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同范本

认识7数学教案

2024.03.09 认识数学教案

认识7数学教案。

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认识7数学教案”。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有一份完整教案课件,相信老师对要写的教案课件不会陌生。教案是教师走向专业化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希望这篇文章能够激发你的思考建议你把它保存下来!

认识7数学教案(篇1)

信息1 认识图形

科目: 数学 班级: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第4章第1节

教学目标:

1、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在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2、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中,发展窨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自主观察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

课件链接: 无

教学过程:(一)观察情境图,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同学们,春天来了,大森林里,各种小鸟在林间飞来飞去,高兴地唱着歌儿。瞧,她们在欢快地忙着做鸟巢呢!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中有什么,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你想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吗?(板书:做鸟巢)

把你提前回家做的鸟巢展示给大家看好吗?(小组讨论鸟巢的形状及怎样做成的)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王群: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在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1、长方形的特征

(1)让同学们在本上画一个长方形

(2)小组之间进行研究,用动手折一折或用尺子量一量看看它有什么特点。

(3)全班交流,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发现的。

(4)师点拨总结: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我们已经知道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为了使用方便,我们有必要把丙级对边区别开来,把这组长边叫“长”,短边叫“宽”。

(5)看看老师这个图形,是不是长方形,为什么?

(6)给你的鸟巢设计一个长方形的门。

2、正方形的特征

耿静: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中,发展窨力和创新意识。

(1)大胆猜想: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呢?

(2)你是怎样得到这个结论的?(学生也可能从边、角来回答)

(学生可能回答:要以用尺子、线段量一量;将正方形四条边对折或沿对角线折一折,用三角板量一量各个角)

(3)我们给正方形的四条边也起个名字,叫什么名字呢?(边长)

边长

(4)画出一个正方形

3、比较升华

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美,受到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我们通过讨论和难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它们之间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特征呢?

4、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观察图形,说说五边形、六边形有什么特点?

怎样做五边形、六边形鸟巢?

(三)巩固练习,拓展知识

1、量一量下面这些图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并判断它们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小黑板出示)

2、找一找家里、教室有哪些长方形、正方形?

3、动手剪一剪你手中的长方形、正方形纸片,看看有什么发现?

(四)总结交流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

第2课时

自主练习:

1、第2题是折一折、剪一剪的练习。

练习时,要充分放手,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去折、去剪、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剪出的图形的形状和特征。

2、第3题是在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的练习。练习时首先要让学生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然后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合理的设计,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各种设计进行合理评价。

3、第4题是一个猜图游戏。

练习时可由教师按四幅图的顺序受奖说出袋中图形的特征,并一步步缩小图形的范围,最后让学生猜出是什么图形。通过游戏渗透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师生还要以利用这种形式猜其他图形。

4、第5题是一个找规律画一画、圈一圈的题目。

练习第(1)题时可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发现其排列的规律。在学生按规律自己画图时,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用三角板、直尺等工具规范地画,以加深学生对这些图形的认识。练习第(2)题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

5、第6题是一道智力题。

练习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尝试和交流,如果学生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教师可能提醒学生先对角折一折,然后再剪。

(七)板书:

观察温馨鸟巢

-认识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五边形 六边形

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认识7数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认识序数第一至第五。

2、发展幼儿思维的逻辑判断能力。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1、出示房子提问:他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红、黄、蓝、绿、紫)一共有几座?”红房子在第几座?你是从哪边开始数的?有不一样的吗?

3、做门牌卡:红房子在第一座,用数字几表示?(请幼儿找数字贴在房顶上)

4、用同样的方法,做好其它房子的门牌卡。

3、讲解要求:每一位小朋友都有五面小旗,小羊排在第三,我们就把写有数字3的小旗举起来!

1、提要求:你喜欢到哪个小动物家做客,你就排到它的家门口,(幼儿互相说一说排在第几排)?

2、幼儿自由选择去小动物家做客后请个别幼儿说说排在第几排?

3、玩游戏:小羊(小狗、小猫、小鸭、小兔)的小客人在第几排?用它的叫声告诉大家吧!第几排就叫几声。

教学反思:

1. 幼儿在本节课中非常积极。

2. 幼儿通过这节课深刻的认识到了5以内的序数,由于教具比较新颖,游戏比较多,幼儿在本节课中玩得非常开心。

3. 本节课的设计简洁明了,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玩中轻松学到了知识。

4. 在认识5以内的序数的同时,幼儿还能正确的认识到了动物们爱吃的东西。

5. 在跳田游戏中,幼儿还可以提高自身的跳跃能力。

认识7数学教案(篇3)

总计第2 1节 课题 地砖的周长 课型 新授 第 1课时 教具 挂图   教学目 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 动 一   谈话:我们已学过求长方形的周长,下面,我们一起讨论怎样求正方形的周长?(出示地砖一块)         观察 探 索 方 法 1,出示情境: 2,出示数学信息:“每边的长都是60厘米”,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学生独立思考:怎样计算每块正方形地板的周长? 4,讨论交流: 5,回答问题:每块地板的周长是240厘米。 6,小结: 1.  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  独立思考 3.  讨论交流 4.  ,回答问题 练习反馈   巩固提高 1,先测量,再计算各图形的周长。 2,淘气将两块泡沫地板拼在了一起(如图),你能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吗? 3,游戏:找朋友(周长相等的图形是朋友)   1.  测量 2.  计算 3.  游戏     板 书设 计 地砖的周长 10cm   6cm  6cm 2cm 2cm 6cm        第21 页       总计第 22节 课题 练习六 课型 练习第 1课时 教具 尺   教学目 标 1,能够熟练的掌握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图形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的掌握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谈 话 导 入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求周长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关于周长的练习课。       说一说     做中学做中得 1,求出下列各图的周长 2,填表 3,综合练习        练习        实践应用     新心小学准备建一个周长是20米的花坛,你能设计不同的花坛吗?     画一画     板 书设 计 练习六     学生练习  第  22 页     总计第 23节 课题 交通与数学 课型 新授 第 1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目 标 1、能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结合具体的情境,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 教学重点 能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 境   激发兴 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交通工具?你们知道吗,在实际生活中,交通与数学是紧密相连的,在交通问题中有许多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说一说   探 索 新 知   1、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小东从家里走道学校的.两幅图片。 2、学生独立解答第(1)~(3)个问题,并组织小组交流。 3、第(4)个问题,根据班级中学生的实际     1,观察小东从家里走道学校的两幅图片。 2,小组交流   巩 固 训 练       完成练习    1,生独立思考、改正错题 2,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交流方法。     板 书设 计 交通与数学 280+150+190=620(米)     第 23 页       总计第 24节 课题 分桃子 课型 新授 第 1课时 教具     教学目 标 1 、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 境   激发兴 趣   同学们,在开学初我们一起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         说一说   探 索 新 知 1、利用“分桃子”这个情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2、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除法算式。 3、重点解决“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4、学生独立计算“48 ÷ 2”。 5、小组交流。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6、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展示算法。 1.  提出问题 2.  根据问题列出除法算式 3.  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 拓 展 应 用 解决“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3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1)、让学生用学具动手分一分,边实践操作,边思考“把48平均分成3份,应该先怎样分、再怎样办”这两个问题。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组织交流。 1.  动手分一分 2.  独立列式计算 3.  组织交流     板 书设 计 分 桃 子 20 ÷ 4 = 24。   2  4 )4  8   4  8    8  答:  第 24  页     总计第 25节 课题 淘 气 的 猴 子 课型 新授 第 1课时 教具     教学目 标 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是0”。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教学重点 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是0”。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 境   激发兴 趣 1)结合教科书,教师可以创设“4只猴子来到桃树下,想分吃桃树上的果子,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了”的情境。 (2)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3)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理解 (4)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说一说“0÷7、0÷8”等于多少。       观察情境图     探究方法 1、出示题目(1)408÷4= 2、出示题目(2)612÷3=  840÷6= 3、比较分析:三道题有什么共同之处?  4、练一练     比较分析  练一练         应用   出示:小红全家去旅游,一共照了216张照片,每本相册50页。   (1)如果每页放2张照片,2本这样的相册够吗?   (2)如果每面放4张照片呢?       问题解决     板 书设 计 淘 气 的 猴 子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第 25  页

认识7数学教案(篇4)

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比较小数的大小、把非整万(亿)的大数改写成以万(亿)为单位的小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记数单位,能正确读写小数。

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够比较小数的大小。

3、使学生能够利用小数将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以亿作单位的数。

4、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能按要求正确地求出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

1、理解小数的意义。

2、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

课时安排:8课时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教学内容:p.28~30的例1、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五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2、使学生在用小数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感受小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米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开始我们要学习新的单元“认识小数”。说说你可以在哪些地方看见小数。

二、学习以“元”为单位的小数:

1、学生说,老师板书。(学生在说的时候一开始可能会说超过1元的小数,引导他们说几个表示不满1元的小数。分两列板书。)

看板书交流:(1)不满1元的小数。如0.1元,就是1角,它是1元的十分之一;0.2元,是2角,它是1元的十分之二……

明确:几角就是1元的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

(2)超过1元的小数。分别看板书让学生说说它表示几元几角。重点明确:整数部分的数表示几元;一位小数,表示几角。

2、我们现在买东西的商品价钱最小单位通常是“角”,老师小时候很多东西的都是用分来作单位的。

比如:一支棒冰的单价是4分。你能用小数来表示吗?说说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发现:1分是1元的百分之一。就是0.01元。4分是1元的百分之四,是0.04元。

继续提问:一支雪糕8分钱,怎么用小数表示?……

说说你的发现:几分就是1元的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

3、提高练习:

分别说出几类情况,让学生用小数表示:

(1)几分的;(2)几角的;(3)几角几分的;(4)几元几角的;(5)几元几角几分的……

遇到有困难的再说说思考的方法。

4、读数对比:45.45元

这个数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突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不同的读法)

三、学习以“米”为单位的小数:

1、举米尺,板书:1米

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是“分米”,1米等于10分米;比分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是厘米,1米等于100厘米;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是毫米,1米等于1000毫米

板书成: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读一读,记一记。

2、练习:1分米=( )米,你能用分数表示吗?你能用小数表示吗?

2分米?3分米?……

一句话:几分米就是零点几米

1厘米=( )米,你能用分数表示吗?你能用小数表示吗?

2厘米?3厘米?……

一句话:厘米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

说一说:4厘米、9分米……写成分数和小数各是多少?

3、1毫米呢?你是怎么想的?

指出:1毫米是1米的千分之一,用三位小数“0.001米”表示

7毫米呢?15毫米呢?……

重点解释“15毫米”:用三位小数,不够的位数用“0”补,补在前面。举例:如果补在后面,那就变成了“0.150”米,它表示多少?一样么?

四、巩固练习:

1、下面每个图形都表示整数“1”,把图中涂色的部分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来。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每个图形是把整数“1”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涂色部分是这样的几份?写出的小数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可能有的学生不熟悉这样的“整数1”,强化认识:直条的是平均分成10份,格子的是平均分成100份,立体的是平均分成1000份。立体图在看的时候,只要数正面的。

2、练一练:(题略)

(1)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6角5分”要先想成“65分”。说说每个小数的含义。

(2)继续完成第2题。指名读一读。

3、完成练习五第1~5题

(1)下面每个图形都表示整数“1”,涂色表示它下面的分数,并在括号里写出小数。

学生完成后,再指名联系图中的涂色部分说说每个小数的具体含义。

(2)读出下面各数,并把它表示的几分之几写在边上。

(3)写出下面各数,并说说各是几位小数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小数。(可选择第2、3个重点交流。突出一个“补0”问题。)

(5)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元”(“米”)作单位的小数

指名说一说。有困难的再给予指导。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小数,你懂得了哪些知识?

认识7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3、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重点

理解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并体会圆的对称性。

难点

在折纸的过程中体会圆的特征

教具

教学圆规

电化教具

课件

一、 创设情境:

亮亮借助光盘画了一个圆,剪出了一个圆纸片,这个圆的圆心在哪里呢?他很快找出来了。你有办法找出来吗?

二、探索活动:

1、引导学生开展折纸活动,找到圆心。

(1)自己动手找到圆心。

(2)汇报交流找圆心的过程,并说出这样做的想法。

2、通过折纸你发现了什么?理解圆的对称性。

(1)欣赏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2)再折纸,体会圆的轴对称性,画出圆的对称轴。

(3)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3、通过折纸你还发现了什么?理解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1)边折纸边观察思考同一个圆里的半径有什么特点?

(2)边折纸边观察思考,同一圆里的直径与半径有什么关系?

(3)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一个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三、课堂练习。

1、让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做完后交流汇报。

2、完成练一练进一步巩固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完成填一填

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并试着填一填,有困难的向老师或同桌请教。

汇报交流,说答题根据。

4、完成书后第3题。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本节内容。

学生利用经验很容易找到圆心,如果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对折再对折就可以找到圆心学生很难说清楚。教学中通过折纸观察思考,找到答案。交流汇报,从中进一步理解圆的轴对称,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

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对以学过的轴对称图形进行整理,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对比中发现这些轴对称图形的不同特点,从而突出圆具有很好的轴对称性。

多次折纸的过程中探索,发现,验证。操作中体会交流,体会圆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个别学生做试一试的题目会有困难,注意个别指导。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二)

我们的发现

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同一个圆里d=2r或r=1/2d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学生利用经验很容易找到圆心,如果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对折再对折就可以找到圆心学生很难说清楚。教学中通过折纸观察思考,找到答案。交流汇报,从中进一步理解圆的轴对称,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

认识7数学教案(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3~94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十八第1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个数量的比较过程,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能用算式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结合生活经验,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同伴合作,对为什么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能作出分析、解释,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3初步体会“倍”是作为一种用于比较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师:(请两位同学站起来)我们可以怎样对他俩进行比较?

学生1:××高,×××矮。

学生2:××轻,×××重……

教师: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对两个量进行比较。

(多媒体出示数学书和桌子比较的情境)教师:比较它们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桌子长,数学书短。

教师:估计一下,桌子的长度有几本数学书那么长?

学生1:……

教师:到底是几本呢?我们一起来量一量。(1本、2本、3本、4本)(闪动)

教师:当桌子的长度有4本数学书那么长时,就可以说:桌子的长度是一本数学书长度的4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倍”。(板书课题:倍的认识)有了它,我们就能用“倍”来比较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比一比,仔细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如图:逐步出示1杯酸奶,1袋饼干,再加上2杯,天平从不平衡到平衡)

学生1:1袋饼干相当于(等于、包含)3杯酸奶的质量。

教师:你能用“倍”来说明饼干和1杯酸奶质量间的关系吗?

学生2:饼干的质量是1杯酸奶质量的3倍。

教师:接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出示左图)

学生1:1尾鱼的质量相当于6杯酸奶的质量。

学生2:1尾鱼的质量是1杯酸奶质量的6倍。

教师小结:当一个量里含有几个这么多时,我们就说这个量是它的几倍。

二、独立探究,合作交流

1猜测并证明6是3的几倍

教师:刚才比较了长度,比较了质量,我们接着比,你们看谁来了?

教师:猜一猜,猫的只数是青蛙的几倍?

学生1:2倍。

学生2:3倍。

学生3:1倍。

教师: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个办法证明你的猜想。可以用学具摆,用嘴说,动手写。4人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学生独立活动后进行交流)

学生1:我认为是3倍,因为对齐后,右边还剩3个。

学生2:看几倍应该是看6里面有几个3这么多,不是看还剩几个。

学生3:可以这样摆一摆。左边摆3个,右边摆3个。让人一看就知道6是3的2倍。

学生4:我认为应该是2倍,因为6÷3=2,6里面有2个这样的3,所以6是3的2倍。

学生5:我是想口诀“二三得六”,说明6里面有2个3,所以是两倍。

学生6:多了一个这么多,是不是1倍?

学生7:我认为是多了1倍……

教师:小朋友们运用了这么多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真棒!正像大家所说的,看6是3的几倍,关键是看6里面有几个3,有几个这么多,就是几倍。

2.巩固练习

教师:我们接着摆,第一排不变,第二排摆4个这么多。用倍比较怎么说?(4倍)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1:一看就知道。第二排里面有4个第一排这么多,所以是4倍。

学生2:12÷3=4这个算式说明了12是3的4倍。

教师:如果第二排是21个呢?

学生1:不够摆,怎么办?

学生2:能不能不摆?我能知道21是3的几倍。

教师: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3:21÷3=7,说明21是3的7倍。

教师:的确,当不够摆时,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更方便、更简洁。

教师:现在将第二行多余的小棒去掉,两行都是3个,用“倍”可以怎么说?

学生4:1倍。

教师: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4:第二行只有1个3,所以是1倍。

教师:当两个数一样多时可以用1倍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3变式练习,解决问题

(1)12÷312÷212÷1

教师:看来生活中对事物进行比较时,常常用到“倍”这位朋友,你们看小叮当买水果时也用到了它。

(出示情境图片)

教师:小叮当家里买了水果,苹果有3个,草莓有12个,草莓的个数是苹果的几倍?

学生:草莓的个数是苹果的4倍。算式是:12÷3=4。

教师:小叮当吃掉一个苹果后,草莓的个数是苹果的几倍?

学生:草莓是苹果的6倍。算式是:12÷2=6

教师:小叮当再吃掉一个苹果后,草莓的个数是苹果的几倍?

学生:草莓是苹果的12倍。算式是:12÷1=12。

教师:观察这3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当草莓的个数不变,苹果的个数发生了变化,草莓与苹果的倍数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2)()÷()=3

教师:下面我们放松一下,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猜一猜”。

教师:你们喜欢吃糖吗?

学生:喜欢。教师:这里有两个盒子,一个大一个小,我不知道里面各装了几颗糖,我只知道大盒子里的颗数是小盒子里的3倍,猜一猜大盒子里可能有几颗,小盒子里可能有几颗,猜中有奖。

学生1:大盒子里有12颗,小盒子里有4颗。

学生2:大盒子里有3颗,小盒子里有1颗。

学生3:大盒子里有18颗,小盒子里有6颗。

学生4:大盒子里有24颗,小盒子里有8颗。

(3)()÷()=()

教师:“倍”不仅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也悄悄地来到我们小朋友中间。请两小组站起来。观察男生和女生用“倍”比较怎么说?

学生:男生4人,女生2人,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2倍。

教师:在他们中间你还能找出那些量是可以用“倍”来进行比较的?

学生1:戴红领巾的3人,没戴红领巾的3人。戴红领巾的人数是没戴红领巾人数的1倍。

学生2:短头发的5人,长头发的1人,短头发的人数是长头发人数的5倍。

学生3:没戴眼镜的4人,戴眼镜的2人,没戴眼镜的人数是戴眼镜人数的2倍。

教师:小朋友们还能结合生活实际自己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倍来进行比较。4人小组相互说一说。

(小组交流)

学生1:妈妈今年32岁,我今年8岁,妈妈今年的年龄是我今年的年龄的4倍。

学生2:教室里电灯有6盏亮着,有2盏灯没有亮,亮着的电灯数量是没有亮灯的3倍。

学生3:我有4支铅笔,小明有2支铅笔,我的铅笔支数是小明的2倍。

三、反思小结

(出示饼干图与鱼图)想一想:鱼的质量是饼干的几倍?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还有什么问题吗?

结束语:小朋友们,只要你能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感受。你就能体会到数学王国里景色的迷人,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现在我们一起踏上幸福快车,去感受愉快的数学之旅吧。

认识7数学教案(篇7)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积木游戏吗?前几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收集了很多的废旧物品,现在,我们就用这些物品进行一次拼搭比赛,就象玩积木一样,好不好?

师:那好,在玩之前,请听好老师的要求:请小朋友们一块儿动手拼一拼,摆一摆,合作拼搭出一个你们喜欢的作品,并给它取个名字。老师要看哪个小组最会合作,摆的又快又好。小朋友们可以先商量商量,再动手摆摆看!请大家赶快行动吧!

二、拼摆物体,初步感知。

(学生动手进行拼摆,教师巡回指导)

师:停!小朋友们真棒,摆出了各种各样的作品,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学生纷纷举手)

师:噢,都想介绍自己组的作品,我们先从一组开始。你们组选谁来介绍一下你们自己的作品,你们摆的是什么?

一组:我们摆的是城堡。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

二组:我们摆的是火车。

师:你们的作品很有创意!

师:小朋友们在玩的时候,老师发现有的组的小朋友刚开始把这样形状的物品横放着拼搭,可是它总是来回滚动,上面放的物品就掉下来了,后来,有的小组把它竖着放,它就不滚了。那小朋友们在玩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其它形状的物品在拼搭的.时候,有什么问题?

三、整理物品,感受特征。

师:现在,我们要把这些物品收起来,听老师说先收什么样的?首先我们把圆圆的,到处滚动、最不容易摆的物品找出来,放进塑料袋里。再把横着放来回滚动,但竖着放就能站稳的物品找出来。剩下的爱滚动吗?它们都不爱滚动,都很容易摆。小朋友们看看它们的形状是一样的吗?(讨论)把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的收起来,把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收起来。

四、分类起名,认识特征。

师:(出示机器人奇奇。)今天,我还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它就是我用废旧物品制作的机器人奇奇(掌声欢迎)小朋友们知道吗?在制作机器人的时候,老师遇到了很多的难题。第一个难题就是:我想把机器人的头固定住,可是它圆圆的,总是滚来滚去,最后,老师用了很多的双面胶,还用透明胶带缠了很多道才把它固定好。那小朋友们想一想,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品也是这样圆圆的爱滚动。

生:……

师:数学家也发现了这样形状的物体最爱滚动,于是就给它们起了个名字,谁来猜猜这样的形状叫什么名字。

板书:球。

(请一个学生上前找出球,贴在黑板上。)

师:老师在粘贴机器人的腿和胳膊的时候,就发现如果不小心把这些易拉罐碰倒,它就会来回滚动,有时还能滚掉到地上,但是只要竖着放好,它们就能站稳。那小朋友们想一想,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品像易拉罐一样,横着放能来回滚动,竖着放就能站稳。

认识7数学教案(篇8)

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学习事物的多少。

培养幼儿说完整话

材料准备

若干积木、雪花片、黑板画

活动过程

一、律动

轱辘轱辘锤,轱辘叉。骨碌轱辘叉,轱辘轱辘一个变成仨,仨变五,五变八,看谁学习顶呱呱。

二、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1.请幼儿观察黑板画,说一说黑板上画的是什么?(苹果和草莓)引导幼儿观察哪个多哪个少?(幼儿数后,得出苹果多草莓少)

2.并请每个幼儿都说一说谁多谁少。

三、出示玩具,巩固认识多和少

1.出示数目不同的积木比较多少。

2.出示不同的雪花片比较多少。

四、游戏

1.请小朋友数一数男孩多还是女孩多。

2.教师邀请一部分幼儿站起来,请幼儿比较是站着的多还是坐下的多。

活动延伸

比一比家里的物品多少。

认识7数学教案(篇9)

第1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第2-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树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小数的意义

1、自学小数的意义(看书第3页)

2、小组交流

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4、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5、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三、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

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

2、小数的读写

让学生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

3、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对照计数器写出小数,并读一读,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四、数学游戏:通过数和形的对应,加深对各数位间关系的理解。

五、作业:

第5页1-4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千、百、十、个、十、百、千

位、位、位、位、分、分、分、

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测量活动(第6-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尺子。

教学过程:

一、测量活动:

让学生分组测量本班教室内的黑板和桌椅或其它物品的长度,然后讨论这些长度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在讨论把几分米或几厘米写成以米作单位时,可以先写成分母是10或1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当学生知道了6分米=6/10米=0.6米后,可进一步问学生如果门的高度是1米6分米怎样用米为单位表示呢?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可以用小数表示测量结果的原因。

二、填一填:

填写第6页的表格,左边已经有测量结果,只要把测量结果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右边要求学生自己选择物品,先测量它们的长和宽,再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

三、试一试:

第1题:将几克改写成以千克为单位,其方法是一样的。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交流,这样改写的原因。

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结果,如曲别针的长度是2厘米5毫米,再写成以厘米为单位的小数。

四、作业:

第7页练一练

板书设计:

测量活动

填一填中的表格试一试中的题目

认识7数学教案(篇10)

认识几和第几

教学内容:第15-16页例

2、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

1、通过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2、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能区别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运用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技术:课本投影,PPT,道具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感知新知

1、出示排队买票图

过渡:星期天,妈妈带着小明和小刚去电影院看电影,但是在看电影之前,先得买票,你们看,售票口一大早就有人来排队买票了。

2、问答:(1)这时有几个人在排队,请小朋友上来数一数?(5个人)还可以怎么数?(点出几人)说明:排队的时候我们都从前面数起,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要数第几的时候。

(2)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小明(圈出小明,戴帽子的小男生)排在第几?(第2小刚呢?(第5)(点出第几)

(3)扎辫子的小女孩排在第几? 反过来,排在第2的是谁?排在第5的又是谁?

[分析:紧密结合排队买票的情景,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到几和第几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进一步感悟新知

1、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左图)

过渡:看完电影回到家,小明决定去小刚家玩。出示PPT:

(1)问:小刚住在第几层?你是怎么数的?(同桌讨论交流)指出:一般楼房的第几层,是从下往上数的。

(2)问:小明和小刚是邻居,出示PPT,小明的头像出现在图片中,问:小明家住在第几层?

(3)老师想了解哪些同学住的是楼房?你家住几楼?

2、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右图)

过渡:小明跟小刚打开电视机,电视里正好在放猴子捞月,同学们,小猴子最后捞到月亮了吗?为什么?(捞的是影子)问:同学们看一看,一共有几只猴子在捞月亮呀?怎么数的?哪只猴子比较特别?(有同学说第二,有同学说第四)为什么有的同学说是第二有的同学说是第四呢?

觉得是第二的同学举手,你是怎么数的? 觉得是第四的同学举手,你又是怎么数的?

结论:可以从上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2只,也可以从下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4只。

3、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过渡:动物园里有“点灯笼”的游戏,你想试一试吗?(1)老师点灯笼学生回答 ○○○○○

问:涂4个怎么涂?你是怎么数的?那如果从右边开始数呢?可以吗? 指出:只能从左边数,要看清题目的要求。问:涂第4个怎么涂?要涂几个?(1个)

4、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过渡:动物园的小动物们听说山那边有场精彩的比赛,正兴高采烈地去看比赛呢!(1)问: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2)问:下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

[分析:每个画面都引导学生自由地说,在说的过程中感悟几和第几的不同,同时,把“想想做做”第3题和第4题整合成学生喜欢的动画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显得生动活泼。]

5、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过渡:山那边正举行什么比赛呢?

问:1号车前面有几辆车?是哪些车?

问:5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问: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问:除了这几个问题外,你还想到什么考考大家?(小组讨论)追问:前3名是哪些车?第2名是几号车?

前3名和第3名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几”和“第几”是不一样的,“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第几”只表示其中的某一个。(板书)[分析:采用学生合作讨论的形式,使学生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让学生互助,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6、你知道吗?

小动物们举办完比赛,站在了领奖台上,小老鼠遥遥领先获得了第一名,它是冠军,获金牌,第二名是小兔子,它是亚军,获得银牌,第三名是小熊,它是季军,获得铜牌。在这节课呢,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做了3个小奖牌(金牌银牌铜牌),现在老师决定把这些奖牌奖励给这节课表现最好的3个小朋友。

三、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总结,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下课 板书设计 : 认识几和第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