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同范本

区域角活动教案

区域角活动教案范文。

或许你会需要类似于"区域角活动教案"的资料,如果你从本文中受益,我会非常高兴。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需要先完成本学期的教学教案课件,现在开始准备教案课件也不算晚。教案是完整教学的蓝图。

区域角活动教案【篇1】

主题说明:

家对宝宝来说永远是一个甜蜜温馨的地方,父母永远是他依靠的大山。尤其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家是他们最熟悉的地方,浓浓的亲情,会使幼儿感到安全,得到温暖。

小班的孩子,特别喜欢玩角色游戏,而家中各个成员的角色是他们最喜欢扮演模仿的角色。为了给幼儿家的感觉,在情感发展上帮助他们逐渐独立起来,也为了更好地让幼儿体验角色,进入角色,我们决定开展主题活动《娃娃家》来丰富幼儿的角色意识。借助这一主题活第一文库网动,使娃娃家变得更加有序、更加有趣。同时让孩子们知道一个家庭里有许多成员: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宝宝等。在家里要相亲相爱。

主题目标:

了解自己的家和家人,亲近父母和长辈,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家园共育:

1、向幼儿介绍自己家庭成员的'情况,家里有几口人等信息。

2、向幼儿介绍自己的工作,让幼儿了解爸爸妈妈工作的辛苦。

3、鼓励孩子邀请同伴到自己家中参观,了解家的构造、摆设等。

4、帮助孩子完成亲子活动单,夸夸我的爸爸妈妈,增进彼此的感情。

5、与幼儿共同选择一张“宝宝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合影照片带来幼儿园,布置成专栏。

区域角活动教案【篇2】

一、幼儿情况分析

幼儿经过一个学年的训练,已非常喜欢参加区域活动,活动秩序还比较好,多数幼儿已有初步的自主学习、自主操作的习惯,结合主题活动《冬天的讯息》,我们在集中活动中已经学习了语言《冬天是什么》,学习了动物、植物过冬的知识,结合圣诞节和新年上了几节手工课,学习了做彩环、圣诞帽等,在数学方面学了空间位置、形状特性,逻辑推理等知识,为巩固所学知识,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专注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建构区、益智区、语言区、美工区、数学区,让幼儿能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自主地学习,获得有益他们身心健康和各种知识的提炼、升华。

二、说活动目标

这次区域活动的总目标是:

1.鼓励幼儿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区域进行游戏,养成良好的分区活动习惯,快乐地游戏。

2.巩固集中教学活动所学的知识,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专注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培养良好的活动秩序,指导活动后进行收拾整理。

根据这些大目标及幼儿现阶段的发展水平,我们又制订了具体适度的各区目标。

建构区: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进行建构,提高幼儿合作能力,感受合作的快乐。

益智区:引导幼儿走迷宫游戏,在从起点到终点比较困难时,尝试从终点出发,走向起点,培养幼儿的方位感和思维的可逆性。

语言区:说说冬天是什么?说说动物、植物的过冬方式,说说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美工区: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做雪人、雪花、彩环、圣诞树、圣诞帽,可以用来装饰教室。

数学区:能用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和长方形进行图形拼组,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三、说活动材料

区域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才能激起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

建构区:建构区里,我准备了很多玩具和积木,这些都是孩子们的最爱,我让孩子们合作进行建构楼房和街道等。

语言区:我根据近期的教学活动,布置了《冬天的讯息》主题墙,和一些动物、植物过冬的图书。

益智区:我班的孩子非常喜欢看迷宫书,我准备了几本适合他们的迷宫书。

数学区:我准备了许多各种大小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

美工区:我准备了各色手工纸、剪刀、胶水、颜料等,这段时间,又是圣诞节,又是过新年,使寒冷的冬季充满了喜庆,让幼儿在美工区中做雪人、雪花、做彩环、圣诞帽、圣诞树,然后让幼儿自己来装饰教室,即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有感受了节日的氛围,又使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四、说活动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我会给幼儿宽松的活动氛围,给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操作的机会,我会仔细观察幼儿的兴趣,操作情况及合作交往的情况,随机进行教育和引导。

区域角活动教案【篇3】

摘要:对于以开放性、自主性见长的幼儿园区域活动,也还需要在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等诸多方面进行不断地摸索改进。作为幼儿园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避免将其等同于简单的过家家,需要有一个加工升华的过程,以防止其沦为单调、散漫和无趣的自由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 游戏活动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活动作为一种自由的游戏活动,充分利用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是幼儿自我学习、探索、发现、完善的活动,区域活动以其活泼的形式、生动的内容、轻松的气氛容易引起幼儿兴趣,但是在区域活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内容不够丰富,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变通和创新等问题,孩子们不得不面对每天都玩相同的活动空间、相同的活动材料,时间长了导致儿童注意力持续较短,活动效果也大打折扣。有关区域活动的好处、形式和方法已经有许多幼教工作者在各种媒体和学术报刊作过较为详细的论述,因此不再进行赘述。

相对于区域活动,课堂教学是幼儿园主要的教学活动,大量的基础知识和生活常识教育都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如今的幼儿普遍聪明、思维敏捷度高,但上课注意力易分散,也特别好动,因此,模式相对固定课堂教学的于好动的孩子来说略显沉闷。这和《刚要》中 “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要求不相符合。因此,幼儿课堂教学的优化成为当今学前教育界的一大热点,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更是幼儿教师所努力最求的目标。

那么如何创设区域活动,并不断保持活动的新鲜度,让幼儿更有兴趣、更主动的投入呢?如何让幼儿园课堂教学尽力摆脱小学化倾向,充满童趣,回归幼教的本质。笔者认为首先教师自己需要善于学习,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更要敢于反对僵化,勇于探索。以下就是作者近两年在区域活动运用上所做的新尝试DD“主题区域活动”。

中班的孩子已经表现出对于历史、人文和科技知识的浓厚兴趣。我们扬州又是一座具有几千年历史文化的名城,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使这座城市处处体现着毓秀之气,这也为我们从身边的历史人文环境中汲取丰富营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教学活动中我希望孩子们能够从小掌握一些有关的历史知识,如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等。根据历史资料早在唐代,当时扬州等地,就是麻纸的著名产地,即便是现在扬州也是中国重要的古籍书印刷和出版基地,各个博物馆内都有对印刷和造纸术展示。

我们尝试着将更多的知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但是很快发现,所添加的内容过多,有时也会分散幼儿注意力,影响规定内容的教学,造成教学主题不明确,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通过改进方法,将课堂教学和区域活动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在生动活泼的游戏中一边动手游戏一边学习知识。不同于以往的是因为这种区域活动是带有明确的目的性的,因此将其命名为“主题区域活动”,需要声明的是它不是常规的手工课。比如在进行《脸谱》相关内容教学时,按照正常教学流程,通常都会根据主题,先制作教案资料如幻灯片等,然后在课堂上讲述,并进行简单制作。按教案要求讲解“脸谱“的同时,我设计了一个有关“造纸术”的“主题区域活动”。

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1、课前首先在区域活动室里布置准备了有关四大发明之一的功能体验区DD造纸区,选用的材料是请家长帮忙收集来的废纸、旧报纸、广告纸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纸品,再准备些幼儿喜欢的各种模型或面具,并在教室里粘贴造纸流程的挂图。

2、根据教案要求,结合挂图和模型对《脸谱》进行知识讲解。

3、在区域活动室,结合图片和实物,让幼儿学习有关古代和现代造纸术的相关知识,了解整个操作过程。

4、让幼儿参照挂图和讲解的流程进行动手操作自己动手用纸浆制作“脸谱”模型。

5、作为拓展还可以用一些粗糙的纸浆来做一些如:爱心、五角星、奥特曼面具及一些模具压出来的各种图形。

教学效果评价:

为了验证两种教学方法的不同效果,中班教研组分别在两个班级进行了对比试验。由于单纯的区域活动并不涉及教学内容,因此仅分设两组“课堂组”和“主题活动组”。课堂组只将“脸谱”和“造纸术”相关知识作课堂讲解,只有简单的动手制作项目。为保证质量,课前精心组织图片幻灯等多媒体教案。“主题活动组”则按前面所设计流程进行。同时安排其他教师观察记录教学情况,并做简单评价。主要包括:学生课堂注意力、课后提问等。

二、艺术特色教学相长通过试验比对,可以看出,尽管课堂组教学效果也较好,但由于涉及内容较多,且缺乏动手过程,影响儿童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知识掌握程度明显低于“主题活动组”。而在“主题活动组”教学中还尽力溶入创新意识,让孩子们认识到纸浆不但可以造纸,还可以制作成你想做的各种小动物、小物品,动手又动脑,实践加创造,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之后我们还利用废纸浆做了十二生肖主题装饰墙、面具吊饰等。总之利用纸浆,我们班做了很多幼儿看得见摸得着自己喜欢的东西。尽管把我们出全身弄得脏兮兮的,但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动手去做,既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无形中还受到了历史文化的熏陶。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幼儿不但掌握了“脸谱“的知识,可以学习了造纸知识。尽管内容增加了,但一点也没有影响规定知识的学习,还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主题区域活动” 不仅可以寓教于乐,还可以借助制作活动提升幼儿的艺术审美情趣。区域环境创设本着“一物多用,变废为宝”的原则,由幼儿、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充分利用了身边的各种废旧物品及方便找到的自然物品,制作出知识性、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的各种游戏材料和装饰用品,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并从中获各种的知识和乐趣。特别是制作过程中的涂色和装饰环节还要考验孩子们的色彩搭配能力。

当今世界日益提倡科学环保,低碳生活,节约资源。变废为宝的意识应当从小抓起,充分运用区域活动寓教于乐,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同时借助制作活动提升幼儿的艺术审美情趣,也是我班特色之一。不仅持之以恒,而且做的也比较好。我们利用废旧的报纸、气球、胶、纸盒和孩子们一起制做一些小动物、科幻怪物、杯子、坛子、罐子、瓶子等等。比如我们设计的《青花瓷》这一“主题区域活动”教案特别受幼儿和老师喜欢,通过展示博物馆拍来的实物图片,将有关青花瓷的历史和艺术知识融入教学,然后再让孩子们尝试在这些杯子、坛子、罐子、瓶子上刻画一些模仿青花瓷的花纹。尤其是最后还要进行“青花瓷”模拟拍卖,儿童们更是欣喜若狂,达到教学的高潮。利用这些随手可得的废旧的材料做出来的东西不仅丰富了幼儿的区域活动,扩展幼儿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还提高了幼儿成就感和自信心,有了自信,幼儿就有了自己的创作兴趣和动力,有利于增强幼儿思维空间和艺术想象力,也为教学了空间的拓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作为区域活动的组织者和推动者,我们在组织区域活动的过程中,通常将常规区域活动和主题区域活动结合起来,以常规区域活动为主,主题区域活动为辅。即使在主题区域活动中也努力引导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让幼儿在愉悦宽松的氛围中,从多种备选方案中自主选择游戏内容、游戏材料、游戏伙伴,玩自己喜欢的区域游戏,自由地进行探究、交流、评价等互动活动。让幼儿自由自在地展示自己的想法,进行自己的创作,将自己的艺术天赋倾注在里面。不设定太多的条条框框,也不区分高低美丑,任其自由发挥。作为组织者只需要注意观察并记录今天的每个孩子操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适时研究改进。课后再将活动中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收集起来,挑选出有趣且可行的内容作为题材进行分析,有些可以设计成新的主题区域活动,用于丰富区域活动内容,有些则编制成教案,做成课件等用于教学,如此也就形成了属于自己班级的特色课。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区域活动运用到教科研中,也可以成立艺术创新特色小组,专门研究一些具有民族特色、传统特色的教案和区域活动,同时也可以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其中。随时观察了解幼儿在参与过程所出现的情况和问题,也是教师自身学习的重要的机会。

十几年的教师生涯,让我们深深的地体会到要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不仅要做知识的讲述者、传播者,还必须成为探索主题活动的主导者,通过发现问题、解难质疑来发展提高幼儿的各种能力。在日常所从事的教学中,所涉及的活动都尽量从幼儿已具备的小小的生活经验入手,并以此为基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细致的观察了解,掌握幼儿学习成长的第一手资料,随时给幼儿提供鼓励、支持和帮助。在与幼儿的交流互动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摸索自己的教学创新之路,充分运用所能调动和借用的教学资源。这期间需要注意区别针对幼儿的个人特点,并根据自身所具备的能力和环境所能提供条件,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有所同又有所不同。

总之,个人认为即便是对于以开放性、自主性见长的幼儿园区域活动,也还需要在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等诸多方面进行不断地摸索改进。作为幼儿园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避免将其等同于简单的过家家,需要有一个加工升华的过程,以防止其沦为单调、散漫和无趣的自由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不能完全袖手旁观,相反教师要参与每个环节的动手实践,这样才能有创新的基础。

区域角活动教案【篇4】

一、设计意图:

针对刚走进幼儿园不久的幼儿我设计了此次区域活动。由于幼儿年龄较小,都是刚刚从家庭走出来进入集体生活的,幼儿园对他们来说非常陌生,独自呆在陌生的环境中没有安全感,对情感需求强烈,认知活动往往依靠具体的动作,喜欢摆弄操作材料,同伴之间的交流较少,语言交往能力、自制能力较差,小肌肉动作发展不协调灵活,生活自理能力较弱,许多事情还不会自己去做如:吃饭、穿衣、穿鞋、自己上厕所等等。所以此次区域活动的重点目标为满足幼儿情感需要,稳定幼儿情绪,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小肌肉的发展以及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我为孩子创设了娃娃家、建构区、美工区等不同形式的区域活动,本着合理布局便于流动的原则,将娃娃家区域设为固定区,建构区、美工区设为活动区。

二、各活动区域分目标

A、区域一:娃娃家 《 角色扮演-----我们更像爸爸妈妈》

活动目标:

1、愿意装扮娃娃家中角色,喜欢摆弄和操作各类提供的材料。(活动重点)

2、在角色扮演中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材料投放:

作为固定区域,在投放围裙、爸爸妈妈假发、布娃娃、小床、小桌椅、小梳妆台、小衣厨和教师用废旧纸盒制作的煤气灶台,以及自制布制品食品包子、饺子、及各种仿真水果;还准备了秋季特有的材料:如落叶、石子、草等材料,配以纸片、橡皮泥,幼儿就可以择菜、切菜、做面条、包饺子。

幼儿自主进行大量的撕割、盛放等活动,做饭就有乐趣可言。也可以让幼儿从家中带一些自己喜欢的玩具,这样可以使幼儿感到亲切,从而稳定幼儿入园情绪。

B、区域二:建构区----《宝宝盖高楼》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对建构材料感兴趣,感知特征,熟悉材料操作方法。(活动重点)

2.通过老师的鼓励、帮助,学习铺平、搭高、合拼的技能,搭建物体的简单造型。(活动难点)

材料投放:

木质积木、插塑玩具、废旧的包装盒、草坪和一些小汽车是原来的材料,新投放的材料是变废为宝的奶粉桶、露露罐及纸板,为了安全起见我们用即时贴粘牢。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搭建各种各样的楼房、城堡。

C、区域三:美工区-----《拓印--宝宝的新衣》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芹菜、藕、辣椒等蔬菜的横截面,蘸上颜料进行印画,初步感知印画的方法。(活动重点)

2、通过蔬菜印画,感受这种特殊画法的乐趣,丰富幼儿的想象。

材料投放:

本区域为幼儿提供了充足、丰富的材料,胶棒、各种颜料、不同层次的新衣画纸(装饰一半的新衣画纸;未装饰的新衣画纸;没有图案的白纸);今天投入拓印工具材料是蔬菜(芹菜、藕、萝卜、辣椒)的横切面,用蔬菜来创意画。

区域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才能激起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此区域中,我注意到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提供了不同层次的画纸、拓印工具材料,通过有层次的投放材料,满足了幼儿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这一需求。

三、说活动过程及教师指导:

蒙台梭利曾经有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当孩子一个人在森林中散步的时候,她能长久的沉思,她能浪漫的联想,在这个时候如果远处传来悠扬的钟声,她的感觉会更加深,会像诗一样美好。优秀的教师犹如那钟声,能加深这美好感觉。我想努力为孩子传递那悠扬钟声,因此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区域活动中我会有指导要点的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和情感教育方面的培养。

(一)活动流程:

1.出示区域,介绍今天的活动内容,提出活动要求。

2.幼儿按意愿选择活动区,进行分区活动,我重点指导建构区,配班教师重点指导娃娃家、美工区。

(二)接下来说说各区域的教师指导要点。

A、首先说说娃娃家:

指导要点:观察、了解在先,介入、引导在后。

“娃娃家”游戏是幼儿在教师特意营造的家庭情境中通过动作、语言来扮演角色,使用游戏材料进行角色互动,展开游戏情节的活动。刚入园不久的幼儿,会以自己在家的生活经验为托,快速的进入游戏氛围之中。这时候,我们会先通过观察,然后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并对幼儿的游戏水平作出正确的诊断,随后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以扮演角色的方式介入、引导、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并促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如果不采用此方式,就会产生负面效果如:娃娃家中,孩子们正在帮娃娃穿新衣服,老师走过去却问:“客人来了,你们做饭给客人吃好不好?”无意间,教师打乱了幼儿的思路,同时对幼儿玩娃娃家的内容进行了局限。这都是没有观察造成的。为避免出现皮亚杰所说的“当我们教授幼儿某个东西时,我们正妨碍了幼儿的创造力的发挥”这种现象,因此,我已观察在前,介入在后为原则进行指导。

B、说说建构区----宝宝盖楼房

指导要点:重点发现“认知结”

在盖高楼过程中,我需重点发现“认知结”,“认知结”是指幼儿在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中,遇到可能会使其行为受到阻碍后产生停顿的某个问题。我要注意到这些“结”并适时介入幼儿的活动,使这些“结”成为幼儿注意的焦点,从而使幼儿对问题有深层次的理解。如有一个幼儿在搭建过程中发现搭高楼容易坍塌,如何解决问题,这难住了搭建者,如搭建活动无法继续,我会以工程师的身份介入活动,运用启发式提问,引导幼儿主动思考,积极主动解决问题,共同想办法,使游戏顺利地进行下去。在这里,教师的适时介入解决了游戏无法正常进行下去的问题,让幼儿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而且还能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C美工区---拓印画:宝宝的新衣

指导要点: 面向全体注意个体差异,让不同基础的幼儿得到充分发展

在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不仅要面向全体幼儿,而且要细心观察,善于发现有困难的孩子及时给予鼓励和具体帮助,使全体幼儿达到“定位目标”要求。例如:有些能力较弱的幼儿对拓印很感兴趣,但很害怕完不成目标,这个时候,教师会引导幼儿选择适宜自己的有层次的画纸如装饰一半的新衣,选择有层次的工具如一个较大的拓印材料藕根横切面,而能力较强的幼儿给予未装饰的新衣或没有图案的空白画纸、两到三种大小不一的萝卜、青椒、芹菜拓印工具,这样可以满足他们表达细节的需求,对这些幼儿会有很强的挑战性。此时,有层次性的材料优越性充分的展示出,教师的适时引导幼儿选择适宜材料,既激发了幼儿的兴趣,还能让不同基础的幼儿获得、享受成功的快乐。

四、活动结束

区域角活动教案【篇5】

如何使活动区活动游戏化是指以幼儿活动区游戏为基础,以教师为主导,在促进师生间互动的过程中,使幼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活动区活动的游戏化就是教师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及材料为依据,师生共建区域内容及角色,并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融入活动中,最终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与教师、同伴、环境的充分互动,自然地获得知识。

在实践中我们打破了以往教师是活动区创设的主角这一现象,将区域活动、主题内容、幼儿兴趣合成整体,师生共同创设,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如在主题活动“伞”中。老师与幼儿共同布置活动室。

孩子们将他们的绘画作品贴在了活动室的墙面上,而他们的“小伞”挂在了教室里,只要走进活动室就能看见满眼的“伞”,而且孩子们对伞特别赶兴趣,让爸爸妈妈和自己一起搜集各种各样的伞,让大家一起分享,孩子们了解的“伞”比爸爸妈妈都多。

另外,准确把握引导的出发点是推进儿童活动区游戏化的关键。由此可见,教师只有准确把握引导的出发点,才能让孩子自由接受,有效促进儿童游戏的发展。我们在计算区活动中将数字与实物的对应活动设计成游戏,如“一一对应”、“数字拼版”、“找朋友”等,老师的指导可以以游戏的方式进行,使得简单枯燥的数学内容变得有趣,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了知识。

总之,在此内容的研究中,我们始终依据《纲要》的指导思想,把对幼儿发展有效的诸多因素进行多样化、多层次的整合,以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学习的特点,提高教育的成效,为活动区活动游戏化的进程提供可操作性的指导。

作者姓名:周技佩教龄:1职位:教师单位: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港迎春幼儿园

摘要:幼儿园课程既要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又要增强其社会**往技能,这就要求教师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开展教学活动。游戏是幼儿基本的活动形式,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因此教师应处理好游戏与课程以及教学的关系,提倡游戏精神,重视区角活动和角色游戏的开展,同时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加入游戏因素,使幼儿有更多的游戏体验,实现课程游戏化,找到活动区活动实施的新思路。

关键词:课程游戏活动区活动实施困惑教育价指导向策略

活动区活动思想起源于十九世纪初,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与混龄编班的班级组织形式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种尊重每一个儿童的学习进度、学习风格和学习节奏的教育方式。《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

因此为了贯彻落实《指南》要求,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背景下,我们应明确区域活动与教学、游戏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关系,注重游戏精神在活动中的体现而非流于形式,从而使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体,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应注意学龄前儿童与环境和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只有重视区域活动的过程和实现目标,才能设计出幼儿园课程,促进儿童身心的协调发展。

一、活动区活动概念界定

活动区活动是有别于小学教育而在幼儿园教学中的特殊体现,是实施《纲要》的重要形式,《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即提倡“课程游戏化”,而活动区活动则是开展游戏的最有效形式。

在与外园教师进行**时,常常会有人将活动区活动解释为区角活动、学习型区域活动、区域游戏或者是角色游戏,在不同理解下有的园所开展活动时着重培养幼儿在生活化游戏环境下幼儿的亲社会性行为;有的则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教师通过相关主题材料的投放及环境布置,希望幼儿对刚接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巩固并在游戏中进行运用。

幼儿园的活动区是通过孩子不断的游戏和操作,实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场所,从它的理念到切实运用老师们存在着些许分歧与困惑,通过不断的探索和观察,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尝试从游戏分类的角度来看活动区活动。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游戏,两者下面又有许多分支,具体而言娃娃家、公园等角色游戏,积木区、建构区等结构游戏以及玩沙、玩水等体育游戏都可视为活动区活动。

如果将活动区活动拆分为“活动区”和“活动”两个部分,就不难理解了。“活动区”顾名思义即指用于活动的一个区域,幼儿园中的区域有集体活动区域和幼儿自由活动时可选择的区域。集体活动区可以作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主题活动室,也可以参照户外活动场所,强调规律性、规范性和合作性;相比之下幼儿自由活动时可选择的区域就较为分散,一般从儿童的自身兴趣出发自主选择,区域大小也因幼儿数量、年龄特点而定。

“活动”一词则突出了经验性、操作性和参与性的特征,其主体是幼儿,教师则处于观察者、引导者和调节者的地位。因此,我们应以开放式教育的眼光去理解活动区活动这一概念,不可单一的将活动区活动视为区角活动和角色游戏,为幼儿创设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环境,促进幼儿发展。

二、活动区活动实施困惑

(一)功能模糊,顾此失彼

1活动区活动与教学的关系

不同园所在活动区提供的材料有所不同,有的多为低结构游戏材料,没有过多的玩法和规则限制,幼儿可充分发挥创造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此类活动幼儿玩的成分居多;也有幼儿园为幼儿提供高结构的游戏材料,操作方式较为固定,教师提出了明确的游戏要求,希望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学。综合考虑以幼儿发展状况,教师们对活动区的安排和材料投放应根据幼儿园课程设置的整体需要给予活动区以功能定位,再根据功能定位予以准确指导。

2.活动区活动是活动还是游戏

对孩子们来说,活动区既是活动又是游戏。活动区的活动大多以区角的形式存在,其功能的实现也有赖于教师设置区角的出发点。根据目标的预设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组织活动,例如提供针对性的材料让幼儿进行自主探索,从而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或是幼儿进行开放式的游戏活动达到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为评而设,流于形式

游戏区域本应是幼自由选择,自主活动的场所,但是当前幼儿园面临一系列的专家指导,调研活动以及优质幼儿园的评选活动,致使个别教师本末倒置,根据评选要求和专家意见确定设置活动区的开展时间、面积以及类别,脱离本地区幼儿的实际情况从而造成区域游戏流域形式并未取得很好的效果。

活动区的设置应做到科学有序,应依据园所的实际情况及园内幼儿发展水平进行,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活动需求开设不同的区域;活动区的命名要儿童化,在确定班级内要开设语言区、阅读区、建构区等区域之后,通过幼儿谈论决定具体名称,教师以**并茂的形式制作挂牌,激发幼儿参与兴趣;活动区的规则适宜用环境暗示法,为了使幼儿对游戏规则产生直观的认识,教师可采用形象的图画进行介绍。

(三)盲目模仿,缺乏个性

为了贯彻落实《指南》要求,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不少幼儿园进行课程游戏化探索,利用丰富的地方资源推出特色课程,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然而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地区,仍有学校盲目模仿城区幼儿园的活动区设置,不顾本园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水平开展相关游戏活动,以至于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事实上,被其忽视的本土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是幼儿园课程的宝贵财富。

以同里幼儿园为例,其民俗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是非常成功的。从正确儿童观、游戏观、课程观的确立到各类当地资源的搜集、整理,再到资源筛选整合成主题式的园本特色课程,最后形成开放性的民俗文化区域活动,幼儿园联合当地文化名人及古镇相关单位用了几年的时间,形成了一整套有地方特色的活动区活动,值得我们学习。

三、活动区活动教育价值

活动区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组成因素,它的创设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开发幼儿潜能在游戏中促进对幼儿的教育;同时它也是一个可以支持孩子探索、学习的地方,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亲近环境,充分挖掘自我潜能,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提升。

首先,幼儿园活动区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自己的游戏区域,从而获得成功感,使他们更加自信;小组合作游戏强调儿童的互动。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提高儿童在同龄人中的地位;根据小、中、大班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在入学初期幼儿大多会选择独自玩耍,这时的孩子希望通过表现自己来获得教师更多的关注,而活动区活动正是他们表现自己的最好时机。

其次,活动区的活动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幼儿在游戏中能运用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自主**,从而习得的经验较为牢固不易遗忘,此外,游戏时的氛围较为宽松,孩子们可以无压力的进行各项活动,在这种环境下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能得到充分发挥。

最后,活动区的活动鼓励孩子们以各种形式学习,让孩子们在中学和游戏中获得成功的经验。

四、活动区活动的指导策略

(一)了解幼儿经验的层次性

就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的普遍规律,幼儿园中开设的区域一般有语言区、生活区、科学区、角色区、美工区、益智区、表演区和建构区等。针对小、中、大班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区域开设的数量与类别也有所不同,就算是同一区域,教师的指导要点和幼儿发展目标也是不同的。

(二)投放趣味材料的巧妙性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每个孩子生来就是会玩、爱玩的,增加活动区的趣味性,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教师重视活动过程的指导正是他们获得成功和有效情感体验的重要前提。

同时,材料是教育意图的物质载体,它本身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所决定的活动方式往往影响着幼儿会获得何种学习经验。根据儿童认知、情感、行为的发展需要,在课堂上设置不同的区域,投入的材料也不同。教师需要考虑材料的安全性和教育价值,例如:

我们通常都会将木质积木投放在建构区供幼儿拼搭,殊不知厚薄不同的积木如果放在数学区也是不错的选择,小班幼儿可对两到三个积木进行厚薄对比,中班幼儿可对三个以上积木进行厚薄比较并进行排序,大班幼儿则可引进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同一积木比厚的薄又比薄的厚。

(三)掌握指导策略的有效性

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影响应当是潜移默化的,教师既不能直接参与游戏又不能对幼儿错误的游戏行为大声呵斥,而是通过观察提供相应的游戏材料和环境布置让幼儿明确游戏规则,引导幼儿获得相关经验。同时在对幼活动进行评价时,教师要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幼儿,客观的看待幼儿游戏中产生的摩擦和争执,以正面评价为主,用发展的眼光看幼儿,给予其游戏活动物质及精神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