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同范本

教研研讨活动总结

教研研讨活动总结。

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都会涉及文案写作,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范文对于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作用。有可借鉴的范文能让工作事半功倍,会不会觉得范文不容易写?合同范本网的编辑为您搜集了大量关于“教研研讨活动总结”的资料,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请谨慎使用!

教研研讨活动总结【篇1】

3.29日,敖镇学校语文教研组组织了“语文教学观摩活动教研讨论”。本文对为期一周的语文观察课活动进行了讨论和总结。

各各年级的语文老师都认真地观察和听课,他们都认为自己从中受益匪浅。

由于敖镇学校是一所九年制学校,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语文学习的交流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语文老师的共同困惑是,同事之间很少交流和讨论。这次观摩活动教研讨论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各位教师交流了本次观摩活动的亮点、课堂中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学存在的困惑。

会上,老师们各抒己见,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交流。气氛非常轻松活跃。

在讨论中,发现了本次教学的亮点:首先,听、说、读、写的活动在课堂上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各位教师对学生的基本功很重视。通过课前三分钟演讲、课堂上学生朗读读点评、强调学生把话说完整、教师泛读课文等途径切实打好学生的语文功底。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的基本功扎实,教学状态自然大方,具有亲和力。板书工整简洁,新颖。第三,课堂设计流程较流畅,主问题的设计有“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

解决了以往教学中的设计问题。第四,每个教师在课堂上都有自己的创新,并将故事引入课文中。在教学中穿插小游戏、课前才艺展示,使课堂变得生动活跃。

当然,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也指出了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很好的改进。教师们从以下方面提出了建议:

第一,要在课堂的习惯养成上下功夫,包括学生的坐姿、回答问题声音洪亮干脆、齐读要整齐大声、读书时拿笔做笔记等等。第二,教师讲课要充满激情,要受到教师语言艺术的影响。需要教师范读的地方,要声情并茂的读,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

教师讲课要有节奏、有微笑,使课堂充满舒适、温馨的感觉。第三,在立体化的教学目标中,要求实现德育目标。在观察课上,老师没有很好地挖掘课堂的深层含义,并结合实践,让学生对生活和情感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师教学中的困惑。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等。通过交流解决了一些问题,将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

本次教学观察后的教学讨论是我们教学科研活动的一次改革。我们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先整理后交流。把交流的内容分为:

亮点、问题、困惑三大块 。经过讨论,老师们一致同意这种评课方式,很好地交流了经验,解决了问题。它不再是以往的教学和研究,而是停留在问题的表面。

希望今后的教研活动能越来越贴近教师的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2011.3. 29

语文教研组关冬燕

教研研讨活动总结【篇2】

继我镇小学毕业班教学观摩研讨暨复课会之后,5月21日上午,我镇在xx小学举行了小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各小学校长、教导主任、

三、四、五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25人参加了活动,这是我镇期中教学质量检测之后开展的又一次课堂教学研讨专题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如下。

一、课堂教学观摩。与会教师听课四节:中心小学王春亮老师执教的三年级数学《比一比》和房艺红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语文《西门豹治邺》,xx小学冯海礼老师执教的四年级语文《和时间赛跑》,洞坡小学袁志飞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英语《girts for everyone》,黎明小学赵永录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语文《活见鬼》。

二、课堂教学研讨。会议由王耀杰先生主持。镇教育集团首先向今天参加公开课的五位教师颁发了荣誉证书;五位老师讨论了自己课堂设计的设计理念和教学思路,并反思了课堂教学的优缺点。

听课老师进行了互动交流研讨。大家认为,数学课应当重视运算、整理分析数据和归纳能力训练,以数学活动为载体,大胆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数学实验,加深对数据的认识分析,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课堂评价不但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评价功能,更要发挥好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评价,多让学生上台展示,通过开展讨论、辩论等活动,抓好双基训练,纠正学生的认知错误面可以再放宽一些。在语文教学中,要把阅读理解和写作指导结合起来,使之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比如分析课文是如何选材来支撑*中心的;语文教学设计要坚持基于课本、高于课本的理念,教师评价语言要多样化,使学生有不同的美好心理体验,外出讲课老师要提前与学生互动、磨合,以增强教师与外校学生的亲和力;语文教师上课要力求做到言干语净,体现亲和力,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重视课堂教学的细节之处,力求在细微处觅见精彩纷呈的大千世界,于不经意之处寻找撞击心灵的思维火花。

在英语课教学中,要紧扣教学目标,强化读与写的训练,力求做到用英语教“英语”,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从中感悟英语学习的乐趣。

三、专题研讨发言。作为我镇青年校长领军人物的xx小学兰xx同志,他不仅爱学习,还善于思考,酷于教研,十年来,他摸爬滚打,成长为区级教学能手,凭借他较为丰厚的教研功底,写成《优化复习模式,增强考练实效》一文,在会上作了专题发言。他认为,平时课堂教学如果说像“栽活一棵树”的话,那么,复习就好像是“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就需要花费很大的功夫。

他总结出小学数学复习课有两个特点,一是“理”,即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领的目的。二是“通”,即融会贯通,理清思路,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总结出“梳理知识—归类练习—拓展延伸—综合测试”的数学复习教学模式,并指出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避免旧课重上、避免复习课习题化、关注学生复习状态、关注知识的综合性、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四、镇教育组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小结。这种课堂教学观察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教学观念的巨大变化,能够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好后期的教学工作;即将进入复习环节的老师一定要把握好复习目标,做到面到、线清、点准,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一步步提高,努力实现质量提升年目标任务。

教研研讨活动总结【篇3】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校全体数学教师按照学校安排,于11月24日——11月29日进行了听评课活动。全体数学教师积极参与,以“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为主题,开展教育研讨活动,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这次课堂教学值得肯定的有以下几点:

1、能够较好的研究教材,教学目标定位准确,重难点的突破上采取措施合理,引导方法得当。

2、教学思路清晰流畅,教师点拨作用发挥的较好,使得数学知识的形成达到顺其自然的效果。例如:刘连军老师上的《商不变的规律》,庞圣会老师上的《分数的加减法》。

3、能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抽象出所学知识,注重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例如:赵恒芳老师上的《三角形的面积》,戚汝丽老师上的《倍的认识》,还有张立强主任上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王文强老师上的《11~20各数的认识》。

4、能够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充分让学生从事数学活动。例如:刘兆国老师上的《观察物体》。

5、注重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刘连军老师上的《商不变的规律》。

7、注重数学学习习惯中说的习惯培养、观察的习惯培养、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培养、认真听讲的习惯培养。例如:赵恒芳老师上的《三角形的面积》、戚汝丽老师上的《倍的认识》、刘兆国老师上的《观察物体》、

庞圣会老师上的《分数的加减法》、刘连军老师上的《商不变的规律》、张立强主任上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全体数学教师除了能按时听课、认真做好记录外,在每天的评课活动中也都能及时参加,对当天所听的课提出宝贵意见。其中有以下几点需要各位教师在以后教学中需要注意:

1、年轻的教师有年轻教师的优势,接触的是比较现代的教学思想,更新的教学观念,能及时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老教师有老教师的优势,对整个教材的把握更有深度,对整个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更全面。可能很多老师认为年轻老师上课比较占优势,但在数学教学中,能够对教材深入了解,准确把握才是最重要的。

2、课堂教学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过程。数学知识的学习讲究一个水到渠成的自然效果,一个知识、一个规律、一个结论,怎样给学生说,学生才能够容易理解、容易接受,需要教师很好的琢磨;设计怎样的学习过程,才能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才能显示出数学的逻辑性,才能让学生学的舒服。

3、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和实用性。练习方式固然要多样化,但是不要走过场,练习课中常常会暴露出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缺陷,此时就应当及时发现,并且展开针对性的讲评,务必作到当堂的内容当堂巩固,及时消化,做好练习与其评价的相互统一完成。

学生通过练习这种学习实践活动,可以巩固和加深已学的知识,并在练习活动中初会学会运用知识于实际的本领,在合理设计的练习过程中,掌握技能技巧。练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其创造能力,并培养对学习认真负责和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因此,精心设计好练习至关重要。

教研研讨活动总结【篇4】

2.开放性。

张老师的这一课面向的事孩子们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儿童生活中的一切都与课程有关;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我们应该关注地方、学校、教师和儿童的创造力。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孩子有意义和有趣的科目;课程从家庭、学校扩展到社会生活空间;评价侧重于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3.活动性。

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不是简单地教教科书;孩子们自己现场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将教材内容转化为主题活动。

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这种课堂活动形式必须多样化,活动必须有效。德育课堂的活动性式主要有主题活动、游戏等儿童直接参与的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

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不是简单地教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通过两个有趣的活动营的气氛,张老师让同学们认识到爱就在我们身边。

德育课就是要让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动手动脑,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了解、长期认识、促进行为。课堂教学活动就是师生有效、高质量的多项活动,教师,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教学活动、情境,刺激维持学生的有效活动,生活贴近儿童,深受学生喜欢。

活动式教学方法,是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具体活动的材料和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对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它既符合小学生活泼活跃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运用活动式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地、简单地接受现成的知识,而是通过多看、多听、多动手,使其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和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爱。

4、情感性

我们都知道,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激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在这门课上,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即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

“一体”,就是张老师处处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生活为课程资源,为学生的生活服务,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很好地体现,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高,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老师精心创设情境,开展有效活动,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谈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就摒弃了那种老师讲道理的呆板局面,便于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孩子的体验也更为真切。

另外,这门课的教学环节联系紧密,过渡自然,教师的激励性评价语言也到位,这是一门非常成功的德育课。

研究课观摩后,留给我们更多的思考。

行走在品德路上,我们一路同行,诠释品德新课标,同唱品德新乐章。

教研研讨活动总结【篇5】

听了以上四位学科主任的的总结,我非常感动,汤主任以亲切而专业的语言,概述了我校数学教学深入、扎实的教研状态,为数学学科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宁主任紧扣课程标准,引经据典,恰如其分地欣赏和评价了每一节语文课,温婉的叙述中展示了语文教研的可喜进步。张主任能以学习的态度走进学科教学的研究,审慎地评价每一节课,田主任的点评充满了对艺术学科的热爱和教师的欣赏。

我校的教研组常态课有效教学研究,从上学期的语文、数学学科,延伸到本学期的全科教研,每一个教研组都在教研组长得带领下,人人参与,集思广益,发扬集体的智慧,创新教学方法,开出了累累硕果,留下了无数感人的故事。是你们艰辛的努力,刻苦的专研,大胆的探索,给实验小学的常态课有效教学研究增添了生机与活力,积累了经验和教训,提供了可操作的范本,提升了我校教学研究的水平。

刚才每一位学科主任的观点,是经过我们沟通和推敲的。常言说好,话不说二遍,我就不在这里就具体赞美每一节课了。所有成绩的取得都归功于认真备课上课,敢于承担任务的教师们,归功于专业、敬业、勤业,把学校的教研活动当做自己家事情的教研组长们,归功于在百忙之中还积极参与活动并献计献策得教师朋友们,成绩的取得,既是个人风采的展示,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看着这些凝结老师们心血和智慧的教研成果,我们由衷地感动,老师们,你们是好样的,你们辛苦了!

感动、感谢之余,作为教学校长的我深感身上责任之大。我们的研究是从下至上的,虽然我和学科主任也参与个别教学的研究,但是真正经历研究过程的,还是老师,老师们如此的尽心尽力地研究,我们作为教学管理人员应该做些什么呢?说句心里话,我们有的时候很忙,但是,我们并不能因为忙就放弃了我们责任与思考,不给苦心研究的教师们一个引领。所以每一次我与上课教师交流的时间都很长,我常问老师:你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重难点是什么,你是怎样围绕重难点展开的,你感觉每一步目标是不是落实到位了?“

我是含着眼泪听完焦仪老师的课的,她的课也许不那么光鲜迷人,不那么振奋人心,但是,她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牵动着我的心,在教学设计上,他不是最精巧的,在师生配合上,他不是最精妙的,在课堂评价上她不是最精彩的,在教学效果上他不是精确的,所以,她的整堂课不是最完美的!我们常说教学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没有完美的课堂。但是,我十分敬佩她的勇敢与真实,作为一名小有名气的骨干教师,她能够把这样如此常态的学生带到大家面前,让大家看到,她是如何按了葫芦又起了瓢,又巧妙地把瓢也按了下去,这就是课堂管理的艺术!在她的课堂中,我们真真实实地看到,我们一年级的孩子,就是这样磕磕绊绊在老师的耐心引领甚至是手把手牵引着从不会说到会说,从不会学到会学的。我们看到的是学生真真实实的学习过程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的耐心、爱心和课堂智慧!

焦老师的课引发了我对研究主题的思考,既常态课有效教学研究。这里面有两个中心定位:一个是常态,这是最基础的定位,那么什么样的课是常态课呢,他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家常课,如果说家常便饭最养人,那么家常课最育人。“常态课”就是摒弃课堂上花里胡哨的东西,简简单单的教学。是一种亲切、朴实的教学。这样的课堂也许不美,但很实在、实用;也许磕磕绊绊,但很有启示,值得借鉴。这样的课堂追求一种不确定性,生成性,弥漫其中的思想和生命的气息将使课堂充满不可预料的魅力,使课堂成为一个思维激荡和灵感勃发的“场”。把那些真实的错误、那些蹒跚的思维脚步,那些细节中的种种意蕴收集整理后,变成我们的思考,变成我们的见解,变成我们完善日常教学的阶梯。

我们这19节课中,像焦仪老师的这样常态的课还有很多,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们看到,有的课是因为平时学生训练很扎实,所以上出了常态的精品课,有的课是因为提前预设的太多了,包括学生的预设,顺利地展示了年组的教研成果。这些课都很成功,只不过有的是展示课,有的是常态课而已。

展示课也是好课,它展示了理想化的课堂教学状态,其中包括教学设计和学生准备,是预设的智慧。我们看到的评优课和观摩课常有这样的智慧,那红红的果实我们不知道是怎么长得这么好,所以我们不知道怎么去效仿。常态课的首要条件应该是真实。

我们这次活动的第二个关键词就是“有效”,只有真实的课堂才能产生真正的教学机智,“教学机智”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在突发的随即变化的情景下立即采取的有教育意义行为的创造性能力。”教师怎样自如地驾驭课堂这个复杂多变的动态系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就离不开教学机智。这是成功而精彩的预设之外,最为宝贵的看点和值得学习的地方。真正的研究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我们的常态课研究如果真正取得实效也应该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才能打造出我们所追求的真实、扎实、朴实的常态课教学风格,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本,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一个老师能上一节个展示课不能代表他的教学水平,一节真正的常态课才能见到一个教师真正的教学功力。

那么,除了真实以外,什么样的课才是有效的呢?这方面的论述很多,有的很繁琐不便于操作,我简单地概括为:“三看、五性、八达成”,在这里与大家商榷:

(1)看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

知识目标——学生是否准确掌握所学知识并初步运用。

能力目标——教师的教法是否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方法。

情感目标——学生是否乐学、善学并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2)看课堂教学是否体现了“五性”。

学生主体的活动性。教学活动的目标性。

师生和谐的互动性。内容方法的综合性。

教与学的开放性。

(3)看学生群体学习状态是否轻松和谐。

是否积极参与。是否独立思考。

是否主动探究。是否乐于表达。

是否善于合作。是否敢于否定。

是否展开想象。是否兴趣盎然。

从教师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看教师的主导作用。

从学生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角度看主体作用的发挥。

那么怎样做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有一下五个基本点与大家分享:1.清晰地授课;2.多样化的教学方式;3.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导向;4.能确保学生对学习的投入;5.及时地评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在这次教研的基础上提醒大家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

一、认真钻研教材,深入研读教参,把握有效教学的关键

功在备课,利在课堂。教材是教学的基本素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通过钻研教材,提高驾驭教材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突破口。有的教师在上公开课时喜欢借用特级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那些设计充满了教学智慧,但是因为学生不同不能生搬硬套,在网络上查到的课例在借鉴时更要谨慎。

二、要正确处理好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教材与学生、教材与资源、教材与学生实际的关系。我认为,在小学,知识目标是根本,在保住底线的情况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紧扣教学内容渗透思想教育。

我总结了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读和使用教材,自主备课“读、想、找”三境界,供大家在研读和使用教材备课是参考。

四、要强化目标意识,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目标进行,目标制定要有准确性、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五、要强化课堂教学写的训练,增加课堂教学练习和反馈的时间,做到堂堂清。在这方面我个人认为数学课比语文课做得好。今后的常态课要求每节课至少要有10分钟的书面练习,语文的每篇课文结束,数学课每一主题教学结束,都要设计简单易行的当堂验收的内容,努力做到堂堂清,并加强课后反思,不断改进教学。

教师朋友们,既然我选择了教书,我们就要为学生负责,以研究的心态迎接每一节课,有好的心态、明确的目标,才能有积极的行动,日积月累,才能厚积薄发。实现优秀课常态化,我想只有增强教师自身的内力,才能克服无效的忙乱。如果课堂效率不高,天天炒“冷饭”、课后补,你累学生烦。只有上好每一节“常态课”,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压力和负担,真正达到“轻负担,高效率。”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实现教学的“优质教育”,这才是我们开展常态课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

教研研讨活动总结【篇6】

三、专题研讨发言。作为我镇青年校长领军人物的xx小学兰xx同志,他不仅爱学习,还善于思考,酷于教研,十年来,他摸爬滚打,成长为区级教学能手,凭借他较为丰厚的教研功底,写成《优化复习模式,增强考练实效》一文,在会上作了专题发言。他认为,平时课堂教学如果说像“栽活一棵树”的话,那么,复习就好像是“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就需要花费很大的功夫。

他总结出小学数学复习课有两个特点,一是“理”,即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领的目的。二是“通”,即融会贯通,理清思路,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总结出“梳理知识―归类练习―拓展延伸―综合测试”的数学复习教学模式,并指出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避免旧课重上、避免复习课习题化、关注学生复习状态、关注知识的综合性、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四、镇教育组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小结。这种课堂教学观察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教学观念的巨大变化,能够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好后期的教学工作;即将进入复习环节的老师一定要把握好复习目标,做到面到、线清、点准,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一步步提高,努力实现质量提升年目标任务。

教研研讨活动总结【篇7】

焦教授的课引发了我对研究课题的思考,即师范课堂的有效教学研究。这里面有两个中心定位:一个是常态,这是最基础的定位,那么什么样的课是常态课呢,他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家常课,如果说家常便饭最养人,那么家常课最育人。

“常态课”就是摒弃课堂上花里胡哨的东西,简简单单的教学。是一种亲切、朴实的教学。这样的课也许不美,但它是实用的;也许磕磕绊绊,但很有启示,值得借鉴。

这样的课堂追求一种不确定性,生成性,弥漫其中的思想和生命的气息将使课堂充满不可预料的魅力,使课堂成为一个思维激荡和灵感勃发的“场”。把那些真实的错误、那些蹒跚的思维脚步,那些细节中的种种意蕴收集整理后,变成我们的思考,变成我们的见解,变成我们完善日常教学的阶梯。

我们这19节课中,像焦仪老师的这样常态的课还有很多,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们看到,有的课是因为平时学生训练很扎实,所以上出了常态的精品课,有的课是因为提前预设的太多了,包括学生的预设,顺利地展示了年组的教研成果。这些课都很成功,只不过有的是展示课,有的是常态课而已。

示范课也是一门好课,它展示了理想的课堂教学状态,包括教学设计和学生准备,是智慧的前提。我们看到的评优课和观摩课常有这样的智慧,那红红的果实我们不知道是怎么长得这么好,所以我们不知道怎么去效仿。常态课的首要条件应该是真实。

那么,除了现实,什么样的课才是有效的呢?这方面的论述很多,有的很繁琐不便于操作,我简单地概括为:“三看、五性、八达成”,在这里与大家商榷:

(1)看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

知识目标——学生是否准确地掌握所学知识并初步运用。

情感目标:学生是否愿意学习,是否善于学习,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2)看课堂教学是否体现了“五性”。