒下了……

他们是真正的.壮士,壮士一去不复返!今日的幸福就是有这样一群有志之士为我们肩负的,请珍惜少年时,把握当下!

八佰观后感 篇2

今天,我们全体人员观看了一部振奋人心,令人动容历史题材电影《八佰》。

我们生活在如此繁华昌盛今天,是多少革命人士不惧危险,不怕牺牲为我们后辈打下江山。在观看电影中,给我带来震撼感想不是一点点,在电影中虽然刻画每个人性格不同,但是都是有血有肉,铁骨铮铮硬汉形象,为了保卫祖国最后一道防线,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孤军奋战四天四夜,电影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有许多情节让人泪目。

在观影中,让我印象最深是河对岸爱国民众不畏惧生命危险,趁着夜色游过河对岸将国旗带到四行仓库,交到壮士们手中,在危险面前,在正义面前,团长选择升旗,他希望这样选择能够燃气中华人民斗志激情,也让中国人民燃气希望,不要隔江犹唱后庭花。为了鲜红旗帜能在四行仓库平台上升旗,战士们奋力抵抗,以血肉之躯,前仆后继。守住了战士们用生命献血凝固而成国旗,让它屹立不倒。战士们用行动告诉全世界,中国不会倒下,中国不会亡。在国难当头,外敌入侵之际,我们会前仆后继去战斗,维护国家民族尊严屹立不倒。

河对岸有爱国人士,也有麻木不仁一群人,随着镜头在浴血奋战坐以待毙间来回切换,让我感觉到民族悲剧,八佰壮士是个孤独存在,即使绝望死亡感,无力感,却丝毫为动摇战士们爱国之心,他们愿意舍生取义,唤醒对岸掩耳盗铃式自欺欺人。

当然,整部电影下来,那些用生命用血肉来守护国家战士们,是真正英雄,是名族之魂。明知仓库是坟墓,甘愿舍命守护,明知前面是刀山火海,拼命也要遵守军令。

致敬那些舍生取义民族英雄,八佰壮士誓死不退血性中国人宁死不屈民族气节,这些都应该被平年代我们铭记。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我们应该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八佰观后感 篇3

因为疫情,已经有半年多没有走进电影院,昨天拿着读书打卡兑换的电影票终于观看了20xx年第一场电影—八佰。实实在在地被感动哭了,怎么能这么好。

电影出现的人物众多,能被记住的角色多达十几二十个,却一点不凌乱,很多情节点通过个体以及几个群体间自由切换的视角下得以完整顺畅呈现,不得不说,管虎导演为这个故事选取的视角以及所做的视角转换是一剂叙事的良药。一部热血沸腾的爱国教育片,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华夏热血儿郎的家国情怀!

淞沪会战末期,中国军队西撤,只留下四百二十余人固守上海。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八百壮士”愿为和平、奔赴沙场,发出了不当亡国奴的怒吼。他们以血肉之躯誓死坚守,彰显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气节。开头,一条河隔着四行仓库和租界。河的这边断壁残垣满目苍痍,河的那边万家灯火歌舞升平。八百壮士,真实又热血。不是神剧,他们是真实的人,会死,会害怕,也想逃,一堆男人在一起也想讨媳妇,也看着对面一河之隔的美女眼神发直。这群真实的人,守着一个仓库,守护上海群众的信念。明知是死,还拼尽全力的样子,有着让人无法直视的美。我们都知道现实,可是若在现实里完全丢失了理想,就真的有点无趣,是吧?!

战场的刻画从小角色入手,角色有成长,最后家国之情是自然的流露。电影首先展示他们是普通的真实的人,伴随着他们亲历了一些事情,最后都成长为英雄。坚韧的抉择与觉醒在重压下更显弹性,每一个底层士兵的人性被解析重构,中华民族抵抗外侮的民族气节未曾改变。我歌颂每一位英雄。

无论从何种角度解读,20xx年能够在影院看到《八佰》都意义非凡,久违的热血浪漫,愿世间再无喧嚣。

一直想去看《八佰》,刚好昨天下午有时间,和老婆一起去看了,深有所触,说上几句。

先说数据,加上点映,上映三天,票房7.7亿,由于疫情对观众入院观看信心的冲击,我觉得成绩什么可观。猫眼评分9.2,心想豆瓣评分绝对会-1,果不其然,豆瓣7.8,豆瓣早已失去国民评判准信力,国外电影再烂评分至少+1,国内电影自动-1,这不是电影工业发展滞后带来的附加影响,而是长期外部文化价值观输入带来的直接影响,自以为高人一等的影评人根据地多在豆瓣。扯远了,男女观众比接近7:3,20—35岁观众占比75%,你别吓一跳,再过三年我都不算一个适龄观看群体了,很难过,我觉得我至少还能常进电影院15年,拭目以待吧。

再说感受吧,票房已经确定《八佰》是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战争片,但也更像是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它以悲壮的表达手法向后人阐述了抗战史上先辈们不屈的斗争精神,现实只会比电影更残酷,因为工作原因,十多年来,接触了很多上过战场的老兵,当你坐在他们身边听他们亲身讲述战争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

电影中士兵被子弹击中的画面还原度应该有85%,我见过很多现实中被枪击的照片,指头大小的枪口,后面是碗口大小的创口,击中重要部位断无生还可能,我经过系统的军事训练,深知一个人在枪林弹雨中穿行需要多大的勇气,活下来的运气占了一大半,上了战场,都抱着一颗必死的决心。后人,只是看到一个个数据,伤亡多少人,幸存多少人,真正上了战场和敌人厮杀,九死一生,十不存一,是常事。

电影中大家都看到的是河对岸租界隔岸“观看”的人们,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一句是叫做“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我觉得人数在55开吧,乱世之中一半的人为了生存而自保,只要活着,谁主政并无所谓,河对岸另一半的人大多是无能为力罢了,只能眼看着战士在一侧和敌人厮杀。所以电影中也用不小篇幅描述了送物资、跑桥送电话线,包括后面的募捐。不过电影对上海女人一点都不友好,也算是一个地域的缩影……

我从不会怀疑士兵们会不会向影片中描述的勇敢、无惧生死。我觉得这部电影的现实意义是给我们一次中继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青少年群体,过去很多年我们疏忽对青少年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每次你看到网上一些无脑的评论肯定会恨得牙痒痒,甚至有时也会附和一句。教育始终是国之大计,键盘侠并不是多了,而是会使用键盘的人多了,有句话叫“人出一百,必有鸟人”,甚至你回想一下,自己上学时班级里是不是总有一个格格不入的人,生活群体中总有一个言行相异的人,别去做这个人,善待他人。

其实也想带儿子去看一看,不过才四岁,应该也看不懂,留在日后再说。经过三十多年坎坷起伏又始终徘徊在地面的人生告诉我,一个人培养好的心性远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学习主要靠自己,但路走歪了,回头就难了。

八佰观后感 篇4

一寸山河一寸血,八佰在静溢的苏州河畔演绎着曾经一段真实,壮烈的革命故事。此岸,纸醉金迷,锣鼓铿锵;彼岸,炮火喧天,殊死抵抗。以身许国的战士保国为民。而我,坐在电影院里,看这一回《八佰》,体会的是苏州河前世今生的东西两岸。

这是描写真实的上海浙沪会战末期,国难当头,战士们将生死置之于外,孤军坚守最后防线—四行仓库,于租界一河之隔,奋战四个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故事。这个故事带来的并不仅仅是绝望与希望相缠绕的震撼。更是民族的耻辱与自豪相交杂的心灵撞击。《八佰》中的人物也并不是单单纯纯的非黑即白,他们是有血有肉的战士,也会害怕,也会想逃,也有人们正常的七情六欲。就是这样一群战士们在地狱一般的租界对岸守护着……另一边却是歌舞升平,万家灯火,“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写的也就是此时的情景了吧。影片的开头人们冷漠看戏般的讨论着对岸还能在坚持几天,几时。人们都已对此战争不抱任何希望了。为什么还要坚持?我迷茫了,直到我听到他们说:“靠我们这区区四百人是抗不住的,得靠身后这四万万来抗,我们不只是在抵抗日本人,我们是在给他们看,中国人还在。”这便是绝望中的希望了吧,这四百战士使唤醒河对岸,唤醒国人的一剂猛药。

影片中最让我动容的一幕是陈树生身绑炸药纵身一跃,他说:“做这种事总是难的,但总要有人站出来,迈出一步”最后留下一封血书“舍生取义,儿所愿也”铿锵有力的八个字,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那有生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那一具具燃烧的血肉之躯,是烧醒对岸的熊熊烈火啊!

片中,那升起的旗帜,已经不仅仅是一面旗帜了,那是河对岸人们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战士们想要立起的不只是旗,更是人们心中的信仰。他们说:“我们的同胞在看着我们,我们不能让他们失望,我们要好好守护着他们”。这些战士们曾经只是逃兵,农民,孩子,是再普通不过的人了。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但在国破家亡面前,我们全民皆兵“苟利国家以生死,岂因祸福避趋之”国泰民安来之不易,山河虽已无恙,吾辈更当自强。

最后,河彼岸冷漠的人们不再冷漠,他们纷纷落下了眼泪,推倒铁门伸出了一双双希望的手,就像推倒了内心面对战争的恐惧,对未来重新有了希望。沉睡的中国已然清醒。“来生再见”四字诀别感动了河对岸的看客,感动了身处和平时期的我,这是一种情怀的激发。“八佰”,不只是八佰人,更是八佰精神。“苟活在淡红色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是的,在血色中,我看见了希望。

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曲未终,人却散,回归如尘的生活,是“八佰壮士”最大的心愿,那渴望的双眼望向的大概就是我们的现在。此情此心,青天朗朗,日月可鉴,作为后辈的我,不希望战争,但也不惧怕战争!和平年代的负重前行,同样匹夫有责。(王静)

八佰观后感 篇5

老算盘,账房的会计,凌乱的头发配上圆眼镜,眼神总是闪躲着。怯懦卑微中藏着最显著的特点“算计”,千方百计地想逃出去。第一次意外发现一匹白马,而马受惊冲出去,念头落空;第二次顺水道游进苏州河,日军试图进入楼中,犹豫之后选择大喊示警;第三次吸取教训,换了军服,被战友发现,为保命跪地求饶,暴露了他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性,成功逃进租界。

蜕变觉醒

端午第一次遭遇日军,被吓得惊慌失措,眼神里充满恐惧,浑身颤粟,队伍被打散,便逃进四行仓库。意外发现出口通往租界,被误认为是英雄,又回去尝试做一个真正配得上群众欢呼呐喊的英雄。短短几天,一次次面对死亡,第一次面对亲人被敌军杀害,第一次杀敌军,第一次中弹。护旗促成他最后的蜕变,挺身而出,忘了恐惧,举枪击回日军飞机。战胜恐惧的本能,心中只有责任与使命,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已中弹。

端午的觉醒代表着“八百壮士”身后的普通中国人的觉醒,结尾一双双伸出围栏,施以救援的手,带给我们足够震撼,激起每个国人爱国热诚。

我们从电影中一个个小人物的成长中,反思战争的残酷。每一个有血有肉的战士的成长都足够震撼我们的心灵。新时代青少年作为强国的建设者,我们要铭记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们,坚定志向,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八佰观后感 篇6

周末,我和家人一起观看了《八佰》这部电影,看后,我深有感触。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第88师262旅524团副谢晋元率四百二十余名战士(对外号称八百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的故事。

“卖报了!日本人说只用三个小时就能攻下四行仓库!”这次的报纸在租界轰动一时,很多外国人都在下注,看看究竟是中国人能坚守抵抗,还是日本人会强行攻占。这边是天堂,那边却是地狱。

四行仓库的墙体正被敌军扒开,并被粗鲁地塞进了一个个炸药包,只要外面一炸,里面的人就必死无疑了。但是,日本人还是小看了中国人民的精神,一个个战士,背着炸药包,一边喊着自己的名字,一边纵身一跃,在那些日本人惊讶的眼神前,绽放出自己生命中最后的光辉。我看到这里,不禁热泪盈眶。是啊,假如没有他们的跳跃,哪有今天中国的飞越呢!

在面临坚守两天的重任的同时,团副谢晋元在征得了大家的同意后,毅然决然地命令士兵第二天一早,就将 军旗升起来,尽管这样会激起日本人的怒火,但他们不怕,因为他们是中国人。

军旗升起之后,果然激怒了日本人,敌人一次又一次地对 军旗进行扫射。我们的战士,第一批死了,第二批补上,第二批死了,第三批再补上。这面 军旗,不仅是国人不屈精神的凝聚,更是用战士的生命染成,高高地举起来的。看到这里,我眼眶泛红,泪水滑落了下来。

一根电话线,一座桥,一个狙击手。

一根电话线是连接两岸的工具,一座桥是连接两岸的通道,但是一个狙击手,他是阻断连接两岸的人。租界里的人,任务是跨越桥,穿过狙击手的封堵,将电话线送进四行仓库去。这谈何容易?但是仍有一大批中国人请愿,去完成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枪,两枪,三枪,四枪……桥上躺满了尸体。终于,有人爬到了最后一个桥墩,但是在他向外爬出的那一瞬间,子弹击中了他,他将手中的电话线,连同自己的生命,一起扔了出去。我的嘴角忽然一热,满嘴咸苦。

我想,电影开头那只钻入洞中的白鼠,不正是对那些躲在租界里的中国人的臆像吗?但是,在中国士兵无惧生死、奋勇守卫的过程中,他们渐渐变了,变成了一匹匹白马,驮着像赵子龙一样的战士们护国杀敌。

先烈们,中国已站起来了,已傲然挺立在这个地球上,愿你们安息!

八佰观后感 篇7

《八佰》这部电影讲述了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一个加强营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四昼夜的英勇故事。

“一条苏州河,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四行仓库这边是刀枪火海的浴血奋战,对面是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八佰》里既有战士们的热血精魂也有小人物的挣扎坚守,既有真实的人性弱点也有令人动容的人性闪光点,既有战争的残酷无情也有抗战者的血色浪漫。电影里展示了战士们身为儿子、丈夫、父亲在国家和亲情之间做出的选择,呈现出平凡的中国军民共同奋勇抗战的英勇情怀。希望与绝望并存,民族的耻辱与自豪相交杂,震撼着我们每个观众的心灵。

影片中的三个细节令我热血沸腾。

第一个细节是国旗,谢晋元团长最后决定在仓库楼顶升起国旗,这无疑是激怒具有绝对优势的日军。谢团长明白这是不可能的任务,但他不仅要在楼顶升起国旗,他还要在人民心中升起希望的旗帜。在炮火连天中,染血的国旗无数次倒下又重新升起,直到战士们用自己的身体作为基石,国旗在人民的心中就再也倒不下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真正被唤醒了。

第二个细节是电话线,为了将送电话线送入战场连线起前方和后方,战士们一个又一个的牺牲,电话线却始终在桥中央不能移动半步。在租界帮“蓉姐”管理赌场的“小刀”,一身狠戾之气但身手不凡,他是一个在乱世中只为谋生的人,但是在看到对岸军人的壮举时,他扎起头发,飞奔到青帮大佬面前,在投名状上义无反顾地按下血手印,用生命完成了他的承诺——送电话线过桥。

最后一个小细节是白马。身骑黑马的日本军官和身骑白驹的谢团座无疑是影片中一大冲击波,邪恶与正义、绝望和希望,对比十分震撼。奔驰在残垣断壁中的白马,影片最后从废墟中带着血红色的伤口踏出,意味着中华民族遭受重重磨难,早已千疮百孔却仍然充满希望。白马是希望,也是影片中灰暗天空下最耀眼的曙光,和四行仓库的八佰壮士一起,重新燃起了中华民族的自豪,塑起了中华民族永不屈折的脊梁!

从电影院出来,我的心中百感交集。影片所表达出来的这种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铭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唤起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激发每一位中国人为国家的富强而努力。

八佰观后感 篇8

今年八月,电影大作《八佰》上映的消息纷纷刷爆了朋友圈,各位观众也对这部电影非常认可。《八佰》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看完后,我这整个人都热泪盈眶,感动、激动、愤怒不已。

《八佰》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1937年,国民革命军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仓库与租界只有一河之隔。孤军奋战的四个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

电影《八佰》由管虎导演,是全亚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商业影片。

想不大家都知道,这部电影,是由真实事件改编,而这起历史事件,便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著名的淞沪会战。自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便加快了进军的步伐,并提出了三个月都将攻下哪里。而电影《八佰》讲述了发生在淞沪会战期间的一个小的历史故事。

1838年,淞沪会战进入相持阶段,为掩护我军的行动,团长谢晋元临危受命,率军驻守四行仓库。此时的四行仓库西面和北面已经被日军占领,东面和南面是公共租界,与未被占领的中国地界完全隔绝,成了一个“孤岛”,进入四行仓库也就成了孤军。部队进驻后,谢晋元与一营团长杨瑞符集合部队做简短动员,说明奉命掩护大军撤退并驻守四行仓库——这个当时上海唯一属于中国军队守卫的一块国土,第一营已是离开大部队的一只孤军。他要求团体官兵,抱必死决心,与仓库共存亡,剩最后一人也要坚守阵地。

后来,谢晋元与全体官兵齐心协力,对次打退日军的进攻,全团410人左右,一个机枪连,三个迫击炮排。为迷惑敌人,在记者采访时,谢晋元假告800人。这才有了“八佰壮士”之说。

《八佰》电影的最后,电影镜头从四行仓库的断壁残垣慢慢过渡到了今天的繁荣的伤害,当东方明珠出现在眼前,苏州河静静地流淌。历史和现实交映,才懂得今日的可贵。

《八佰》对淞沪会战的收尾的这场著名的四行仓库保卫战,并没有可以煽情,而是理性的,导演管虎就用了一个“佰”字,体现了中国人都懂得中国军人的内涵。他们400多名战士都十分勇敢,为了不让四行仓库成为他们的坟墓,他们只能在那里抵抗,最后赢得了胜利。这部电影充分发挥了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些都应该是我们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