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同范本

恩格斯读后感

2024.05.08 恩格斯读后感

最新恩格斯读后感11篇。

写一篇读后感要怎么写?当我们对待作者写的作品有不同的看法时。 写读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传递和分享书中的知识和感悟,合同范本网的编辑认真推荐“恩格斯读后感”这篇文章希望您会喜欢。

恩格斯读后感(篇1)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社会实践报告

学生姓名许莹莹

学号***

所在院系城市与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城乡规划

指导教师徐兴华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

2016年 12月 20 日

1、为什么选这本书

或许是为了加深我们对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了解,以便于今后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几个月前的某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上,老师告知我们要利用课余时间看一看马克思或者恩格斯的传记。由于人多书少,我去图书馆时,图书馆里的马克思传记被洗劫一空。剩下的只有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书籍。

意兴阑珊的回到宿舍,却惊喜的发现室友已经借到了《恩格斯画传》,于是与室友约定好她看完后,我再借来看。

2、作者介绍

得到这本书的第一感觉,封面的设计让我一见钟情,以深红色为底色,用不同大小的深棕色圆圈拼凑出一副恩格斯的**。该书由**编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我所拿到的这本,是2005年10月第一版次。

3、概述主要内容

翻开目录,首先就给我的视觉上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亮橘色的刺眼的书页背景使我很难长时间的盯着书看,常常得看一两段就移开目光,缓解一下眼睛的疲劳。本书共分六章,分别叙述了恩格斯从青年到老年的人生历程。当然,前面的两篇序言,我看了一两段之后觉得索然无味,就直接从正文开始看了。

恩格斯出生于普鲁士王国莱茵河畔的巴门。他是当地一个有名的家庭。他的曾祖父和祖父是莱茵河著名的企业家。他们富了三代。恩格斯是老恩格斯和伊莱扎的第一个孩子,所以他从小就备爱着。他在中学接受的良好教育,也为他后来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当恩格斯开始经营自己的生意时,他亟需帮助。此外,他认为恩格斯学到的已经足够了,他现在需要的是实践。所以在1837年,恩格斯从学校退学。老师们都十分惋惜,在肄业证书上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

恩格斯在父亲的公司里漫不经心地呆了半年后,被父亲派去不来梅一家企业学习。在此期间,恩格斯刻苦钻研,广泛研究历史、哲学、文学、诗歌、神学等著作。他当时还以“懂得25种语言”著称。

1841年9月底,风华正茂的恩格斯相貌英武,身材修长,因此被录入近卫军。而一有时间,他便跑到柏林大学旁听,争分夺秒的汲取思想的营养。

1842年1月,在《莱茵报》编辑部,恩格斯初次会晤了该报编辑“特里尔之子”-马克思博士。当时,两人不知道以后会有很好的友谊。

1844年8月底,恩格斯从英国径巴黎返回德国,再次会见了马克思。两人畅谈了十天之久。这次里程碑式的会面是他们一生伟大友谊的开始。

1845年4月,当春天温暖的时候,恩格斯抵达布鲁塞尔。他住在马克思家旁边。

1846年8月,恩格斯受共产主义传播委员会的委托在巴黎工作。后来在伦敦,他参加了共产主义联盟的两次大会。

1848年初,恩格斯和三年前的马克思一样,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被逐出巴黎,被迫前往布鲁塞尔。而后,恩格斯与马克思决定要到享有报刊出版自由的莱茵省的古城-科隆,创办一份大型**-《新莱茵报》。

恩格斯在1848年和1849年两次被流放到瑞士。

1850年3月,马克思恩格斯集中论述了他们的理论总结。同年底,共产者主义同盟**,《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因为政治和经费原因不得不停刊。

商业是恩格斯最不喜欢的职业。恩格斯总是诅咒“该死的生意”、“鬼商业”。但为了解决生活问题,在经济上帮助贫穷的马克思一家,恩格斯不得不在1850年回到曼彻斯特从事商业管理。

在接下来的20年里,恩格斯几乎每天都与住在伦敦的马克思通信。

而支撑恩格斯在曼彻斯特忍受20年“鬼商业”的煎熬的,除了马克思的友谊,还有他心爱的妻子-玛丽·白恩士。贝恩斯是爱尔兰工人,经常陪同恩格斯参加各种工人活动。1863年1月初,玛丽·贝恩斯死于心脏病发作。

“我觉得我仅有的一点青春已经同她一起埋葬掉了”。

多年来,玛丽的妹妹莉希和玛丽和恩格斯住在同一个家庭里。玛丽死后,莱希深深地悼念了妹妹,也无限同情恩格斯,于是她毅然留在恩格斯身边,帮助恩格斯照顾生命。利齐和恩格斯互相关心,彼此亲近。他们从同情和钦佩中逐渐发展出永恒的爱。

于是莉希成了恩格斯的第二夫人。

1869年6月30日,恩格斯和哥特弗里德签署的契约到期,在商业中度过了漫长的20年后,恩格斯写给母亲的信中说:“我刚刚获得的自由使我高兴极了。……我已经完全变成另一个人了,年轻了十岁”。

同一天,恩格斯兴奋地向马克思报信:“亲爱的摩尔:好啊!

从今天起我再也不做可爱的生意了。我是一个自由的人。”

从1870年到1883年,恩格斯和马克思共同奋斗了13年。恩格斯于1870年当选为国际工人协会总务委员会委员。1871年和1872年,他参加了在伦敦举行的第一届国际大会和国际工人协会海牙大会。

1并在1876年到1882年先后发表了《反杜林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论日耳曼人的历史》、《法兰克时代》等。

恩格斯在没有写完的《自然辩证法》中说到:“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

1881年12月2日,马克思一生挚爱着的夫人燕妮逝世,马克思受到沉重打击,恩格斯当时悲伤的说:“摩尔也死了”。

一年后,马克思的大女儿亚妮突然去世,加重了马克思的痛苦。

1883年3月14日,恩格斯前往马克思家探望,发现马克思:“已完全睡着,但是长眠不醒了。”恩格斯极其沉痛地通知世界各地的战友:“19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头脑停止思想了。”

1883年3月17日,在马克思夫妇墓前,恩格斯代表国际无产阶级发表了著名的讲话。

为了“使摩尔永世长存”,1883年到1895年期间,恩格斯对马克思留下的大量笔记、手稿、信件、书籍、报纸、档案进行搜寻、整理和分类。并于1885年7月和1894年底分别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

1894年底,恩格斯在一封信中说“至于我本身,没有什么不好,但我开始察觉到,74岁毕竟不是47岁。”

1895年4月5日,给拉法格的一封信的末尾“我想给您写的还很多,但是要写的时候却什么也想不起来了。”

1895年8月5日,恩格斯逝世。

27日,骨灰罐被投入海中。

4、感触最深的章节

当我看了二十年的曼彻斯特第四章,我被恩格斯和马克思之间的伟大友谊和恩格斯和他的妻子之间的深厚感情所感动。尽管极其厌恶商业,但是考虑到马克思一家的境地,恩格斯一再坚定决心,只要友谊需要,只要共产主义事业需要,就继续忍受这“可诅咒的商业”。

而他对玛丽的爱,也让我感动不已。白恩士是一个有觉悟的爱尔兰工人,她爱憎分明,十分同情爱尔兰民族为争取独立和自由而进行的斗争。她常常陪同恩格斯参加工人的各种活动,出席星期天在曼彻斯特“共产主义大厅”里举行的晚会。

玛丽去世后,他在极度的悲痛之中写信给马克思说:“我无法向你说出我现在的心情。这个可怜的姑娘是以她的整个心灵爱着我的。

”不管是对待友情还是对待爱情,恩格斯都令我感触颇深。

5、对自己的启迪

起初在我的印象里,提起恩格斯,我首先想到的是马克思,以及冰冷的躺在政治书本里的理论与原理。随着对画传的阅读,那个仅限于二维平面上的恩格斯,渐渐变得丰富起来。他不再是被马克思的光环所掩盖的一个模糊的形象,而是真真切切的有血有肉的一个人。

恩格斯跌宕的一生让我明白金无赤足,人无完人。纵使是伟人,也有各种的无奈与挫折,譬如恩格斯的被迫退学、被驱逐、被通缉。但伟人之所以为伟人,他便是有与众不同的地方。

他对学***有着无尽的热爱,哪怕被父亲要求退学后,也不断寻找学***会,搜集学***。他对知识的涉猎之广常常使我惊叹,随之感慨自己总是在浪费光阴。他经历过挫折,经历过打击,但是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念,站在革命的前沿,对事情做到身体力行。

尽管遭到驱逐,他仍坚定自己的信念,不懈前行。这种伟大的精神使我振奋。

而他对友情的无私付出,也使我无限感动。不是两天、两周或两个月,而是二十年。这是漫长的二十年,却又是短暂的二十年。

身处厌恶的商业之中,每一秒都仿佛是煎熬,而日日的通信交流,却又使日子显得那么稍纵即逝,仿佛一眨眼,对方的脸上都已爬满了皱纹。

“判断一个人当然不是看他的声明,而是看他的行动,不是看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看他做些什么和实际上是怎样一个人恩格斯”

恩格斯读后感(篇2)

读一本好书,品一杯好茶,其味无穷,久而弥笃。他从小就被灌输马克思的一些思想,但从未读过他的原著。因为不想为他人所左右自己的思维,但前段时间大致读了一下,却是颇有体会。

当然,还有很多地方不明白,所以我们只能掌握一些重要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的广阔视野、渊博知识令人钦佩。《文集》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了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宗教、文学、考古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等的知识,充分反映马克思、恩格斯的博学多才。也正是在渊博知识之基础上,他们方能创立天才的新世界观和方**。

对此,列宁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这启示我们,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决不应仅仅局限于本专业的知识。

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研究对象是具有复杂心理变化的人。每个人都处在一个日益多元化和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深受各种关系的影响,每个人都有寻求自由全面发展的自觉或无意识。因此,无论是进行科学研究,还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大家自由全面地发展,都需要有宏观的眼光,知道如何运用综合系统的知识和方法,但不能形而上学、自足,谈思想政治教育就谈思想政治教育。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传播者和实践者,马克思、恩格斯无疑是共产主义革命事业的“权威”人物。他们的“权威”,主要源自两个方面:一是源自他们天才般的才华横溢和先哲式的先知先觉——这当然是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加上勤奋刻苦的主观因素的结果。

如,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的《共产主党宣言》问世于1948年2月,科学预言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这一年,马克思、恩格斯都不超过30岁!(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出生于1818年5月5日和1820年11月28日)我们大多数年轻人都在做什么,他们在这个年龄段取得了什么成就?

与马克思、恩格斯相比较,芸芸众生显得多么渺小!马克思恩格斯犹如世界上两座巍峨的山峰,屹立在人类发展史上,地位不可撼动。二是马克思的理论赢得了群众的信任,这是马克思在革命实践中积极运用科学理论武装群众的结果。

“马克思由于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成就已经赢得了这样的地位,各国工人运动的最优秀的人都充分信任他。他们在紧要关头都向他请教,而且总是发现他的建议是最好的……并不是马克思把自己的意见,更谈不上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而是这些人自己来向他求教的。马克思对这一运动的特殊而极其重要的影响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

”换句话说,马恩的权威,一靠自身远大理想和勤奋努力,二靠积极投身革命实践,做好群众的宣传鼓动工作。由此联想,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工作者、实践工作者,要提升影响力、吸引力,树立起自身的权威,就应从两个途径去努力:一是树立远大共产主义理想,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念,并以此为动力,勤奋学习科学理论知识,深入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前沿问题、热点难点问题研究;二是克服“书斋学问”或“轻视思想理论宣传”的倾向,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在实践中树立起科学理论工作者自身的权威。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最大价值,在于其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方**,是思想和行动的“科学指南”。读《马克思恩格斯文集》过程中,发现处处充满着精彩绝妙的阐述,鞭辟入里的论断,天衣无缝的推理,磅礴宏大的气势,这些都给人以深刻的震撼、淋漓的快感,让人体验到 “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的魅力。情不自禁地,我将精彩之处用笔勾画出来,打算日后反复朗诵,以备写作之需。

然而,仅满足于此,就会陷于肤浅的、片面的,教条主义的漩涡。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越来越认识到,阅读经典作品,最重要的是要把它作为一种科学的是践指南,用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其中《共产党宣言》 对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曾经唤起了无数仁人志士为共产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同时也为各国无产阶级政党提供了理论指导。即使到了21世纪,它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国际工人运动仍然具有重要意义。说到祖国,回首中华民族崛起的革命进程,我们必然会找到一个强大而智慧的民族党——中国共产党;我们也会找到一个始终如一的伟大思想灯塔——马克思主义。

在黑暗的旧中国,在 《共产党宣言》到来之前,中国的土地上凝聚了无数仁人志士的智慧、勇敢,更有无数仁人志士为社会的发展流下鲜血,牺牲自己。但是农民革命运动、资产阶级改革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这些斗争的最终失败,可以解释为:农民和资产阶级不可能承担领导民主革命的责任。

路在何方?《共产党宣言》 代表马克思主义的到来,中国的发展道路明晰了,清楚了。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于1847年11月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联合起草的一部党纲。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较为完整系统的阐述,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写于1847年11月—1848年1月,1848年2月用德文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形式公布于世。

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部著作中, 《共产党宣言》是篇幅较小但影响最大的著作。它可以看作是马克思所有成熟著作的纲领和红线,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关键,是每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必须深刻理解和理解的纲领性文件。

事实上,马克思恩格斯两位伟人早就料到,有些人会以扭曲或僵化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理论。为此,他们多次对此问题作了强调。比如,恩格斯指出: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他还批评了德国的许多青年作家,把“唯物主义”当作一个套语,“他们把这个套语当作标签贴到各种事物上去,再不作进一步的研究,就是说,他们一把这个标签贴上去,就意味问题已经解决了”。

恩格斯还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的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也对一些人歪曲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表示反对,比如,对于当时德国出现的一些所谓“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就曾说过:

“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在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马克思也对**的一位教条主义者表示反对:他一定要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他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

”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 最重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已经丧失了。所有的坚持都是空话和谎言。而要真正地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必须在两种历史情况下都坚持, 否则, 就不能称之为历史唯物主义者, 就不能自诩坚持了马克思主义。

一种历史情况是: 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在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自觉地改变旧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

再一种历史情况是: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时, 就不能随意改变生产关系。

不积极改变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同样,改变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建立不是应生产力水平的生产关系,也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者。

封建的社会主义政治上为了复辟封建社会的没落统治,一方面惧怕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它们积极地参与对工人采取的一切暴力措施;另一方面,为了拉拢人民,激起同情, “贵族们把无产阶级的乞食袋当作旗帜来挥舞”。在经济上,封建贵族在其经营的部分土地上建立了一些工厂,其目的是维护封建土地所有权。因此,封建社会主义在本质上代表着占少数人口的封建贵族的利益。

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虽然非常透彻地分析了现代生产关系中的矛盾,“但是,这种社会主义就其实际内容来说,或者是企图恢复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从而恢复旧的所有制关系和旧的社会,或者是企图重新把现代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硬塞到已被它们突破而且必然被突破的旧的所有制关系框子里去。它在这两种场合都是反动的,同时又是空想的。”其所代表的利益也仅仅是小资产阶级的利益。

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其实质是一种反对无产阶级、反对共产主义的反动思潮。它们彻底阉割了在统治资产阶级压迫下产生的法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文学,并与这种统治作斗争。它们恰恰忘记了“法国的批判(德国的社会主义是这种批判的可怜的回声) 是以现代的资产阶级及相应的物质条件和相当的政治制度为前提的,而这一切前提当时在德国正是尚待争取的”。

这样,这种社会主义就成了德国资产阶级的稻草人,是很难的稻和恐吓的。“这种社会主义是这些**用来镇压德国工人起义的毒辣的皮鞭和枪弹的甜蜜的补充。”“它发展到最后,就直接反对共产主义的‘野蛮破坏’倾向。

并且宣布自己是不偏不倚地超乎任何阶级斗争之上。”可见,所谓“真正的”社会主义直接地代表了一种反动的利益,即德国小市民的利益。

马克思恩格斯用尖锐刺耳的笔调分析了封建的、小资产阶级的、德国的或现实的、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分别揭示了它们的本质,并在科学社会主义和它们之间划清了界限。各种不科学的社会主义,虽然在观点和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但为了维护剥削阶级的利益和统治,本质上是一样的。它们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干着***主义的勾当,与真正的社会主义背道而驰,它们害怕和阻碍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和发展,一方面用武力镇压无产阶级革命,另一方面妄图通过社会改良来解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让无产阶级放弃推翻旧制度的暴力行动。

马克思说“关于教育和环境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把社会分成俩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这句话我不是十分理解,但很感动。

我觉得许多人在批判别人的时候,总是自立清高,好像自己高人一等。把别人称为俗人,好像自己不是俗人,是天才,是外来之人,不是这个世界的人。当然我也犯过这样的错误。

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个世界存在许多精神病人,总是为那些无聊的问题争论不休,放着许多他们该干的事不去干。而当你去说他们时,他们总是振振有词,显示出自己是多么清高,多么伟大,别人是那么可鄙。更重要的是,在他们看来,他们的问题有多重要,发现了什么新大陆。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许正因此次人际关系才那么重要吧。正因为人性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必须扮演很多角色,学会适应。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理论**,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行动指南,是人类指明的道路之光。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进一步自学,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特别是多读原著,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理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自觉将个人的成长与社会发展融合起来,增强为祖国和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通过实践学习,增强对理论的学习兴趣,提高对重大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水平,培养、锻炼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理论思维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坚信马克思主义是行动指南。

恩格斯读后感(篇3)

卡尔马克思,一名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著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多部作品。他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同时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德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是卡尔马克思挚友,与马克思一齐并为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与恩格斯一齐一向致力于对于社会阶级斗争的分析,为社会主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共分四卷,我尤其对第一卷颇为感兴趣,马克思与恩格狗治隽说笔敝泄纳缁嶙纯觯黄秸⒉黄降忍踉肌⒌笔钡拿骋子攵曰秸龋砜怂级鞲袼苟冀辛讼晗阜治觥N已∪×搜黄骋资方辛讼晗傅耐ǘ痢D嵌伪展厮嗣裎遥馊瞬泻Φ乃暝掠纸ソゴ邮奔涞南胖薪ソピ谖夷院@锘指戳嗽鹊拿婷病

鸦片贸易对于当时的中国无疑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闭关锁国的政策让中国已经陷入了落后的境地,而鸦片贸易的发展,对于中国的经济市场是个严重的打击,对于当时社会人民的精神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而鸦片贸易的原因也如鸦片贸易史第一部提到的源于欧洲对于中国市场的占有欲望,幻想和企图。开头马克思引用英国人马利马丁的话:不是吗

当时的贸易市场也因此出现了极为不平衡的状态。马克思在那里也提到我们感到遗憾的是:一段时间以来,同这个国家的贸易处于很不能令人满意的状态,贸易受到阻碍并不是因为中国不需要英国商品或别国竞争加强花钱买鸦片消耗了白银从而大大妨碍了中国人的一般贸易;实际上就务必用茶叶和丝来偿付其他商品。。这种贸易,无论就能够说是构成其轴心的那些悲惨冲突而言,还是就其对东西方之间一切关系所发生的影响而言,在人类历史记录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可见当时鸦片贸易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是多么巨大。马克思在最后一部分结尾提到:半野蛮人坚持道德原则,而礼貌人却以自私自利的原则与之对抗。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是马克思对于这场鸦片贸易的深刻解释,中国一个占据着当时几乎三分之一人口的大帝国,因为闭关锁国的幻想自欺,而上演这样的一出杯具,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我们是输是赢

第二部分,马克思提到了鸦片贸易不断发展进化,英国政府在印度实行了鸦片垄断,和印度构成了有效的鸦片联合体,而中国也因此才去了禁毒条例,但是都丝毫不起作用。中国人的道义抵制导致当时的政府官吏,海关人员都被英国人弄的道德沦丧,中国当时的政法界也因此产生了极为严重的不正之风。从此刻看来,当时的鸦片贸易对我们来说是个教训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中国人在当时就有着极其容易动摇的心理,不管是对于鸦片的诱惑,还是海关等政府官吏对于英国人所给予的诱惑,马克思在此文当中直接指出了鸦片贸易对于当时中国的损害,也明确指出了在这场贸易当中中国人所存在的本质问题。鸦片贸易对中国的影响难道只是英国印度等国对中国的残害么

这场鸦片贸易乃至以后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就是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中国从政治上独立自主,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逐渐走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两对,即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后就是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革命任务也必然发生变化。战前,中国革命的性质是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读了马克思对于鸦片贸易史的解析,我对于鸦片贸易的更加的了解了。鸦片战争使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改变,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开端。马克思在本文当中说出了中国人无论在鸦片贸易当时还是此刻都存在的某种本质性东西,那个时期的时间与此刻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根据当时的教训,我们不难得知,闭关锁国,终究会使一个国家乃至民族灭亡,所以对于此刻的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性我们可想而知。此刻的国内或者国际贸易、政治等和那时也有着多少的联系和相似之处,十分的复杂。中国人就应引以为戒,以马克思为鉴,才能在今后的世界舞台上更加出彩强大。

恩格斯读后感(篇4)

(二)大学生对diy手工艺品消费态度分析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

在调查中,我们注意到大多数学生更注重手工艺品、点氛围和服务。

§8-2购物环境与消费行为2004年3月20日《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主要以批判杜林反动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为出发点,试图在这次论战中系统完整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达到了相应的目的,即论述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剖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各种矛盾,找出解决矛盾的办法,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途径,全面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原理。

据上述部分的分析可见,我校学生就达4000多人。附近还有两所学校,和一些居民楼。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越来越多,人们对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大学生。

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衣服或珠宝与众不同,穿上自己的个性。但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我们缺乏自己的个性和琳琅满目的饰品,所以我们小饰品店的竞争力主要集中在南桥或是中心。这为我们集团的创业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会。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共有三章,从科学社会主义之起源一直谈到其战胜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正从生存型向小康型转变,崇尚人性和时尚,不断塑造现代文化价值观中的人格和魅力,这已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因此,顺应时代的饰品文化显示出强大的发展势头和越来越广的市场,从事饰品销售是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就其直接思想**方面,主要有两大因素,一者为极其明显的“富人天堂,穷人地狱”的有着极其严重生产过剩问题的社会经济根源,一者为空想社会主义家的思想精髓。

前者的现象具有普遍性,易于掌握。对于后者,这里有一些解释。

空想社会主义正是基于这种社会经济根源的社会状况。代表人物主要有三个,圣西门提出“阶级斗争”“一切人都应当劳动”的概念,并认为对人的政治统治应当变成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表达“废除国家”的思想。傅立叶指出,资本主义制度是在“恶性循环”中运动,贫困是由于生产过剩产生的,这对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实质做了很深刻的揭露,同时指出“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的观点,而在社会历史观上则坚持认为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包含每一阶段的上升与下降时期。

欧文重在实践,做了一些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措施,一是组织了合作社,二是组织了劳动市场,直接用劳动时间作为价值尺度进行商品交换;同时认为私有制、宗教和资产阶级婚姻形式是阻碍社会改造的三大障碍,故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批判资本主义,并最先提出工人有权享有自己全部劳动产品的人。

他们的共同成就即为:一是深刻揭露和无情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与罪恶,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和研究资本主义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二是在他们的社会历史观中包含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以及对未来社会的某些天才**,为唯物史观的形成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做好了准备。

调研结论:综上分析,我们认为在学院内开发“diy手工艺品”商店这一创业项目是完全可行的。而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本书重点分析了空想社会主义脱离实际等的缺陷并有效吸收了其精华,重点将社会主义助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即放置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中,运用科学世界观与方**对其进行科学分析。

同时,恩格斯总结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宇宙学交替过程的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指导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古代辩证法认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都是在运动、变化、生成和消逝的,成为辩证法的第一个历史形态;形而上学因为在实质上不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具有僵化性,因此被辩证法所取代,而这里的取代全靠黑格尔,他将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观结合在一块,形成了黑格尔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中新的唯物主义观的直接理论基础与前提,并且在此前提下,剩余价值论被马克思与恩格斯提出,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随着对这一理论的深入分析,曼恩开始将其应用到资本主义模式中,并首先提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化之间的矛盾,。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过剩,这是由财富分配不均造成的。

然而,这种生产危机导致的垄断组织的出现却为社会主义的准备提供了完备的物质资料,因为这些垄断组织在客观上具有巨大的生产潜力,使得经济发展具有高度的社会化,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准备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准备。

大学生个性化消费增多是一种趋势。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消费品的不断增多,大众文化和时尚的迅速变化,介于校园和社会之间的大学生将受到影响。目前在大学校园,电脑、手机、cd、***、录音笔被称为大学生的“五件**”。

除了实用之外,这也是一种炫耀,显示了一个人生活的优越性。现下很大一部分大学生中的“负债消费”表现的典型的超前享乐和及时行乐——其消费项目多半是用于奢侈浪费的非必要生活消耗。如举办生日宴会、打网球、保龄球、上舞厅跳舞、进***唱“卡拉ok”等。

“负债消费”使很多学生耽于物欲,发展严重者轻则引起经济纠纷,动武斗殴,影响同窗友谊,重则引发犯罪事件,于社会治安不利。对于为什么要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或者说无产阶级的目标是什么,马克思、恩格斯对此作出了如是思考:第一,社会主义中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社会中生产资料公有化,即社会占有;第二,无产阶级的运动可以使得社会主义公有制制度的建立,这样即既消灭了资产阶级基本矛盾,也消灭了阶级对立以及阶级;第三,虽然阶级消灭要以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为前提,但是无产阶级革命产生的社会公有制度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公有制度的建立,因此成为可能。

1、荣晓华、孙喜林《消费者行为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在这种可能性以及制度设计的前提下,恩格斯预见共产主义社会所具有的特征,即生产资料社会占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可以实现“各尽其能,按需分配”的现实操作,人类的思想觉悟极大提高,并因此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这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有效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批判各种错误的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指导意义。

这里有营业员们向顾客们示范着制作各种风格炯异的饰品,许多顾客也是学得不亦乐乎。据介绍,经常光顾“碧芝”的都是些希望得到世界上“独一无二”饰品的年轻人,他们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上挑选,然后亲手串连,他们就是偏爱这种diy的方式,完全自助在现场,有上班族在里面精挑细选成品,有细心的小女孩在仔细盘算着用料和价钱,准备自己制作的原料。可以想见,用本来稀奇的原料,加上别具匠心的制作,每一款成品都必是独一无二的。

这也许是你能给自己带来的最大幸福。

“碧芝”最吸引人的是那些小巧的珠子、亮片等,都是平日里不常见的。店长梁小姐介绍,店利的珠子有威尼斯印度玻璃珠、秘鲁陶瓷珠、奥利施华洛世奇水晶、法国仿金片、日本梦幻珠等,五彩缤纷。根据珠子的质地,可分为玻璃、骨头、角质、陶瓷、水晶、仿金、木料等多种类型,形状各异:

珍珠型、圆柱型、动物形、多边形、图腾形象等,都很美。全部都是进口的,从几毛钱一个到几十元一个的珠子,做一个成品饰物大约需要几十元,当然,还要决定于你的心意。“碧芝”提倡自己制作:

端个特制的盘子到柜台前,按自己的构思选取喜爱的饰珠和配件,再把它们串成成品。这里的饰珠和配件的**随质地而各有同,所用的线绳**从几元到一二十元不等,如果让店员帮忙串制,还要收取10%~20%的手工费。

恩格斯读后感(篇5)

而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本书重点分析了空想社会主义脱离实际等的缺陷并有效吸收了其精华,重点将社会主义助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即放置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中,运用科学世界观与方**对其进行科学分析。

同时,恩格斯总结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宇宙学交替过程的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指导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古代辩证法认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都是在运动、变化、生成和消逝的,成为辩证法的第一个历史形态;形而上学因为在实质上不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具有僵化性,因此被辩证法所取代,而这里的取代全靠黑格尔,他将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观结合在一块,形成了黑格尔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中新的唯物主义观的直接理论基础与前提,并且在此前提下,剩余价值论被马克思与恩格斯提出,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随着对这一理论的深入分析,曼恩开始将其应用到资本主义模式中,并首先提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化之间的矛盾,。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过剩,这是由财富分配不均造成的。

然而,这种生产危机导致的垄断组织的出现却为社会主义的准备提供了完备的物质资料,因为这些垄断组织在客观上具有巨大的生产潜力,使得经济发展具有高度的社会化,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准备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准备。

对于为什么要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或者说无产阶级的目标是什么,马克思、恩格斯对此作出了如是思考:第一,社会主义中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社会中生产资料公有化,即社会占有;第二,无产阶级的运动可以使得社会主义公有制制度的建立,这样即既消灭了资产阶级基本矛盾,也消灭了阶级对立以及阶级;第三,虽然阶级消灭要以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为前提,但是无产阶级革命产生的社会公有制度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公有制度的建立,因此成为可能。

在这种可能性以及制度设计的前提下,恩格斯预见共产主义社会所具有的特征,即生产资料社会占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可以实现“各尽其能,按需分配”的现实操作,人类的思想觉悟极大提高,并因此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这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有效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批判各种错误的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指导意义。

恩格斯读后感(篇6)

《恩格斯传》读后感

《恩格斯传》是一本关于德国社会学家、政治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传记书籍,作者是英国历史学家托马斯·卡尔比。

这本书生动地描绘了恩格斯的一生,让读者更加了解他的贡献以及他所在时代的历史背景。与其他传记不同的是,卡尔比并没有过分追求对恩格斯的赞美,而是以一个客观的角度来描述恩格斯的生平和思想。

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他对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研究和全面分析,提出了许多具有启示意义的思想,这些思想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恩格斯的思想,让我深刻认识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所存在的问题。世界上的社会问题让人们深感不安,而恩格斯的思想却能为之提供深刻的解释,许多问题的根源都可以找到答案。

在恩格斯的思想中,无论是资本自由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而是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类解放。这种解放需要彻底超越现有的一切制度和束缚,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化,消灭剥削,追求共同富裕和人民的自由解放。

在今天的社会中,恩格斯的思想依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目睹着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包括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贫富差距、生态危机、民主缺失和人权问题等。如果我们不能重视恩格斯的思想并加以实践,这些问题将会比越来越严重。

恩格斯的一生令人敬畏,他去世已有近一个世纪,但他在思想和哲学方面的贡献依然为我们所铭记和学习。无论是学术研究或者日常生活,我们都需要紧密联系其思想理论,努力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总之,《恩格斯传》是一本非常励志和富有启迪意义的书籍,读完后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恩格斯思想的伟大和其对人类文明的不可替代的贡献,更加坚定了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相信,只有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才能够解决现代社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迎接未来的挑战。

恩格斯读后感(篇7)

《自然辩证法》导言,体现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总体思想。

历史的发展是任何力量也阻止不了的。“哥白尼革命”使“自然科学从此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获得了自己发展的权利,开始了新的历程。当然,在中世纪,自然科学的蓬勃发展,是科学家们用鲜血和生命顽强斗争而开创的历史。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科学的发展必将推动人类认识的进步、促进哲学思维的发展。正由于此,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通过对自然科学的历史考察,阐述了自然科学发展的规律;同时,恩格斯还以大量的科学史实为依据,说明由于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代替形而上学自然观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近代,自然科学多数处于搜集材料阶段。由于力学有了较高发展,人们似乎以为力学规律是万能的,企图用力学的观点去说明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把自然界中的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机械论的观点,从而逐渐形成自然科学研究中长达几个世纪所特有的局限性——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这种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被培根和洛克移植到哲学中来,就形成了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其中心思想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从本质上来说,是与自然科学相悖的,阻碍着自然科学的进步和发展,而且最终使它陷入神学的禁锢之中。由于产业革命的推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式也起了根本性的变化,由搜集材料的阶段进入到系统地整理材料并把它们上升到理论概括的高度。自然科学各领域的划时代发现,导致形而上学自然观的破产,恩格斯在此基础上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确立了新的自然观。从古代朴素的自然观到近代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再到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完成了人类自然观的伟大变革。

恩格斯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为指导,具体地描绘了从原始星云到地球,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生命起源到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图景,表明自然界的一切归根到底是辩证的而不是形而上学地发生的。恩格斯以物质永恒运动和无限发展的思想为指导,说明自然界总是处于各种运动形式的生灭转化之中,整个自然界就是在这种转化过程中展开自己的发展历程。恩格斯最后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界无限循环的重要思想并确立了它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中的重要地位。

读完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导言,我掩卷沉思。在恩格斯的眼里,历史上所有的科学成就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对此感到特别佩服。这是对知识掌握到一定层次的境界,一种永远激励我们后人上进的境界。通过《自然辩证法》导言的学习,对我启迪最大的,是前人博大的哲学思想,是前人为科学奋斗甚至献身的精神,当然,那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更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

可以这样说,学习辩证法,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当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技术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更加紧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并通过它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同步,就必须深入研究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就必须将科学技术置于社会大系统中。学习辩证法,也是我们探索自然界奥秘的需要。而且,研究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我们创新意识的树立和能力的培养,能够使我们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上,提高整体素质,更加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们应该永远牢记,“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更应以前辈科学家们用鲜血和生命顽强斗争而开创自然科学蓬勃发展历史的精神为榜样,力争开创我们事业的新天地。

恩格斯读后感(篇8)

在我读这本书之前的印象中,当提到恩格斯时,他似乎总是马克思的附属品,但作为一名理工科学生,他的主观感受似乎比马克思作为一名文科学生对恩格斯更为有利。

《恩格斯传》由中年经济学者萧灼基撰写而成的第一部恩格斯学术传记。为了写这本书,他研究了大量经典著作,综合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外国专家学者以及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本书基本上以恩格斯的革命历程为序,适当地集中了一些相关的时间和活动,向人们展示了恩格斯渊博的学识、无与伦比的勤奋和严肃的作风。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教育家,军事理论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近年来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日益增加,但恩格斯的贡献经常遭到误解和低估。他不仅为马克思提供了物质和道德上的支持,而且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的种子,使许多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原则得以发展。

笔者认为,恩格斯是一位重要的思想家,尤其是在人类学和历史学领域,对过去马克思主义运动的兴起有着重大影响。

读罢《恩格斯传》,对我触动最深的不是恩格斯的种种成就与功勋,反而是他对朋友的无私帮助与支持。在人们愈加“精明”的今天,利益至上似乎才是正确的社会法则,亲兄弟也要明算账,而恩格斯能长期给予友人经济帮助完成甚至为此牺牲自己家的爱好这种“不合常理”的行为却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也许常理只是寻常人的道理罢。

恩格斯的一生与马克思紧密结合,二者的结合孕育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跟他们任何一人都分不开。正是他们的伟大友谊,创造了他们的伟大事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构想。

在生活的道路上,找到和你有同样兴趣的朋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好朋友会影响你的生活,一个坏朋友会毁了你的生活,找到一个最好的朋友是幸福的。

1844年,恩格斯和马克思相遇,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于是他们一起走上了思相工作的道路。他们的思想和工作是交织在一起的,但是在他们的工作中,恩格斯对马克思的帮助是我们无法估计的。恩格斯放弃了自己的爱好,走上了自己讨厌的“经商之路”,明知资本之义的黑暗却不得不置身其中,换的就是对马克思二十年生活与精神上的支持,让马克思能无所顾虑的完成他们所共同的思想追求,使马克思的得以完成《资本论》这部天才巨著。

年轻时的恩格斯是一个非常勤奋、认真的学生,他在课堂上注重倾听。恩格斯在语言上有极大地天赋,无需多下功夫就能满足外语课老师的需求,有浪漫主义气息,还曾经想成为一位诗人。此外,恩格斯还对数学物理学感兴趣,对数学和物理学有自己的理解,对德国民族文学和德国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

被迫退学后他依然不放弃对知识的渴求,他深入研究进步的反封建作品,并且还试笔从事文学创作,花很多时间参加**活动,总之他对知识进入了深入而广博的学习。他这种不断进取的精神感染了我。

作为一个现代大学生,我们似乎忘记了对知识的渴望。努力学习就是能找到工作挣钱。看来我们知识想继续深造,以便找到更好的工作和薪水。我们要学***斯好学的态度。我们应该淡化外在动力,寻求内在动力,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带来学习的路径。作为学生,我们应该运用这些工具来充分学习。

因为无论我们身处什么样的社会,知识都是最重要的。有了知识,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一个聪明好学的学生,一个无所畏惧的年轻人,一个博学的学者,一个深思熟虑的思想家,一个对一切都有反应的领导者。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斗士,伟大的同伴——恩格斯死后没有墓地,他的骨灰散落在武玻河谷,与自然融为一体,全世界的人慕名而来,常年络绎不绝。生命是有限的,在有限中创造无限已经达到了无法形容的价值。

凝视伟人的背影,追随伟人的脚步,让思想时时饥渴,让灵魂时时警醒。

恩格斯读后感(篇9)

意识形态的现实基础

然而,虽然我们已经知道实践的重要性,但是当我们思考它的时候,我们仍然会好奇意识是如何产生的。

“人们在其自身的活动扩大为世界历史性的活动过程中,愈来愈受到‘异己力量’的支配”,这种“异己力量”正是历史上各个单独的个人在与世界的生产发生实际关系的活动中产生的。当我们站在历史的基础上,我们会发现意识是只有通过物质的实践活动才能解决的问题。马克思认为,任何形式的一式和意识的产物都不能被精神批判所消灭,也不能融进历史的长河。

在历史的每一个阶段,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着观念的更迭和环境的更新,这说明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历史也创造了人。这种由于历史沉淀效应而积累起来的概念具有实质性。

仅仅依靠意识的物质性并不能真正解释意识的本质。分析这一基本性质,需要从意识的现实基础入手。这以及础源于当时人们的交往形式和生产力形式,以及法律和国家所有权以及文明创造的生产资料。而且我们知道,特殊时期的意识形态是源于社会而存在的,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神秘特殊的意识形态)、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在批判一切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时强调了,唯心论先验论看到了主体的能动性,但夸大了能动性,旧唯物论承认认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但否认了主体的能动性。

共产主义的**

我们要思考的是,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整个问题在于对现存世界的革命,实际上就是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即推翻现存的事物。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宣称自己为共产主义者是借助于“社会的人”这一规定的,这也就表明了“费尔巴哈对感性世界的理解一方面仅仅局限于单纯的直觉,另一方面仅仅局限于单纯的直接”。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观点局限于把人还原为单纯被动的生物性,把自然和客体理解为单纯外在直观的客体。

费尔巴哈局限于把唯物主义和历史彼此脱离开来,也就是说,他没有对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只能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孤立的个体。然而,人是作为有意识存在生物,是一种相互交流的物质,不是从主体所加于客体的能动作用来理解,由此即造成了主体的能动性被忽视了。

马克思在谈及共产主义时指出,“共产主义与其他过去所有的运动的不同地方在于它推翻了一切旧的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的基础,并且破天荒第一次自觉地把一切自发产生的前提看做是先前世世代代的创造,消灭这些前提的自发性,使它们受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支配”。就共产主义而言,社会现有的制度是人们生产和交往的产物。所有的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与传播形式的矛盾。那么,这就说明了共产主义主张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并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制度、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实现人类自我解放的社会,也是社会化集体大生产的社会,面对恶势力也会团结一致的社会。

共产主义者认为,未来,所有阶级社会最终都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在那里他们可以得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将进入一个更高的阶段。

人类历史上有许多伟人。他们的思想影响了几代人。值得强调的是,作为唯物主义者,马克思思想的魅力在于其彻底的科学性和价值合理性、与时俱进的包容性和强大的生命力。读了马克思的思想,我能深切地感受到他的崇高理想是人的解放。

他从现实的人出发,阐述了社会存在的缺陷,批判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在科学的基础上展示了实践的真理。正如已故著名哲学家孙伯时所说:今天,马克思的理论已被公认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具深远影响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不仅成为全世界进步人类的思想旗帜,而且在当今世界潮流中越来越引起不同态度的人们的兴趣。

提出的问题: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有世界观的前提吗?它是否包括对整个客观世界客观本质的认识?这个世界观可不可以说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恩格斯读后感(篇10)

文摘:该书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为主线,充分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体现了与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和自己的独创性。通过学习,读者可以系统、深入地了解和掌握马克思的基本理论及其发展过程,加深对马克思科学性和先进性的认识,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对社会主义建设充满信心。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著作;读后感;

捧着一本书,要先看看它的封面,看看它的字眼,然后才或挑灯夜战或废寝忘食地细细品味。有的书有五彩的画面,有亮眼的字眼,但未必有丰富的内容和思想。

以前很少读马克思的原著,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都是啃别人吃剩下的骨头,或者说就像老师说的那样“嚼别人嚼过的馍馍”。而读原著的感觉就不一样,效果就非同一般,不是对那些“原理”、“方**”枯燥乏味的生厌,而是有着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那种探险的刺激和丰收的喜悦。那里的风景不是来自遥远的天堂里的神灵,而是来自生活的现实;语言的美不是法国人一直丢失的修辞,不是美国人经常使用的修辞,而是角度的全面性、观点的新颖性和论点的深刻性。

所以在马克思告诫人们要与现实联系之前,他自己就已经这样做了。他对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在这方面做得不够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这些哲学家没有一个想到要提出关于德国哲学和德国现实之间的联系问题”。

“至于他们想使我们不能在德国居留,就让他们去得到这种满足吧:他们不可能把《新莱茵报》、《宣言》以及类似的东西从历史上一笔勾销,他们的一切号叫也无济干事。”[1]1851年5月9日恩格斯给马克思写这封信时,正值1848一1849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遭到镇压,欧洲反革命重新恢复统治,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遭到枪杀、监禁或被迫流亡。

马克思一家在伦敦生活极端贫困,恩格斯从微薄的收入中一先令一先令地攒下一先令来帮助他的朋友。这是一个惨痛失败的时期。然而,恩格斯的这封信中表达了何等坚定的胜利信心!

从那时起,几代冥顽不化的人对工人阶级的觉醒及其日益壮大的解放斗争感到“惊恐万状”,从那时起,甚至直到今天,在那些蒙昧主义者的怒吼声中,不断能听到那些仅仅由于拥有或传递《宣言》而被剥夺了自由、受到折磨和被杀死的人们的痛苦呼号。的确,在过去乃至今天,都有人为《共产党宣言》,为实现《宣言》的思想而慷慨就义,它属于少数创造了世界历史并正在创造着世界历史的书籍之一。是什么让普鲁士的警察和沙皇的宪兵,意大利和德国法西斯遵循这本书?

是什么让今天的南非、智利和其他地方的种族主义者和军事瘾君子搜索这本小册子?特别是在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中,是什么让成千上万的工人、农民、学生和科学家为了得到这本小书,为了保护它不被查封、阅读和研究,为了进一步传播它的内容,冒着自由、健康甚至生命的险?

《宣言》所包含的划时代的思想有着牢固的科学基础,它为任何时代、任何肤色或种族的被剥削者和被压迫者指明了争取解放、和平、人类尊严与社会公正的道路。该书首次揭示了人类的过去和未来,其认识在这一时期无数次被世界历史进程所证实。这些认识的全面性和彻底性,使这本书对劳动人民极具吸引力,使那些对进步怀有敌意的人感到恐惧。《共产党宣言》以文献的形式反映了历史上两个彼此密切相连的事件: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在这两个朋友的参与和领导下,以共产主义联盟的形式建立起来的。

这本简陋的23页小册子,根据同盟会的决议,于1848年2月底在伦敦的一家小印刷厂出版,并立即送交伦敦和大陆的党的地方组织。这不是一部学术著作,而是一个党的纲领。这是一个长期讨论的共产主义联盟纲领,其基本内容于1847年12月被国会代表接受。因此,这一版本的标题页和1872年以前的再版没有注明作者的姓名。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概述了他们在1843年至1848年期间所获得的全部科学认识和政治经验――既有他们本人的经验,也有工人阶级的经验,扼要论述了他们的理论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阶级斗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等学说。《宣言》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下以精辟的语言阐明了工人阶级斗争的道路和目标,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一种新社会制度的创造者的世界历史使命,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作用。

马克思不是在桃花源里作田园诗,他的处境是非常“糟糕”的。反动**要驱逐他,权力派要指责他,还有许多流派和哲学家对他指手画脚,但马克思正像恩格斯说的那样,把那些东西“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他的生活条件也极其困难。没有恩格斯的经济支持,他可能要花两倍多的时间来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这将占用他大量的理论研究时间。

“人们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解决吃喝住穿的问题,然后才能从事政治、文化等其他方面的工作”,对于这句话,马克思他本人也是有着切身感受的。因此,马克思的一些伟大经典论点的原材料来自生活本身。

马克思不仅看到了大地的绿草和蔚蓝的海洋,不仅看到了汽车马达的启动和车轮的转动,他还看到了它们背后的规律。他的眼睛是明亮的,不是孩子气的天真,也不是月下情人的黑眼睛,而是能穿透现实和未来时空迷雾的锐利眼睛。在他的世界观中,这种景象给人以巨大的震撼。他的唯物史观就是一个例子。

“物质资料的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作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分工的发展,而分工发展的各个阶段,同时也就是所有制的各种形式”,“分工的每一阶段还决定个人与劳动材料、劳动工具和劳动产品有关的相互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些晶莹剔透、好不含糊的见解成了人们重大的思想理论**,过去的一切神灵之身、神灵之音所造成的迷惑世界在这里都烟消云散了

如果说“一个人死去只是躯体的死去而灵魂仍活到世上”有几分道理的话,那么马克思的光辉思想是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是永垂不朽的。读马克思的著作不像读武侠小说,不像读《草样年华》或《大路朝天》,读他的著作需要一颗虔诚的心静下来读,这样思想将受到重大启发,灵魂会得到全新的洗礼,读一遍不行,要反复地读,其思想涵养、文字艺术才能被真正领悟到。他的著作不能呆在“小屋子”里读,而要带到生活中、世界中去读,才能领悟到其中的真谛!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民出版社,1995,11:245-255.

[2] 恩格斯. 《共产主义原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168-178.

恩格斯读后感(篇11)

恩格斯进一步指出,即使无产阶级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所有制改变成为社会主义所有制,权威原则也不会因而消失,而只会改变自己的形式。为了说明这一点,恩格斯拿工厂、铁路、海船作例子,说明了这些运用机器和由许多人联合动作的复杂的技术事业,没有权威,没有一定的服从关系,任何一个工厂,一条铁路,一只海船,也不可能动作起来。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恩格斯在这里向我们提出了三个非常重要的论点:

(一)权威原则是社会生活中决不可缺少的;

(二)权威原则随着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而有不同的形态;

(三)权威原则将随社会大生产的发展而扩大其作用的范围。社会主义社会是最有组织的社会,即最权威的社会。

2、 权力的扩大并不意味着自治的削弱

恩格斯在谈到权威和自治的辩证关系时,指出:“权威与自治是相对的东西,它们的应用范围是随着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改变的。”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不能以一方来反对另一方,二者都把对方看作自己存在的前提。

当历史进入非常时期时,社会就必须运用强化权威的手段来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历史的发展。当历史进入和平繁荣时期,权威的运用只能是有限制地起着维持秩序和组织管理的作用,自治、协商、民主、一定的领导、一定的集中、一定的纪律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办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领域及社会管理方面,权威领导有着扩大的趋势,但自治也将是更高级、更科学,规模更大的自治形式,而那些原始、低级形式的民主和自治是无法与之相比的。绝对的权威和绝对的自治只能导致社会的畸形发展。权威与自治、集权与民主、纪律与自由等,只有相互制衡、相互补充,才能促进社会的正常运行。

恩格斯揭露了巴枯宁的反**策略和虚伪,并论述了在政治上维护无产阶级权威的极端重要性。巴枯宁等人反对权威,实质是反对无产阶级政党,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即反对无产阶级的政治权威。他们为了达到反对无产阶级政治权威的目的,提出了反对一切权威,“要求把废除权威作为社会革命的第一个行动”的主张。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政治权威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革命的发展,当阶级斗争和阶级差别消灭之后,政治权威、政治国家也将随之消亡。然而,巴枯宁等人却要求在产生权威的政治国家的社会关系即阶级关系废除以前,一举把权威的政治国家废除,这当然是完全错误的、不可能的;而且,他们的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完全不能通过反对无产阶级的政治权威来完成其历史使命。

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在于:推翻资本主义旧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为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创造条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无论是推翻旧制度,还是建立新制度,都离不开无产阶级的政治权威。

在推翻旧制度中,“革命无疑是天下最权威的东西”。马克思主义认为,巴黎公社的经验证明,无产阶级必须用革命的暴力反对反革命的暴力,打碎旧的国家机器,用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来代替旧的国家机器,并创造条件使国家逐渐趋于消亡。巴枯宁人反对所有国家。他们的公式是:

权威——国家——绝对的祸害。在废除国家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反对建立临时的革命政权,而且反对在社会主义社会阶段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集中制的国家。恩格斯强调,没有强大的无产阶级政治权威,无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就不可能得到保障和巩固。

他说:“要是巴黎公社不依靠对付资产阶级的武装人民这个权威,它能支持一天以上吗?反过来说,难道我们没有理由责备公社把这个权威用得太少了吗?

”无产阶级革命先驱们留下来的这个经验教训是十分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