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同范本

丰碑读后感

2024.04.22 丰碑读后感

丰碑读后感十五篇。

我们为了成为最好的自己不断努力整理出了今天的“丰碑读后感”。认真读书,读好书,当读完了作者写的作品,我们心里有了全新的看法。我们可以撰写出读后感,并将自己的心得感悟分享出去。我们欢迎您来到我们的网站获取最新最丰富的内容!

丰碑读后感【篇1】

今天我读了《丰碑》这篇文章,反复阅读,受益匪浅。文章通过写红军过雪山,军需处长因没有穿棉衣而活活冻死。赞扬了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品质。

因为军需处长在大冬天只穿了一件单薄破旧的衣服,他没发棉衣吗?不,他不给自己发棉衣是因为他宁愿冻死,也不愿意让战士冷。令我想到:我在冬天穿的羽绒服,戴的是棉手套,穿的是皮靴子。哪能感到冬天的寒风刺骨呀!下雨了,雨衣、雨靴穿着,雨伞打着,和处长比起,我的生活多美好呀!

我接着向下读,读到“将军找军需处长,别人却给他说那位被冻僵的人时,我深深地被感动了,他那先人后己的`品质多么令人学习呀!可现在当官的,他们那些官如果当军需处长,肯定会把暖和的棉衣留给自己,如果不暖和了,破了,就还一件暖和的,他和军需处长比是多么渺小呀!

读完此文,我感到,如果人人都像军需处长一样,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呀!

丰碑读后感【篇2】

作为建党90周年的献礼片,8集高清文献纪录片《丰碑》在湖北卫视黄金档播出。这部气势磅礴、震撼心灵的大型文献片纪录,通过历史的镜头,客观、真实、立体地描绘了湖北的中国共产党人“热血忠魂铸丰碑”的辉煌历程。播出后,社会各界反响强烈。《丰碑》由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研究室和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纪录片再现了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1949年共和国成立的28年时间内,中国红色革命的各个阶段在湖北点燃的火把,其中包括:早期6个党小组湖北占了1个,中共一大13位代表中湖北占了5席;史诗般的黄麻起义之后,荆楚大地诞生了三支红军主力;湖北是抗日救亡运动中心、新四军的诞生地;中原突围拉开人民解放军突破国民党全面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鏖战于此。从湖北走出两位共和国国家主席,走出200多个开国将帅。

湖北卫视历时两个月,共拍摄上万分钟的素材,购买了近6小时的历史影像资料,拍摄期间还采访了60多位党史专家及当年革命的亲历者。专家组审片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部成功的纪录片,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备,运用了大量珍贵的史料和资料,而且制作有新意,可视性较强。

纪录片播出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收视处于高位。中国共产党在湖北的光辉历程、丰功伟绩,和共产党人浴血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各界观众的心灵。中央党史办原副主任石仲泉说:“《丰碑》应该成为湖北文化发展的大丰碑。”黄负生女儿、《阿诗玛》作者92岁的黄铁老人深情地说:“非常感谢湖北卫视在党的90周年诞辰之际对湖北共产主义者的追念和深深凭吊,无限感激!”二炮指挥学院杨建平教授说:“《丰碑》使我感受到信念的力量、革命的艰辛、奋战的历程,感受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在共和国创建中树起的巍巍丰碑。”武汉市辛亥革命博物馆馆长周斌认为,《丰碑》让江城红色的记忆永远传承下去。参加《丰碑》情景再现表演的演员们,同样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他们说,从来没有觉得历史离我们这么近。

丰碑读后感【篇3】

为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党员党性素养,近日,农发行枣强县支行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了专题记录片《丰碑》,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在全行大力传承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引导党员干部学习先进、争当模范,率先垂范努力推进业务发展。

纪录片《丰碑》共有《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三集,集中表现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黑龙江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用理想和信念、智慧和汗水、鲜血乃至生命,凝聚起强大力量,铸就了宝贵的龙江优秀精神,激励一代代龙江人不畏风雨、砥砺前行,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片中老一辈共产党员忠诚于党和人民,牢记使命担当的奉献精神令人感动,深深吸引了每位在场同志。革命英烈和仁人志士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为党和人民事业而奋斗作为人生追求,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看完纪录片,全体党员心灵得到一次洗礼,内心受到强大的震撼。大家纷纷表示,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以革命先辈及新时代优秀共产党员为榜样,深入学习他们的先进典型事迹、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理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学在深处、干在实处,忠诚履职、担当作为,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有效推动业务发展。

丰碑读后感【篇4】

丰碑一

读书是一种享受,我最喜欢的有关读书的名言有:“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今天我读了《丰碑》是一个感人的故事,我给大家讲一讲。

故事是这样的,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中艰难的前进,大雪纷飞,狂风呼啸,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将军把马给了伤员,“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说,将军愣住了,什么话也没有说。一个冻死的老战士,像一尊塑像。

将军说:“把军需长找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有人告诉将军说:“他就是军需长……”

将军久久的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缓缓的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

这个故事太感人了,有兴趣自己去读吧!

丰碑二

我读过许许多多的课文和文章,让我受益匪浅的文章就是在五年级学的《丰碑》一课。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红军队伍在环境恶劣的云中山行走时,发现有人冻死,到真相明白好,将军非常崇敬军需处长的一件事。当将军知道这个人就是军需处长时,他“愣住了”。说明将军感到非常意外,这位专门负责办理红军所需的给养的人竟只穿一件单薄破旧的衣服,原来这位军需处长将棉衣发给战士们,好让他们能一心一意地为祖国打击敌人。课文中"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句话表面是写军需处长的身体积满了雪,光亮透明,真像一座晶莹的丰碑,实际上是在歌颂军需处长那一心为公、舍己为人、毫不利己的高尚品质,将永远成为人们心中的丰碑。

记得在我6岁那年的年初一,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年货。来到街上,人山人海,人声鼎沸,买卖声,嬉小声等交织成一首迎新年的交响曲,非常热闹。突然,我看到有一位大约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抱着一台大电视,高兴地走着,一不小心撞到一为年过六旬的手里拿着许多东西的老奶奶,只见老奶奶“扑通”一声,屁股摔在地下,手了拿着的饼干之类的年货撒满地,她着急的说:"我的年货"。那位青年匆匆忙忙的从人群中消失了。我看到脚下有一快饼干,便趁别人不注意,躬下身子,做着一个找东西的动作,把饼干防灾自己的口袋中,便高兴的跑到爸爸妈妈的身边。

自从学了《丰碑》一课,对比军需处长崇高的风格,自己是多么的渺小。我非常后悔,因为我不但没把老奶奶扶起,还偷吃了她的年货,如果有后悔药,我一定要回到六岁,把老奶奶扶起,帮她收拾好撒在地上的东西。

丰碑读后感三

说起英雄,大家都会七嘴八舌的说个不停,可是我今天读了《丰碑》之后,心中就像那澎湃的波涛一般汹涌,久久不能平息。文中军需处长那种舍己为人的崇高的精神使我受益匪浅。

这篇课文讲的是在一个装备很差的队伍,军需处长为了让别人得到温暖,自己却舍下棉衣在冰天雪地被活活地冻死了。当将军知道自己呵斥的人就是冻死的军需处长时,也被死去的军需处长这种精神所感动了。

死去的军需处长将会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他虽然死了,却为我们后人带来了胜利,带来了幸福!军需处长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不仅鼓舞了这支队伍,还鼓舞了我们。在我心中,军需处长不仅是一座丰碑,他的内心还有一座更美丽、更晶莹、更高大的丰碑!

像军需处长这种舍己为人的英雄还有许许多多,黄继光毫不犹豫的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邱少云为了不暴露其他人埋伏的位置,一动不动的任大火吞掉自己;长征路上,小红军为了别人走出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让别人有了生的希望;董存瑞为了炸毁敌人的碉堡,独自一人冒着密集的子弹,冲向了敌人的碉堡;那和蔼可亲的老班长为了让伤员获得新的生命,自己吃难以下咽的鱼刺却让伤员喝着新鲜的鱼汤,看着他们走向了希望时,自己却悄悄地离开了这人世……,他们难道不是这无数晶莹的丰碑吗?

军需处长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这种精神是无私的,是高尚的,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纪念的。

丰碑读后感四

今天,我学了课文《丰碑》,这篇课文记叙了红军队伍在翻越大雪山的途中,一位军需处长为了不让其他战士被冻死,将自己的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只穿着一件又单薄又破旧的衣服被活活冻死在雪地里的感人事迹。

每当读到军需处长被活活冻死时,我便语塞了,说不出话来。我被军需处长克己奉公,舍己为人的行为所震慑,为军需处长的死感到深深的宛惜,他的死也让我感到无比的悲痛。他用自己的死换来别人生的希冀,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其他的灵魂,用不朽的精神鼓舞了战士们,让战士们一步一步走向胜利,一步一步走向美好的未来。

像军需处长这样的人还有千千万万个,而正是因为有这千千万万个舍身的人,才会取得胜利,才会有美好的今天,才会有今天繁荣昌盛的祖国!

军需处长牺牲了,但他的精神会万古长青!同时,也教育了我们努力学习,将来为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而献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祖国万岁!敬礼!

丰碑读后感【篇5】

我读过许许多多的课文和文章,让我受益匪浅的文章就是在五年级学的一课。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红军队伍在环境恶劣的云中山行走时,发现有人冻死,到真相明白好,将军非常崇敬军需处长的一件事。当将军知道这个人就是军需处长时,他"愣住了"。说明将军感到非常意外,这位专门负责办理红军所需的给养的人竟只穿一件单薄破旧的衣服,原来这位军需处长将棉衣发给战士们,好让他们能一心一意地为祖国打击敌人。课文中"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句话表面是写军需处长的身体积满了雪,光亮透明,真像一座晶莹的丰碑,实际上是在歌颂军需处长那一心为公p舍己为人p毫不利己的高尚品质,将永远成为人们心中的丰碑。

记得在我岁那年的年初一,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年货。来到街上,人山人海,人声鼎沸,买卖声,嬉小声等交织成一首迎新年的交响曲,非常热闹。突然,我看到有一位大约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抱着一台大电视,高兴地走着,一不小心撞到一为年过六旬的手里拿着许多东西的老奶奶,只见老奶奶"扑通"一声,屁股摔在地下,手了拿着的饼干之类的年货撒满地,她着急的说:"我的年货"。那位青年匆匆忙忙的从人群中消失了。我看到脚下有一快饼干,便趁别人不注意,躬下身子,做着一个找东西的动作,把饼干防灾自己的口袋中,便高兴的跑到爸爸妈妈的身边。

自从学了一课,对比军需处长崇高的风格,自己是多么的渺小。

我非常后悔,因为我不但没把老奶奶扶起,还偷吃了她的年货,如果有后悔药,我一定要回到六岁,把老奶奶扶起,帮她收拾好撒在地上的东西。

丰碑读后感【篇6】

哈尔滨红旗大街175号,北大荒博物馆静静矗立于此。

第三展厅的一侧有一幅高达8米、面积达220多平方米的室内巨型浮雕,浮雕的名字叫《北大荒人颂》。这组作品以时为经、以事为纬、以人为骨、以神为魂,将几代北大荒人前赴后继开发建设北大荒,献青春、献终身的感人故事,铭刻在了这面墙上。

有人说,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是从博物馆开始的。

参观者们常在这面浮雕墙前久久伫立,通过一段段故事与历史对话,穿越时空的阻隔,俯瞰那段从亘古荒原变成中华大粮仓的壮丽史诗,追寻那历久弥新的“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回望昔日北大荒,人们可以用很多词汇来描摹一代代垦荒儿女的精神画像。北大荒人已把生命融入了这片荒原,在实现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历史性巨变中,用他们的青春和生命、忠诚与坚韧为后人留下了名传千古的创业精髓。

一部北大荒开发建设史,同时也是一部北大荒精神的萌芽、培育、发展、丰富、继承和弘扬史。这种精神,在拓荒者的犁铧下深深植入黑土,在散发泥土芳香的春天里生根发芽;这种精神,在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岁月中成长,在垦区经济蓬勃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壮大;这种精神,蕴藏于三代北大荒人的心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在新的历史时期里不断发扬光大,正成为龙江人的精神坐标。

在北大荒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英雄儿女灿若星辰,每一个建设者都是北大荒奋斗史的生动缩影

开荒播种,多产粮食,是一代代北大荒人的使命,甚至是“宿命”。从向亘古荒原要粮的艰难,到让水稻连年增产成为北大荒人执着的梦想与追求;从艰辛探索敲开寒地水稻高产的大门,到黑土地粮食产量的连连跳;从北大荒到中华大粮仓……

北大荒精神催生出北大荒速度,创造出北大荒奇迹。

改革开放初期,杨清海开始彻夜难眠。一整夜,他都在思量当天召开的全国国营农场会议上提出的“国营农场要学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农业技术”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如何大胆学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现代化农业科学知识,加快我们自身发展的脚步?这不仅仅是悬在杨清海头上的问题,也是他作为垦区管理者之一要扛起来的责任。一连几个辗转反侧的夜晚,杨清海的脑海中形成一个坚定的答案,让垦区农业走出固步自封的状态,没有开拓进取精神不行,不解放思想更不行。

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新考验,北大荒人是清醒的,他们深知,只有使北大荒精神处于时代的前列,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才能做北大荒精神的忠实传承者。

1978年,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我省垦区花了107万美元购置了美国约翰迪尔公司生产的耕地全套设备,在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试点作业。这一标志性事件,不仅成为我国农机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也使黑土地农业现代化开始起跳。

40年后的冬日暖阳里,已是95岁高龄的杨清海坐在记者对面,回忆起心中这个难忘的记忆。

杨清海说,当时,作为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副局长的他协助上级领导,参与了这项重大战略性举措的实施过程,也亲眼见证了垦区一跃步入当代农业现代化先进行列。“那时二队的农机驾驶员穿着白衬衫,坐在全封闭带空调的驾驶室里,可神气了。收割、脱粒好几道工序一次完成,一大片庄稼转眼之间就收割完了。搞试点可不容易,按照试点方案,引进大机械后只需要20个农机工人就够了,90%以上的工人要分离出去,领导班子有不同意见,干部群众的思想弯子也还没转过来。”杨老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脑袋说,“这里的工作是最难做的,那时多半精力都放在了做职工的思想工作上。好在那个年代的北大荒人是有进取精神的。”

现代化农业初显神通,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火了。大机械作业增加了产量,年年丰收,劳动生产率创造了全国之最,各地来参观者络绎不绝。当时,被誉为“中国现代化农业的窗口。”

“只限于一个生产队的成功显然太局限,要大规模的引进还要不断的解放思想,想办法,找出路。”与杨老的对话中,他多次提到了解放思想这个词。

有一次,杨清海到八五七农场十五队检查工作,看到大豆长势很好便对职工说,“你们要盈利100万元就奖励你们进口康拜因。”果然,在这项口头激励下,十五队在年终盈利了100万元,也获得了进口大机械的奖励。

勇于开拓的北大荒人,从不甘于因循守旧,勤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始终流淌在他们的血液中。

穿越时光,北大荒不仅为祖国贡献出如山般的粮食,更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1980年,创建现代化洪河农场,耕地面积30万亩。

1983年,二道河、鸭绿河两个现代化农场诞生,面积300万亩。

……

如今的北大荒,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100%。农业现代化水平已跻身世界前列。

在北大荒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英雄儿女灿若星辰,每一个建设者都是北大荒奋斗史的生动缩影,他们每个人的故事都诠释着北大荒精神的内核。

如果说北大荒精神是一幅恢弘壮丽的奋斗长卷,几代垦区人正是辛勤的描绘者。沿着父辈足迹走来的第二代、第三代北大荒人,用百倍的努力回报养育他们的这块热土,并在新事业的开拓中继承和发展了北大荒精神。

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研发中心,一个平均年龄只有32岁的年轻团队,继承老一辈垦荒精神,为北大荒精神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中国农业大学硕士金立军是这个年轻团队当中的“重量”级人物。作为土生土长的建三江人,他从上大学那天起就一心想回到家乡。20XX年,在哈尔滨的一个招聘会上看到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招聘信息,他马上决定返回家乡应聘。现在已是化验室副主任的金立军告诉记者,七星农场122万亩耕地的土样他们已经测了个遍,每年检测的土样多达1200份左右。

在岁月更迭中薪火相传,北大荒精神时刻焕发出无限的生命张力。

深化改革,北大荒建设者再次扛起历史重任,北大荒精神坚实地生根于脚下,在灵魂里拔节长高

多少年来,北大荒精神不仅激励着第二、第三代农垦人为之奋斗,也召唤着更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有志青年,为建设祖国北大仓而贡献智慧和力量。北大荒精神早已超越了时空和地域,产生了强大的辐射效能。

进入改革开放年代后,先后有一大批高校毕业生以青春结伴,循着前辈的足迹,奔赴建三江等地,在火热的基层实现人生理想。

1983年7月,哈尔滨师范大学18名毕业生,志愿奔赴建三江农管局勤得利农场支教,四年时光中,他们勤勤恳恳为垦区的孩子们播撒知识的种子。

1991年7月6日,一篇题为《东农27名毕业生分赴建三江》的报道见诸报端。报道中写道:“做新时代的垦荒者,做北大荒开拓者的接班人,让建三江早日实现现代化,这是27名大学生奔赴建三江的唯一心愿。他们没有一个人提要求、讲条件。”

有人问他们,为什么要去建三江?一位叫田春亮的学生干部这样作答:“到艰苦的建三江去工作,不是我们头脑发热的选择,不是老师、学校的强迫,是北大荒开拓者的奉献精神吸引了我们。”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北大荒精神必将源远流长,在一代又一代北大荒建设者心中无声的流淌。

32岁的何培雄,甘肃张掖人,20XX年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成为了新一代北大荒人,现任红卫农场第八管理区主任。“我理解的北大荒精神就是奉献、进取。当初第一次听老一辈人讲,他们冬天在那么冷的环境里住马架子、地窨子,我就被震撼了。”

8年间,何培雄研发了很多创新成果,其中有获国家专利的,还有在农场已推广应用的。如今,提起何培雄,种植户们交口称赞,他不仅用科技改变了传统的农业操作模式,还以热爱农场、乐于奉献的精神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在广大青年中树起了一面带头创新创业的旗帜。“既然选择了农场,就选择了奉献。”何培雄用时间践行了自己的选择:“北大荒是一片热土,我的农业梦、科研梦已在这里生根发芽。我会扎根在这里,当好新一代北大荒人,建设好我们的中华大粮仓。”

发展之路从来没有归途。而今,新一轮农垦改革的大幕已经开启,北大荒人再次扛起开拓进取的历史重任,北大荒精神从未像今天这样,坚实地生根于脚下,在灵魂里拔节长高。

而今,把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农垦事业的第一代垦荒战士,又在用北大荒精神对后人进行心灵的哺育

许多年了,每次听到那首《青年志愿垦荒队队歌》时,杜俊起的思绪都被拉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这位83岁的老人回忆起当年开垦荒原的战斗情景时,清矍的脸庞上仍旧透着坚毅和自豪。

而今,杜俊起依然在为传承北大荒精神奉献着。他说:“年轻的时候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北大荒。现在退休了,我依然选择北大荒。传承北大荒精神是我自然该有的责任和义务,现在我投身到北大荒精神的教育工作中来,感到非常充实快乐,我把我毕生奋斗的事业说给大家听,我感到自豪。”他在谈到给孩子们讲解北大荒精神的时候,满脸洋溢着幸福。

由于多年辛劳,身体严重透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杜俊起得了膀胱癌,20XX年旧病复发后再次做了手术,平时需要经常打针吃药、化疗,有时腿疼得走不动路。但这些都阻挡不了他对农场的热爱,对北大荒精神的传承。

20XX年,杜俊起听说农场要筹建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纪念馆时,异常激动,主动把垦荒队员当年用过的锹、镐、马灯、理发工具和45幅垦荒照片全部赠送给了纪念馆。老伴问他舍不舍得时,他说:“值得,超过了内心的不舍。能让这些老物件摆放在属于它们的展馆内,让大家看,让人们知道,值得!”

到目前,杜俊起已先后作北大荒精神教育报告780多场次,受教育6万多人次。“尽管我的生命已进入了倒计时,但为把垦荒精神传承给下一代,我依然要做一名冲锋陷阵的战士。”

时代是精神的试金石,精神是时代的推进器。40年间,三代北大荒人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道路,北大荒已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从无私奉献的拓荒者到默默坚守的耕耘者再到勇于探索的创新者,流淌在他们身上的“北大荒精神”,在奔流的历史长河中,折射出具有永恒价值的精神光芒。

丰碑读后感【篇7】

东北抗联精神是“红船精神”的延续和发展,是“红船精神”在东北抗战实践中的开拓创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14年中形成的崇高精神风貌和思想品格,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抗联精神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一道,共同构成我们党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

铭记东北抗联精神

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松水间,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长达14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沉重打击了日伪统治,阻滞了日军侵华进程,有力配合了全国抗战,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传承和体现了“红船精神”,充分展示了党在东北抗战中铸就的东北抗联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14年的东北抗日战争中,无数中华优秀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的壮美篇章。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在《十年血战还要争取最后的一朝》的诗中写道,献身为抗日救国真荣耀,抵挡那倭寇匪徒的残暴,纵然阵亡了无数英豪,十年血战还要争取最后一朝。正是在这种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感召下,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下,无数的仁人志士纷纷拿起武器奔赴疆场,在东北大地燃起了熊熊的抗日烽火,对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沉重打击。

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兴旺发达的根基,是东北抗日联军突破重重困难、取得胜利的基石。正是有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东北抗日联军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坚持抗战达14年之久。面对日伪当局的疯狂剿杀,东北抗日联军处境之艰难、战斗之残酷、生活之艰苦,常人难以想象。但是,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伟大的东北抗联战士们经受住了生命极限的考验,以百折不挠的意志,突破了重重困难,获得了胜利。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不畏牺牲,顽强战斗,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正是在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感召下,东北抗联将士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以血肉之躯顽强杀敌,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杨靖宇将军身处绝境,只身一人拼死战斗,直到壮烈殉国,真正践行了将军“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的铮铮誓言。据不完全统计,在东北抗日战争期间,有上千名东北抗日联军指挥员英勇牺牲,军以上领导干部就有38位,师级干部100多位,更有难以计数的抗联战士血洒疆场。

东北抗联精神的时代价值

东北抗联精神与“红船精神”等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一道,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必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发扬光大,永放光芒。

东北抗联精神体现了中华优秀儿女誓死抵御外族入侵的英雄气概,它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和升华。在新时代,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坚持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引领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东北抗联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东北抗联将士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其所追求的目标是实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带领全国人民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之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每一个人都要坚信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东北抗联精神是引领新时代青年积极奋斗的一面旗帜。东北抗日联军将士在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奋斗精神为新时代青年的人生价值取向树立了榜样,成为引领青年积极奋斗的一面旗帜。以杨靖宇、赵一曼等为代表的东北抗日联军将士在国家危亡时刻,将个人命运与祖国、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拯救国家、民族为己任。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每个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人生奋斗方向,不同的方向决定着不同的人生道路。青年的人生奋斗取向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当代青年应从东北抗联精神中不断汲取精神力量,形成自己向上向善的人生价值取向,谱写自己壮丽的青春篇章。

东北抗联精神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动力。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曾经为新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过历史性的重大贡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需要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发挥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民的主动性,向东北抗联的英雄人物学习,汲取英雄的力量,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丰碑读后感【篇8】

祖国河山秀,关东稻芽青。

昔日英烈魂,铮铮儿女情。

硝烟何所惧,众志天下平。

美美相与共,千载文明兴。

正值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召开之际,我们来到了哈尔滨进行党性教育现场体验式学习,深入学习东北抗联精神,参观了东北抗联博物馆、东北烈士纪念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赵一曼被捕地、赵尚志公园等。金恩祥少将为我们作《百年大变局与中美大博弈》专题辅导报告之际,又传来了中美贸易战的消息报道。心里思潮起伏、感慨万千,便提笔写下了这首诗。主要表达如下感想:

一、感恩英雄,珍惜当下

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一大批抗日志士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坚持抗战14年,为保卫祖国抛头颅、洒热血,舍小家、顾大家,他们的感人事迹催人泪下,他们的精神终将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同在。如果没有抗日英雄的浴血奋战,如果没有仁人志士的无畏斗争,我们的国家将被侵略者占领,我们的百姓将家破人亡,哪里还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平来之不易,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祖国的河山锦绣来之不易,我们唯有好好珍惜当下,心怀感恩,努力奋斗,回报祖国、回报社会、回报人民。

二、居安思危,振兴中华

百年前的中国,内忧外患,灾难深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今天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并终将强起来,我们将不会再是受压迫、受欺凌的民族。美国挑起了中美经贸摩擦,对全部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发布了针对华为等公司的限制交易令。但是,华为公司居安思危,多年前就为公司的生存打造“备胎”。新时代的中国面对风险挑战,沉着冷静、无惧硝烟、砥砺前行。“殷忧启圣,多难兴邦”,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坚强的民族,愈战愈勇,历久弥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当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奋发图强。

三、美美与共,同创辉煌

历经风雨飘摇、兴衰沉浮,今日的中国、今日的亚洲、乃至全世界,和平稳定是大势所趋,繁荣进步是民心所向。跨越千山万水,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以实际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这是一个中国人的气度胸襟,也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魄担当。回眸历史,眺望未来,文明发展的长河奔流不息,携手共赢的潮流势不可挡,中华文明古国必将在新时代绽放她夺目的光芒,必将推动和引领全世界走向辉煌。

丰碑读后感【篇9】

他,舍己为人,他,乐于助人,他,先人后己,他,视死无归,他想知道他是谁吗?没错,他就是我们19课里面的军需处长,到底将军能不能认出军需处长来呢?想知道的话,就看下面吧。

故事是这样的: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由于天气非常冷,棉衣都发完了,军需处长看到士病非常冷,就把自己的棉衣让给士兵们,而自己却穿着一件单薄破旧的衣服。将军看到了就叫警卫员把军需处长叫过来,可是警卫员告诉他: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惊呆了,久久的站在雪地里然后举起右手。风更狂了,雪也大了,大雪很快的盖住了军需处长的身体,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就的不走进了漫天的飞雪中,他还说: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我知道了我们要互相帮助,不能看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就不帮他,还要说他什么什么。

记得有一次,妈妈的公司非常忙,叫我帮她打包装,可是我却说她:你自己不会装,我来这里是来玩的,不是来帮你打包装的,可是我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我不敢再不听妈妈的话了。

我以后要发明一些先进设备,它们专门为人民服务,让人们不用那么幸苦。

丰碑读后感【篇10】

鹤岗市公安局组织全局副处级以上干部和各部门负责人,在市局三号楼一楼电视电话会议室统一观看了专题教育片《丰碑》,激励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新时代优秀人民警察。

教育片时长一小时五十分钟,深入讲述了“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丰富,丰碑是象征,也是新的起点,老一辈共产党员忠诚于党和人民、牢记使命担当的奉献精神令人感动,在场的每位领导干部均为之动容。参加观看的领导干部纷纷表示,这次的主题教育是一次教育更是一次心灵上的洗礼,要以革命先辈及新时代优秀共产党员为榜样,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理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公而忘私、舍己为人,忠诚履职、担当作为,做新时代优秀的人民警察,以实际行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丰碑读后感【篇11】

精神的丰碑,道德的航标

历经岁月沧桑,翻新生活内容,永恒的是精神,不变的是品质,在我们心中总有一种炽热的情愫在弥漫,总有一种深切的怀念在升腾。

他身高只有1米54,却成了几百万人民解放军的排头兵;他的体重不足50公斤却像一块巨石,激起了我们心灵浪花层层,他虽然只有22岁,却把人生书写的那样辉煌凝重,这位叔叔就叫雷锋。

他出差乘火车,主动给老人让座,帮列车员打扫车厢,给旅客倒水,帮妇女抱孩子,给下车的旅客拿行李,用自己的津贴费给丢失车票的大嫂补票„„“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偷着给战友的亲人寄钱,为灾区献上全部的存款,有多少次,雷锋叔叔路过工地,就情不自禁的参加到时劳动中去„„有人说他是傻子,可雷锋却说,他甘愿做革命的傻子,雷锋的故事千千万,雷锋的事迹说不完,他真正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这就是雷锋,他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雷锋二字已经成为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扶贫救济,见义勇为,善待他人,奉献社会的代名词。

雷锋精神像一股春风温暖了社会,像一股清泉荡涤了人们的心灵,像一道闪电照亮了人们思想的天空。

虽然雷锋叔叔只有22岁的年龄,但却千古流名,他的日记,人们越读越起劲,他的故事,人们越听越动情,他的行动,人们越学越流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了学生的生命安全,失去了双腿;最美女护士童春香,及时抢救一位因车祸倒在血泊中的伤者,转危为安;最美夫妻龚大锬,李成环放弃蜜月,为青海孤儿院的藏族孩子送去冬衣,返程时不幸遭遇车祸,最美司机吴斌,在生命最后时刻,忍着剧痛把车停稳;罗阳叔叔,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牺牲在工作岗位上„„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助人为乐,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感动着人们,一个又一个动人的事迹诠释着雷锋精神,全社会都在学雷锋,雷锋精神也感染了我们全校师生,杨统稳老师,不顾刺骨的寒冷,抢救了一们落水者,王保存老师捡到1000元现金,主动交到失主手中,姚占友老师,自己掏钱买来打气筒供学生使用,张丽丽同学在上学路上捡到大量现金及各种证件,上交学校,不为所动,多少普普通通的学生,早早来到学校,主动打扫卫生,把同学的桌椅擦得干干净净,把自己要喝的开水让给生病的学生,成绩好的帮助成绩差的,把难题讲得那样清楚而动听„„

他们学会了奉献,将来一定会做出更大的奉献;他们学习雷锋将来一定会做出更大的奉献;他们学习雷锋将来一定会诵出更多的雷锋,心灵在成长,道德在提升。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但定能使自己崇高,学习雷锋精神,满怀助人之心,毫无自私自利之意,一个人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丰碑读后感【篇12】

读完《丰碑》,我还有点似懂非懂的感觉。当第二次读完后,泪水从我的脸颊滑过,嘴里掠过一丝又凉又咸的感觉。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中艰难地前行,一位穿着单薄破旧衣服的老兵在路上冻死了。将军正要怒斥军需处长为何不给这位老兵发棉衣时才知道,冻死的人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愣住了,久久的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军需处长无愧于丰碑这个称号,它是一座永垂不朽的丰碑,它是一座没有人能够超越的丰碑。这座丰碑是用生命和无私铸成的,没有谁能比他更伟大。军需处长为了战士们能够健康,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军需处长倚靠着光秃秃的树干坐着,是因为他已经十分疲劳,想歇息一下;他的神态镇定,是因为对遇到严寒折磨早有思想准备,所以不慌不忙。也许,从他把自己的棉衣发出去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可能会被冻死,但是在生与死的面前,他毫不犹豫把生存的机会让给了别人。有这种军需处长的军队难道会失败吗?

其实,让我敬佩的不只军需处长一个人,我同样敬佩将军。他为了一个战士的死要对军需处长大发雷霆,而得知死的人就是军需处长之后,他的眼睛湿润了,默默地敬了一个军礼。有这种领导的军队难道会失败吗?

红军在最后之所以能够胜利,是因为它拥有可敬的领导、军需处长以及许许多多的烈士,是因为它拥有无数的丰碑!

丰碑读后感【篇13】

我市组织领导干部观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教育片。市领导陈立新、胡明、殷洪亮、陈均田等及其他处级干部共同观看专题教育片《丰碑》和《鸡西榜样》。

专题教育片《丰碑》展现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等历史时期,黑龙江人民用理想和信念、智慧和汗水、鲜血乃至生命铸就的宝贵“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专题教育片《鸡西榜样》通过采撷近年来在鸡西大地上涌现出来的基层优秀共产党员事迹,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的宝贵精神和感人风貌。

大家凝神观看,不时用笔记录下真切的感受,老共产党员忠诚于党、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触人心弦,黑龙江的四大精神,始终闪耀着时代的光芒,指引着广大党员干部不畏风雨、砥砺前行,锐意进取,担当作为,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为建设“生态强市、美丽虎林”贡献力量。

丰碑读后感【篇14】

二万五千里长征---那些祖祖辈辈留下的红色经典事迹渐渐浮出我的脑海。细细品味这些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我永远不可能将他们遗忘,已深深地铭记在心。

仔细阅读《丰碑》,真的让我感触颇深。《丰碑》讲述了一位将军带领着红军们在冰天雪地的云中山艰难前行。途中一位身着单薄的红军老战士冻死在雪地里。将军气愤至极,想追查军需处长的责任。但当他得知冻死在雪地里的老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本人时,他对这位舍己为人的军需处长所铸就的晶莹丰碑致了崇高的军礼。

当我读到军需处长被活活冻死时,哽咽不止。我被他克己奉公的行为所震慑,也为他的死感到深深的惋惜和悲痛。是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战友生的希望,用他不朽的精神鼓舞着每一个战士一步步走向胜利,走向美好的未来!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军需处长掌管着军队的服装调配,很方便就能得到棉衣御寒。而他却把大家的冷暖放在心里,关心着每个战友,却唯独没有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宁愿自己冻死也不让战友冻着。他对革命的忠诚和责任心让他对死也淡定自若。虽然他牺牲了,但他舍己为人的精神将永垂不朽,永不磨灭!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够吃饱穿暖,衣食无忧。但不少政府官员却为了中饱私囊,不顾老百姓的死活,贪污受贿数亿元,相比军需处长一心为公的精神,他们难道不觉得汗颜吗?我觉得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懂得如何做人处事。我们青少年更应该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得起革命先烈的殷切期望。

丰碑读后感【篇15】

按照齐齐哈尔市公安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周计划安排,9月18日下午,市局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市局二楼会议室组织集中观看省委宣传部制作的专题片《丰碑》。

专题片《丰碑》,回顾和再现了黑龙江“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产生、发展和壮大的伟大历程。与会同志纷纷表示,“四大精神”就是黑龙江历史丰碑和力量源泉,要以黑龙江“四大精神”为强大动力,对照革命先烈和先进典型找差距、知不足,以不忘初心坚定信念,以牢记使命强化责任担当,凝聚起拼博进发、奋进有为的精神力量,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走在前列、作出表率,为齐市公安事业发展贡献聪明才智,为鹤城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公安力量。

市局在局领导,全体县处级干部,各支队、机关各部门班子成员及部分科级民警参加观看并现场交流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