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同范本

盾棍组合教案

2024.06.23 组合教案

最新盾棍组合教案内容15篇。

为了教学更有顺利,老师会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课件,本学期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的基础材料。“盾棍组合教案”是合同范本网编辑为您准备的一些与您需要相关的内容,为了方便使用还请您收藏本网页的链接!

盾棍组合教案(篇1)

教材:“数学广角”是新教材从二年级上册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单元,是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尝试。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知识。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设计中,我通过创设一个完整的、有趣的生活情境来进行教学,力求使学生在经历日常生活最简单的事例中体验到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也感受到数学思想也是依托于生活,来源于生活,是有生命活力的。

课程: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在经历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教学难点定为:培养学生全面有序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摆一摆、玩一玩等实践活动中,了解有关简单的排列组合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维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多媒体,课件(本校听课和外出交流用的是电子白板的notebook课件,用白板的无限克隆和屏幕遮盖技术能够充分地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而且讲解起来更为直观)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熟悉的朋友。他是谁呢?

师:看来想进入狼堡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赶紧想想办法。这个密码可能是多少呢?

师:同学们了不起,十位和个位的数交换位置就得到两个不同的两位数!

师:我们再去青青草原上看看吧!(课件出示懒羊羊大哭图片)哎呀,懒羊羊被捉走了,狼堡这次换了密码。(课件出示:密码是一个两位数,是由1、2、3组成的)

(预设:1.交换位置 2. 先确定十位,再确定个位。 3.连一连 4、1和2、3分别组合。)

小结:看来我们只要有序地去思考问题,就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对吗?

师:同学们,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你们用聪明和智慧救了懒羊羊,同时你们也学会与同伴合作。

师:现在懒羊羊、喜羊羊和美羊羊打算合影,但是拍一次照片太贵了,所以他们决定两个人照一张,帮他们想想,要照多少张照片呢?(提示我和你,你和我只需要照一张)

师:大家可真聪明。现在美羊羊又遇到麻烦了,快用你们聪明的小脑瓜帮帮她吧!(课件出示:两件上衣,两条裤子,可以怎么搭配?)

师:我们来运用刚才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

2、老师从家到学校又好多条路,可以选择,你来说一说,我可以走哪几条路?

结束语:同学们,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有关排列和组合的知识,只要你会有顺序地去思考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

盾棍组合教案(篇2)

①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②初步培养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③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2.情感态度目标:

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

②初步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③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1角、2角、5角的人民币。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哪呢?我们今天要到“数学广角”里去走一走、看一看。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件漂亮的衣服,你们来挑选吧。(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引导思考:这么多漂亮的衣服,你们用一件上装在搭配一件下装可以怎么穿呢?(指名学生说一说)

(l)引导讨论:有这么多种不同的穿法,那怎样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呢?

(2)引导操作:小组同学互相合作,把你们设计的穿法有序的贴在纸板上。(要求:小组长拿出学具衣服图片、纸板。)

①学生小组合作操作摆,教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②学生展示作品,介绍搭配方案。

③生生互相评价。

(3)师引导观察:

师小结:不管是用上装搭配下装,还是用下装搭配上装,只要做到有序搭配就能够不重复、不遗漏的把所有的方法找出来。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许多这样的问题,我们都可以运用有序的思考方法来解决它们。、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师:我们穿上漂亮的衣服,来到了数学广角,可是这有一扇密码门,(出示课件:密码门)我们只要说对密码,就可以到数学广角游玩了。看小精灵给了我们提示(点小精灵)你们猜密码是什么?

(3)、试密码,打开密码门,进入数学广角乐园。

(1)、师问:数学广角乐园美不美呀?(学生回答)它虽然很美,可处处充满着挑战,你们愿意接受吗?(学生回答)那么我们先到数学乐园里去看一看吧!(点数学乐园)

(2)、 师:同学们,我们到了数学乐园里 看到了什么呀?(回答)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当一个小魔术师看谁的本领大?谁能把1、2、3这三个数字变成两位数,看谁变得最多?

(4)、学生汇报摆法,师板书。。

方法二:固定十位上的数字,交换个位数字得到不同的两位数;

1、握手游戏:

师:同学们真棒!都能把数字1、2、3组成不同的两位数,而且不重复、不遗漏。下面老师带大家到运动乐园去看一看。(出示课件)看小朋友们在干什么?(生回答)

师:看到他们握手,老师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帮助解决一下。

看来数学广角处处充满挑战一点不假,你们愿不愿意接受新的挑战?(生)那我们一起到生活乐园去看一看吧!出示《生活乐园》课件。

今天我们到数学乐园玩的开不开心?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盾棍组合教案(篇3)

用1、2两个数字卡片摆两位数的活动,让学生仔细观察说出是12和21之后,教师不在方法探究中作过多的提示,接着进行1、2、3这三个数字摆两位数的活动。这样学生的思维空间就开放了,思维更加灵活,不受教师的限制,想像更不受约束,出现了多样的排数方法,有的漏数,有的用运用知识经验的迁移,用交换位置法排出了两位数,有的排出了两位数,但顺序不明显。有的甚至在排出的3组两位数中,用到了三种方法。分别是确定十位法,交换位置法,确定个位法。由此看出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是比较混乱的,还没意识到一条很清晰的主线,要按一定的顺序,更科学合理。学生还没有建立起思考问题要有序的意识。而这不正是需要教师点拨的关键处吗?为此,我顺着学生的学习层次,通过引导学生比较,观察,不仅说出了结果(个数),并且顺应学生的动态生成,进行了方法的评价和调整,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真正体验到一步一步向成功迈进的过程。但这堂课上下了,反思自己的教学,也同样有不足之处,在评价板演的作业中有一位同学漏写情况之后,尽管我有意给这位同学一次机会,让其说说自己的想法,明确了漏数之后,让她尝试补上漏掉的数。再在教学的总结阶段,让这位最有发言权的同学谈收获,以此引导学生经历积极的学习过程。设想如果教师再多沉入思考,在让全体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重新写一遍1、2、3排成的两位数时,让她到黑板上补充自己写的数,给她一次体验成功的机会,我想这位同学心理上的体验会更好。但我忽视了这样的细节。虽然她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再次写时,找到了方法。但对她来说,少了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我想,这也是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作为一名教师要事事关注要时时关注孩子。

盾棍组合教案(篇4)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对教学目标稍加调整,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探索活动中,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教学难点是渗透转化的教学思想,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教学中凸显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注意提问语言指向明确,精炼准确,注意提问的层次性,把握追问的时机,同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注重学生之间交流,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体会数学的价值。

鉴于以上想法,我制定了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际应用,拓展延伸回顾反思,总结提高为结构的教学模式,主要通过以下教学流程来实施

盾棍组合教案(篇5)

◆教材分析

《组合图形的面积》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面积;

2、能根据图形的特点,选择合适而又简便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3、能灵活思考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组合图形面积的问题。

【教学难点】怎样分割或者补足图形。

◆课前准备

xxx课件。

一、情景引入

1、复习

第一个图形是什么形?它的面积怎样计算?学生口答。

教师在长方形图的下面板书:S=ab。

第二个图形呢?

学生分别口答后,教师在每个图的下面写出相应的计算面积的公式。

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图形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2、认识组合图形

让学生指出有哪些图形?

师: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我们已经学会了,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图片(99页的四幅图),认一认,它们是什么?

这些图片分别是由哪几个平面图形组成的?

这几张图片显示的都是组合图形,你觉得什么样的图形是组合图形?

师:组合图形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

问: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可以看到组合图形?

同学们现在已知认识了组合图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的内容。

二、探索新知

1、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图形也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出示题目及图)。

图表示的是一间房子侧面墙的形状,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教学过程

2、如果不分割能直接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吗?(引讨横虚线的作用)怎样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呢?

3、暴露资源,组织研讨:

方法一:三角形+正方形三角形面积=5×2÷2=5(m2)

正方形面积=5×5=25(cm2)房子侧面面积=25+5=30(cm2)

方法二:两个梯形

梯形面积=(5+2+5)×(5÷2)÷2=12×2.5÷2=30÷2=15(m2)房子侧面面积=15×2=30(cm2)

方法三:拼成一个长方形

长方形面积=(5+2+5)×(5÷2)=12×2.5=30(m2)房子侧面面积=长方形面积

方法四:从长方形中挖走两个小三角形

盾棍组合教案(篇6)

游戏目标:

1、知识点观察不同模型,了解功能和特点。

2、技能点讨论如何保护牙齿和耳朵。

3、情感目标了解保护身体的器官要有科学的方法。

游戏准备:

1、经验准备学习《眼睛耳朵鼻子嘴》的儿歌,简单了解自己的身体说出不同器官的名称。

2、材料准备模型耳朵鼻子的图片画图纸。

游戏指导:

1、探究点牙齿的结构包括牙龈耳朵的内部结构要引导幼儿自己观察。

2、游戏组织让幼儿排队按顺序观察。

3、材料提供耳朵牙齿的模型放在不同的桌子上,让幼儿一个一个观察。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唱《眼睛耳朵鼻子嘴》的儿歌,请幼儿说出点到的五官名称。

请幼儿说出耳朵和牙齿分别有什么功能。

讨论它们是怎么实现这些功能的,此环节可以请幼儿猜测。

二、教具展示

在两张桌子上分别放置耳朵和牙齿的模型,介绍他们的名称。

三、操作过程

1请幼儿根据教师的示范模型指出自己对应的器官。

2教师请幼儿按照顺序仔细观察模型。

3坐下后,教师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4教师用指示棒指示每个部分的名称,并告诉幼儿医生都是怎么称呼它们的。

5请幼儿在绘图纸上画出自己看到的模型,强调每个部分都要画到拓展。

6用耳朵、牙齿的图片做成的头饰发给孩子,玩牙齿耳朵蹲的游戏。

四、活动评价

幼儿对模型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了解它们的名称。

主动观察,思考,了解观察的步骤。

熟悉耳朵和牙齿的结构以及每个部分的名称。

盾棍组合教案(篇7)

1、教材(教学内容)

本课时主要研究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是描述周期性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本课时的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承前是因为可以用函数的定义来抽象和规范三角函数的定义,同时也可以类比研究函数的模式和方法来研究三角函数;启后是指定义了三角函数之后,就可以进一步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及图象特征,并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问题中的作用,从而更深入地领会数学在其它领域中的重要应用。

2、设计理念

本堂课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整堂课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梳理已有的知识结构,展开合理的联想,提出整堂课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圆周运动等具周期性规律运动可以建立函数模型来刻画吗?从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和钻研教材,引发认知冲突,再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改造或重构已有的认知结构,并运用类比方法,形成“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这一新的概念,最后通过例题与练习,将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内化为学生新的认识结构,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形成并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并学会运用这一定义,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数学建模思想、类比思想和化归思想在数学新概念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数学教材,学会发现和欣赏数学的理性之美。

4、重点难点

重点: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难点:任意角三角函数这一概念的理解(函数模型的建立)、类比与化归思想的渗透。

5、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函数的概念、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任意角和弧度制的相关概念、以直角三角形为载体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先将学生的以直角三角形为载体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改造为以象限角为载体的锐角三角函数,并形成以角的终边与单位园的交点的坐标来表示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再拓展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从而使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6、教法分析

“问题解决”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和驱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活动,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的质疑和讨论,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最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课堂上老师的主导作用,也能充分发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作用。

7、学法分析

本课时先通过“阅读”学习法,引导学生改造已有的认知结构,再通过类比学习法引导学生形成“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最后引导学生运用类比学习法,来研究三角函数一些基本性质和符号问题,从而使学生形成新的认识结构,达成教学目标。

盾棍组合教案(篇8)

教学内容:教材第68—69页含有圆的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组合图形的特征,掌握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掌握和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2、通过自主合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

3、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图形和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举和学习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组合图形的认识及面积计算、图形分析。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基本图形纸片。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认识圆环

1.师:我们来欣赏一组美丽的图片。

课件出示圆形花坛、圆形水池外的圆形甬路、奥运五环标志、光盘……

2.同学们,你们从图中发现了什么?(它们都是环形的)

3.教师拿出环形光盘说明:像这样的图形,我们称它为圆环或环形。

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环形的物体?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已经知道的环形物体以及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乐趣)

4.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环形的知识。(板书课题:圆环的面积)

设计意图:从学生掌握的常识和熟悉的事物入手,使其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从直观上也感受到了环形的特点,为后面学习环形的面积奠定基础。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画一画,剪一剪,发现环形特点。

(1)画一画。

让学生在硬纸板上用同一个圆心分别画一个半径为10厘米和5厘米的圆。

(学生按照要求画圆)

(2)剪一剪。

指导学生先剪下所画的大圆,再剪下所画的小圆。

问:剩下的部分是什么图形?(环形)

师:我们也称它为圆环。

(3)教师手拿学生剪的圆环提问:这个圆环是怎样得到的?

生明确:圆环是从外圆中去掉一个内圆得到的。

(4)借助图示认识圆环的各部分名称。

你知道圆环各部分的名称吗?(出示图示引导学生明确相关内容并板书)

①外圆:又名大圆,它的半径用R表示。

②内圆:又名小圆,它的半径用r表示。

③环宽:指外圆半径和内圆半径相差的宽度。

2.探究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

(1)小组讨论,怎样求圆环的面积?

(2)汇报讨论结果。

(3)小结:环形的面积=外圆面积-内圆面积。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亲身实践贯穿始终,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渗透一些方法,如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观察、分析等,使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在运用中掌握,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把环形从一般图形中分离出来,快速地抓住了环形的本质特征,形成环形的概念,并顺利推导出圆环面积的.计算公式,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3.课件出示例2。

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cm,外圆半径是6cm。圆环的面积是多少?

(1)学生读题。

观察:哪里是内圆和内圆半径?你能指一指吗?外圆是哪几部分组成的?哪里是环形面积?你打算怎样求出环形的面积?

(2)学生试做,指生板演。

(3)交流算法,学生将列式板书:

解法一

外圆的面积:πR2=3。14×62

=3。14×36

=113。04(cm2)

内圆的面积:πr2=3。14×22

=3。14×4

=12。56(cm2)

圆环的面积:πR2-πr2=113。04-12。56

=100。48(cm2)

解法二

π×(R2-r2)=3。14×(62-22)=100。48(cm2)

答:圆环的面积是100。48cm2。

(4)比较两种算法的不同。

(5)小结:圆环的面积计算公式:S=πR2-πr2或

S=π×(R2-r2)(板书公式)

(6)讨论。

知道什么条件可以计算圆环的面积?怎样计算?(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引导学生结合图示多角度解答)

①知道内、外圆的面积,可以计算圆环的面积。

S环=S外圆-S内圆

②知道内、外圆的半径,可以计算圆环的面积。

S环=πR2-πr2或S环=π×(R2-r2)

③知道内、外圆的直径,可以计算圆环的面积。

④知道内、外圆的周长,也可以计算圆环的面积。

S环=π×(C外÷π÷2)2-π×(C内÷π÷2)2

或S环=π×[(C外÷π÷2)2-(C内÷π÷2)2]

⑤知道内、外圆的直径或半径及环宽,也可以计算圆环的面积。

S环=π×[(r+环宽)2-r2]

或S环=π×[R2-(R-环宽)2]

……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进一步认识圆环;结合图示理解圆环面积的计算公式。例题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最后老师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使学生领会两种方法间的区别,好中选优,展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合作讨论中进一步弄清求圆环面积所需要的条件,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完成教材68页1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班内说一说解题思路。

2.一个环形铁片,外圆直径是20dm,内圆半径是7dm,这个环形铁片的面积是多少?

3.已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75cm2,求圆环的面积。

[引导学生理解阴影部分的面积为R2-r2=75(cm2),圆环的面积=π(R2-r2)=3。14×75=235。5(cm2)]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突出重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通过练习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让学生把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反思体验,总结提高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布置作业,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72页8题。

2.找一些关于环形的资料读一读。

板书设计

圆环的面积

圆环面积=外圆面积-内圆面积

S环=πR2-πr2或S环=π×(R2-r2)

盾棍组合教案(篇9)

(1)多媒体1展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学生分别说出其面积公式

(2)多媒体2展示几个组合图形,借机问这些图形与前面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得出组合图形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

(3)对于这些组合图形,它们的面积怎样计算呢?引出课题并说明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师:组合图形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那你说一说所见到的组合图形由那些图形组合而成

师:我也带来了一些组合图形,请同学们看一下。(展示多媒体3房子、风筝、少先队队旗、七巧板)

多媒体4展示,让学生理解题意。

师:拿出准备好的纸片、剪刀,用纸片代表侧面墙,现在请同学们动手操作一下,可以把它分成那些图形?(师巡回指导)

生1:把它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然后把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相加

师:在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有多种方法,同学们要认真观察,多动脑筋,选择自己喜欢而又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呢?

师(总结):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前面已经学过的简单图形,再把它们的面积相加。

师:同学们刚才都做得很好,你愿意接受新的挑战吗?

师:哪位同学上来展示一下,并说一下你的解题思路。

让学生指着图形说解题思路。

生1:把队旗沿中间分开,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上底是60cm,下底是80cm ,高是30cm,一个梯形的面积是(60+80)×30÷2,整个队旗的面积是(60+80)×30÷2×2

生2:我是用整个图形的面积减去空白的面积就是队旗的面积。长方形的长是80cm,宽是60cm,长方形的面积是80×60.三角形的底是60 cm,高是20cm,三角形的面积是60×20÷2,所以整个队旗的面积为80×60-60×20÷2

生3:沿着三角形的顶点做一条竖直的线,队旗分为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长方形的长是60cm,宽是60cm,长方形的面积是60×60。三角形的底是30cm,高是20cm,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0×30÷2,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0×30÷2×2,整个队旗的面积为60×60+20×30÷2×2

本题有多种算法,可自由选择,作对即可。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学会从多角度思考并解决问题。

练习十八1、3、

盾棍组合教案(篇10)

1、掌握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数学教案-《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2、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有关知识的能力。

能正确将一个组合图形进行分解,让学生学会这类题目的思考方法。

以“妙”调趣,导入新课。让学生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通过学生亲手的“拼”、“剪”将组合图形进行分解,计算出组合图形面积,从而掌握这类题的思考及解题方法。

思考:

抓住教学内容的特点,运用知识的正迁移。给学生以启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问:

你们觉得哪个谜语好猜?为什么?

因为第二个问题有了第一个问题作基础,所以就容易些。

用猜谜语的形式让学生来明事理,从而导出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你们觉得以什么为基础好?

2、复习: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巩固以前所学几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巩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求出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

思考、讨论:

分小组思考讨论,这个图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进行分工、讨论,通过集体的力量来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

巡视:

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来计算图形的面积:

1、让学生亲手参与学习,让学生明白能将组合图形进行分解。

小组推荐一位学生为代表将本小组的方法介绍给全班。

⑴、沿虚线剪下,将组合图形分割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

⑵、分别算出两个图面积。

⑶、将两个图形的面积相加,就是组合图形的面积。

⒈让学生通过拼剪与讨论,将组合图形进行分解。

⒉让学生学会倾听同伴的意见,并能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评价。

“底”、“高”和“长”、

“宽”进行计算。

⑵、观察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一般步骤。

⑶、明确80(㎡)、18(㎡)分别指什么?

让学能根据图形关系,推算出图中的隐蔽条件。

让学生明确计算组合图形面积时的一般步骤和格式。

小组发表自己的解题方法。

巩固、明确:

通过分解图形的面积相加或补成所学的平面图形再通过面积相减,都可以计算出组合图形的'面积。

让学生明确,解组合图形的面积,方法不是唯一的。

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布置巩固练习:

选一种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并将题目的解题过程写下来。

进一步巩固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书写时的注意点。

通过学生的独立练习,让学生明确在书写时的注意点以及熟悉解题的步骤。

1、出示课堂练习: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的能力。

结束语:

通过这节课对组合图形面积的学习,今后在解这样的题目时,你有什么心得或对其他同学有什么建议?

即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将本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

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盾棍组合教案(篇11)

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进行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儿童的原有认知水平及儿童心理发展水平,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比较等数学活动中,找出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并进行优化选择。《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但只局限于对单一图形进行简单分析。本节课可以巩固已有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数学思想方法及解决问题的思考策略方面有所发展。 教学重点:

在探索活动中,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 教学难点:

渗透转化的教学思想,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出示基本图形:

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面积会算吗?选一个说说。

二、引入新课。

1、这是什么图形?那这样的图形能直接计算吗?

出示问题:

师:这个问题,能用你学过的知识想办法解决吗?

2、揭示组合图形的含义并板书课题。 (1)这个图形与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2)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叫做组合图形。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学习目标:

我能边想边画,在交流中探索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2.独立思考,探究多种解题方法。

(1)出示:校园草坪平面图。

请你算一算这个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求它的面积?请把你自己所有的想法用虚线在图中表示出来。

(3)请选择自己的一种想法进行计算。 2.小组合作,交流多种解题思路和方法

(1)让学生将自己的解题方法在组内进行交流。

(2)分组汇报:展示不同解题思路和方法。

哪个组能给大家介绍你们的方法,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 3.比较归纳,揭示优化解题方法。

(1)揭示计算组合图形面积最常见的“分割法”、“添补法”。

(2)揭示最优的解题方法。

你最喜欢哪种解题方法?为什么?

小结:分成的图形越少,计算面积时就越简单,所以我们以后在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要学会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4.回顾反思,总结计算方法。

你能说说怎样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吗?

四、实际应用,拓展延伸。 1.学以致用

(1)P21页练一练(先分成已学过的图形,然后进行计算。)

(2)出示练习四“第2题”。 2.一展身手:练习四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小学图形教学设计

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图形旋转教学设计

图形分类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盾棍组合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感受图形组合创新的乐趣。

3、让幼儿尽可能的说出与图形想象的物体,初步学习从一点向多点发散的'思维方法,培养初步的想象力与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收集不同形状的物体若干、制作课件、请家长多让幼儿见识一些带有明显特征的物品,了解图形特征。

情景游戏师:小朋友,你们闻到了什么香味?(一间食品超市、一间面包房、一家点心店),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什么好吃的美味食品吧!

说一说你们手中拿的都是什么食品?什么形状?(互相说、个别说)你们看老师手中拿的面包是什么形状的?展示几种食品,引导幼儿说出不同形状的图形特征。

(出示多种形状的物品)师:咱们生活中有很多形状的物品,如果不小心把这些物品混在一起,那可怎么办?

(引导幼儿区分整理物品,并提示幼儿用贴标签的形式记录自己的劳动成果,并验收区分整理的物品对不对。)

1、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不同形状的物品,你还能说出几种不同形状的物品吗?(个别幼儿回答)

2、课件展示。

师:图形在地上打了个滚变成圆圆的皮球,还会变成什么?(课件演示圆形又变成了自行车的车轮,又变成了圆圆的小汽车,依次利用课件展示长方形的信封变成电话机,又变成了长方形的手机,三角形的风筝变成降落伞,又变成航模飞机。)引导幼儿想象还有什么物品是根据自身的特征变化一下就能应用于人们生活中的。

3、教师继续提问,师:你还想在未来发明创造什么形状的物品,他对人们生活有什么好处?

随着疑问的设置,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并用语言表达出来,充分激发幼儿的创新想象力。

小朋友们,图形娃娃很喜欢和你们一起玩,现在请你们和他们一起玩吧!鼓励幼儿自由添画、拼贴、剪纸、捏泥,体验创作的乐趣。

(七)结束活动展示幼儿作品,肯定幼儿的表现,在评价中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鼓励幼儿下课后,到区角把自己想象到的在未来会发明的物体画下来。

教学反思:

老师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示活动,以层层递进的设问形式激发了幼儿创新思维的兴趣。在活动中,利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围绕“有趣的图形”开展创新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活动,亦能积极调动幼儿的兴趣,使之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老师只以一名引导者、支持者、参与活动,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发散思维,从中体验到发散思维的乐趣。

盾棍组合教案(篇13)

我在教幼儿认识图形时,天天小朋友说房子是三角形的,东东说房子长方形的,他们两个争论不休,我说:“你们说的都对,咱们的教室从侧面看,上半部分是三角形,下半部分是长方形,整个侧面是两种图形组合在一起的。”为了彻底解决幼儿心中的疑惑,本节课后,我又设计《图形的组合》这次活动。

1、在认识圆形、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组合图形。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积极动脑,大胆地发挥想象力。

物质准备:幻灯片、人手一份的图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若干)、白纸板、胶棒等。

一.复习导入:

放映幻灯片,复习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这里有些迷路的图形娃娃,请小朋友们把它们送回家。(请幼儿上前来,将混乱在一起的图形分开。)

二、传授新知:

1、播放课件,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并不是单一的一种形状,它往往是由一种或几种形状构成,下面我们看一看,这些物体都是由哪些形状组成的。老师逐个点击绿草坪、金字塔,民房、花坛、电视、冰箱等物体。出现幻灯片能很快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对图娃娃格外地关注。 请幼儿说一说,这些物体都是有哪些形状构成的。

2、欣赏老师用图形组合成的图片,幼儿边欣赏老师边解说。帮助幼儿理解图形的组合。使用幻灯片直观、形象、具体,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

3、幼儿独立操作,创造性地拼摆图形,教师个别指导。

(1)老师:“图形娃娃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要请咱们聪明的小朋友,帮助图形娃娃拼粘组成更多的东西。”

(2).幼儿独立操作。教师观察并问问幼儿在拼什么。幼儿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想象是有限的。而且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具有知觉形象性、边做边想的认知特点。教师在观察后的个别提问,有利于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想法,帮助孩子按自己的想象进行拼摆。

三、幼儿作品展示,肯定幼儿的表现。

请幼儿为大家讲一讲自己拼成了什么东西,并说出用了什么形状。

四、活动延伸:

将幼儿作品粘贴到教室的手工角,让幼儿获得成功感。

盾棍组合教案(篇14)

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从具体形象开始的,在此基础上再逐步形成抽象的思维特点。在了解了什么是组合图形的基础之上,我提出:“这样的组合图形面积该如何计算呢?”这一问题,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先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利用老师下发的题单和图形学具,通过画、拼、摆等方式,把组合图形转化成以前所学习过的几个简单图形,再通过把这几个简单图形的面积相加得到组合图形的面积,在对组合图形进行“分分合合”的过程中展现的非常充分。那么计算组合图形面积到底有哪些方法呢?同学们在组内进行合作交流,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总结出不同的有效的计算方法。(出示课件):

① 分割法② 填补法③ 割补法

前两种方法学生掌握的非常好,但在试讲中并没有出现割补法,要知道这也是解决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于是我及时调整预设,在后面“做一做”中进行弥补。这个练习很生动形象的展现出割补法的作用和优势,学生会很自然的往这个方向去思考。通过这样的讲练结合的方式这样由学生自己先独立思考,到合作研究,到全体汇报,再到练习补充的形式体现了探究知识的过程,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让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掌握了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使教学重点得以突出。

盾棍组合教案(篇1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解决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合作学习意识,提升合作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对此,需要教师加强教学研究,科学地引导学生完成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综合能力。那么我将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与组织。

一、课堂导入环节的合作讨论

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帮助教师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于是,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活跃学生的思维。比如,在三角形的教学中,教师会引导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而教师如果一味地对这些理论知识进行讲解,非但不能让学生形成有效理解,还很容易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的心理。因此,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系统向学生展示自行车前杠部分的设计,并且引导学生讨论:“这样的设计运用了怎样的原理?”学生在讨论中能够发现自行车前杠部分的设计是三角形的。并且以这样的设计进行进一步研究,懂得三角形稳定性的内涵,对这样的.知识形成的初步理解,为课堂学习做好了准备。通过这样的方式,在课堂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难点问题分析的合作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合作教学模式的运用范围是比较广的,针对不同的范围,合作教学模式有不同的运动方法,而难点问题的分析是合作教学模式的重要目标,因为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还不是很理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比较多的问题,在这个时候学生个人的能力可能无法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这个时候学生就需要通过相互合作来解决问题,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沟通和交流、进行资源的整合,同时学生之间思维的交流也可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就会有更多的想法,这对于引导学生更好的解决问题可以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而合作的过程中,正确的合作才能够取得积极的结果。否则学生之间的合作不仅不会产生正面作用,甚至还可能会对问题的解决起到消极的影响,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尝试进行合作学习,利用合作交流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和掌握知识。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小学生来说,常常会遇到一些难点问题。教师则可以借助合作学习模式,引导学生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提升学习效果。比如,在牛吃草类应用题的教学中,学生常常难以理解“巧设单位一”的数学思想,教师则可以要求学生以这样的数学思想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能够从各个角度提出不同的观点,将这样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从而奠定了理解的基础。接着,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借助学习资料的引导,完成具有针对性的习题练习,在习题中运用这样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同时,对这一过程进行总结,将这样的数学思想简单化,并且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将数学语言翻译过来,提升了学生的理解效率。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就难点问题分析展开合作学习,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实践学习活动的合作动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于是,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在实践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动手,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几何教学单元,教师会要求学生了解各个几何图形的几何性质,并且知道它的实际应用价值。为了帮助学生获取理想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制作几何模型。在几何模型的制作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圆形的对称性在实践中有着怎样的效果,以及要怎样运用来发挥它的价值,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论学习效率。并且在实际动手中,学生通过合作分工,锻炼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对于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合作動手,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项具有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教学策略,既能够帮助学生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小学数学教学模式。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教师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闪光点,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增长知识、提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