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同范本

高效能人读后感

高效能人读后感(热门7篇)。

书籍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手段,读完作品之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在读完书后,我们应该好好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阅读体验。今天我们为您呈现的是“高效能人读后感”一文,我们将不断改进和提高希望您能多多关注我们的网站!

高效能人读后感(篇1)

首先非常感谢公司能有这样的读书活动,促使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时间去读书,看到很多点不论于生活还是工作都觉得受益匪浅。

对书籍的七种习惯,最简单的解释就是一个圆形图表,意思是:从第一阶段的依赖,到1。激活,2

以终为始,3.要事第一;达到这三点可以进入第二阶段的独立,然后通过4。双赢思维,5

知彼解己,6.统合综效;达成以上六点即进入互赖期,最后还要7.不断更新,才算是完成的七个习惯。

如何拥有习惯,此书的定义为:知识、技巧、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因为知识可以让我们知道该做什么,为什么要做;技巧可以告诉我们怎么做;最后意愿是想要做。

只有这三个交集才能完成做什么、怎么做、去做,整个链条。

那么如何激发团队的生产力,有三个词最深刻。第一句:“像这种只重金蛋的态度和思维定式,实在难以激发员工的热情和潜能”,第二句:

“你可以买到员工的时间,却买不到他的心,而心才是忠诚与热忱的根源”,第三句:“唯有在金蛋其中好聚好散是我之前没有考虑到的,在工作的往来、生意的交集中,我尽力想考虑双赢模式去互推结果,但是有时候不想对方受伤,也不想自残的情况非常矛盾,此书中一句话,点明我“不能双赢就好聚好散”。

知彼解己”中“表达也要讲技巧,如何获得理解,这也是双赢之道不可缺少的”。

“统合综效”的沟通层次,划分合作层次为横坐标,信任度为纵坐标,总共分为三个阶段:互相提防(赢输模式)、互相尊重(妥协)、统合综效(双赢)。此种“尊重差异——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是我停留在妥协的重要原因。

“不断更新”需要从四个方面磨练自己——1.身体:锻炼、营养和压力调节;2.

社会/情感:服务、移情、整合效应、内部安全感;3.精神:

实现价值、忠诚、学习、冥想;智力:阅读、想象、计划和写作。

此外,正是通过学习、坚持和实践,才能螺旋式上升。

以上为我本次也是第一次读此书的触动点,也是留给之后的我来反省生活及工作中是否遵循以上的习惯来做人做事。

作者:柯李婷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高效能人读后感(篇2)

第**条: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

每个人都梦想着成为成功人士,都希望成功有方法可循,基于这个理念,斯蒂芬·柯维博士通过对成功人士的大量的调研发现,成功人士大多具有一些共同的习惯。其将这些***编成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也称《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美德决定美德,美德决定命运。因此,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就必须了解成功的习惯,从养成良好的习惯开始。

下面带大家一起走进《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一起研读成功人士的习惯。

作者主要从三个层面(七个方面)阐述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

人的行为总是重复的,所以卓越不是一个单一的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亚里士多德

1从依赖到独立

1.操之在我:虽然说客观条件受制于人,但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的选择,我们选择自由,可以对现实环境进行积极回应,为生命负责,为自己创造有利的机会,做一个“真正“操之在我的人。

正如美国人类学家、哲学家梭罗所说,“最令人鼓舞的事实,莫过于人类确实能够主动以提升生命”,具有主观能动性。

大多数成功人士都是积极的人。他们积极乐观地看待问题,并迅速采取行动,采取主动,对自己的行动负责。

2.确定目标:许多人埋头苦干,却不知所为,到头来发现自己周错了方向,离成功越来越远。因此,我们必须真正把握目标,并通过设定目标的过程,理清思路和士气。

大多数成功人士都有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并希望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即使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失败和挫折,我们会毫不犹豫地面对困难,最终走向成功。

3.掌握重点:勤奋、运气或灵活的手腕固然重要,但并非关键,唯有掌握重点才是成功的不二法门。辨别事情的轻重缓急,做到从容应对。

正如歌德所说,“事关重大者不可受制于细枝末节”,我们需要透过独立意志的发挥,建立以原则为重心的处事态度,进而达到有效的自我管理。对于独立管理,首先要有独立意志,在独立意志的基础上开展其他活动。

不要让生活中的琐事牵着鼻子走,要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只有这样,你才能发现事青正朝着你想要的方向发展。

2从独立到互赖

1.利人利己的人际观:一半人们看待问题多持二分法:非此即彼,非强即弱,非胜即败。没有必要这样做,因为世界这么大,每个人都有立足的空间,别人的收获不必视为自己的损失。

柯维博士在书中举例比较了人际关系的六种状态:利己、害己、害己、独处、善于聚散,得出结论:人与人之间的最佳状态是利己利己。

利人利己体现的是实现人际关系中双方和多方的共赢、皆大欢喜。只有这样的关系才是最好的。大多数成功人士都知道如何在人际关系中实现双赢。

2.设身处地的沟通:沟通对我我们具有重要的作用,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助益我们的人生、事业,助益成功的实现。

一般听别人说话容易,设身处地的倾听,并在倾听中做出相应地回应,则并非易事。

大家都希望自身的言语受到重视,都不希望倾听者大意视之。

这里说的设身处地就是我们常说的换位思考,懂得站在讲话者的角度思考,急人之所急,这样的沟通,才能达到深入了解问题,了解说话人话语的意思。

大多成功人士,同时也是优秀的沟通者。

3.集思广益的合作:妥协意味着一加一只等于一又二分之一,集思广益则则使一加一等于

八、十六,以及更多的倍数。

合作是人们做成事业的关键。在现代社会,我们很难独自在社会中取得成功。我们都需要团队的力量。尤其在自身力量薄弱的时候,更应该懂得借力,懂得依靠别人的优势发展自身。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取得成功。

大多数成功人士都是优秀的合作者。他们懂得与人合作,善于合作,懂得在合作中发展自己。

3均衡发展

一。均衡发展:在这方面,主要是告诉我们要在身体、智力、精神和对待他人方面均衡发展,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拓展自己的成长空间,帮助他人从积累的过程中成长。

正如,华为管理人才培训原则一样,对于想提拔为领导者的考核中,看重该员工是否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培养**人,做到培训员工。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被别人认可。

对于成功人士的***言,并非仅仅只有上面这些,还有严格的自制力、执行力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高效能人读后感(篇3)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是美国管理学家史蒂芬.柯维博士的成名作,读了这本书,感觉受益颇深。这本书总结和论述了七大习惯,其实,应该说七大信条不仅对卓有成效的人有价值,而且对人生修养也有七大信条。

当然,事实上,这些经验和认是需要在生活中不断探索和反思。

这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 “重新探索自我”、“个人领域的成功”、“公众领域的成功”、“自我提升和完善”。 并以较好的逻辑,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将我们所熟知的 “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己知彼”、“统合综效”、“不断更新”七个习惯,系统开来,融为一体,为我们讲述了我们要成高效能人士,就必须具有这七个习惯,对我们生活和工作有着良好的指导意义。

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积极主动不仅仅是采取行动,而是对自己负责。是从依赖期过渡到独立期所需要培养的第一个习惯。通常的,我们对于外界的刺激,都会作出回应。

一些是本能性的,一些是习惯性的。而这样的回应其实是被动而机械的。通过重复这种反应,我们逐渐进入恶性循环,变得被动、麻木、失控。

未雨绸缪就是要意识到,我们在刺激和应对之间也有“选择的自由”。例如,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能做的就是选择我们自己的看待方式。看待它的不同方式直接决定了我们的反应方式以及这种方式将产生的后果。人有能力也有责任创造有利的外在环境。

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交往都要积极主动。工作中,具有了积极主动地心态就有了完成工作的信心,进而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在阐述“以终为始”时,作者要我们认清自己的原则中心,确定自己的目标和角色,制定好自己的原则,撰写使命宣言并付诸实践,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我觉得这对我们很有指导意义。因为目标是对的,只有积极地付诸行动,才能不断地满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需要;如果目标是错的,越主动,偏差就越大。

“以终为始”的习惯可以适用于各个不同的生活层面,而最基本的目的还是人生的最终期许,它是以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创造的原则为基础的。所有的事物都有心智的即第一次创造,和实际的即第二次创造。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心中构想,然后付诸实现。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在实现自己的目标时,一天下来,忙的焦头烂额、筋疲力尽,却有始终干不完的工作,就是我们没有做到要事第一。在工作中,最大的忌讳就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有效的管理是掌握密钥管理,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首位。

领导者在决定了什么是关键点后,应该通过自我控制来控制关键点,并时刻把关键点放在第一位,避免受到感情、情绪或冲动的影响。要集中精力于当急的要务,就得排除次要事物上的牵绊,此时要有说“不”的勇气。

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利人利己者把生活看作是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一般人看事多用二分法:非强即弱,非胜即败。

实世上,世界如此之大,每个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点。其他人的所得不必视为自己的损失。要实现双赢,就必须了解自己和对方,即移情沟通的原则。没有沟通,就不可能相互理解,找到双方认可的平衡点。

在相互交流中,作者希望我们学会主动移情倾听,先诊断后处方,充当知己,一对一交流,熟练表达等。作为一个年轻人,我有必要学习这些东西,因为作者所说的是非常实际合实用的。

习惯五:知彼解己——同理心交流的原则

知彼解己——首先寻求去了解对方,然后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这一原则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欲求别人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对方。

人人都希望被了解,也急于表达,但却常常疏于倾听。通过有效的倾听,我们不仅可以获得广泛准确的信息,而且有助于双方的倾感积累。

习惯六: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统合综效谈的是创造第三种选择--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种远胜过个人之见的办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是了解彼此,甚至是称许彼此的歧异,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掌握机会的手法。个人的力量是团队和家庭统合综效的利基,能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

在互赖关系中,综合效益是对付阻挠成长与改变的最有力的途径。助力通常是积极、合理、自觉、符合经济效益的力量;相反地,阻力多半消极、负面、不合逻辑、情绪化、不自觉。如果你不想消除阻力,只要增加推力,就好像你把力放在弹簧上,总有一天会引起反弹。

如果配合双赢的动机、同理心的沟通技巧与统合综效的整合功夫,不仅可以破解阻力,甚至可以化阻力为动力。

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原则

持续更新包括其他六个习惯。它是在四个认知层次上的自我更新,即实践的平衡性和规律性更新。生活中最值得投资的是磨练自己,因为生活和服务群体都要依靠自己,这是最宝贵的工具。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保障,具备良好的思维、学习、创造力和适应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拥有财富并不意味着经济独立。只有具备创造财富的能力才能真正可靠。

总之,看了这本书感受到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理解和不断进步,是基于自身观念的,要想成长和寻得真正成功,就需要不断修炼自我。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个性,个性决定命运。只有寻求世界、社会和自我价值的共同点,才能最终实现从个体到人际关系的成功。

高效能人读后感(篇4)

冰心曾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读一本好书对于读书之人是有很大帮助的。

好书使读者的兴趣所在,给读者带来无穷的利益。所谓“书中有黄金屋,书中有玉”就是这个意思。 近日,利用空暇时间,大致阅读了一本叫《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书,俯卷仰思,感触颇深。这本书的作者史蒂芬.

柯维博士在书里采用了大量的通俗易懂的生活、工作中的实例和生动形象的图表,向世人介绍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和高效能生活的基本原则,并告诫人们:只有学会并遵循这些原则,把它们融入到自己的人格中去,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和恒久的幸福。现代社会对人材的需求越来越高。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现在的本可以经不受欢迎,我们原来的位置已经被研究生和博士生所取代。

因此,要想立足社会,想当人材,就要顺应时代变化而变化,能够在人才的浪潮中经得住风吹浪打,站住站稳。不仅如此,还要有不断学习的觉悟,走在思想的前端。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添加新的信息,才能在第一时间获得社会发展的最新信息。

不至于成为社会的弃儿。读完这本书,我突然变得明朗起来。我心中有一个目标和行动指南。

1、 为了在个人领域取得成功,我们必须养成前三个习惯,并遵循相应的原则。 为什么说前三个习惯,是因为这七个习惯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从低到高、从依赖期到独立期到互赖期、循序渐进的。 习惯一是积极主动,相应的原则是个人愿景的原则。

积极意味着采取主动,对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行动负责,并根据原则和价值观而不是情感或外部环境做出决定。人性的本质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人类不仅可以针对特定的环境选择反应方式,而且可以积极创造有利的环境。积极主动是人的本性。即使我们的生活受到外在条件的限制,那也是因为我们有意或无意地选择了被外在条件所控制。

而这种选择被称为消极被动。这种人很容易受自然天气所影响。比如风和日丽的时候就兴高采烈;阴云密布的时候就无精打采。

而我们要争取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人,无论天气好坏,自己心中自有一片天地,只有自己的价值观才是关键因素,始终认定工作品质是首位,即使天气再坏,也不会影响到敬业精神。 消极被动的人还会受到社会天气的影响。比如,如果别人以礼相待,他会微笑着打招呼,否则他会表现出自我保护的姿态。

他们的情绪完全取决于别人的言行,让别人的弱点控制自己。而我们作为积极主动的人,应该理智胜于冲动,凡事慎重思考,选定价值观并将其作为自己行动的内在动力,对待外界刺激,应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选择回应方式,而不能感情用事,更不能怨天尤人。牢记一点:

最刻骨铭心的伤害并非悲惨遭遇本身,而是我们竟然会听任这些遭遇发生在自己身上。 积极主动这一习惯是作为一名高效能人士在任何环境中都应具备的、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习惯。 习惯二是以终为始,相应的原则是自我领导的原则。

这个习惯最基本的应用是从现在开始,以你的生活目标为标准来衡量一切。你的言行,每一个行动,无论何时发生,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也就是说,一切都是由个人最看重的期望或价值观决定的。你应该明白,当你做最后决定时,你想要得到的评价是你心中真正渴望的成功和你生活中真正追求的目标。

所以人的一生,明确真正的目标非常重要。当你确定了人生的目标,你就可以勇敢地前进,坚持到底,努力工作,获得成功。否则,将劳而无获,一事无成。

习惯三是要事第一,相应的原则是自我管理的原则。"要事第一即实质的创造,是梦想的组织与实践。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无论迫切性如何,个人与组织均对要事而来,重点是,把要事放在第一位。

“习惯3是一个有益的习惯。这是习惯1和习惯2的具体实践。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活动是高效个人管理的核心。虽然他们不急,但他们非常重要。这些活动包括建立关系、撰写个人使命声明、制定长期计划、锻炼、采取危机预防措施和准备工作。

我们通常认识到这些事情的重要性,知道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它们,但我们很少有足够的时间来执行它们,因为这些不是手头最紧迫的事情。所以,我坚信,如果大家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做这些事情,那么一定会大幅度提高自己的效率,一定会获得成功。同时,你会发现问题和危机会大大减少,不再难以处理。

这样,你就会实现20%的行动能够获得80%的成果。总之,只有培养这三种习惯,遵循相应的原则,才能从依赖期走向独立期,实现个人领域的成功,进而发展其他四种习惯,实现公共领域的成功。我知道养成习惯不是一天一夜的事。成为一个有效率的人不是两天的事。

但我坚信,只要我们不懈努力,逐步养成习惯,坚决遵循原则,就一定能够成功。对我而言,目前能够理解这七种习惯,但实践它却是一场长期的斗争,需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最后的结语:

如果你是铁,请把自己投入火中,成钢。如果你是木,请把自己劈开,成材。

高效能人读后感(篇5)

原则即是道,习惯定乾坤

之前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的时候,是匆匆翻阅,然后束之高阁。感觉这类所谓成功学方面的书,只不过是迎合现代人浮躁而又急功近利的心态,除了心灵安慰和自我陶醉之外没有任何其他作用,仔细阅读这样的书只会浪费时间。

然而年初时候,公司要求每个人读这本书,我只能从漫不经心的翻阅转变为认真阅读和用心体会。但是通过认真的阅读和体会,我明白了作者并没有自我吹嘘,而是对现代社会人们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冷静客观的分析,并循序渐进的引领读者善用书中提出的中肯建议。总之,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或许都在暗暗期许着、等待着某种改变,作者通过激发我们自身的潜力来帮助我们打开“改变之门”。

而这种改变,对于问题诸多、困惑诸多的我们来讲,将会是一种救赎。

在我们所面临的世界上,科学技术空前发达,经济迅速发展,物质极其丰富。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我们,都认为我们应该体验到空前的“幸福”,但事实上,我们的幸福指数持续降低,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这多少让我们感到丧气。作者明确指出“我们的问题和痛苦是普遍存在的,并且日趋严峻”。

这是为什么呢?首先,过度的社会竞争造成人们普遍的恐惧感和不安全感,导致人们对成功和眼前目标的追求,却忽视了未来的发展前景。但任何没有远见的努力都有副作用。当副作用出现时,人们互相指责,导致更大的失败和痛苦,然后陷入绝望的漩涡。

面对这些问题和痛苦,大部分通过地球村的“通行惯例和思维方式”所做的尝试都苍白无力,更多的时候以失败告终。

柯维博士对这些社会问题,更确切的说,是对人类所面对的共同困惑,做了数十年的探索,他发现“它们的解决之道,一直而且永远都建立在普遍、永恒、不证自明的原则之上,这些原则亲历了人类历史的每一个持久繁荣的社会。”作者在谈到这些原则的时候,更是不断的强调到“这些原则并非我首创,我只是发掘并把它们整理出来而已。”那么,柯维博士到底发掘了哪些原则,让这么多人为之赞叹、折服,并因此获得了开启“改变之门”的巨大动力呢?

笔者给出的原则包括七个习惯,首先是三个个人成功习惯,然后是三个公共成功习惯,然后是一个互补的习惯,一共七个习惯。这七个习惯为最终目标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框架。但是,这七个习惯并不能让我们面对和解决所有问题,作者也指出,“如果想把别的什么可取之处归纳成习惯,那么只需把它放在习惯二的名下即可…”。

美国作家弗格森说过:“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说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越来越认同并珍视史蒂芬柯维帮全人类总结出来的这七个习惯,也积蓄了足够的热情打算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运用和践行这七个习惯。在这里,我先把七个习惯做一个简单的归纳。

首先是个人领域成功的三个习惯:

1、 积极主动(be proactive)

2、 以终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3、 要事第一(put first things first)

习惯一,积极主动,指的是你可以拥有和选择一个价值观体系;习惯二,以终为始,指的是价值体系的备选项或具体内容;习惯三,要事第一,指的是遵循这些价值观。这三个习惯是基本、普遍和相互联系的。我特意保留了书中的英文注释来复述这三个习惯,它能够帮助我更好的理解这些习惯的实质内容。

积极主动的习惯帮助我们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对过去、现在和未来负责,而不是抱怨自己的不幸。重点是正确的原则和价值观,而不是情感或外部环境。我们常常忘记正确的原则和价值观,迷失在自己或公众的情绪中,或迷失在周围的环境中,然后做出各种错误的决定。

我们因为迷失而做出的错误决定无疑是痛苦的经历。所以,首先,积极主动的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的原则和价值观,适用于我们的生活,这是其他习惯的基础。

从终点开始的习惯是让我们在人生的每一步都时刻关注自己的最终目标。用作者的话说,这是我们的愿景和目标。如果我们坚持这种习惯,时刻用最终目标指引我们当下的行为,就不会出现“走的太远,而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的窘态,也不会因为眼前的困惑而忘记终极的目标并做出错误判断。此外,时刻关注最终目标,可以确保我们的前进方向不会意外偏离。

就像每架飞机都会偏离航线,但它总是通过导航回到正确的航线,最后到达目的地。以终为始的原则,为我们提供这样的保证。

要事第一的习惯,有利于我们处于忙碌或混乱的状态时依然能分清各种事务的轻重缓急。只要我们总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我们就不会因为芝麻而失去西瓜。这也是我们迈向成功的重要保证。

这个习惯当然涉及某些偏重于技术层面的内容,但在区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事情的时候,还是要参照习惯一和习惯二中的那些原则基础和价值观的,因此也可以看出,涉及个人成功领域的这三个习惯是相辅相成、水乳交融的。

另外三个习惯涉及公众领域的成功,他们分别是:

4、 双赢思维(think win/win)

5、 知彼解己(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then to be understood)

6、 统合综效(synergize)

习惯四,双赢的思想,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互利的基础上的。它否定和抛弃了敌对竞争模式,从相互依存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是三种习惯背后的基本指导思想。习惯五,了解对方,了解自己,提供了合作的基本态度。要想得到别人的理解,就必须努力去理解别人,这是双方或多方合作的基本保证。习惯六,综合全面的效果,是在双方或多方的合作中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智慧,摒弃分歧,最大限度地寻求共识,从而达到利益最大化,即书中提到的一加一大于二的创造性合作关系。

7、 不断更新(sharpen the saw), 这个习惯是前六个习惯的概括性补充,提升了其他六个习惯的实际意义,并赋予其持续强大的生命力,这个习惯强调两个领域的六个习惯内容并非是呆板的、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时代发展和环境变化不断更新的,这是七个习惯能够拥有持续生命力的最终保证。

以上简略的复述了柯维博士总结归纳的足以改变这个世界的七个习惯,虽然我对于七个习惯的理解是片面和肤浅的,但是我非常同意作者对于阅读本书的建议:我们需要不断的、反复的阅读和体会书里的内容,而这种反复的阅读和体会也一定能够给我们更多的收获。

反复的阅读和理解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地想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因为超越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而获得了更多的灵感,这些灵感促使我将这些原则拿来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相关内容做比照。比照之余,我惊奇地发现作者所归纳的这些原则,竟然都被涵盖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智慧之中,我因此而兴奋不已,同时也有些羞愧,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刚刚购买了大量冰块的爱斯基摩人,又像一个怀揣宝珠却四处乞讨的愚蠢乞丐……

我越来越佩服柯维博士了,作为一个西方人,他能够在短短数十年时间内,用西方的思维模式发掘并总结出接近于圆满智慧的人生指导原则,真的很不简单。我曾听说,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演绎式的,而东方人的思维方式是归纳式的,也就是说,西方人的思维更趋向细微,追逐事物的发展,并做出相应的判断和调整,他们会在事物的具象上做深入的分析并寻找相应的对策;而东方人归纳式的思维,更强调万变不离其宗,更习惯超越事物纷繁的外部表象而抓住不变的根本,并在根本上采取相应的对策。

这其中的区别,可以用中西医的差异加以说明。西医的发展是趋向于学科细分的,所以现在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有新的医学的边缘学科出现;而中医一直都秉承归纳式的诊疗思路,《黄帝内经》作为古代权威的医学著作,几乎没有讲如何诊疗和对症下药,而是用大部分的篇幅去解释宇宙的规律。这正是因为天地人合一的归纳思维。无论复杂的人体哪个部位有病变,中医总是依靠看、闻、问的诊断。

谈到中西医的差异,我是门外汉,只是想透过这个差异来说明东西方思维模式的不同。作为习惯于演绎式思维的西方人,柯维博士能够反其道而行之,突破西方文化中的惯常思维定式,发掘并整理了弥足珍贵的七个习惯,实在是难能可贵。

同时,我更加的佩服和敬仰中国古人的高深智慧,因为本书中所提到的任何原则和习惯,我们中国的古人早已明明白白的指出了,只不过作为现代中国人的我们,从来都没有认真学习和体会而已,更不用说善加运用了。

下面简要的将这七个习惯对应于东方传统文化中的相应内容归纳一下,因为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也知之甚少,勉强去做对应,也有失偏颇。但是作为一己之言,提出来权当是一厢情愿的分享吧^_^

习惯一,积极主动。面对诸多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尝试解决,这让我想到了《弟子规》结尾处的一句话:“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我们的古人也教导我们,不管面对什么样的磨难,都不能自暴自弃,并明确指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圣贤。

这与柯维博士提出的积极主动寻求有效改变的习惯不谋而合。

习惯二,以终为始。传统文化中有这样的古训:敬终慎始,还有成语故事《南辕北辙》,都强调了保持正确方向的重要性。

习惯三,要事第一。这个提醒我们做事要分清轻重缓急的习惯,让我想到了那句话: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习惯四,双赢思维。这种态度在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就更普遍了,比如“自利利他、自度度他”的思想,以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教诲。

习惯五,知彼解己。中国传统文化更是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它的反面就是自己想要得到什么,就首先要付出什么了。中国儒家“仁”的思想,全部是在讲推己及人的博爱精神,而这种仁爱的精神本质,应该是涵盖并超越知彼解己原则的。

习惯六,统合综效。这种多方和谐共处,共谋发展的美好原则,让我想到了《易经》里乾卦的那句卦辞:“见群龙无首,吉”,这是一种万众和合的最究竟圆满的状态,也是世间万物的理想状态,和合圆融,其力无穷,习惯六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也。

习惯七,不断更新。这个习惯要求我们要有动态发展的目光,这与当下比较流行的“与时俱进”的提法比较接近。历史上“刻舟求剑”的寓言也从反面说明了这个习惯的重要性。

而作者提到的必须由内而外开启“改变之门”的观点,更让我坚信起《大学》里的那些话:“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而这种“明明德”的境界,是一种究竟的“由内而外”,我想运用《大学》中的智慧能达到的效果,应该高于柯维博士运用了七个习惯后达到的效果吧!

总之,柯维博士总结的这些原则,很像我们中国道家讲的“道”,所谓“道不远人”;再高一点,也像佛家讲的“自性”或者“佛性”。作者曾说,原则是外部的自然法则,最终会控制我们的行为后果。原则独立于我们之外,无论我们是否认识它、接纳它、喜欢它、相信它、遵从它,它都会发挥作用。

这不正是“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吗?这些原则,就是我们古圣先贤所说的“道”,大道至简,“道”无所不在,我们从未离开过,“道”也从来没有休过假,它从古至今无时无刻不在起作用,不论我们是否知道,不论我们是否相信。柯维博士在发现和深入认识了这些原则后,意识到了这些原则是超越文化和地域限制的,它是具有普遍性的。

他在附录中说到:“事例和做法可能有所不同,具有文化上的差异,但原则都是一样的。我发现七个习惯蕴涵的原则在世界最主要的六大宗教中都有体现……”。

这更加坚定了我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与这些原则相关的智慧的信心。

高效能人读后感(篇6)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读后感

通过学习《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让我悟到七个习惯指引个人要全力以赴确立目标,进行个人修炼,并由依赖转向独立,从而实现个人成功,也讲到了要通过建立共赢,同理心沟通,集思广益等,促进团队沟通与合作。而不断更新涵盖了前六个习惯,促使我们从身心的改善入手。其中让我启发最大的是要事第一这一种习惯。

积极向上、积极进取的态度,始终如一的愿景,把握“最重要的事第一,双赢思维的相互依赖,知己知彼的沟通,整体全面的合作,不断的创新,都会使每个人走向世界成功的彼岸。

以下就七个习惯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习惯一: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的涵义不仅止于采取主动,还代表人必须为自己负责。个体的行为依赖于自己,而不是外部环境;理性可以战胜情绪;人有能力和责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主动是人的本性。如果不是,则意味着一个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选择被动。

被动的人很容易被自然环境所控制。他们在秋天兴高采烈,在阴郁的日子里无精打采。积极主动的人,心中自有一片天地,天气的变化不会发生太大的作用,自身的原则、价值观才是关键。如果我们相信工作质量第一,即使天气不好,我们也不会改变我们的专业精神。

美国小罗斯福**的夫人曾说:“除非你同意,任何人都不能伤害你。”以印度民族主义者和精神领袖圣雄甘地的话来说就是:

“若非拱手让人,任何人无法剥夺我们的自尊。”因此,令人受害最深的不是悲惨的遭遇,而是“默许”那些遭遇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我们常说:这就是我。我做不到。我一点时间都没有。我必须这么做。我们每天都在找借口或抱怨。事实上,我们应该积极创造未来,实现我们的梦想。所以,有效能的人士为自己的行为及一生所做的选择负责;他们致力于实现有能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动地忧虑那些没法控制或难以控制的事情;他们通过努力提升效能,从而扩展自身的关切范围和影响范围,同时积极的心态能让你拥有选择的自由。

习惯二: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这章的思维很清楚,但是有一点往往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那就是思维的根源:人生的最终愿景!

小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大人的一些教诲,这些谆谆教导都是他们的人生感悟,的确很真诚,但是都不免有些片面,是否适合自己,当时一无所知。所以,就像一张白纸,当有人在你脑海里画了很多年,你会毫无保留地接受它,并把它埋在你的潜意识里。于是,你可能为了满足父母的面子而追求高分,为了满足世俗的眼光而追求高薪名企,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而寻找帅哥美女……但是肯定有一天,内心会向你坦白:

你不快乐!所以你必须重新思考那些教导和行为。衡量标准是你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相信当你会到起点时,你会变得格外充实。面对目标和任务,你也会非常坚定,因为这是你想要的!

习惯三:要事第一

我工作了8年,不长也不短,但有时起床时一点头绪都没有;有时工作太忙,每天都头晕,但工作没有进步,也得不到同事的认可和老板的赏识。自己也曾刻意的去向书本寻找答案,也曾接触过类似如先做“重要而不紧急”的事物、理清头绪把握重点之类的论断,但都因为都是只字片语,故看了也仅仅是看了,没有真正落实到相应的行动上去。直到今天看了“要事第一”,才算是看明白什么才是我们必须真正遵循并坚定执行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准则。

其实,对于我来说,最让我受益的其实就是:首先分清自己在生活、社会、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然后将这些角色在一个月内所要完成的事情列出来,进而形成一个月的计划,当然在这些事物当中,要按照紧迫性以及重要性来区分哪些是属于我们重点关注并花费主要时间和精力的“重要非紧迫”的事物,哪些是属于其他三类:“重要紧迫”、“不重要紧迫”、“不重要不紧迫”。

然后按照这个月的计划来计划和执行你的角色。当然,很多人可能以为这样会过得太累,生活很死板,但是,我们可以在计划中安排我们的休闲时间,我们的公众活动以及朋友聚会的时间,即使碰到突发的事情,可能打乱我们现有的计划安排,但是,只要我们本着“要事第一”、“自我选择”的原则进行处理的话,即使有偏差,也是在情理当中,也是可以坦然接受的。

习惯四:双赢思维

双赢思维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基础上的思维框架和意愿。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机会、财富和资源,而不是基于资源不足的敌对竞争。双赢既非损人利己,亦非损己利人。我们的工作伙伴及家庭成员要从相互依存的角度来思考解决方案(我们,而非我)。

双赢思想鼓励我们解决问题,帮助个人找到互利的解决方案。它是信息、权力、认可和奖利的资源共享。作为销售队伍中的一个小将军,我们不仅要有双赢的思想,还要做到双赢。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销售人员,如果你想成功地销售产品,就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认真地思考不同的客户对同一产品一定有不同的需求。

习惯五:知彼解己

当我们放弃回答,用理解去倾听别人的话,我们就能打开真正的交流,增进彼此的关系。对方获得了解后,会觉得受到尊重与认可,进而卸下心防,坦然而谈,双方对彼此的了解也就更流畅自然。了解对方需要仁慈;了解自己需要勇气。能够平衡两者可以大大提高沟通的效率。

在有了双赢思维的基础上,人就会耐心的去倾听,才会有合作产生,如果没有双赢思维的思想,就谈不上了解对方和解放自己,这一点我做得不好,很多时候别人的话是听不进去的,所以根本就不了解对方的意图,只是一味的认为自己是对的,所以就不可能协作好。

要培养设身处地的换位沟通习惯。欲求别人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对方。人人都希望被了解,也急于表达,但却常常疏于倾听。

众所周知,有效的倾听不仅能获得广泛准确的信息,而且有助于双方情感的积累。当我们的修养到了能把握自己,保持心态平和,能抵御外界干扰和博采众家之言时,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就上了一个台阶。

习惯六: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的**是:总体大于部分之和。也就是1+1>2。

他解释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就是大家可以齐心协力,取得比自己更大的成果。就是号召大家要有合作精神,要有团队精神。完整有效的沟通需要每个人敞开心扉,贡献自己的想法,接受别人的想法,从别人的想法中得到有用的部分。

当别人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有分歧的时候,那分歧的部分肯定有自己没有想到的东西。因此尊重差异的存在,并且能够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够达到统合综效。

同时,在合作中,要有积极的态度,不能消极对待,团结不代表团结,要学会化阻力为帮助,这样才能前进。个人的参与决定着集体的成败,越是努力地付出,就越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就越能够促进整个集体的成长和发展。

习惯七:不断更新

对于不断更新这项,我认为是要懂得去学习和自我批评,还要从以上四个方面去总结,不能停留在做完一件事再总结的层面,这是不够的,应该全面审视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与素养就在提高整体,提高前面提到的六个习惯,这一切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要懂得磨练自己。生活与工作都要靠自己,因此自己是最值得珍爱的财富。工作本身并不能给人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而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财富。

高效能人读后感(篇7)

导读:读书笔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2019年初,我有幸参加了北汽商学院和福建奔驰共同举办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培训。曾经在多种不同的场合,我听过、了解过这本书,却不曾细读它,得益于学风享活动有缘真正认识它。

这本书入选“中国60年以来最具影响力书籍”,亚马逊推荐人生必读一百本书之一。只有仔细阅读它,你才能感觉到这不仅仅是心灵的鸡汤;仔细阅读它,您可以感觉到它带来的想法。学习这本书可以让我重新审视自己,探索自己,提高自己。

书中的七个习惯值得践行一生。

在此,我想和各位分享此书的开篇习惯一《积极主动。“关注圈”是不可控的外在因素。而“影响圈”是个人能力范围内可控的因素。

积极主动的人关注“影响圈”,消极被动的人关注“关注圈”。而“影响圈”的最核心就是“我”,一切从我做起,承担起责任,不要对他人和环境有过多要求。

2007年,我刚刚参加工作,年轻气盛的我总是过分的关注“关注圈”,俗称“愤青”。我总是经常对于“关注圈”的一些无法改变的事实,从吐槽到抱怨,乃至愤愤不平。久而久之,过分关注“关注圈”却无法改变“关注圈”,导致了情绪上的消极,工作中批评抱怨,挑剔他人。

后来有幸得到党员干部的提醒和教诲,明白作为一名党员,应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断地提升自己,专心做能力所能及的事,从而影响他人和环境,扩大自己的影响圈。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如果早一点遇上这本书,或许我会在成长路上少走一些弯路。针对这本书,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从我做起:在生活中,积极健身学习,提高个人魅力,为家庭和孩子树立榜样。

在工作中,提高工作质量,勇于承担责任,为同事树立榜样。我想借此机会向全党同志推荐这本书。作者:廖婕娜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