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同范本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我们所阅读的书籍,终将会在我们的性格和品质上留下痕迹,相信大家都曾听说过并读过这本优秀的作品。你是否知道如何写作品的读后感呢?希望这篇“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能够满足您的期望,让您感到满意。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篇1)

“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

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

读此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心灵的震撼。这些话充满智慧,没有空洞的理论,没有刻板的说教。作者用最朴素的语言,结合生动的教育案例,展示了自己的思想历程和新鲜思想。在书中,李希贵先生用三条主线把生活和实践中的一些小故事联系起来。每一个故事都融入了他对教育的独特理解和思考。这是最后的点睛之笔。

这三条主线分别是教学线、教育线和管理线,而统领这三者的便是一种“人”的精神,一种尊重人、欣赏人、珍爱人的可贵思想。

李希贵老师在书中说:“学会用生态的、多元的观点来看我们的孩子,我们就会发现大树有大树的风采,小草也有小草的魅力。地球正因为生物的多样性,才显得如此生机勃勃、如此美轮美奂。

”不要再用单一的学***去评价每个学生,尊重孩子的个性、特长,为孩子提供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够自由呼吸。通过我们学校的教育,让学生充满自信,这是我们作为老师的责任。

李希贵老师在他的人生感言部分曾经谈到:我真正的学***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突然明白教育;教育使我突然明白生活。

阅读不但可以改变教师匮乏、劳累、繁琐的人生状态,而且阅读积累得越多,越是给孩子们攀爬的阶梯搭建得更结实,更长远。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课本、教书和实践之外,我们还应该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我们心中没有渊博的知识,怎能带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多读教育理论书籍,广泛阅读名著,丰富自己的知识,体验自己的语言,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这一世人皆知的道理,就看谁能坚持做到,做到了,就能让自己在教育工作中自由顺畅地呼吸。

总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本好书,让我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最后,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吧,“一本书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调,而在于我们心中的回响。”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篇2)

崔瑞峰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在终身学习时代坚持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最近,

我读了一本教育专著——《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由此我认识了李希贵,了解了一名农村中学教师,成长为全国知名教育家的传奇人生。

在这本书里,作者回忆往昔的工作,没有自诩和矫情的夸夸其谈;探索历程的评价,没有文过饰非的不实之辞;体验感悟的归纳,没有哗众取宠的惊人之语。有的只是平实的叙述,客观的评判和真诚的自勉自励,从而使任何一个翻阅此书的人,都会有一种恬淡幽远的儒雅之风扑面而来的感觉;掩卷沉思之后,又都会被书中从平实的字里行间涌动出的一股股挚爱事业的真诚、改革创新的勇气、遇挫弥坚的恒心和憧憬未来的豪情,所深深地打动和激荡,从而生发出只争朝夕、献身事业、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冲动和欲望,也许这正是此书真正的魅力和价值吧。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凡是我所有的好东西,都要归功于书。”我国也自古就有“读书改变命运”的说法,李希贵老师的人生历程或许能作为这些话的应证。

他在文中写道:“像多数文学爱好者一样,我搜寻着所有可以找到的名著,急切地、贪婪地阅读,我恍若置身另一个世界,时而犹豫,时而彷徨,时而沉思,时而激昂……这种高度痴迷、全身心投入的大容量阅读,为我的精神世界储蓄了一笔丰厚的财富,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这笔财富不断生息、增值,实实在在地滋养着我的心灵,影响着我的价值取向,为我的生命打上了浓厚的底色。毫无疑问,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将幸福地享用这笔财富的‘利息’。

” 他说:“我真正的学习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认识到教育、教育和生活。

” “教育是与读书连在一起的,书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国民素质的提高,乃至学习型社会的建设,都离不开书本。一个人在他相应的年龄阶段,如果不读适合他的书,那将是一个终生无法弥补的缺陷。

”***之所以能从教师---校长---局长---教育家一路走过来,跟他通过读书进行的大量的阅读积累及对这种阅读积累进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开的。他走到**,就把读书的种子播撒到**。他以自身和专家、大师的成长经历,告诉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位家长:

播种行为,收获习性;播种习性,收获习性;播种习性,收获命运。

今天倡导教师多读书活动,其实更多的是要求教师要处在真正的“读书状态”。做一个善于读书,知识渊博,视野广阔的读书人,而不是只在原有知识水平上,作低质量的重复。当今这个正在发生巨大的、深刻变化的时代,新学科、新知识迎面而来,只有学习,才能丰富自己,才不会落后,不会被时代淘汰,新的教育环境,刻不容缓的教育改革,逼人的教育形式---我们没有时间再去重复,去等待,去观望。

人生是一条奔腾的河流,它不会停留在某个地方,也不会停留在某个阶段,它需要不断超越,但不是超越所有人,而是超越自己,超越自己的过去。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篇3)

爱是教育的语言

开学已经三周,常规性的东西早已贯彻给学生了,平时也有检查评比,可就是达不到预期效果。检查卫生时,座位下面总是有很多张纸。怎么办?“重症需用猛药”?

在周一的班会课上,我列举了一长串学生的名单,有意识的问扔纸次数最多的朱腾,“老师天天强调,你为什么还经常扔纸?”他脸红红的,半天才告诉我他不是有意的。又问了几个同学,大家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有的同学说,某某不捡拾地面(每一排都有一个学生专门负责捡拾),还有一些学生说,不知道纸是谁扔的,找不到人……

我意识到,这可能是学生的责任感不强,良好的习惯还没有真正形成。于是我从学校信息平台上检查记录的分数全校最低谈起,讲到了集体荣誉,讲到了好习惯的重要性。然后我的话锋一转,说:

“有的同学不把老师说的话放在眼里,就是因为他没有得到惩罚。大家认为要不要惩罚?”其实我这一问也就是走过场,果然,学生顺着我的意思说要惩罚。

怎么惩罚,大家意见出现了分歧,一部分同学认为应该重重的惩罚,这样才能长记性,比如,凡是扔纸抓住以后,先写检讨,在罚扫一星期的楼梯。也有一些学生认为不太重,不能完成,等于没有惩罚。少数孩子没有表态。

这里大约有三类学生。一个是好习惯,从不乱丢纸,另一个是不好的,偶尔丢纸,大多数不发表意见的学生都不是好习惯。我虽然不赞成重罚,但想到惩罚不重学生可能就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四年级的学生刚开始写作文,一篇大概二三百字,怎么可能写到呢?)所以我告诉我的学生我的想法。 如果您不乱扔纸屑,则不会受到惩罚。 因此,我们采用了第一个计划。

下课后,是学生扫地的时间,接着是第四节课的自学。我立刻就进行了检查。不幸的是,我抓到了两个学生。一个是王梦莹,他比较实际和能干,另一个是徐友虎,平时表现也很好。

学生们说他们应该按照我们的惩罚措施受到惩罚。徐友虎的眼泪当时就下来了。其实那只是一丁点纸,不注意的话是不会发现的。

我在心里也替他们着急。于是我不动声色的向全班学生求情,说以他们俩当个例子,像他们这种情况就应该惩罚,至于他们俩这一次就不惩罚了。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篇4)

捧起《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细细品味,反复思量,只觉一阵春风扑面而来.

能找到这样一本亦师亦友的原生态教育书籍畅读,实乃让人无比惬意之事。***以不加粉饰却饱含智慧的语言,将自己成长的点滴故事,让自己感动的林林总总,无数的经验教训记录在此书中,为我们诠释了一幅幅真实动人的教育图景。读来平实而亲切,如友人促膝谈心,细嚼则是意味深长,如师长谆谆教诲。

在书中,***用三条主线把生活和实践中的一些小故事联系起来。每一个故事都融入了他对教育的独特理解和思考。这是最后的点睛之笔。三条主线是教育线、教学线和管理线,这三条主线是一一种“人”的精神、一种尊重人、欣赏人、珍惜人的宝贵思想为主导的。我们学校许多先进的教育和管理理念与中国共产党不谋而合,这加深了我对工作的理解,增强了我对你的钦佩。

读这本书不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震撼。它也给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启示和思考。

要注重阅读,善于在阅读中寻找智慧。读书与实践是一个人不断前进的源泉。书籍,能给人智慧和力量,能开阔人的视野和宽广的胸怀,也能影响人的价值取向。

能使我们更深刻的理解教育,感悟人生。教育是与阅读联系在一起的,阅读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国民素质的提高,乃至学习型社会的建设,都离不开书本。

一个人在他相应的年龄阶段,如果不读适合他的书,那将是一个终生无法弥补的缺陷。因此,如果有教育,我们应该把读书的种子撒到**。

二、关注学生

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思想、思维和情感,而不是约束人、压制人、限制人。教育工作在每一个环节上都应该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信仰和幸福负责。

1、 把学生当成活生生的人,让校园充满民主与平等。

以前,有的老师都认为只要搞好学习,再"厉害"一点学生也会谅解。但学生对老师的"好心""苦心"并不买账。在老实听话的背后,隐藏的是怨愤和逆反。

因此,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学习。我们今天的教育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国家的明天做好素质教育。要让孩子一生能够持续地学习,能够有尊严、高质量地生活,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且有能力把握自己的一生。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了解孩子,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塑造心灵。

2、评价不但要换方法,更要换思维。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过人的长处,在这一点上,人人都是最好的,个个都是最棒的,拿起表扬的**,机智地面对得意忘形的孩子,多增加几把评价的尺子,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受到鼓励,从而坚定信念,走向成功。

因此,在老师的心目中,应该没有差生,不能一开始就把注意力放在工作失败上,应该把预期的失败变成成功,应该让每个学生都能说“我能做到”!在这方面,我们原来的班级也做了类似的尝试——“我能行!“,但我很惭愧,效果也不好。回想起来,关键原因是我的工作浮出水面,没有很好地落实,没有与实际相联系。

3、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变堵截反对为提倡诱导

只要你蹲下来试着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你会发现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不同的,你会学会理解孩子。孩子们犯的错误往往是“美丽的错误”,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的工作习惯于从**的角度出发,从**的角度出发,对孩子提出各种要求,制定发展目标,灌输思想,死板说教,强迫孩子接受——就好像我们事先做了一个榜样,不管学生的外形如何。

身高统统塞到这个模子里,结果必然是要么铸造出畸形的人格;要么铸造出千人一面的丧失个性的木偶;要么伤害学生的心灵,形成终生难以弥合的伤痕。

4、让孩子们喜欢学习

①归还学生思维

让课堂成为学生演练思维体操的舞台。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核心问题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回归。这是我们教学的一个核心问题。

因此,备课时要特别注意研究,哪个过程要让学生思考。

②把认知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

过去,我们喜欢把结果告诉学生。现在我们应该把探索的过程和所有的经验留给学生。

③ 让知识不仅是目的,而且是获取新知识的工具。

经验告诉我们,儿童在学生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往往变成了不能移动的重物,知识被积累起来,似乎是为了储备,它们不能进入周转,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运用,而首先是不能用来去获取新的知识。我们能否将知识和方法作为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工具,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方法的一据?

三、成就教师

1、要让每一位老师都感到自己很重要。

2。创造一个“公平尺度”,尽可能避免个人情感的影响。

这样,教师就不需要考虑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只要他们把工作做好,他们自然会得到你应得的回报。这才是真正的良性循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所有的工作都是联系在一起的。

3、名师推动工程

老师既要成就学生,也要成就自己!只有调动教师"成为重要人物"的欲望,才能在漫长人生道路上激励其不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可否策划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活动以激励教师成为"英雄",把教职工的成就以文件、通报等形式予以大力表彰。

让老师们都时刻感受到自有成就感。

四、人文管理

领导应该是"经销希望"、"组织才华和开发才华"的人。

1、转变观念

实施教育思想的领导。成功的领导者应目光始终盯着前方的人;是能够看到前景、播种希望的人;是善于用人之长、容人之短,能及时提出新的目标并带领属下去达成目标的人;是善于从实际出发,要敢于创新,敢于想别人所没有想到的。

2、在管理中,要让每一位老师都感到自己很重要。

建立多把尺子、多种标准、在发展中评价的方式;立足有利于老师走个性发展之路,让每一位老师都感到自己很重要。

3、建立良好的机制

机制的建立应从提倡切入,机制活了,方方面面就会"自动"起来。作为领导,也就能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学习与反思。

4、抓好落脚点。

实事求是的思维方法,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出发容易,落脚难,是许多工作的开展的共性。到底什么原因造成的?

有可观的,也有主观的,如果是主观原因造成的,我们应尽力克服与避免。

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分宽容。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愿我们能为"把这个简单的事情做好"而努力!

最后引用玛丽?凯的话结束此文,"我诚挚地相信,生命是一连串的企图和失败,只有在偶然的机会中,我们才能体验到成功,最重要的是继续尝试。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篇5)

该书提出,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思想、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压制和制约人。

与其挖掘学生的潜能,不如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每个活着的人都雕刻成没有个性的木偶,把五彩缤纷的世界变成雕像。书中说教育是无痕的,有效的教育是隐藏教育目的的教育,是不变的教育。

完美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完美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世界的充分尊重,也就是说,当他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开始时,也就是当一个人的思想被有意识地打开始。一个孩子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有时并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什么价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细节,当孩子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老师真诚的爱,当孩子同样爱上了自我的老师,也就是孩子热爱这门学科,热爱学***始。

放开孩子的手脚,让他们自己走,也许他们能跑得更快!让我们走出为了教育而教育的误区。其实教育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篇6)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以时间为序,以朴实无华的简洁的文字给我们讲述了一位从乡村中学普通教师一步一步成长为中学校长、县级市的教委主任、地级市教育局局长,最后成为当代教育家的“教育故事”。他的每一步前行都诠释了“发展才是硬道理”;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教师的幸福成长,为了学校的长足发展,为了打造教育强市等等,他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读书学习、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创新,他的成功应该源于他对教育卓越不懈的追求,他把追求完美已经成为习惯。

(一)阅读丰富自我 李老师说:“我真正的学习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 “教育是与读书连在一起的,书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民族素质的提高,乃至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都离不开书。一个人在他相应的年龄阶段,如果没有读过适合他的书,那将是终生无法弥补的缺憾。” 李老师之所以能从教师---校长---局长---教育家一路走过来,跟他通过读书进行的大量的阅读积累及对这种阅读积累进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开的。从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到松下幸之初的《经营人生的智慧》;从约翰?基西克的《理解艺术》,到玛丽?凯的《掌握人性的管理》从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到拿破仑的《成功的策略》……从教育理论专着到其它各类书籍,李老师从不同种类的书中挖掘出教育的思想,将其用于教学、教育、管理。也正是有了这些思想,李老师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有了“每天十分钟”、 “朝阳读书计划”、“百万人家尽读书”、“亲子共成长”等一系列别具一格的读书活动。李老师走到哪里,就把读书的种子播撒到哪里。他以自身和专家、大师的成长经历,告诉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位家长: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说实在的,我绝对不是一个嗜书如命的人,甚至谈不上是一个爱读书的人。曾清晰地记得在我刚刚参加工作的十年时间里,一直认为所谓的教育类专着大都是一些熬成了“家”的人编排的许多深奥且空洞的理论,一向嗤之以鼻。直到2001年春天,为了不辜负原来学校老领导的厚望,也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报名参加了南湖区按时运作后的首次校级领导招聘考试。一想到自己知识的匮乏,也可能是当时有点心血来潮,报名的当天下午我乘火车来到了杭州图书大厦,在教育理论类书籍专柜处呆了整一个下午,()浏览了很多教育类书籍,最后挑选了四本书籍回家。在随后的一个月时间里,每天晚饭后,我把自己禁锢在书房里,读那几本书,那感觉像又回到了学生时代,虽然这期间,我也有一些收获与感动,但总体感觉还是索然无味的,能够把这几本书读完,更多的是靠自己的意志。 2001年8月,走上学校校级领导工作岗位后,我有幸参加了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基础教育研修班的学习培训,也多次参加了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教研系统的培训,聆听了各个层次的专家及学者的几十个报告。这其中确实也有很多讲座及报告能够感动我,很多时候是听听激动、没有行动的那种。每天日复一日的烦琐工作使我也很难静下心来多读一些教育理论类专着,案头能找到的也只是几本与课本相关的教辅资料及一些供余暇消遣的杂志或者是历史类书籍。若不是颇感自己专业成长及教学的双重压力,那么李希贵这个名字对我来说也将只会是个陌生的名词。学校教科室推荐读教育家李希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方后悔自己其实曾错过了读这本书,恰切地说,是读李老师,收获的不仅仅是对作者那种原生态的教育理念、观点、方法和做法的感悟,更为他实实在在、明明白白,言之有理又情有所依的解说而感动。最重要的是,我懂得了“再高深的学问也是从字母学起的” 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篇7)

洞口县又兰镇中学胡敏慧

教师的暑期是悠闲的,自由的。在享受了全身心放松一周后,我的心开始期待文字带来的充实感,几经挑选,我从书店带回了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

捧起《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细细品味,反复思量,只觉一阵春风扑面而来,能找到这样一本亦师亦友的原生态教育书籍畅读,实乃让人无比惬意之事。***以不加粉饰却饱含智慧的语言,将自己成长的点滴故事,让自己感动的林林总总,无数的经验教训记录在此书中,为我们诠释了一幅幅真实动人的教育图景。读来平实而亲切,如友人促膝谈心,细嚼则是意味深长,如师长谆谆教诲。

因为我参加工作时间不算长,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可是,现在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

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他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懂他对教育的独特理解和思考。

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

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不由的为***的观点鼓掌。

是的,教育真的很简单,一腔真爱,一种宽容。

反思这几年来的教育历程,重新审视教育,我感觉教育应该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缺少水份为它浇水,长满杂草为它除草,遭遇病虫害为它洒药,缺少营养为它施肥,让它能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一天一天长大,直到秋天收获果实,这期间我们不能拔苗助长。我们在开展教育的时候,总是希望学生能朝照自己想要的方向成长,在最短的时间内成熟,不断地无私地给他们营养,希望他们都能吸收和成长。但是肥胖并不等于强壮,孩子们不一定会你给什么就吸收什么,他们总是挑自己喜爱的零食去吃,他们才不管有没有营养,营养均衡,协调搭配的问题,只要口感好就行。

该书提出,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思想、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压制和制约人。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世界的充分尊重,也就是说,当他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开始时,也就是当一个人的思想有意识地打开始。一个孩子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有时并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什么价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细节,当孩子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老师真诚的爱,当孩子同样爱上了自己的老师,也就是孩子热爱这门学科,热爱学***始。

在书中,***用三条主线把生活和实践中的一些小故事联系起来。每一个故事都融入了他对教育的独特理解和思考。这是最后的点睛之笔。这三条主线分别是教育线、教学线和管理线,而统领这三者的便是一种“人”的精神,一种尊重人、欣赏人、珍爱人的可贵思想。我们学校许多先进的教育和管理理念与中国共产党不谋而合,这加深了我对工作的理解,增强了我对你的钦佩。

读这本书不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震撼。它也给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启示和思考。其中,我对如何关爱学生有着最深刻的理解,让学生的天性得到无拘无束的释放,也就是说,作为老师,要爱每一个学生。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教师一味苛求学生,以猫对老鼠的姿态而自居,到头来只能使自己变成孤家寡人。

在教育现实中,经常看到许多活泼好动,虽有些毛病,但浑身上下充满灵气的学生被一些“严师”训教之后,“效果”显著,这些学生变得温顺安静了,由“敢想敢说敢做”变得“叫我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让做的事不做”,或者干脆“做了也不让你知道”。有些教师把这种转变效果视为成绩,至于学生们的将来如何,他们则很少考虑。像这样,教师只是把活泼变得安静,把学生个性的东西“压榨”成共性的东西还不那么可怕,可怕的是教师的这种教育抑制了学生的身心发展,阻碍了学生智能的提高,扼制一代创新人才的产生。

作为一名班主任,管理班级是头等大事,管理是一门了不起的艺术。它的最高层次是让每个被管理的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性。”“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这是李希贵老师的一条重要的管理思想。“管理管理,只有管没有理,是不能叫做管理的。

每个被管理的人都是活着的个体。如果你不把被管理者放在适当的位置去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甚至爱他们,你的管理就不会很有效。”这是李希贵老师对“管理”一词的诠释。李希贵老师的思想让我钦佩。

这充分告诉我们如何管理学生,什么样的管理才是成功的管理。

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精神世界的守望者。我们应该本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大爱,带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义去教导学生,为其师亦为其友,才能真正的让教育成为使自己和他人都幸福的事业。让我们学习李希贵先生的宝贵经验,勇于创新,敢于呼吸新鲜空气,尝试免费教育。

霍姆斯说:“一本书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调,而在于我们心中的回响。”教育的路是漫长而多彩的,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己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

让我们走出为了教育而教育的误区。其实教育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此后一个多月,我反复阅读这本书,享受着中国共产党带来的感动、鼓舞和思考。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我仿佛呼吸到了一股新鲜的空气,但我们也应该明白真正实现或拥有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件不易做到的事。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学习、享用李希贵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同时,最重要的是继续尝试,在尝试中反思,在反思中升华,不断丰富、拓展李希贵的教育理念,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做教育的人,一个真正懂教育的人。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篇8)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吸引我的是***的真诚与朴实:“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呢,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就让孩子多一份希望。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把学生当作无知的孩子。决不能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一个孩子。

这对孩子不公平。我们应该善待他们的错误和缺点。

***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

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而反思我们的教育,为了所谓的提高学生的成绩,我们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花了很多时间在学生机械的重复练习上。课堂上的许多讲解占用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结果如何?教师付出的代价是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什么时候孩子们在我们的课堂上学会独立思考了,什么时候孩子们能够探寻属于自己的答案了,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这句话很有道理,我们老师的任务不应该是告诉学生真理,而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真理。“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一直以来,我们都是用成绩的优劣来评价学生,算是加入了一些活动、表现、文明等等,最终还是成绩说了算。

我们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社会的多元化,但我们却始终以“成绩”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在书中说:“学会用生态的、多元的观点来看我们的孩子,我们就会发现大树有大树的风采,小草也有小草的魅力。地球正因为生物的多样性,才显得如此生机勃勃、如此美轮美奂。

”不要再用单一的学习成绩去评价每个学生,尊重孩子的个性、特长,为孩子提供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够自由呼吸。通过我们学校的教育,让学生充满自信,这是我们作为老师的责任。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难免会碰到一些成绩不好,又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书中有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不要用成年人的是非观念来判断学生,不要轻易使用道德的标尺来衡量学生。

在老师眼里,应该没有坏学生,只有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因为如果你恨你的学生,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基本上就结束了。”

***许多重要的管理思想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让教育从细节入手”,“管理管理,只有管没有理,是不能叫做管理的。每个被管理的人都是活着的个体。如果你不把被管理者放在适当的位置去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甚至爱他们,你的管理就不会很有效。

”,“作为管理者,我们通常最关注的是制定各种‘规定’和严格贯彻这些‘规定’,却常常忽略了应该如何把这些‘规定’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进而形成习惯。”。想想我们平时的管理,在我们的制度中多数都是“不许”、“禁止”之类的话语,对于违反规定的学生,我们也多数是对他们进行严格的批评与惩戒,如果我们能从细节入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把“规定”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没有那么多的“不许”与“禁止”,我们的校园不是更和谐吗?

总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本好书,让我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篇9)

爱,唤醒力量

——读《为了自由的呼吸》有感

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崇高事业。教育不仅是沟通,更是思想、情感和生活的沟通。

教育其实没那么复杂,教育也不是在各种会议上才能拿来讨论的主题,它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件事情都可以成为教育的源泉,教育更不仅仅存在于书本存在于学校,也存在于孩子与家长的每一次交流,每一次沟通。在家庭这个生活环境中,家人对孩子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所以说,家长对于孩子成长的作用至关重要,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教育,离不开家庭的教育。

非常赞同书中“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报告会中的亲子共成长思想,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一个细胞焕发了生机,整个社会才能充满活力,不记得是上学期期中还是期末考试,四年级语文作文题目是写一封信,在监考的过程中,我看了一些学生的作文,大部分都是给亲爱的爸爸妈妈的一封信,写了很多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说了那些在平时生活中没有机会说,爸爸妈妈也理所当然的认为孩子不会说的话,我们的家庭缺乏这样一个家庭交流平台,我们似乎一直在给孩子灌输,却从未认真的去倾听孩子的想法,这也是家庭教育需要改进的地方,我觉得,在家长会上可以放这些类似的**,让家长们共同**共同交流,把学校教育延伸到家庭,为家庭所认同,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才能赢得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质量,赢得自身应有的荣誉和地位。

至今,仅仅一年的教育经历,时间虽短,却让我收获颇多,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是已完成教学进度为主,书中提到,教学进度完成了,学生的学习进度完成了么?值得思考。课堂上最重要的是学生和他们学到了什么,而不是老师应该按照计划灌输什么。

要相信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书中《小池塘》的教学案例给了我很深的思考,有多少个读者就有多少个哈姆雷特,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种想法,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记得学校那次说分组教学,在当天的班务处理上分好组,说你们回去想好组名和口号,只给了那么短的时间,第二天早读我就让他们报上自己的组名和口号,才发现,每个组名每个口号都是那么的响亮,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两个组的口号是,向前,向前,努力向前和1234567,异想天开得第一。在这样一个思维体操的黄金时代,能否为孩子们树立思维的风帆,插上思维的翅膀,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为四十岁做准备”,人的一生不过三万天,我们何必苦恼昨天,更无须担忧明天,我们只需做好今天。生命有多短暂?我们怎么能不努力,不浪费时间,做好现在的工作,做好自己的工作,怎么让课堂更有效率,怎么让每个学生都觉得很重要。

最后,用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结尾:教育是挚爱,这种爱,越是无私,越是深厚;教育是思想,这种思想,越是现实,越有智慧;教育是信仰,这种信仰,越是坚定,越有力量;教育是追求,这种追求,越执着,越有成果。这句话也激励着我,爱,唤醒了我的力量,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会一步步踏实,努力前行。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篇10)

寒假期间,我从学校推荐的三本书中选择了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来充实自己。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我被封面上的“自由”二字深深吸引,——我们的教育可以自由,那是多么值得期待的事啊。带着这个期待,我开始阅读此书。

一开始,当我只读了几页的时候,我被中国共产党的真诚和朴素所感动和震惊。这种感觉引导着我继续往下读,在接下来的阅读过程中我享受着、思索着,越发感受到吸引我的不仅仅是书名,更具吸引力的是这本书中所折射出的一位教育改革家的崭新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育智慧。他是真正地在用“心”做教育,真正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着想。

我想能成为李校长的学生一定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可以“自由呼吸”。从李校长的教育故事中,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教师去学习与琢磨,那就是“方法总比困难多”。李校长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想我们很多老师也一定遇到过,只是我们通常的做法无非是心不在焉、草草了事,本来应该多想想再采取行动,却从来没有为学校、为孩子真正解决过。

这本书是由多个教育故事组成的,每一个故事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因为这本书并非是一本深奥的教育理论书籍,相反它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他曾经经历过的教育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热爱与向往,从中他也向读者传达了他独特的感悟与深沉思考。我想一个人真正的能力与魄力可能在重大的时刻或紧要关头才能表现出来,但它却是在无关紧要的时刻、在琐碎的日子里形成的,因此我们教师应该重视日常平凡的教育生活,着眼于日积月累,多思考、多总结,这样的教师生涯、教育生活才会丰富多彩、有滋有味。

其中有一则教育故事名曰“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对我触动很大,并在此后的教学过程中给予了我很大影响与启发。

有一次,我从三楼走到二楼的大厅。在三楼的大会堂里,碰巧有一群中学生用手机排练舞蹈。由于舞蹈的动作非常滑稽,所以我驻足**了一会儿。就在这时,一个六年级男同学从这群人身边飞快跑过,同时将崭新的手机从地上迅速捡起揣进了上衣的口袋里。

这时,我目睹了这一幕。那时,我的大脑在全速运转。我是当场抓住他还是假装没看见他?就在我犹豫时,一句平实的言语立刻跳入我的眼前——“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

”(李希贵)我豁然放松下来,心中已有对策。但就在我愣神的一刻,那位学生像射出去的箭一般消失在热闹的楼道里。最终我费了很大劲在操场找到了他,见他身边没人,我便很自然地走过去微笑着和他打招呼,并温和地对他说:

“刚才不知道哪位学生在三楼捡到了一个手机,失主非常着急,想通过监控录像看看手机被谁捡去了,送到了哪个办公室好去认领。”这名学生听后,顿时脸色煞白,微微颤抖着、小声对我说:“老师,我捡的,我还没想好送到体育组还是大队部呢,现在交给你吧。

”我微笑着说:“你真是个拾金不昧的孩子,是咱们同学学习的好榜样,老师看到你的班主任一定告诉她,她会在全班表扬你的。”但他什么也没说,就一溜烟地跑掉了。

在我将手机交给失主后不久,突然收到了一条不知名的短信,短信的内容是:“老师,请不要告诉我的班主任,是我错了,谢谢你没当场把我抓住,不然我真不知道会是什么后果。谢谢你给我一个成为好学生的机会。就像你表扬我一样,我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好孩子,找不到钱,成为同学们的学习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