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同范本

个人先进事迹观后感

个人先进事迹观后感必备。

个人先进事迹观后感 篇1

舍小家为大家的新时代村医

——广西乡村医师蓝云先进事迹学习有感

2011年11月23日上午, 通过广西卫视和广西新闻网现场直播会议收看了卫生部、自治区党委追授蓝云同志荣誉称号命名表彰大会暨蓝云同志先进事迹主题情景为题报道后,甚为感动,给了所有在场观看的人很多感悟和思考。

蓝云,男,瑶族,1968年2月出生。他出生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丛村。200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4年起任弄丛村乡村医生。2006年12月,他被发现患有全国人大。2011年3月4日,中共河池市委员会授予蓝云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蓝云同志视乡亲为亲人,把病人当家人,特别是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仍坚守大石山区,默默为群众行医送药、排忧解难,赢得了乡亲们的尊敬和爱戴,被称为“生命的守护神”。蓝云同志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不愧为立足岗位、服务群众的楷模,不愧为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典范,不愧为共产党员创先争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优秀代表,不愧为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和谐的标兵。为大力宣传蓝云同志的先进事迹,弘扬蓝云同志的崇高精神,激发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各级党员干部群众立足本职、立足创业、谋发展的积极性。

向青云学习,就是向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高尚品格学习。蓝云同志时刻把群众健康挂在心上,以满腔热情倾心服务群众。无论白天黑夜,无论刮风下雨,我们不怕高山公路的危险。哪里有病人,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即使在自己病情日益加重的情况下,只要群众有需求,他都不顾身体的虚弱,艰难跋涉在崎岖山道上前往救治病人。

向蓝云同志学习,就是向他扎根基层、热爱岗位、热爱奉献的优良品质学习。弄丛村是大化县最偏远的山村,距乡卫生院近40公里,部分村屯目前仍未通公路,十多年前,村里危重病人常得不到及时救治,蓝云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与担任乡村医生的父亲学习医疗知识,利用节假日向专业医生求教,还自费到卫校学习。经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他很快成为一名医术扎实、医德高尚的医生。

在弄丛村当医生后,他到村里为群众看病。近年来,他治疗了数千名病人,没有发生任何医疗事故。他离开家照顾每个人。患上癌症后,他担心的不是自己的生活,而是当地村民看病难的问题。他不顾急迫的治疗需要,决定借钱给妻子出去学医,以便将来更好地治疗山区人民。植根于边远山区的蓝云同志,在村医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

向蓝云同志学习,就是向他那无穷无尽的生活和服务的崇高境界学习。面对无情的疾病,蓝云同志始终保持冷静,从未离开过乡村医生的岗位。他坚持在大石山区挂壶为天下服务,治病救人。2007年下半年病情开始恶化后,他仍坚持与病魔抗争,以顽强的毅力和乐观的态度坚持为群众看病。即使在手术和休养期间,他仍然坚持去看医生。

绝症动摇不了他服务群众的决心,病痛阻挡不了他救死扶伤的执着。

向蓝云同志学习,就是学习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蓝云行医10多年,弄丛村和附近的群众相互称赞。几年前,宣传部曾计划宣传他的事迹,但他拒绝了。

也有人想雇他到山外一家待遇好的医院工作,但他始终坚持自己原来的承诺,不为名利所动,愿意和大山在一起。蓝云同志经常为贫困病人买单,甚至减少医疗费用。他还主动为孤寡老人免费治疗。他的冷静和慷慨使病人感动。

向蓝云同志学习,就是学习他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和谐的热情洋溢。弄丛村杂居着瑶、汉等民族,蓝云同志在行医过程中,对各民族患者平等相待,还积极化解邻里纠纷,成为山村里一名受各族群众拥戴的“和事佬”。蓝云同志以实际行动维护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各民族和谐共处。

作为基层的国家工作人员和中共党员,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努力以蓝云同志为学习榜样,以满腔热情投入工作,妥善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正确面对价值观、人生观和爱情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一名合格的国家工作人员。让领导放心,让群众满意。

2011年11月24日

个人先进事迹观后感 篇2

关于王争艳的先进事迹,多家**连篇累牍,我也是通过报刊学***的平凡中见真情的事迹,亦深受感动和教育。我想,王医生确实不愧为人民的好医生,她对病人的真与爱流露得那么自然。呵呵,溢美之词网上已经如潮水般,我语笨言拙,说不出新花样。

倒是近日看到的一段文字让我从王医生身上想到了很多。

“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都碌碌无为,那是因为他活了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该怎样去做人做事。

每一个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都渴望着成功,而且很多有志之士为了心中的梦想,付出了很多,然而得到的却很少,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你不能说他们不够努力,不够勤劳,可为什么偏偏落得一事无成的结局呢?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认真思考。

”而从王医生的身上,我看到了“先做人,后做事”的典范。

不论是作为一名医生还是其他任何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如果我们都能像王医生那样时刻将老师、父母的教导放在心中,将师长的言传身教当作人生的指南,或许我们就知道如何做个好人、正直的人,如何去做好我们生命中的每件事;如果我们都能像王医生那样,胸怀一颗善良的心,视病人如亲人,凭着良心做人、做事,我们做的事,又怎会得不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同?如果我们都能像王博士一样,把淡泊作为生命的本质,又怎能在付出与回报之间操心得失呢?如果我们都能像王医生那样,将“能治好病,是合格的医生,能花最少的钱治好病,才是好医生”,这样最基本、最简单的工作要求视为真理,我们又何愁自己的工作不好开展?

如果我们都能像王医生那样想:“我不是为病人着想,我本来就是他们中的一分子”,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与民同苦乐,我们的事业真的会越做越好,我们的朋友真的会越来越多,我们的心情真的会越来越灿烂,我们的人生真的会越来越美好!

从王博士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善良、勤奋、冷漠、爱心和许多优秀的品质。我想,如果《武汉晚报》没有开展这次评选“我心目中的好医生”活动,王医生可能就如她的其他同行,悄悄退休,继续默默无闻,但我相信,王医生不是为了这一刻的荣誉而坚守一生。

个人先进事迹观后感 篇3

麻风病是人类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20世纪初,全世界没有特效药,唯一的办法就是隔离病人。

1980年,李桓英被派往世卫组织做访问学者。她了解到,世卫组织正在研究一种联合化疗的新方法,药物配方已经完成,但是缺乏临床试验数据。为此,李桓英从世卫组织申请到了免费药物和项目支持。

在云贵川的项目试点村,为了拉近与麻风病人的感情,李桓英从不穿戴任何防护服与麻风病人接触,以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此后,李桓英每到一个村寨,都会受到村民的欢迎:“北京来的女医生,不怕麻风!”

为了推广短程联合化疗方案,她走家串户,不辞劳苦。渴了,舀起病人家的水,仰头就喝。病人试探着同她握手,她便拉着病人的手长时间不放。见到老病人,她总是亲切地拍拍肩膀,甚至还主动拥抱。

“当医生不能怕!这就好像战士都知道子弹厉害,上了战场不照样往前冲?”李桓英说。

多少年来,李桓英一直奔波在贫困边远地区。云贵川3省7个地州59县,每一个有麻风病人的地方都有她的足迹。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南醒村曾是一个“麻风寨”。1990年4月17日,南醒村“麻风寨”的帽子被彻底甩掉了。南醒村更名为曼喃醒,傣语意为“新生”。

经过不懈努力,李桓英将麻风病人的服药时间缩短至两年,使麻风病人从原来的11万人下降到不足万人,且年复发率仅为0.03%,大大低于世卫组织规定的年复发率小于1%的标准。

1994年,李桓英选用的世界卫生组织短程联合化疗方案在全球推广。1996年,她率先在国内开展“消除麻风特别行动”,首次提出了麻风病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2016年,李桓英获得首届“中国麻风防治终身成就奖”。

个人先进事迹观后感 篇4

先后分了两次,终于把汪金权老师在华师的先进事迹报告会看完了。看到汪先生灰白的头发,我们可以想象他为自己的教育和学生付出了多少。他在贫困落后的山区教书育人,矜矜业业、无怨无悔地把爱奉献给了每一位学生,他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

使我深受感动,他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迹,是我学习的榜样。

汪老师在报告中说到:“对学生要有平等的心,要力争把每个人培养成才成人;对学生要有责任心,对他们的未来负责;对学生还要有爱心,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实际困难;对学生还要细心,注意他们成长的点点滴滴。”通过他的话语,我能深深的感受到他对学生那种责任意识,作为一名清贫的人民教师,他的人生理想超越了物质,达到了更高的精神境界。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烧自己的蜡烛照亮别人。所以教师虽然是一个岗位、一个职业,但更多的是一种责任。

汪老师从教这么多年,却从未要求过什么,他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只为教育。22年来,他培养了1100多名毕业生,资助了200多名贫困学生。他几乎用他的工资来资助贫困学生。22年来,他为学生所做的一切,都体现了他高尚的品质和精神。

他扎根农村教育多年,用执着的信念和博大的爱心传播着教育的火种。

通过汪老师的事迹,我意识到,首先,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必须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师对于任何学生都必须充满“爱”,以无限的真情去关爱,用爱心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用我们的耐心,不厌其烦的耐心指导学生;当学生做错事情的时候,我们要用我们的爱心去指导帮助学生,用温馨的语言教育学生,用母爱般的温暖去感化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如同父母般的爱,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其次,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我们要时时处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教育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

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时时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友好的对待他们,理解和信任他们,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和他们进行交流,鼓励、表扬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校园生活的开心和幸福。

再者,老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响学生传授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影响和影响学生,这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在工作中,我们要安贫乐教,无私奉献。

将自己全部的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

汪老师的事迹教育人、感染人、激励人。他的事迹让我认识到,教师岗位是一种艰苦的工作,同时也蕴含着快乐和收获。在我将来踏上教师的岗位后,我将用我的激情和爱心永远延续这一光热,把我所有的光热倾注到教书育人的教育事业中。

在前苏联的一所学校里,校园丽的花房里开出了美丽的玫瑰花。每天都有很多学生来观看,但没有人挑选。

一天早上,一个四岁的男孩(在幼儿园学习)走进花房,摘下了最大最美丽的玫瑰。当她拿着花走出花房时,迎面走来了该校的校长。校长很想知道小女孩为什么摘这些花,于是他弯下腰亲切地问:

“孩子,你可以告诉我你摘下的花是送给谁的吗?”

送给奶奶的。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一朵大玫瑰。奶奶不相信。我把它脱下来给她看。我希望她很快就会好起来。奶奶看完后我会送回去的。”

听完孩子的回答,校长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房里摘了两朵大玫瑰

“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案例分析:偷摘学校的花,已经属于非常恶劣的行为,更何况是全校师生心爱的花。如果遇到的是一般人,肯定会火冒三丈,不容诉说地大声斥责那个小女孩,喋喋不休地讲大道理,甚至会来个全校通报、杀鸡儆猴。

而我们从这个故事里,不仅没有看到苏霍姆林斯基生气、发火,而且他还亲切地询问,关爱地奖励。这种充满智慧的解决方式的产生,就在于苏霍姆林斯基时刻把自己的心和孩子们连在一起,以孩子的角色来考虑和处理这个突发的事件,他相信孩子做出这样的异常举动肯定有她自己的理由。正是这种思维角度的转变,让小女孩的心沐浴在爱的阳光下,三朵玫瑰将长期占据她的心,永不凋谢。

个人先进事迹观后感 篇5

夏宜乡人大主席邓济群

4月29日,乡党委组织单位全体干部职工收看“最美基层干部——吴天来”先进事迹报告会,通过报告会,我深深地被吴天来同志真挚、执着的精神所感动。会上说吴天来1995年在全村群众开展饮水大会战中,他先后拿出5.2万元,领着大伙建成了总蓄水量达36263立方米的大小水池240个,使全村群众都用上了自来水;他还取出6万元存款,架起了13.

8公里高压线和80多公里低压线解决了村里42个自然村的照明问题。线路辐射到100多个自然村和800多户人家,使4000多人告别了煤油灯的历史。他先后垫付13.7万元资金,带领群众修通了村至乡府、村至县城共27.

14公里的公路,解决了群众行路难问题。他拿出1万元定金,为12户贫困户安装卫星地面接收站、购买电视机,使全村广播电视普及率达到100台。他一次又一次慷慨解囊,得到了家人的支持。母亲还拿出孩子的养老金,用于村里的公益事业。

到2002年,吴天来家已欠下8万多元外债,由“富”变“穷”。

吴天来同志自任村党支部书记14年来凭着一片赤诚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愣是把“绊脚山”变成了“聚宝盆”的宣传短片,把大家的思绪带进了大山深处。吴天来同志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感情深厚,扎根基层,敢于担当,勇于创新,无私奉献,吃苦耐劳,清正廉洁,带领人民致富,逐步走向小康社会。吴天来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非凡的成绩,赢得了干部群众的高度赞扬和普遍赞誉。

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基层干部学习。学习他“美在坚持”的坚定信念,学习他“美在亲民”的亲民情怀,学习他“美在实干”的务实作风,学习他“美在奉献”的奉献精神,进一步振奋精神、满怀激情推动社会科学发展。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他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才是合格的?我认为应以吴天来为榜样。首先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效于民”,了解群众想什么、要什么、群众的满意答案是什么。

在解决群众问题的同时,要克服对困难的恐惧。我们不应该认为群众要求我们做容易的事,做困难的事。我们要发扬艰难困苦的精神,努力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学习吴天来,要做到无私奉献。我们党和人民的关系总是分不开的。只有人民满意,我们党才能长期发展。联系群众,必须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计个人得失,使我们的共产党员在群众中树立威信,带领群众走上小康社会的宽广道路。

在当今社会,吴天来的出现,再次证明了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不能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经济建设,带领全国人民走向富裕繁荣富强,他给党和人民带来正能量,那颗红星就是吴天来!吴天来同志是优秀的共产党员,是共产党员中的先锋模范。他与党中央高度一致。他讲求政治,顾全大局,立场坚定,辨别是非,在关键时刻经受住考验。所有共产党员都要学习吴天来的先进事迹,努力做一颗耀眼的红星,回归社会风气,清正廉洁,每个人都应该反省、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在和平时期打好基础,争取一生的崇高理想。

个人先进事迹观后感 篇6

他没有说任何惊人的话,也没有做任何惊天动地的事,但他在一个山村的小学教书37年。他就是平顶山郏县茨芭乡空山洞小学校长刘长水。5月16日,《先锋之歌》栏目组记者在采访刘长水时发现,村子里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尊敬地向他问好,因为全村大多数人都是他的学生。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好老师,如今却陷入困惑:“等我退休了,这些孩子怎么办?”

□东方今报记者沈春梅法制频道记者吕磊

●坚守深山37年感动记者去采访

空山洞村位于平顶山是郏县西北部。它是郏县最偏远、海拔最高的村庄,距县城43公里,距镇政府15公里。“最初在网络上看到刘长水37年在小山村教书育人的消息,我们感觉特别震撼。”《先锋之歌》栏目制片人丁岩告诉东方今报记者,采访当天,当他们跟随刘长水走进空山洞小学时,感觉并不像当初看到网上的消息时那么震撼:

“那栋两层小楼显然是空山洞村目前最豪华的建筑。”

然而,在随后的采访中,丁岩和记者的心一次次地被震撼。“一块老式黑板,没有课桌,老师都是站着讲课,学生们坐的都是树疙瘩。”丁岩的心里充满了好奇:

现在的条件很简单,时间可以追溯到30多年前。在这里教书有多难?

●化肥羊粪之争让他选择当老师

1974年,刘长水高中毕业后回到村里。一次,村里给村民分化肥。那时,化肥是一种新东西,村民们不知道怎么用。刘长水着急地向乡亲们讲化肥的用法,可大伙儿根本不相信。

村支书还埋怨刘长水:“你小孩家懂个啥?”就这样,村民们放着好好的化肥不用,却好吃好喝地请外村放羊人赶着羊群来村里放羊,就为了免费得到点羊粪。

看到村民因文化贫乏而贫困落后,原本打算当兵的刘长水毅然选择留下来当老师。

●带领学生开荒勤工俭学买课桌

“当时,校园围墙是用碎石砌的,高低不平;教室破烂不堪,还是窑洞,没用上电,黑乎乎的;破烂的窗户用石块垒起来,学生坐在木墩上,趴在木板上写作业;学校没有操场,教师也仅有3个。”刘长水说,因为师资不足,他一个人带了一至三年级的课程。

面对困境,刘长水甚至带领大四学生在山坡上种植烟草、红薯和大豆。那一年,刘长水和学生们收获了170多元钱。当年,就用勤工俭学的钱买木材做了课桌。

●保护新课桌大雨冲走自家麦子

办公桌准备好不久,有一天,刘长水赶回家帮妻子收麦子。刚到麦田晒麦田,豆子下起了大雨,刘长水突然想起了山洞里的新课桌。“那些窑洞已经裂缝了,被雨水一冲有可能坍塌。

要是课桌被砸坏了,学校就没法办下去了。”刘长水不顾妻子的苦苦哀求,匆匆返回学校,把课桌都搬到了安全的地方。

但当他回到麦田时,他的小麦基本上被大雨冲走了。

子从当了老师,刘长水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学校里,妻子也从来没有抱怨过。然而,它深深地伤害了她。她要求刘长水退学,否则她就离婚。

刘长水耐心地给妻子讲:孩子们只有学习知识才能走出去,最终感化了妻子,“她说既然家长们、学生们盼望着你去,那你还去学校吧”。

●担心退休后学校、孩子怎么办

2003年非典期间,为了防止学生感冒,刘长水两天就上山取药。一天中午,刘长水又上山了。不料脚下一滑,他重重地摔了下去。

直到傍晚,一位正在放羊的老人才发现他叫了村民。救他花了很多力气。

为了孩子,37年来,刘长水不止一次地面对这样的危险,但他从不后悔。

但就在采访结束时,刘长水告诉丁岩,这些年来,学校的孩子从来没有拍过照片,他想请记者给孩子们拍一些照片。

看着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刘长水却高兴不起来:“现在学校里只有4名老师,都已经50多岁了,学校里还有40多名学生。等我们都退休了,这些孩子怎么办?”

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百世流芳

观看《先锋之歌》有感

做一名默默无闻的教育人

一所最普通的小学,一名普通的教师,一代又一代迫切需要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孩子。不仅先锋歌曲节目组深感震惊,我们大家都会被他感动。

1974年高中毕业的刘长水刚刚回到村里。有件事发生在他身上。村民们两年来不敢在家里使用这种好化肥。然而,他们却邀请牧羊人在田里放羊,给田里施肥,享受美味可口的款待。这一幕深深地影响了他。村民们缺乏知识和文化,使他改变了当兵的决定。在妻子的支持下,他在村里教书37年。

现在空山洞小学已经走出了大中专学生30多个高中毕业生200多人甚至一家三代都是刘长水的学生,这改变了老家落后的现状很长一段时间。

37年前,条件不如现在。防空洞就像一疙瘩空间。凳子是树上的疙瘩。即使为了学校的生存,我们也不得不带领学生开辟荒地,但这些并没有让刘长水放弃。

村民们都评价他一切为了学生,哪怕费掉一切心血,刘长水无时无刻不是如此。他37年来一直把学生和学校放在第一位。为了把新课桌放在旧教室里,他不顾妻子的恳求赶回学校,家里的口粮也所剩无几。

1982年初夏,一场暴雨引发山洪。刘长水送过河的学生冒雨回家。水流湍急。他一个接一个地把学生送过河,但被同事们冲进水里拖了出来。

非典期间,为了防止学生感冒,刘长水每天上山取药加强学生抵抗力,但不慎摔倒。最后,老牧羊人找到了他,大家都很努力地救了他。如果他被发现迟到,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孩子们,37年间这样的危险他并不是一次两次的面对,却从来都无怨无悔,一个普普通通的山区教师,一个党龄只有一年多的党员,用了37年的时间给我们诠释了坚守的定义。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们更要向刘长水学习。我们要始终牢记、深切缅怀和大力弘扬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崇高精神、道德风范,矢志不移的追随前人的前人的脚步,始终坚守入党誓言,学习党的理论,履行党员义务,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出应有的贡献。

2011-8-17

个人先进事迹观后感 篇7

“旅客如一面镜子,我们微笑了,得到的回报同样是微笑。”今天,我阅读了孙奇的感人事迹,读完之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她售票近20年,售票百万无差错,总结提炼的“七字售票法”和“十二句售票服务规范用语”。

让我钦佩不已。她一名普通铁路工人服务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坚守一辈子的信仰操守和铁路行业传承多年的服务精神,让我深有感触。

即便癌症化疗期间也忙着自学《高速铁路客运服务》、《铁路客运服务礼仪》只为不被别人落下;借来各种票样,复印上百张当“模板”,反复进行各种题型的填写练习,完善业务素质,提高应急能力;自创先大站、后小站记忆法,练就了快速将“全国铁路客运接算站示意图”完整绘出的技艺,成为“话音落、车票出”的技术能手;自学英语、蒙语、哑语,满足“特殊”旅客购票需求,成为售票班组的“多语翻译”……

从孙奇的这些事迹中,我得到一个启示:人们的生活不是享受多少,而是付出多少。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只有把它们花在别人身上,我们的生活才有意义,才更有价值!

而一心只为自己着想的人什么也得不到!我们不需要做伟大的事情。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伸出你的手帮助他们。然后你会发现奉献是多么幸福。

孙奇助人为乐、无私奉献、敬业自强的精神,

与当下社会浮夸浮躁风气形成了极大反差。

作为有责任的公民,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下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尤其是青年人的价值观悄悄转变——“拼爹”正在成为时尚,奋斗的水分正在增长;认真正在变得难得,敷衍成为可怕的趋向;热忱正在流失,自利正在滋长。

钟南山院士曾经表示,他对现在的浮夸现象很忧虑——“它毁了一批很有才华的人”。我觉得钟院士说的很委婉——它破坏的不仅是人才,而且是致命的。它毁腐蚀我们民族的优良基因,如勤奋、善良和仁爱。

幸运的是,我们发现仍有大量的人坚守着自己的精神高地。李素丽、郭明义、张平宜、吴菊萍和最近的孙琦。

我们相信,她16年的奉献和服务是真诚的,源于她骨子里的爱和善良。这是她最真实、最朴素的性格和品质,经得起推敲。她对乘客的感情,或者对工作的感情,就像我们对亲朋好友的感情一样,只是扩大了范围,提高了水平。这其实同吴菊萍如出一辙,她与妞妞素不相识,却毅然伸出了手臂。

使是上,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能得到他人的服从甚至批评,即使宣传工具强大,强加的光环迟早会变暗,任何谎言都不会被打破。

我们相信,她仍然对病床上的工作表现出执着,这也是事实。这就是她的理想和全部。这是她对自己价值的定位。比如,有的人热衷于好衣服、好食物,有的人则追求精神享受。《菜根谭》讲:“观物外物、思身后身”、“利勿在前、德勿在后”、“路留一步,味减三分”……,人与人之间真的有境界之分。

借用一句触动中国的话:心中有道德追求的人,永远不会超越心中的道德底线。当她的道德追求堪称高尚时,她的内心就会无限满足。在此,向孙奇和孙奇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